文安之倒是不急不慌。
皇帝早有招抚张献忠之意,当然,真招抚还是假招抚,这个皇帝也早就给文安之写过亲笔书信。
信中皇帝对云贵川陕甘的局势,对张献忠、贺珍这些人,都做过点评。
皇帝希望招抚张献忠,但也知道张献忠此人不可轻信,不过为了能够全力对付清廷,皇帝仍然愿意先示好招抚张献忠,就算张献忠不会真降也不要紧,因为朝廷也未必是真抚,不过都是为了能够腾出手来,避免多线做战。
川中现在明军刚打了一波胜仗,声势正盛,但张献忠的实力仍在,一旦把张献忠逼急了,四川形势会有反复。
所以趁现在气势上,迫张献忠停战议和,明军不亏。
只要停战,那么明军就可以有机会赶紧整编陕甘军队,重新恢复地方秩序,巴蜀富裕,虽张献忠三入川中,但现在还没有被西军、清军反复劫掠屠杀,仍是人口众多,钱粮丰富。
若真能说动张献忠出川入滇,那就更是驱虎吞狼,用张献忠去打云南叛乱土司沙定洲,祸水东引,避免这云南的战火烧到广西贵州四川来。
张献忠就算不愿意去云南,那慢慢谈着,哪怕能暂时安抚住他,川中停战,这也对明军百利无一害的。
怎么看怎么划算。
虽然明军现在看似要合围成都,但也不能轻敌,之前气势正盛,打了不少胜仗,那也是因为张献忠战略失误,他调主力要打进汉中去,被明军背后捅了一刀。
张献忠若是回头来打,川中明军未必是对手。
而历史上,张献忠败亡前,确实四面反击,冯双礼打败杨展收复叙州,艾能奇在雅州打败曹勋,生擒朱俸尹,收复雅州。马元利在川北歼灭李含乙,收复广安。
而在中江、射洪一带的十余万明朝义军,亦被大西军间谍伪装的内江王用计内外夹攻歼灭。
连巡抚马乾也战死内江。
不过张献忠的反击虽然凌厉,但清军此时也已经自关中南下入川,最终张献忠部将降清,引清军突袭张献忠御营,张献忠中箭而死。
所以朱以海给文安之的信里写的很明白,张献忠虽成困虎,但仍是头猛虎,不可小瞧,最好是能围三阕一,给他网开一面,这也是免的他起鱼死网破之心。
若能引张献忠去云南最好,实在不行,那也尽量拖延时间,争取早点把陕甘明军整编好。
尤其是现在贺珍他们还在会攻西安,但进攻并不顺利,久攻不下,清军援兵已经在吴三桂李国翰的带领下赶到了,贺珍他们却还在咸阳。
距离西安仅一步之遥。
朱以海连下了十三道金牌给高斗枢、贺珍、孙守法、刘体纯、王光泰、武大定诸人,让他们不要轻敌,趁吴三桂刚到,赶紧收兵撤退,不要跟吴三桂打。
关中诸军就跟当初围攻武昌时的五忠是一样的,各部起义举旗,然后会攻西安,连个统一的指挥都还没建立起来,各部良莠不齐,号令不一,这种情况下一窝蜂似的去打西安,看似声势壮,可碰到吴三桂这种猛将,带的还是关宁军和辽东汉八旗,在西安坚城下,肯定得败。
所以现在朱以海希望四川这边能够暂时休兵,若是贺珍那边出现意外,还指望川中明军去救援接应呢。
若是关中明军大败,到时这四川又打的不可开交,那岂不是要让吴三桂趁胜而进,一路入川?
