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承范在来临江宫的路上已有思量,故而待得李恪发问,便有条不紊地回道:“治水防患之道,无非有二,一为疏,二为堵。所谓疏者,散百姓,清河床,通水道;所谓堵者,修河堤,塞河口,补缺漏,若是以上两者得宜,再加之百姓居有所,食有粮,病有医,此难可渡矣。”
袁承范之言早经深思熟虑,调理清晰,原本李恪还有些慌乱,不知该从何处下手,听了袁承范的话,也有了几分底气。
李恪道:“袁从事还请细言之。”
袁承范回道:“连日暴雨属实突然,臣以为当先通河道,以免水道淤塞至堵,使水不得下流,其次加固淮河、运河之堤,查空补缺,以免因水位暴涨,河堤溃退,再次当使人疏散淮水、运河两岸百姓人家,免遭无妄之灾,最后,便是最为紧要之事,今夏之暴雨已降数日,尚不知何时才能止歇,殿下当早备粮草,以免天灾之后再遭人祸。”
袁承范治河多年,不愧是水道能吏,短短数语,便将事情主次厘了清楚。
李恪不善政务,虽觉得有理,但李恪听着袁承范的话,还是对身旁的马周问道:“袁从事之言,宾王以为如何?”
马周想了想,对李恪道:“袁从事之言主次分明,闻之甚善,若是能依言而行,水患可定。”
李恪闻言,点了点头道:“如此便好,袁从事,你回衙后速去将你之言草拟臣册,上禀于本王,本王即刻命人草拟布告,传于江淮各处州郡,命各州郡堂官依令行事。”
“诺,臣回衙后即刻梳理。”袁承范得令,当即应了下来。
李恪同袁承范在此一应一答,坐在李恪下手的扬州刺史贺休却皱眉道:“启禀殿下,治河之事向来都是工部之职,若是殿下贸然下令至各州县,恐怕不妥啊。”
李恪官拜淮南道黜陟大使,所谓淮南道黜陟大使,察善恶、举大纲,荐举官员升迁贬谪,清肃地方吏治,督官却不治民,并非军政之官。李恪治水,越过职责所在的工部,直接给各地州县官员下令却有不妥,恐有越职之嫌。
不过李恪听了贺休的话,心中倒也并无不满,此事确在李恪职权之外,贺休提醒李恪也并无不妥。
然李恪不同于寻常巡监地方的黜陟使,他为大唐皇子,他见看如此情状,绝无袖手旁观的道理和余地,否则他回了京也无从向李世民交代。
李恪道:“水情不等人,事态紧急,来不及往京中禀奏了,尚书省和工部那边自有本王去知会,你们只需照办便是,千万不得怠慢。”
“殿下有命,我等岂敢不从。”李恪既已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自是不容旁人回绝了,李恪话音刚落,殿中众人便纷纷应了下来。
李恪见得众人应下,看着袁承范,又对袁承范道:“袁从事,淮南之地乃我大唐粮仓,紧要非常,出不得半点岔子。今日淮河水患若能安然得解,本王便当上表父皇,保举你为工部水部郎中,千万莫叫本王失望。”
袁承范听了李恪的话,心中猛地一阵激动。
袁承范非是世家子弟,在官场上又无甚人脉,他在扬州蹉跎十载,从无升迁的机会,他自己原也以为此生便是如此了,可李恪的出现却又给了他新的希望。
水部郎中,朝中正五品之职,比起他这个八品不入流的水曹从事高上太多了。
这话若是自旁人口中说出,袁承范兴许难信,但李恪乃皇帝爱子,要保举一个五品官又岂是难事。
袁承范当即道:“殿下放心,臣愿为殿下效死。”
第252章 淮南将乱
待众人走后,李恪回到了自己的内书房中,李恪一面命丹儿研墨铺纸,写信往京中说明淮南局势,一面思索着该如何应对淮水决堤之险。
“殿下,袁承范虽在扬州刺史府任水曹从事多年,但毕竟官卑职微,其言究竟能成与否都在未知,殿下若是贸然从他之言,依其法治河恐怕未为妥当。”王玄策看着正在疾书的李恪。对李恪道。
王玄策的担忧,李恪自然知晓。
淮河之泛,不在李恪职权之内,而属地方州郡,李恪纵不插手此事,也在情理之中。
李恪若是不过问此事,纵是此事地方州郡处理不当,也与他无干,碍不得李恪的事情,可若是李恪贸然插手,那以他的官身爵位,便是此事的主导,若是成了还好,若是不成,李恪便是首责,免不了被追究。
在王玄策看来,李恪之为多半有些吃力不讨好的意思。
王玄策学的是纵横之道,但凡行事,首要考量的必是各方厉害关系,治水之事若是成了,这些功劳于李恪助益不大,可若是败了,那他便免不了要被朝中的那些对头弹劾。
李恪把手边的书信写完,搁下了笔,对王玄策道:“先生说的有些道理,但也并非尽是,本王如此作为倒不是从袁承范之言,而是从岑师之言。”
王玄策听了李恪的话,显然是出乎了他的意料,微微一愣,接着问道:“景仁(岑文本表字)远在长安,此事与他何干?”
