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从一张张邻居的脸上扫过,这里几乎每一个都曾受过他的帮助,可现在他们却在嘲讽他,甚至要举报他。
“我来!”
突然,一声大喝响起,人群散开,老学究一身儒衫,腰佩长剑,肩扛一支大枪,挑着一个包袱,越众而出。
“赵三,我与你一起举义!”
“呀,又疯一个。”
“这老学究读书早读傻了,今天终于疯了。”
“两疯子凑一担了。”
老学究来到赵三面前,抬头看了眼自己写的忠义二字绣在旗上,笑道,“赵三,不用理会那些凡夫俗子,他们根本不知何为忠义,只是跟禽兽一样日复一日本能的活着,只是行尸走肉罢了。”
“走,去江阴。”
赵三点头,举起忠义旗,“走!”
一老一少,赵三高举忠义旗在前,而老学究仗剑扛枪在后,两个身影有些孤单却又决绝坚毅的向前行。
身后无数的嘲讽和谩骂。
两人充耳不闻。
“赵三,你还没大名吧,不如我给你取个名字,就叫赵忠君,字义友,如何?”
“赵忠君赵义友,谢夫子赐名。”
“走吧,这狗日的乱世,虽然草菅人命,可却也是造英雄的时候,你赵忠君说话不定也能趁势而起,风云天下呢。”
赵三哈哈一笑,“只是不想这般窝囊的活一辈子罢了,我父母留给我的,也就剩下这身体发肤了,我岂能给异族鞑子剪去,我怕我剃发了以后死了下地府,我父母认不到我。”
老夫子听了哈哈大笑,笑到后面眼睛却流下两行泪水。
“可笑这天下,多少人能有你这觉悟呢,位卑未敢忘忧国,真正几人能做到。听说鲁监国在浙东说过这么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冲这句,我也想去瞧瞧这位监国,也想跟他一起再战鞑虏。”
“就算死,也要死他个轰轰烈烈。”
“先生真要投义军?你这么大年纪了?”
“怎么,瞧不起我?赵老三,我跟你说,你大爷我年轻的时候那也曾是仗剑天涯,甚至十步杀一人的。”
赵三呵呵一笑,爷俩于是一起放声大笑着加快了步伐。
……
江阴城外。
县中皂隶钟大同携带起义檄文前往周边连络,半路被常知府派出的兵马拿获,被带到镇将面前。
“见总镇大人,还不快跪下!”
钟大同虽腿软股战,却仍然咬牙不肯下跪。
“把他膝盖敲碎,我看他跪不跪。”姓黄的那员副将不屑而又残忍的道。
两个家丁按着钟大同,将他的膝盖用骨朵砸碎,强按他跪在地上。
可钟大同虽疼痛万分,却仍然高傲的仰起头。
黄副将怒道,“你区区一个皂隶,胆敢如此藐视本镇?”
钟大同对着他吐出一口唾沫,“论出身,我确实只是江阴一皂隶,可你也本不过是勇卫黑虎军黄闯子帐前一小兵。论官职,你是降虏的镇守副将,我是江县皂隶,但大明鲁监国殿下传诏天下,起义伐清抗虏者,皆鲁王兄弟也。”
“老子堂堂监国的兄弟,岂比你一个小小的降虏副将差?”
“区区副将,见了监国的兄弟,安敢不跪?”
那姓黄的副将原来正是勇卫营老兵,曾是黄得功的帐下小兵,后来一路积功升官,最后却随田雄马得功等降清,如今授了个副将协镇常州,眼下是常州知府得了江阴民变的消息,派他领了一千人前来镇压,半路遇到这么个皂隶,居然还敢如此辱他。
“给老子打,狠狠的打,但不要打死了。”
钟皂隶哈哈大笑,不屑的道,“落到你们这些汉奸走狗的手里,左不过是斩首,右不过是活剐,老子又岂会怕?爷爷死在你们这些汉奸的手里,自有鲁监国为我报仇,十八年后,老子仍是条好汉,而你们,将来死后,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
“把他舌头拉出来割了!”
“把眼睛也挖了!”
“再把他耳朵刺聋了。”
“留他口气,我倒看是谁生不如死不得超生!”姓黄的咆哮怒吼。
第151章 直达圣听严学士
浙江,嘉兴府城。
博洛刚入城,前锋的总兵佟养甲便迎了上来,并奉上一封惊人的塘报。
看佟养甲面色严肃,博洛皱眉,“怎么,出什么乱子了?李遇春呢,严我公呢?怎么不见二人?”
