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资、明确工时、旬休日。
这就是保护工人权益不受资本盘剥的三种基本政策。
大明现在肯定是没有的,普及也够呛,所以陈云甫照旧想到了拿广东来做试点省。
这里有试点的基础和发展土壤。
陈希一咂摸,心中盘算一番后连连表示赞同。
这笔账多好算啊。
只要朝廷能减税,商人怎么都是赚的,真正吃亏的是朝廷。
现在等于是朝廷将一部分商人缴纳的税钱发到老百姓手里,商人亏的,不过是每个月少开几天工而已。
也不能算少开工,多招募一些工人调班就成。
很一目了然的道理,以前一个作坊五十个工人,日夜无休加班加点,现在控制了工作时间,又多了旬休日,那么作坊就需要多招募大概二十个工人来保障生产不降低,多提供出二十个工作岗位。
生产岗位增多,同样意味着用工需求增大。
广东人口并不稠密,只有几百万人,用工需求一旦增大,那么就会出现各大商号争抢工人的情况,换言之,为了保障各自的生产数量不减少,招工市场会出现竞相提高工钱的现象。
把这些算明白之后,陈希又有些担心。
“大王,老朽在想,广东这地界百姓本就不多,大量百姓尚且深耕于田垄,会不会影响广东耕种啊。”
看看人家这觉悟,看看人家这觉悟。
身为一个商人,都开始替陈云甫操心粮食生产的国家大事了。
这是胡嗣宗都没想到的,频频扭头去看陈希。
老百姓种不种地,和你有什么关系,管的着吗你。
“孤要的,就是让广东的百姓为天下先,逐步脱离种地。”
陈云甫这话一出,连胡嗣宗都吓了一跳。
“大王,民以食为天啊。”
“这事不用你们操心,孤自有规划。”
陈云甫抬手打住,谓胡嗣宗言道:“嗣宗,你就先把孤交代的这件事办好就成,孤希望下一次再来广州的时候,广州,能有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能够更加的欣欣向荣。”
“是。”
胡嗣宗不再多劝,应了下来。
他知道自己的眼界不比陈云甫,人家看的是全国,是九州,规划的不仅仅是广东一个省。
九州一盘棋,有的是生产粮食的地方,不差一个广东。
第四百四十一章 技术专利保护
陈云甫在广州待了好几天,期间还参加了一次广博会。
全名是广州博览会。
博览这个词的出处很早,起码比大明早上两千年,所以这里用上一点也不违和。
搞广州博览会是胡嗣宗的意思,也是广州工商联的意思。
自打工商业在广州遍地开花、大力发展至今,很多以往被人所鄙夷的工匠一跃成为了香饽饽,为什么,因为工匠代表技术,技术代表财富。
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一经问世往往都能卖出高价来。
中国人骨子里有种天赋,叫做仿造。
难听点叫剽窃。
你造我也造,还比你造的更好。
不得不说,工匠们这一点上的学习能力简直堪称是冠绝天下。
给我一个成品,我就能倒推还原整个制造过程,然后在你这个成品的基础上,研发出更先进的物件。
“大王请看,这个瓷瓶的材质叫做骨瓷,是添加动物骨灰制做而成的。”
“这个是玻璃,色泽剔透,成像清晰。”
“这是放大镜,根据望远镜的原理研发出来的。”
“塑胶尺,比布尺和绳尺更加精准。”
“小型浑象仪,在浑象仪的基础上缩小了很多倍,记录时间更加方便。”
“还有这个,眼镜,可以帮助视力弱化的人恢复清晰的视力。”
广博会的大厅内,陈嘉鼎自告奋勇当起了导游,为陈云甫介绍着一件又一件博览会中的新鲜玩意,也让陈云甫听的眉眼带笑。
你要说这些物件是跨时代的产物显然算不上,但却毫无疑问是进步的产物。
这些物件每一样,都是科技进步的痕迹!
是人类享受便捷的辅助品。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许多大型的物件无法在这厅内展示,都移到了室外,包括风力磨盘、风力纺纱机和水力纺纱机等。”
陈云甫频频点头,继续在大厅内走着,当来到一处展台前时,陈云甫被眼前的物件吸引了目光。
只见展台之上,是一个正自行旋转的三片扇叶。
总不可能是风扇吧。
陈云甫不可思议的看向陈嘉鼎,后者连忙解释道:“这叫转动扇。”
“怎么转起来的?”
