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珍总统五军,武大定等提督各领一军。
五军共二十大营,每一大营三千人,授一总兵,
总督、巡抚、总统标营又各设总兵统领。
整编军队本是高斗枢奉朱以海旨意推行,结果在贺珍的坚持下,最终却走了样,尤其是总统、提督、总兵等滥设,使的设有一总统,五提督,二十三个总兵,五十余员副将,参将游击百余。
联军虽表面整编,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朝廷的意图,大小军头领军带营,各将本部,没能真正整合一起。
贺珍把朝廷名器当成私人礼物,用来拉拢诸将。
“西安不战而下,关中可定也。”贺珍先是得意道,暗表自己之功,以示自己之前坚持跟孟乔芳谈判是对的,而总督高斗枢却坚持要退兵,如今无疑是错的。
“圣有英明睿智,但毕竟远在东南,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我等大将处于前线,当权宜机变,不可听东南遥控也。
陛下数十道金牌催促搬师,此事皆我贺珍一人承担,待关中平定之后,我将亲往南京朝圣,到时听由陛下处置。”
贺珍一番慷慨之言毕,又加了一句,“为中兴恢复,我亦顾不得个人之名利也。”
这时诸军将领,也开始称赞贺珍。
高斗枢沉默着。
他空有总督之名,可却拿这些军头们无可奈何,就连从郧阳巴东来的刘体纯、王光泰这二将,也并不是很听他的命令。
各将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尤其是关中诸将,他们多是关陇人,手下部众也多是本地人,他们并不愿意离开关中,撤到关中等地去,他们想要拿下关中,然后划分地盘,加官晋爵。
现在形势大好,大家开始分地盘。
贺珍提议自己与总督高斗枢、巡抚孙守法率中军入西安,王光泰领右军留守咸阳,刘体纯率后军移驻泾阳,胡向前领左军去取高陵,武大定领前军驻渭南。
并口头约定,等击退吴三桂后,武大定驻平凉、庆阳,胡向前驻延安、绥远。
王光泰驻甘州、肃州,刘体纯驻临洮、巩昌。
贺珍则驻西安,罗岱驻凤翔,马科仍驻汉中,郭登先驻宁夏,党孟安驻泯州、洮州。
仗还没开打,地盘倒是先划分好了,陕甘宁之地,就由五提督划分,而原先与贺珍同在汉中的罗岱、郭登先、党孟安和马科四总兵,也各分了一块地盘。
很明显,这样划分,实际上就是把陕甘宁分为九块,贺珍集团独占了五块。
“部堂?”
贺珍分配完了后,才假惺惺的出口问总督高斗枢。
高斗枢当初镇守郧阳,跟李自成、张献忠苦战数年,坚守一座孤城不陷,堪称了得,当初手下就那么几千人马都坚持下来了。
但现在手下号称十余万人马,却反而处处受制,面对贺珍的咄咄逼人,高斗枢始终沉默着。
他没有急着反对,而是心中仔细的盘算着,见事已如此,也就不再多说,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过了,但没人支持。
眼下他甚至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过于担忧了。
这种时候,既然说服不了贺珍,他也不希望联军再出什么分歧,先打好这一仗再说。
刘体纯和王光泰这两人也没反对,刘体纯原是忠贞镇的,后来跟田见秀等分出去另立忠义镇,谁知武昌会战,田见秀等人居然降清,这让刘体纯、袁宗第、郝摇旗这几人非常被动。
刘体纯进关中,也是希望立些功劳,当然也是想重新寻找一块立足之地,毕竟因忠义镇降清之事,他现在处境尴尬,连块地盘都没有。
更在上次溃败中,折损了不少物资军械人马,也想在关中补充。
王光泰是郧阳王光恩的兄弟,有夺襄阳之功,但郧阳兵少地穷,虽忠开镇编了不少人马,他也分驻谷城,但那里久经战乱,养不了多少军队,他来关中,也一样是来抢地盘夺物资的。
对于打进西安,也是十分期待。
哪怕跟高斗枢关系很近,但在进西安这件事上,却反而是支持贺珍。
眼下贺珍给他划分了一大块地盘,许诺将来把甘肃都给他,王光泰哪有什么不满意的?
就算现在让他留守咸阳,他也没意见。
反正贺珍也说了,进了西安,府库里物资装备等,各军营都有份,贺珍就算拿多点,也不能少他一份。
其余武大定、胡向宸诸将,也都没意见。
于是乎,全军议定,明日四更造饭,五更出发,贺珍与督抚率中军入西安城,其余四军则分驻外围。
第378章 临阵倒戈夜惊变
西安城中。
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孟乔芳总督陕西,兼辖四川、甘肃。
总督府内,孟乔芳也身披绵甲,腰悬顺刀。
“点将!”
