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席卷天下 (明镜要高悬)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明镜要高悬
- 入库:04.13
另组建新的炮兵营。
由葡萄牙人方斯谷任炮兵营主官,抽调一百名经过两年训练的老炮兵,带一千新兵。
炮兵营就要就是训练炮兵,练完一千新兵后,会补充到以后新成立的部队,或补充战场损耗。然后再接着训练新兵。
眼下丁毅的炮越来越多,炮兵也有点不够,特别是船上也需要大量的炮手。
第359章 四万精兵
另外,旅顺那边:1营马跃征新兵一千,全营为三千人,新兵以铳兵和炮兵为主。这样一营达到8个局,每个局6门炮,全营48门炮。大概400左右的炮兵,900多长枪兵1700铳兵。依然守南关口。
3营毛信兵力不变,还是五千,守望海堡,归服堡,红嘴堡,复海堡,南信口堡,加金州。
因为各堡加起来还有2500精壮,负责囤田,加上金州5000辽民,他手上实际有12500人,且大部份都是精壮。
12营向怀来征兵一千,全营为三千人,配置与马跃一样,守北信口和长生岛。
16营许必成征兵一千,全营为五千人,配置同上,守复州。复州也有五千辽民,他手上也有10000人。
张经还是领骑兵1营主管,领三千骑兵驻守复州,与许必成一起,他也是复州防线的最高负责人。
旅顺内部守备军2000不变。
这样整个旅顺战兵达到19000人。(守备兵不算)
皮岛这边。
肖永秋7营,征兵一千,全营三千人,配置同上,守铁山一线。
何良武19营征兵一千,全营三千人,在肖永秋7营南面,铁山左下。
徐威8营和陈有时21营皆一样,各征兵一千,一个驻皮岛西侧,一个驻皮岛东侧。
西可以支援旅顺,东可支援铁山。
沈世魁23营三千人,增兵一千,共四千人,仍分守各岛,但沈太爷大部份时间都在皮岛必竟他算是丁毅的岳父,皮岛的条件要好点。
皮岛另有两千守备兵,驻守巷口,仓库,诸将各住府等要地。
皮岛战兵达16000人。(守备兵不算)
这样的话,丁毅回来后等于大增兵,水陆共征兵近一万人。
守备兵不算,登州兵不算,两地战兵再加上日本的三千,水师5000。
他的东江镇眼下共有战兵43000人。
这也因为今年财政和粮米状况比较好,丁毅敢大规模征兵的原因。
虽然每月饷银可能要多发一两万,但在皮岛服务中心等各设施建立,未来可以回收更多的饷银。
会上诸将听到自家已经有4万多兵马,一个个欣喜若狂。
从徐大堡跑出来才四年,丁大人已然发展到这个地步了,而且肯定会越来越强。
而且丁毅征兵比较容易,他前期发展有序,形成了从百姓到训练有素的精壮,从精壮再到守备兵,守备兵再到战兵的进阶过程,一句话说出来,下面自有各部合理运转,然后征兵训练,几个月后,就是一波波的精兵(至少比其他明军强)出来,再拉出去打几仗,一年后,就全是精锐了。
现在他的问题是,银子暂时能发工资,也够运转,粮米是勉强够。
目前东江镇的粮米,有三部份。
原先东江镇全靠朝鲜和朝廷在支持皮岛。
但后金越来越强,自朝鲜光海君派姜弘立带兵一万,助明军伐后金失败,且全军覆没后,对明朝的支持就越来越弱。
目前朝鲜国王为李倧,也就是将来的朝鲜仁祖。
李倧因政变上位,对毛文龙支持又加大,巅峰期朝鲜全年三分之一的开支在支持皮岛,后金很恼火,于1627年发动了朝鲜的第一次战争。
朝鲜大败,李倧逃到江华岛,派人求和,被迫同意以后断绝和明朝的来往。
从此对皮岛的支持只能偷偷摸摸,接着明朝和后金屡战屡败,朝鲜的心态也慢慢变了,目前朝鲜在两边讨好,一边卖粮给后金,一边少量支持皮岛。
因为朝廷和朝鲜的支援时间不定,有时一个月都没有一批粮,有时会突然来一大批粮。
平均下来,朝廷和朝鲜每年对东江镇的支粮在3---4万石左右。(这是现在丁毅在的支援,原历史毛文龙死后,可能更少,袁斩毛之前,朝廷更无粮过来。)
丁毅自己有旅顺十四万亩(已经产粮)年产粮大概在28--32万石之间。
皮岛在种五万亩,明年可产夏粮,大概能收5-6万石。
登州在种十四万亩,明年可产夏粮,大概能收20-25万石。
明朝此时,江南福建等地,种的好的两季麦稻,能产3石以上。
