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三国之重振北疆 (雪豹导弹)


也许论临阵打仗,张既在三国时期真的并不出名,但是论养兵和提供军械物品,也就是类似于后世的军队建设和装备保障,他的能力与成就甚至可以排到前十,至少强于一票猛将牛人。
想要横行于这十年,需要的是“万人敌”;如果真的要建立一个王朝,以强盛的状态通过时代的考验,那一定要有一支实力强悍、富有活力且能保持下去的军队。
在三辅和往北的这片土地上,这个时代没有人做得比张既更好,所以他值得这样的信任。
此时已是七月,军屯民屯此时都不适合种植粟、麦等主粮。童远不知这个时代的农事,只好问问张既。
张既说道:“可以种植宿麦。具某所知,宿麦在关东种植广泛,历史悠久。听闻种植宿麦往往八月犁地,九月播种,次年四月底收获。不过,关中的宿麦种植,直到本朝才小有规模,目前种子和人才,还有较大缺口。”
“就目前来看,关东断绝,需要从三辅其他诸县和天水、汉中等地购买种子。人才方面只能寻找有过种植宿麦经验的农夫作为基层吏员,再推广种植经验。”
童远真是没有想到,这个时代关东的河南、山东等地小麦种植比较广泛,关中的三辅推广却比较有限。他又问道:“为何要前往天水、汉中购买种子?”
张既回道:“关中的麦子种植一直没有大面积推广,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水利年久失修的问题,而粟比麦更加耐旱。”
“特别是近两百年,河套逐步沦陷,长安以北屡受胡人袭扰,更加不便于兴修水利。粟耐旱,也不需要石磨加工,果腹感很强。所以关中多数地方还是种粟为主。”
“而天水、汉中这两个地方虽然比关中平原更加偏远,却是周围山中难得的水土丰饶的宝地。这两地据我所知,每年都会产出大量麦子,是全国除了关东以外,知名的麦子产地。”
张既不仅知晓这两地的情况,而且还有门路。天水的名门他可能还够不到,但一些寒门商人他还是认识的。
几百年来,从三辅的左冯翊到凉州天水郡,往来商旅络绎不绝。虽然近十几年,凉州屡次叛乱,商路受到影响,但这条商路依然是西北的重要动脉。
既然张既有门路搞到充足的种子,那有董家财力支撑,肯定不会无功而返。
解决了种什么,种子从哪里来的问题,还剩下怎么种。这种麦子一是凭经验,二来也要学习和培训。
对于这一问题,张既略微思考,说道:“何不参照汜胜之?此人为大汉书写了农业与时令的重要农书。这汜胜之十八篇常被称为《汜胜之书》,它特别记载了北方农业种植技术和各类作物特点。”
童远对这本书闻所未闻,只感觉听起来奥妙无穷,问道:“德容可有此书?”
“身边未曾携带,但也有办法。某出身虽是士族,然家道中落,与学术、朝堂无缘。但某偏爱经商与粮食,少时好读史书与各类奇书。这《汜胜之书》记载于汉书之中,夏阳县中即可读到。”
“我估计安排好屯田和种子以后,料理土地还是有不少学问的。我们可以让有经验的农夫,以及能够读懂文字的吏员往来各屯队,进行宣传示范。”
童远说道:“等待民屯整体安排好,剩下事务先交给德容和大家安排,我去一趟夏阳,把相关事宜处理好。”
“诺。”
在初步安排妥当之后,童远打算亲自对五万民屯演讲,让他们安心接受这种新的组织形式。在张既等人的配合下,白日每当一曲编成,就召集起来由童远演讲。
民屯一曲五百户,各户人口多寡不一,即使有新任命的屯长、队长等维持秩序,却依然乱哄哄的一片。几名屯长、队长想出一个办法,既然人多过于杂乱,不如每户出两人,这样安排起来效率既高,又能将消息传达到每一户。
童远、张既立刻试行这一方式,果然民屯效率提高,于是就依此法改进,如果一户多于九人,又准许增加一个人到场。
童远看着周围多为老翁和青壮,还有几十位农妇,他朗声说道:“诸位原为农夫、匠人、市民、农妇甚至豪族子弟,可如今身份一样,都是屯民,都归董家和我的统领,我有些规矩一定要说一说!”
