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是打运动战,转战吴越,甚至杀入齐鲁,如今要一分为三,皇帝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
虽然也有几位老臣觉得皇帝过于倚靠御营,有毫不掩饰的要在当今效仿唐朝天子们打造北策神策军的意思,但毕竟这御营功绩在此。
而之前湖广五忠溃败,也是曾经给了朝廷很大的打击,大家都对于旧官军,以及反正归附的军队,都没什么信心。
“陛下,御营十四镇,兵额十二万,战兵就八万八,现在的粮饷标准,供军压力不小,而且现在又提高了抚恤标准,阵亡给五十两抚恤,还另给十两安葬银,这就是六十两银子。
现在战事频繁,一场仗打下来死成百上千很寻常。”虞大复担忧道,如今御营最低的辅兵都是一天一钱银,一月就三两。上等兵一天一钱五,一月四两五。
出省作战,还每天加两钱的行粮。
每兵每月再给六斗的月粮。
而士兵在营的吃、穿,衣甲刀枪这些全都是军中供应。
打仗杀敌立功还另有赏赐,如缴获一匹马赏银十两,抢到一桶火药,赏银五两。
伤残也都有银子补贴,按等级从三十两到五两不等。
虽说平时发半饷,但并不是克扣一半,而只是剩下一半都改在逢年节等时候发。
对于负责粮台的虞大复来说,这个压力不小,眼下粮台手里有不少银子,但天天流水一样的花银子,他还是觉得压力山大。
“朕觉得士兵战死,朝廷给六十两银子不多,那是一条人命,而且是为国捐躯。”
“江南一个长工一年也就三两银子,另包吃住。”
“那能一样吗?御营战士是当兵打仗,拿命保卫国家,牺牲流血,这是崇高的值得尊重的,我们的尊重也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得落到实处,不能让将士们既流血又流泪,士兵们拿命拼,我们就得厚饷养,不仅要能养活将士们,还得让他们可以安养父母妻儿,甚至将来退伍后能返乡置业,不用担忧生计。”
“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些,也就很能指望将士们有好的军纪,有高昂的斗志,很难要求他们能够忠诚不二。”
“现在是特殊时期,银子要优先用来供军、打仗,优待将士们,而不是用来盖宫殿选美人奢侈享受。”
朱以海很直接的告诉大家,“鞑子对绿营是当走狗养,结果绿营的战斗力你们也看到了,有能打的吗,有可靠的吗?或者说以前我朝对边军将士们对卫所士兵,又是怎么样的,士兵们可怜的跟叫花子一样,结果就是让建州女真这么几个小部落,硬是几乎夺了我们大明江山社稷,还不够警醒吗?”
“你们再看看鞑子为何能战?他们的旗丁只要到十多岁,就要开始考核,考核合格后,就能领取相应的钱粮,上战场后不仅有粮饷,立功还有赏赐,甚至还能瓜分战利品,还能抢掠。
所以八旗能战肯战喜欢战。
巴牙喇战死一兵给二百两银子,马甲步甲给一百五十两银子,披甲包衣都给百两,绿营马兵给七十两,步兵给五十两。
咱们的阵亡抚恤才五十,可也不过是他们最低绿营步兵标准。
不是我们大明的战士打不过鞑子,不是天生比他们弱,想当年我们明军也曾经犁庭扫穴,横扫建州女真人,为何如今不行了?
战士们缺少训练,甲械不精,粮饷不足,如何能战?
“朕还是那句话,一镇人马少则战辅六千八,多则一万零八,平均一兵粮饷一年也就五十两左右,加上衣甲训练抚恤消耗等,要不了一百两。十二万御营,一年按一千二百万算,就能保证出一支精锐能战敢战之兵,不值吗?”
“如今我们一年弄不到一千二百万两银子吗?是弄的到的,甚至就算是两千万一年我们努力一下,都还是能够咬牙挤出来的。”
“现在我们勒紧裤腰带,咬咬牙,都是值得的。”
朱以海很明确的告诉大家,不要幻想着议和,想着划江之治,这是不可能的。鞑子现在仍然占据上风,他们正在调兵遣将,征集粮草,一旦他们缓过来,会是更凌厉的攻势。
所以一刻也不能停歇,必须马不停蹄的继续进攻,继续发展。
“争取三年之内,把长江以南的清军全都歼灭,或都赶到长江以北去,五年之内,把他们赶过秦岭、淮河。”
朱以海的这番话,大家很受鼓舞,但真信的不多。
毕竟清军之前入关后,席卷天下的那股气势太猛了,如今虽受挫,但仍不是一场真正主力会战打来的,而是各种游击、奔袭来的,甚至不是打的清军主力。
眼下朱以海有在江宁这里,打一场大会战的意图,但大家还是很担忧。
他们多数认为皇帝要在江宁跟清军会战是假,可能还是会如之前一样,调动清军,然后再找机会绕兵偷袭,避实就虚什么的,或者仅是趁空扫荡一下糜烂的苏松、安徽等地就会收兵。
所以三年平定江南,五年复秦淮,明显只是一个口号。
当然,这口号还是很提气的。
而且大家觉得起码比袁崇祯的五年平辽要靠谱些。
江宁御营中军集团,苏松御营右厢集团,安徽御营左厢集团,加上浙东京营集团,这四大方面军集团要是真能立起来并稳固,不敢说三年平江南五年复秦淮,起码也能挡住清军的南下了吧?