这种便宜怎么能让吴三桂这狗汉奸占了。
这是大局。
文安之是能明白皇帝战略意图的,也是十分赞同支持的,甚至暗叹皇帝远在东南,居然能把西南这边的局势看的这么透彻。
暂不与张献忠争一时长短,羁縻安抚为先。
目的还是陕甘大局,得优先防御清军。
特别是已经到了西安的吴三桂,得重点防备。
不能有丝毫轻敌大意。
“本经略驻节夔州奉节白帝城,蜀国公率陕甘行营驻重庆,四川副提督曾英率提标驻顺庆府南充,贵州提督王祥率提标驻遵义,云南提督杨展率提标驻嘉定,
川北总兵曹勋驻黎州,重庆总兵秦翼明驻石柱。
建昌总兵甘良臣驻建昌。
贵州总兵皮熊驻贵阳。
曾英部将李占春、于大海皆封总兵,分驻蓬州和广安州。
四川总督王应熊同驻遵义,云南总督樊一衡驻叙州,四川巡抚马乾驻合州钓鱼城。
曾英之妻董琼英,富家女,人美,父为蜀地汉人大贾,母亲为西羌土司女,其娴熟武艺,有蛮族女军数百,自成一军,尤为善战,曾英兵败之时得董琼英收留帮助,后助曾英复出在鱼腹浦败张献忠。
朱以海也对她有所耳闻,特旨赐封夫人,授其副总兵衔,自领一军。
张献忠仅剩下蜀中五府,成都、松潘、潼川、保宁、龙安。
明军则收复夔州,重庆、顺庆、播州、泸州、叙州、嘉定、建昌、黎州等,川西诸多土司,也大多上表尊奉大明。
虽然那些土司向来有些桀骜不驯,这几年越发有些不服管束,但只要他们能够暂时明面上还尊奉大明,那文安之也就暂时没空去理会他们。
他现在对诸将的要求只有一个,迅速奉旨整编兵马。
八千御营行营得先抽调齐备,紧接着是经标、督标、抚标、提标,加上几镇总兵得优先完成,并各按划分的防区驻守。
巡按、分巡的标营则放到后面配置。
秦良玉、曾英、王祥、杨展、甘良臣、曹勋、秦翼明,这七将的人马要率先完成整编,形成对张献忠的包围,就算暂时停止对张献忠的进攻,也必须得保证能够防止张献忠突然反扑。
招抚归招抚,文安之负责招抚谈判,各将则赶紧去整编兵马,调整驻防。
双管齐下,不能耽误。
“叫张献忠的使者来见!”
第375章 西皇暗渡陈仓道
成都。
大西皇帝见到回来的使者,听完禀报后有几分意外。
倒不是明军拒绝了他的请和,而是他们很痛快的答应了,虽然这是他想要的结果,但对方答应的太过痛快,又让他有些犹豫起来。
“父皇,当心明军有诈!”
义子平东王张可望提醒。
大明五省经略文安之接见了张献忠的使者,然后痛快的答应了张献忠请求归附的要求,并给了几个条件带回。
为了表示诚意。
文安之还让使者带回了一副地图,上面文安之用红笔划了一条停火线,给张献忠留下了成都、保定等五府。
承诺只要张献忠的西营不踏出这五府范围,明军就不会主动攻击西营。
虽然这条红线在那张地图上显得十分的抢眼甚至刺目,让张献忠明确的看到他的巨大失利,从几乎全取蜀中,到现在仅余五府,但起码明军主动停止了攻势。
要知道,明军势头正盛,马上就能会攻成都了。
张献忠细细的询问了使者,让他描述文安之的样子,以及他会面时说话的神态语气,以及当时在座都有哪些人,他们又是何反应态度等等,以及他这次去夔州白帝城时路过明军占据的重庆等地的情况,诸如明军士气,军队部署等等。
使者是带着任务去的,这些早有留心,此时一一道来。
听完后,张献忠沉默许久。
“文安之说招抚我大西,是大明皇帝的旨意,当初皇帝尚为监国之时,便力排众议,亲自下旨招抚了顺营,文安之说皇帝早有旨意,要团结华夏汉族子民,共同伐清,驱除鞑虏,恢复汉家天下,还说我等皆为炎黄子孙,面对异族入侵,当同心协力,还说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汉人皆是兄弟!”
这话让张献忠有些无语。
不过这倒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台阶。
而有顺营李过等人受招安为忠贞忠义的例子在,也让人无法怀疑朱以海的诚意,毕竟李过受降后赐名李赤心,封侯爵拜都督,如今又刚加封为兴国公,原顺营一众大将,也多封侯伯爵位,授提督总兵之衔。
李过的义子李来亨甚至被朱以海收为义子,赐名朱胜利,如今官拜御营湖广行营提督,赐封三原伯爵。
顺军大将袁宗第封靖西侯,刚拜贵州提督总兵官。
张献忠一时也不知道该说朱以海大气,还是他天真。自己以前可是挖过老朱家凤阳祖坟的,跟朱家打了一辈子仗了,现在朱以海居然既往不咎了?
不过想想以前崇祯也曾招抚过他,他倒不由的笑了笑。
估计朱以海也是迫于形势所需,这才咬牙答应招抚吧,毕竟他的主要敌人是现在还占据着两京的满清鞑子。
不过这样一来倒也好,起码眼下确实暂时可以相信朱以海了。
“既然皇帝如此有诚意,那我们也不能小气,传令,固守成都保宁五府,不得出界。”
“从今日起,我西营,联明抗清!”
张献忠下令,以后对外自称云南王,对内仍为大西皇帝。
四大义子皆反对,劝他三思,认为明军不可信。
张献忠却道,“我又岂不知这朱以海是打的什么主意,不过是想先联我灭虏,然后再来个鸟尽弓藏,哈哈哈,这不过是我早就玩剩下的把戏,我一辈子打猎,还会被雁啄了眼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