他一开口之后,初始的嘈杂声全都消失殆尽,待扈从、军候把一句句“诸位”传到最后面,他继续道:
“自明日始,各队统计锄、犁、钁、叉、耙等工具,镬、甑、甗、鬲、釜等炊具、容器以及牛马驴骡等牲口。粮草分发至各队,各队青壮按人头一月一石,其余每月领取,其余干农活的老弱、半大孩童,一百至两百(汉)斤,有较小孩童的妇女则按青壮领取。
“各家是独自晒粮造饭,还是安排到队里屯里,这由你们根据各自情况,自行拿主意,不要全都一样。土地和耕种也是。”
屯内部分民众原以为屯田会按照军屯的方式,统一耕种,没想到竟然是允许各队自行安排。那这样不就和各家各户分地干活不是一样的吗?
“不过,每曲哪一队粮食产的太少,不仅仅是无法晋升,而且会减少口粮,如果有怠惰、破坏等恶劣情形,最严重的要驱逐甚至杀头!家中老人妻小逐出屯户,任人宰割、自生自灭!”
众人无不骇然,董家军还是那个董家军啊!
“怎么提高全队的产量你们各屯、各队要想办法,你们分的地也会分为肥地、中地、瘦地,各类地之间比较,不会拿有肥地的队去和瘦地的比,但是瘦地超过中地有奖,中地超过肥地亦同。”
“吾最后还有一个命令和一个奖赏,命令是谁也不能把董家和我的地拿去分了。那样我留你们何用?如果哪屯哪队产粮多的情况下,做工匠搞得好,本将军照样有赏!”


第六十九章 吃鸡的诺言
以屯田为基础,而非小农经济是有深刻背景的。
不管之前是流离失所,还是暂时避难,这些人一直实行的是各家干各家的小农经济,如今动乱分起,稍有天灾人祸一家可能就一年颗粒无收。
如今难民聚集,倘若还是分了土地,各家管各家的,虽然能够有些积极性,但全民兵役的情况下,青壮肯定无法专门种地。
仅凭老弱在这个时代根本养活不了自己,更不用说脱产士兵,他们也会想着家里的地,而不会专心于作战。
现在他暂时不用担心积极性的问题,因为董家和自己完全免税,各队种的粮食全归他们所有,自己的供应粮可没有说永久供应,他们自己不积极种地就等于生活在隐隐的不安之下。试问这种情况下他们会不会努力?
但可以保证的是,他们的生活比一般的农民、市民甚至世家、豪强佃户要好得多了。这个时代包括西凉军在内,一般士卒一个月不要说一石粮,就是这里老弱的百五十斤都有点玄,甚至如曹操的兵恐怕还要适应饿肚子。
他的民众直接吃的比别人的兵还多,脱产武装和军屯更是吃得多、练得多。这种日子在这个时代是所有农民甚至八成以上人梦寐以求的,所以这些屯户都会珍惜,而非懈怠。
童远的秘诀是让大家有晋升的通道以及危机的感觉,这也是他提出来的一项重要改变,相信这样比较有团队能力,且善于各项技能的人也会逐渐显现出来。
各队成员在粮食和安全的保障下,有一定自由发展的空间,自己不仅不会拿走他们工具,而且还提供一些到各屯公用。
当然实在不认同屯田的话也可以离开,很自由的哦。
对于屯民们来说,这可谓是重大变革了,按人头每月一石粮,即使从事重体力劳动都能吃饱,当演讲完毕时,周围的人群里便嗡嗡议论起来,议论的内容竟然是各队各屯有什么特长,怎么能多产些粮或者蔬菜,如何分配配合云云。
这可是万万没想到,这些人大多不过是普通的农民,竟然有这样的素质和觉悟去搞团队分工与配合。
其实这只需要一个土壤,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并不需要谁去教,自发的就会有人去探索,当然也有人停留,阻止创新和探索的往往是现实的压力而非他们的能力。童远能够提供保障支持探索,现实自不会让他失望。
接下来的数天,童远就忙于这些事务。按照这个年代豪强子弟的品行、耐心往往早已厌烦不已,但童远就是热衷于政治与军事。对于他的这个打仗新手来说,还是搞养兵和民事更为上手,他喜欢这些追随自己的士卒民众。
来自后世的他平等的看待他们,而不是从他们身上敛财压榨,这让沟通行事效率提升到这个时代的最高水平。
在各曲各屯安排好之后,他将后续管理运行交给张既,这几天打算回到夏阳,将几份书籍调出来,并且要和董白商量一下统治区域内士族、外族的事宜。
这两项事情其实童远完全有权利自己做,董白明确表示除了报仇以外其他都交给他即可。但是,有些事情用董家的名号效果会更好。
夏阳由于将郃阳乡分出独立成县,现在所辖人口不到八万,八万中有六成多居住在以夏阳县城为中心的二十里范围之内。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