第356章 义子、行营
南京,孝陵。
朱以海召见了朱胜利和朱成功两个赐国姓,面对着这两个年轻人,朱以海很是亲切,一手挽一个。
“朕孝陵登基正位,然如今膝下未有一子,实是遗憾。朕此前三子,皆遇不幸,如今喜爱二卿,欲收为义子,不知二卿可愿意?”
两个年轻人都是一时俊杰,尤其是在朱以海这边御营后,深得重用,更是大显才能,风头极盛,一个是水师新秀,一个是骑兵才俊。
早就有传闻说朱以海打算选朱成功做女婿,虽然这事如今没什么后续,但二人确实是十分让朱以海刮目相看的。
“你们愿意否?”
二人都很意外。
收养义子义子这事,终明一朝都不稀罕,如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有义子二十余人,朱文正、李文忠、沐英、何文辉、徐司马、平安、朱文刚、朱文进、金刚奴、买驴等等。
就说朱元璋为何收这么多义子,其实原因很多,一来是将帅们培植亲信力量的重要方式,或是因连年战乱动荡,出现许多孤儿,有些是亲戚骨肉,有些是战死同袍遗孤,也有一些是可怜的孤儿等,怜悯不舍而收养。
朱元璋的那些义子都成为他的心腹,早期是心腹侍卫,后来派出去领兵打仗,甚至镇守一方,都为大明朝立下汗马功劳。
朱元璋还经常每打下一块地盘,就让一个义子留下做监军。
比如沐英与汤和曾同守镇江,徐司马助常遇春守婺州,朱文刚与耿再成同守处州,金刚奴与也先共同监守衢州等。
用义子监视、驾驭诸将,也是严峻且变化莫测的战争形势使然,是当时比较普遍的一种作法。
现在朱以海要收朱成功和朱胜利做义子,也是大有深意。
毕竟二人可不是什么普通人,朱胜利原本是李过的养子,一个战争孤儿,当初李过归附鲁监国,被赐名李赤心,统领忠贞营,他来朝见,走时留下养子李来亨侍卫,实则也是表忠心送人质。
李来亨年轻有才能干,得到朱以海赏赐,赐国姓,也算是与李赤心结束了养父子关系,但毕竟他是原顺营出来的,跟忠贞镇关系更紧密。
现在朱以海要收他做义子,当然不简单。
两个年轻人都很激动,给皇帝当义子,这可是难得的荣耀,没理由拒绝。
“愿意的话,就给朕磕头敬茶!”
两个年轻人于是正式拜朱以海为义父。
“御营中军两步两水一骑一炮,六镇四万八战兵,加一万八辅兵,留守江宁、镇江一带兵力很充沛,所以朕打算组建御营湖广行营和闽粤行营,两行营各从六镇中抽调一千战兵,三百六辅兵,共两千步兵,两千水师,一千骑兵一千炮兵,加两千一百六辅兵,”
“胜利你提督御营湖广行营,水陆马步战辅共八千一百六十人,置十二营,你沿长江而上,去长沙驻防。清军如今已经弃守长沙,屯聚武昌,分兵驻防荆州、襄阳,全力修复两城,并分兵驻岳州,湖广依然糜烂,但我们不能让他们喘过气来,朱督师目前还在衡州、桂林等地围剿忠武、忠勇、忠义三镇叛军,你过去后主要任务就是要牵制湖广清军,不要让他们能够安心恢复。”
“这个担子你能负担起来吗?”
直接授封提督衔,尤其还提督的是御营,朱胜利十分激动。
这份信任非常了得。
湖广在崩溃后,忠武忠勇忠义大半不是降就是叛,如今江汉平原几乎都丢失了,退守山区,又要防鞑子进剿又要去清剿叛军,两面作战,还得面对摇摆不定的地方土司们,朱大典也非常不容易,哪怕两江提督张名振也带兵过去增援,但那边偏远落后,围剿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