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这钱也可以用来交粮纳税代役等等,你说这能叫抢吗?”
  不影响到百姓,那不叫抢。
  宝钞那种毫无准备金,随便印刷然后去换百姓手里的物资,或发给士兵当军饷给官员当俸禄,那才叫抢钱。
  “为何不直接按宝银或金花银一样铸币?”徐石麒一时反应不过来,毕竟年纪大了。
  朱以海呵呵一笑,直接铸成金花银或宝银那样,一来不是面额太大不方便流通,二来不是就没利可图了吗?
  我铸一两银子,仍面值一两,那我岂不还得自己承担火耗?
  这不得亏?
  当然真正亏的也是朝廷,地方官吏们每年靠这个火耗可是赚的盆满钵满,所以朱以海真正想搞银元铜元这些,可能最反对的就是那些地方官吏们了,毕竟银元以后不用再换算成色并融铸宝银、金花银,那中间可就少了许多能捞钱的环节。
  过去大家不断的把银锭剪成碎银,再把碎银融铸银锭,反反复复收火耗,就是变相的抢夺了朝廷铸币税。
  但朱以海觉得现在这种币制更先进,对朝廷也更有利可图,甚至反过来说,也能大大降低和减少官员贪污、压榨百姓的环节,自然值得推行。
  虞大复明白了。
  “殿下的这份新币制方略已经写的很详尽明白了,从铸造的技术上说现在确实没有问题,而且若按此法铸币,确实也能稳定市场,方便百姓,朝廷更能从中得利,就是如此一来,可能会影响无数官吏们的收益,毕竟火耗可是一大笔钱。”他实话实说。
  “孤已经把火耗都归公了,也重新调整火耗的分配,充分照顾到他们的利益,给予了一些补偿,若是他们一心只想贪污捞钱,那孤也不会对他们再姑息客气。”
  “新钱法既然利国利民,就没理由不实行。虞卿,孤打算新建一个铸币局,专门负责这新币制改革和铸造发行事宜,到时还要再建一个户部银行,负责发行、兑换等,这件事情,由你来牵头负责。”
  徐石麒也已经理解透,同样同意虞大复的看法,但他一把年纪了,还是比较支持监国的说法,既然利国利民,那有何理由不做?
  虽是要从天下官吏手中抢钱,但一年能抢上百万两,那就值得抢,他甚至愿意充锋陷阵去打头阵。
  这个时候主动请孆,愿意一起牵头领总,挂衔主持。
  这不是抢功劳,而是担责任,毕竟一位内阁大学士挂衔领头,可比一个通政使主持规格高多了。
  此次货币改革不涉及黄金,因为黄金价值太高,流通量也少,百姓一般用不上,也就懒得去折腾。
  朱以海现在穷疯了,所以哪里能弄到钱,他都想插上一脚。
  至于说官吏们想法,他也不是完全没考虑过,毕竟这银元流通也是需要时间的,而且以后他也是不限民间使用什么银子交税的,只要是银子就行,反正要折纹银嘛。
  交上来的银子,朱以海会把他们都弄到铸币局,铸成银元,然后下旨规定,禁止损毁银元,不得剪切使用。而银元面值比实际价值高,百姓也不可能傻到却剪了使用。
  慢慢的,各种银子会一点点变成银元流通。
  而就算哪天真的全是银元了,但火耗早已经定下,暂定是一成加征火耗,这个火耗归公,由朝廷再重新分配,官吏们还是能拿到一部份的,而且这次还是名正言顺的合理合法的拿,比过去的灰色收入要强。
  如果这还不能让官吏们满意,那朱以海可就管不着了。


第211章 五侠带刀
  “刀枪无眼,比武切磋,点到为止!”
  随着羽林镇总兵官杨伯兴一声喝令,严州教场上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毕昆阳手握七尺七长枪,长枪一点,枪出如龙,这杆枪呼呼作声,枪头并没晃动,因为这是一杆铁枪,枪刃长且重,枪杆本是复合又有铁缠,整枝枪极为沉重,使出的招式更是大开大合,力大势猛,这就是江湖传扬已久的毕家枪法。
  另一面,武君卿长枪一抖,却是抖出了九个枪头,犹如梅花绽放,虚实难分,这是江湖上与毕昆阳齐名的北地枪法大家。
  “献丑了!”