陈嘉鼎连忙喊来一名现场的工匠询问,工匠不敢隐瞒,连忙将这转动扇提起,只见转动扇的下方连着一根软管,打开展柜的一面,这软管的另一头连着一个被上下分离的铁盒。
“回大王,这跟软管叫做虹吸管,用虹吸管连接转动扇下放的旋转器,就可以实现扇叶的转动了。”
“这个铁盒是上下分离的,最下层是烧炉,可以烧炭也可以烧煤,热空气进入虹吸管随后推动转动器实现转动扇的运作。”
“这东西中看不中用,也就看个新鲜,转不出多少风来,一点也不凉快,而是成本太高,造着玩的。”
陈嘉鼎笑着说道:“不过要是造大一点,那倒是还有点用,大王若是喜欢,臣马上命人赴京,给陛下造一台大的,这样到夏天的时候,在这转动扇前摆放几个冰鉴,就可以让整间宫殿如初春般凉爽,那时还得多穿两件衣服小心着凉呢。”
中看不中用?
陈嘉鼎说的轻巧,陈云甫却是严肃起来,不过并没有当场说什么,只是勉励了几句发明这个转动扇的工匠。
“做的不错,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争取将这种理论用作在其他方面上。”
在陈嘉鼎的陪同下,陈云甫逛遍了整个广博会,见识到了很多新鲜的物件,很是感慨。
资本逐利的天性是工业发展的助推器,这话一点不假。
“这些新奇物件,能卖不少钱吧。”
陈嘉鼎苦笑一声:“刚问世的时候还行,但要不了几个月,市面上就会有大量仿制品诞生,几家竞相降价,利润也就压缩的越来越低。”
内卷这东西自古有之,古人内卷起来同样是一把好手,市场就那么大,凭什么钱都让你们四大家赚,小商贾和小作坊才不鸟陈家等市场巨头呢。
你卖一百文,我就卖七十文。
再不行拦腰对半砍,看谁吃不住劲。
陈云甫拧着眉关点头,心里却是在犹豫着。
要不要进行专利保护?
专利保护的积极性不言而喻,尊重知识产权和保护学术理论是人类进步的必要条件,不过正如那句话,凡事有利有弊,专利保护所带来的就是技术垄断和头部集中。
广州四大家如今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几乎富可敌国的地步,四家所拥有的作坊几乎占据整个广东的八成,而且四大家拥有的匠户和知识类书籍也是最多的。
出台专利保护,四大家就可以更加疯狂的攫取财富,并且势必垄断头部技术。
换言之,四大家会不会因此而故步自封,从此不思进取,只躺在一个极为舒适的环境中坐享其成是谁也说不准的事。
内卷不是摆烂,中国式内卷的特点是铆足了劲比着进步,比着刻苦用工,你工作四个时辰我就工作五个时辰。
你学习到傍晚,我就能凿壁偷光或者头悬梁锥刺骨的学习整个通宵。
我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的学习工作,为的就是要高人一头,这就是中国式内卷。
眼下大明没有专利权保护法案,四大家也不敢懈怠,故而每天都在推陈出新,用金钱鼓励和刺激工匠业进行快速发展,这是一件好事。
但同样的弊处也很明显,地方小作坊不思研发进取,只等着四大家的作坊研发出新产品后就直接拿来剽窃,这样的话也是一种消极表现。
陈云甫纠结了。
这条政策制定与否,他甚至没法进行调研。
因为四大家肯定是支持专利保护的,而小作坊就必然反对,两方的屁股坐在对立面的立场上,自然各说各的理。
带着这件心事,陈云甫离开了广博会,同杨士奇和胡嗣宗二人说起自己的想法,问询二人。
“你们俩说说看,技术专利保护有没有必要。”
两人彼此对视,都苦笑起来。
这种事谁懂啊。
第四百四十二章 要小心官员资本化
关于技术专利的问题,杨士奇和胡嗣宗两人最终也没能给出陈云甫什么实质性的建议,他俩对这一块属于是七窍通了六窍,就剩下一个一窍不通。
没人给建议,陈云甫自己也纠结,索性就先搁置下,打算放两年再看。
起码现在广东发展的很好不是吗?
实用主义还是很香的,而且中国几千年来都没有专利权保护的思想,工商业奉行的就是拿来主义,要不然也不会有那句话。
师夷长技以制夷。
虽说这句话是清朝中后期才有的,但这种思想却传承千年。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大唐有后台 (山下出水) 起点VIP2021-10-08完结大唐第一苟,万事稳一手。数九严寒,路有冻死,当所有人全都躲在家里烤火的时候,顾天涯在河...
-
活埋大清朝 (大罗罗) 起点VIP2022-07-15完结267.87万字 19.86万总推荐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朱三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