李恪道:“先生可还记得今岁正月间白虹贯日之说?”
王玄策听了李恪的话,这才明白了过来,王玄策道:“白虹贯日,祸在东南,殿下说的可是此事?”
李恪点了点头道:“是否此事我也不知,然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此事万不可大意。”
李恪贸然插手治水之事,固然是在他职责之外,有些不妥,但李恪也别无选择。
治水之事,看似与李恪无关,但实际上,这淮南众人,谁都能避地开,唯独李恪避不开,或者说是李恪的野心不允许他避开。
这淮南不是旁人的淮南,而是他李家的淮南,这百姓也不是旁人的百姓,是他李家的百姓,旁人退得,他如何退得。
他若是退了,若是对此事置之不理,对百姓的死活置之不理,传入李世民的耳中,李世民又该如何看他?
李恪自请为质,在北地受四载苦寒方有今日之声望,他岂敢怠慢。
积望如垒石,堆之不易,但若想毁了,只需轻轻一推便会如山倾倒。
李恪可以是一掷千金的风流年少,可以是流连青楼的登徒浪子,甚至可以是卖尽府中田产的败业皇子,但他唯独不能是置百姓死活于不顾的无为亲王,若是如此,李恪便算是与皇位彻底无缘了。
李恪之言一出,王玄策便明白了李恪的意思,王玄策道:“殿下是担心陛下那边的看法?”
“不错。”李恪点了点头,回道。
大唐未来的帝位归属,在极大的程度上取决了李世民的态度。
李世民未必想要谁登帝位,谁便能登上帝位,但李世民不想谁登帝位,那他便一定登不上帝位。
王玄策见状,问道:“殿下可是已有打算?”
李恪道:“白虹贯日,淮河水灾。此事于本王而言既是危机,也是际遇。太子党那帮人借天降异象逼本王出京,远镇东南,本王何不就顺势平了这淮水水灾,做了那应顺天命之人,收东南人心。”
……
连日大雨,淮水暴涨,恐有决堤之险的消息传到了李恪的手中,而与此同时,居于临江宫后殿的萧月仙也得到了消息。
“娘子,宫外传来的消息,江淮大雨连绵,淮水暴涨,若再如此下去五日,淮水便有决堤之危。”李恪在正殿刚刚送走了扬州上下官属,文清儿便带着消息回了临江宫,对萧月仙禀告道。
淮水水患之急,萧月仙从王玄策的举动中便能看出端倪,如今文清儿又带回宫外的消息,萧月仙的心中便更有八分笃定了。
“淮水乃天下水路要道,居‘四渎’之一,淮水如若决堤,必定祸延整个江淮,如此看来年初所显的白虹贯日异象多半应的便是此事了。”萧月仙听得文清儿之言,自言自语道。
文清儿对萧月仙道:“娘子,淮水如若决堤,咱们的机会便来了。”
萧月仙听了文清儿话,问道:“你的意思是?”
文清儿道:“淮水决堤,势必民间大乱,若是我们此时能趁机杀了李恪,到时整个东南人心惶惶,岂不正是我们从中取利的时候。”
“杀了李恪?我何曾说过现在要杀了李恪?”萧月闻言,仙皱眉问道。
文清儿看着萧月仙的反应,当即问道:“已到了此时,娘子难道还不欲杀了李恪吗?”
萧月仙回道:“我不能杀李恪,至少现在还不能杀,我留着李恪尚有大用。”
文清儿的父兄便是死于唐军之手,她对李唐宗室子弟可谓恨之入骨,她听得萧月仙不欲速取李恪的性命,既是不解,也有些不满地问道:“李恪不死,如何使淮水决堤,淮水若不决堤,东南如何大乱,我等岂有良机可趁。”
萧月仙摇头道:“难道杀了李恪便能至东南大乱吗?你需知东南虽承平已久,军备不兴,然江淮各军府五万大军绝非摆设,李恪麾下马周、王玄策等众亦非酒囊饭袋。若是无法处置他们,纵是江淮水患,靠着我们的千余人也难成大事。”
自打李孝恭平萧铣、辅公祏之乱后,大唐东南半壁便少经战事,士卒之骁勇早已不比当年,更无法与精锐边军相比,但纵是如此,大唐府军的底子也还在,江淮之地近五万府军,也不是萧月仙能够轻试锋芒的。
相似小说推荐
-
回到民国当医生 (三关风月) 潇湘vip2022-03-04完结抗战 群像外科医生江来未曾料到自己会回到波澜壮阔的年代。可他拿不了枪杆子,只能拿起...
-
演武令 (鱼儿小小) 起点VIP2022-03-30完结宣统二年,精武门创立。面对列强入侵,清帮横行。杨林只手遮天,拳镇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