  上海的褚复生也提枪下场,他外练筋骨兼修内功,与武君卿毕昆阳皆是好友,向二人学过枪,然后自创四平枪,他高大魁梧力气巨大,一柄枪是刚柔并济,舞起来百人难近其身。
  “没想到今日能见到天下扬名的三杆枪,真是不虚此行,宁波鄞县内家拳王来咸讨教了。”
  一个三十来岁的壮汉也走下场来,他赤着膀子,双手却戴着一对铁拳套,上面还有突起的钉头,十争狰狞。
  都说年刀月棍一棒子枪,又说拳怕少壮,少拳打死老师傅。
  杨伯兴在朱以海面前道,“王来咸虽然年轻,但一身内家拳极为了得,还精通点穴之术,他之前从钱肃乐公起义,拜为营中教头,这次受钱公举荐来御营任侍卫。”
  杨伯兴当年在宁波打柴做樵夫的时候,就在码头听说过无数次王来咸的名头,曾有人对王来咸不敬,他一招点穴,让对方三天无法尿尿,最后磕头谢罪后才给他解了。
  “他一拳能打死一头大水牛!”杨伯兴又加了一句,“我亲眼所见的。”
  朱以海点头,点穴还有点神奇,但一拳打死头水牛,这绝对是非常勇猛且还得有些技巧的。
  “山西太原傅山,讨教!”
  一个身着红色道袍梳着道髻的中年男子背剑走下了场。
  一见此人,朱以海也来了精神,这人可是大有名气,别看一身道袍,却早就名扬天下,他出生于山东一个官宦书香世家,曾祖傅朝宣还是宁化郡王府的女婿仪宾,祖父傅霖做过山东参议、辽海兵备。
  傅山从小接受良好家庭教育,博闻强识,十五岁补博士弟子员,二十岁试高等廪饩,后就读三立书院,受到山西提学袁继咸的教导,是袁氏最青睐的弟子。
  袁继咸就是弘光时总督江西湖广安庆应天诸地的殉国忠臣,被俘拒降,押解北京被杀。,之前朱以海下诏追赠王爵,入忠义录。
  崇祯时袁继咸本为兵部侍郎后,后被贬山西提学,山西巡按张孙振捏造罪名诬告,陷其入狱,傅山为老师鸣不平,联络生员数百名,联名上疏,赴京为师伸冤,在京城四处印发揭贴,申明真相,经过七八个月的斗争,终于使老师沉冤得雪,因为这件事,使的傅山名扬京师响彻天下,被称赞是跟为父伸冤的黄宗羲一样的忠孝名士。
  后来袁继咸复官湖北,傅山却无意仕途,选择留在三立书院讲学授课,闯军攻破北京崇祯自缢后,傅山便穿上朱红道袍,号朱衣道人,以示对朱明的怀念,坚决不向闯贼和东虏屈服,拒不接受招降授官。
  后来傅青主因与山西将领士绅密谋举义恢复,事泄而被迫逃亡,听闻浙东鲁王监国,积极进取壮志果决,于是便南来。
  听起来傅山好像就是一个书生,一个先生,但这位博学强识,不仅华夏的经史子集都精通,甚至连泰西传进来的各种学说,甚至是佛道基督新月等各种宗教也非常有钻研,还是一位医术了得的圣手。
  当然,他还是一位内家高手,且擅使剑,是一位剑术大家。
  五人在校场上各展所长。
  毕昆阳的铁枪,武君卿的花枪,褚复生的四平枪,王来咸的内家拳还有傅青主的剑。
  拳来剑往,枪风呼啸。
  五位高手在场上你来我往,这不是一对一的比武,而是五人乱斗,更加显本事。
  既要攻,更得防。
  打了好一阵,都没分出胜负,朱以海却看的直呼过瘾,忍不住站起身来大声鼓掌。
  “诸位,请收手。”
  “今日,五位大家比试,不分胜负,孤授卿等五品御前侍卫兼府军前卫教头。”
  府军前卫,本大明皇帝亲军二十六卫军之一,统领幼军、轮番带刀侍卫。最初是在永乐年间设,为皇太孙特选幼军,置府军前卫,统所二十五,最盛时统领数万幼军。
  明代宫廷侍卫由多种军伍混编而成,包括锦衣卫大汉将军、五军营叉刀围子手、三千营红盔将军、三千营明甲将军、勋卫、散骑舍人,以前府军前卫等卫带刀官等。
  除府军前卫的带刀官,其它的侍卫多是由勋戚子弟或具有仪仗职能的兵员充任。
  唯有府军前卫的带刀官直接从京卫一般军官中抽任,十分特殊。
  在明初,幼军本来并不专指府军前卫,而是指年轻军卒,本是年资浅无法参战而在卫所操习杂务者。
  但到永乐设府军前卫时,幼军就不是一样了,选取民间壮勇子弟,年及二十五六至三十者,不由世袭军户充任,这是一支年轻的募兵。
  当时称这支兵为六郡良家。
  这与当时形势有关,明成祖朱棣扫北,抽调大批府卫精锐士兵随驾,但又不愿意心爱的皇太孙的扈从侍卫规格降低,于是另招新兵保持规格。
  不过幼军当时虽数量多,但地位低,不过到后来,府前军卫的幼军也渐渐的驰废,仅留府军前卫带刀官侍卫职责。
  而如今朱以海的御营亲军,早不复用原来的那一套制度,上卫二十六卫也仅留几个用其名字而已,如旗手、羽林、金吾、勇士、勇卫等,但跟原来的早不同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