标营左营副将陈德,右营副将任珍,参将马宁、王平,游击刘友元刘芳名,署理潼关守备赵良栋等诸将上前。
“赵良栋,你从潼关赶来,辛苦了。”
潼关守备赵良栋身材魁梧,满脸的络腮胡须,不过二十余岁,他是陕西绥德人,跟李自成他们也算是老乡。
都说米脂的婆娘绥德的汉。
不过与李自成不同的是,赵良栋是官宦之家,从小读书习文,后来关中大乱,弃文习武。
清军入关后,孟乔芳随阿济格军进关中征讨,一次在外遇险,恰遇赵良栋带着家丁下乡收租,出手解围。
孟乔芳得救后,对年轻勇武的赵良栋颇为赏识,于是说服他从军,成了自己的兵。短短一年多时间,孟乔芳便对这个年轻人一路保举,如今已是署理潼关守备。
“部堂大人辛苦,末将来迟。”
“现在起,你便为本督标营中军游击。”孟乔芳直接给赵良栋又升了官,这守备前还加了署理二字,现在又直接升游击,还是督标中军。
“本部已去信明贼,贺珍明日便将抵达西安城下,西华啊,本部交给你一个任务,你去郊外迎接贺珍。”
……
贺珍领中军一万两千战兵抵达西安城郊,胡向前、武大定二将率领的两军也一同前来,他们要在西安这里分兵,往西安东面的渭南、高陵去驻防。
赵良栋带着几百人驱使许多壮丁赶着许多车前来迎接。
送来许多粮食、肉蔬,并不少薪炭棉花布匹等。
“孟大人正在城中收拾房屋,征集物资,准备入城仪式,特派末将前来迎接高总督、孙巡抚、贺总统等先入城。”
贺珍哈哈大笑着,拍着赵良栋的肩膀,“小伙子长的够魁梧的,你在孟大人麾下是何职务?”
“末将是孟公标营中军游击赵良栋。”
“这么年轻,就已经是标营中军游击,看来前途无量啊。”
赵良栋陪着笑,只说自己父亲与孟乔芳曾在一起为官有旧,是孟公提携等。
贺珍撇嘴,一副理应如此神色。
“大军新至,便暂不入城,就驻在城外,待明日一早,本将再与高部堂孙抚院等入城。”
赵良栋应声而去。
出了明军大营后,赵良栋并没走远,而是在一处松林停留,没多久便有人跟上,与他密谈许久才离开。
夜晚。
西安城郊,贺珍、武大定、胡向宸三路兵马扎成十里连营,因为西安已降,所以大营扎的也比较简单,特别是胡向宸和武大定二营,他们还要往东去渭南、高陵驻防,所以今晚也没多浪费力气安营扎寨,简单的用车辆围了一下,便立起无数帐篷安营。
天寒地冻,营中生火取暖,大家都躲在帐中避风取暖休息,连巡营值守的也不多。
毕竟西安城中现在就千把兵,如今又已归降,没有威胁了。
贺珍的中军也是计划着明天就正式入城,到时驻防城中,也不愿意多费力气再在这雪地里挖壕立栅。
中军大营。
罗岱、党孟安、郭登先三位汉中来的总兵,以及副将康镇邦等聚在一起饮酒烤肉。
帐外风雪漫天,朔风呼号。
帐中倒是挺暖和,几人甚至吃的身上冒烟。
军中饮酒,本是不该。
不过此时也没人能管的到他们头上,或者说谁又会管这种事?
酒至半酣。
罗岱端着酒杯道,“我们真能击败吴三桂吗?”
党孟安拿刀切着一块羊肉,“我联军十万,吴三桂李国翰不过两万兵也,是他们的五倍,连陕西巡抚黄昌胤和总督孟乔芳都降了,咱们占据西安大城,吴三桂再能打,还能赢我们?”
罗岱、党孟安、郭登先三人原都是顺将,不过罗岱原来是罗汝才的手下,而罗汝才是死在李自成之手的。
相比起贺珍这个原明将,后来才降顺,他们这几人算是经年老贼了。
征战半生,能够活下来,就已经非常不得了了。
罗岱叹声,“吴三桂所部,那是关宁军,之前在山海关一片石,顺帝亲征可都没能打败,这次虽只率一万关宁军来,但还有李国翰的一万汉军旗。
而且我听说,清廷摄政王已经授封肃亲王豪格为西安将军,赶来驻防关中,带的可是两黄旗的精锐旗军,有鳌拜这等猛将为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