“贝勒爷先看这塘报吧。”
博洛还以为是哪里又有叛乱,可打开塘报翻看,却越看越不淡定了。
塘报是浙江招抚使严我公送来的,他现在不在嘉兴而是在松江府城华亭,苏松叛乱四起,各地叛乱纷纷而起,最后仅剩下苏州一城还在坚守。
博洛接报后也是立即下令提前结束了休整,加速行军,并让佟养甲和图赖为前锋,可没有想到,他们刚到嘉兴府,严我公送来捷报,他已经率浙西各路兵马,率先进入苏松,并接连取得大捷。
郑继武先破金山卫,朱大纲再夺上海。
李遇春在松江大战伪总督沈犹龙、沈监军陈子龙等,伪贼虽聚松江十万乱军,可仍被严我公和李遇春的浙西三万余人马大败特败,最后斩获贼总兵官十二员,参将三十余,游击守备等百员,斩首三千余级。
苏江各府次第收复,紧接着他们乘胜追击,再杀入苏州境内,接连大败贼军,彻底的击溃叛军,昆山的伪巡抚王永祚伪兵备顾炎武等都被打的落花流水丢盔弃甲,现在他们已经收复了苏松全境。
“先后大败伪明苏松总督沈犹龙、伪漕运总督江宁巡抚吴易、伪苏松巡抚王永祚……”那名单长长一串,总督两个,巡抚三员,提督还有四个,另外总兵参将无数,其中还有他非常熟悉的老朋友伪江南提督朱武,他也从嘉兴流窜到了苏松赶来参战,结果再次被一生之敌李遇春大败,好不容易刚拉起来的万把人,又折损八九成,最后带着千余残兵败将逃进芦苇荡中隐匿起来。
“贝勒爷,这姓李的越来越过份了啊,他娘的都成了我大清第一战神了这,还有这严我公,卑职觉得他一直在虚报战绩。”
博洛却眯起眼睛没急着评论,佟养甲是他的先锋总兵官,是汉军旗的,不过这人身份不一般,跟爱新觉罗家那是亲戚,还不是一般的亲戚,佟家可以称的上是大清第一权势八旗汉军权贵。
究其原因,是有历史渊源的。
想当初努尔哈赤年轻时,他们家族是抚顺女真人的一支小酋长,管着几个村子,可惜努尔哈赤他娘死的早,他爹又娶了一个后妻,是叶赫部落的,这后娘对努尔哈赤极坏,逼他早早分家,什么也没给,努尔哈赤不得不捕猎采参采药的补贴家用,还给明军充当翻译向导,还因此被大明镇守辽东的总兵官李成梁赏识,收为义子,成了他的家丁一员。
在李成梁那里呆了几年后,开了眼界有了靠山,努尔哈赤有些不甘于现状,也是因为在明军中始终被歧视最终便离开了。可离后开的他,一无所有,还生病了,后来还是抚顺当地一个有名的富商佟塔木巴彦收留了他。
这个佟塔木巴彦是满语名字,本是汉族人,其始祖佟满只入乡随俗,改用女真人名字巴虎特克镇,后来子孙繁衍生息,到了佟塔木巴彦时已经是辽东望族。
塔木巴彦是满名,塔木的意思是登,巴彦则是满语富翁之意,他汉名就是佟登,满人尊称他富翁。
佟登是当地首富,见努尔哈赤年轻,也很有本事,后来便让他入赘佟家,而当时的努尔哈赤也非常乐意少奋斗三十年,于是就成了佟家赘婿,并改名佟`努尔哈赤,甚至直到他后来建立后金称汗,在对大明和对朝鲜的国书上,都还是使用佟·努尔哈赤这个名字,并不忌讳自己是佟家赘婿。
江湖传说,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甲起家,这十三副甲其实不是他们爱新觉罗家的,而是佟家的,佟登是地方富豪,也经营着当铺,当时他的当铺里便有辽东兵把盔甲抵当的,后来努尔哈赤起兵,佟登不仅给钱,还把当铺里的十三副甲也送给女婿。
在他起兵后,辽东佟氏更是不断有人归附,其中开国五大臣之一的佟佳扈尔汉,被努尔哈赤收为义子,赐姓爱新觉罗。
还有佟登的族侄佟养性也一直在暗里为努尔哈赤收集明军情报,后来努尔哈赤进攻抚顺,佟养性的族兄佟养真,当时是抚顺守将,在佟养性的劝说下,带着佟氏家族一千四百多口归附。
佟养真和其父亲都是大明辽东边将李如松的手下,佟养真还有几个弟弟,他自己有三个儿子,丰年、盛年、京年,后来佟盛年改名佟图赖,此人袭父爵,后来后金设汉军八旗,图赖便领汉八旗之一的正蓝旗,是汉八旗的八位旗主之一。
努尔哈赤一生娶了四位福晋,佟氏是元妃,为努尔哈赤生了两子一女。
佟氏一族是辽东望族,在军政商三界都有非常庞大的人脉关系,在努尔哈赤起兵早期,为他提供了充足的钱粮物资帮助,以及重要的人脉关系。
所以佟氏一直都是后金汉人中第一家族。
虽然黄台吉在位时,开始避讳努尔哈赤曾入赘佟氏的那段历史,甚至没追封佟氏为太后,但佟氏家族仍然遍布后金朝野,始终都是核心家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