丁毅这边大概是2-2.5石,甚至会更少。
这样如果没有天灾能收齐的话,全年他能有60万石。
他现在人口有近三十万,而且还要增加人口,这60万石也是正好够吃够用。
为防止天灾收成不好,所以丁毅仓库每年根据人口变化,都要储粮。
比如眼下,他那怕到外面买粮来,也要保证旅顺和皮岛常年保持最低储存15万石以上。
所以丁毅现在,感觉银子是暂时够的,但粮不够。
因为有些粮要到秋季才能收到,而他每天都有三十万人在吃饭。
丁毅在打了日本后,解决了财政上的问题,下一刻他就开始考虑解决粮食问题。
必竟只靠自己种植,一旦发生天灾和极寒天气,失去收成,那就是很可怕的事情。
只要把财政和粮食问题全解决了,他就可以专注暴兵练兵,扩大地盘。
-----
11月20日,丁毅来到登州,登州这边的杜如海,王卫忠,严雄,刘元,周有根,方多台,杨端,都被叫来。
这边是丁毅旅顺之外的第二个据点,也被他视为第二块地盘,他十分看重。
孔有德兵变结束后,朝廷抽王卫忠任登州游击,带麾下三千兵马驻守登州,当时丁毅又抽走了王卫忠一千兵,补了一千降兵给他。
没多久,朝廷又下令,再从王卫忠部下抽两千营兵,就地转卫所兵。
当时丁毅让路超任金山左所千户,周有根为王徐前寨前所千户,方多台为奇山所千户,杨端为海阳所百户等,后来路超干错事,被丁毅调了回去,把皮岛的严雄调了过来,任金山左所千户。
于是登州这边,王卫忠当时只有一千兵,然后三个千户所百户所,各有几百人,总之就是朝廷把王卫忠三千兵马分到各处了。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丁毅早就有准备,当时就让王卫忠组织一万多降兵训练,同时囤田建堡。
眼下近一年过去,今天丁毅过来,决定提前分田,并有重要事情要处理。
第360章 朝廷的手段
原本丁毅对近一万五千降兵们承诺过,囤田一年后,每人分田一亩,交四成给各千户所(其实是给丁毅)。
从去年一月到现在,其实还没一年,才十个月,但不久前发生一件事,让丁毅打算提前分田。
就在丁毅远征日本时的七月,朝廷下旨,海阳所百户杨端,调任夏河寨前所。
这个地方在今天日照市北,沿海地区,洪武年间设立,“夏河寨备御前千户所,胶西南九十里,所城周三里有奇。”
当时丁毅不在,杨端没敢抗令,只能去夏河寨前所上任,报到之后,再找借口回来。
孔有德兵乱没有波及到那边,所以那边有完整的千户,副千户等,他一个百户过去,自然没什么影响力。
可王卫忠,刘元都知道,这是朝廷的试探。
现在是调一个百户,杨端老老实实上任了,下次再调千户呢?
丁毅回来后,自然大怒。
杨端,周有根等人都是徐大堡一起跑出来的老兄弟,这下被调走,如果他不管,很容易动摇兄弟们的心。
但他眼下也不好公然抗旨。
回来后,他就搞清楚,杨端手中的原来的营兵都还在原驻地,他只身一个人前往夏河寨,而朝廷另从夏河千户所调过来一个百户叫陈济民。
此时丁毅带着杜如海,王卫忠,严雄,刘元,周有根,方多台,杨端等人正在海阳所。
海阳所是个千户所,隶属于登州大嵩卫,孔有德兵乱,席卷到这里,原先这边的千户所军户要么被杀,要么降了孔有德,朝廷后来让杨端带营兵转驻军户,当时千户是空缺的,空缺是因为人不够,才两三百人。
但此时在海阳所里,上千人影聚集在操场上。
“121,121,121,立定。”
“向右---转,向左---转”
操场上此起彼伏,全是练兵的声音。
丁毅的兵马正在练兵。
杨端虽然被调走,但杨端手下和两三百旅顺兵都在。
杜如海和王卫忠,在四月份,从一万多降兵中,抽调表现比较好的八百多人,与原旅顺兵两三百合在一起,所以眼下海阳所里是满员1106人。
当然,朝廷核兵只有260(原先杨端转驻的营兵数),朝廷发饷也只会发这么点,多余的人,都是是靠丁毅暂时养着。
这边一千多人,囤田是一万多亩,平均每人为十亩,十一月上旬收粮后,眼下专注训练。
丁毅带人一到,各百户,总旗纷纷前来拜见(丁毅任命的。)
海阳所上千人,眼下朝廷只任命过杨端为百户,但在丁毅这边,自己任命了十个百户,几十个总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