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庶子夺唐 (江谨言)


  丹儿凝目望去,拉着李恪肩膀一同下车的竟是烟雨楼的琴姬仙娘。
  丹儿曾在李恪的接风宴上见过仙娘,故而识得,她见着仙娘随李恪回了宫,举止又如此亲昵,哪还不知发生了什么。
  “殿下回来了。”丹儿走到李恪的跟前,话中丝毫没有往日的热切,反而有几分醋意。
  丹儿醋在何处,李恪岂会不知,丹儿跟随他已八载,更曾同他在突厥患难,丹儿与仙娘孰近孰远李恪清楚地很。
  李恪轻轻刮了刮丹儿的鼻梁,对丹儿笑道:“怎么,本王回来了,你怎还来了脾气?”
  丹儿道:“丹儿怎敢跟殿下置气,只是丹儿见殿下竟一夜未归,觉得讶异罢了。”
  李恪问道:“本王不过一夜未归,有何讶异之处?”
  丹儿道:“丹儿不是讶异殿下一夜未归,而是讶异殿下一夜便归了。丹儿只当殿下被旁人勾去魂魄,乐不思蜀,不再回宫了呢。”
  李恪听丹儿说着,自然知道她口中的旁人是谁,于是道:“东南之事一日离不得本王,本王岂能连日不回。”
  接着,李恪又指着仙娘对丹儿道:“这位是仙娘姑娘,本王已将她自烟雨楼赎出,日后便待在王府中了,你且着人给仙娘安排一处院子。”
  “诺。”丹儿心中对萧月仙自然颇有些不喜,但李恪有命,她也不会忤逆,咬了咬唇便应了下来,带着萧月仙进宫了,反倒把李恪丢在了身后。
  看着丹儿带着萧月仙走后,原本站在李恪身旁,许久一言未发的王玄策突然开口问道:“殿下以为仙娘此人如何?”
  王玄策一脸正色地发问,自然不会是问那些无关痛痒之事,李恪想了想,猜到了王玄策的意思,于是道:“先生可是担心仙娘靠不住。”
  王玄策道:“仙娘不似常人,殿下更非常人,殿下身边贸然添人,还是小心为上。”
  李恪虽在扬州,但朝中各方盯着他的人不在少数,李恪身边突然多了个莫名而来的女人,王玄策身为谋主自然不敢掉以轻心。
  李恪点了点头道:“先生所言甚是,还劳烦先生即刻命人查访仙娘身份,其九族之内,祖上三代,务必彻查清楚。”
  

第249章 皇子遭劾
  这世上从来不乏好事者,李恪带着仙娘刚回临江宫,消息便传了出去,传进了长安。
  李恪以李世民所赐之一万亩永业田为抵,博得美人芳心,这等作为,若是在寻常人家,绝对算得上是败落祖上基业的败家子了。
  不过李恪为亲王,大唐亲王多蛮横,只要不去欺压良善便是算是贤能了,再加上李恪早有风流之名在外,这些事情传到了长安,长安城的百姓也大多是当做一段风流韵事听听也就是了,算不得什么大事,动不了李恪的筋骨。
  而且现在长安城中皇帝李世民的心思已不全在李恪的身上,更多的还在太子李承乾。
  近些天来,太子李承乾时常夜出东宫,在数位随从陪侍之下前往平康坊撷玉楼夜宿,整夜未归。
  夜宿青楼之事,本是风流行径,若是在寻常官员,哪怕是发生在皇子身上都算不得什么大事,但偏偏有两个人是个例外,一个是皇帝李世民,而另一个便是太子李承乾。
  此事李承乾做的隐蔽,再加之李承乾身份在此,旁人也不敢多言,故而长安城中鲜少人知,但东宫属臣于志宁身为太子左庶子,东宫门下坊主官,李承乾的行踪又岂能全然避地开他?
  一次可以,两次可以,三次也可以,但于志宁不是瞎子,李承乾夜不回宫的次数多了些,于志宁自然就看出了端倪。
  于志宁性子最急,当于志宁查出李承乾连夜宿于青楼的时候,心火大盛,甚至连写奏折的功夫都等不及了,立刻便进了宫。
  于志宁为李世民心腹,在李世民还是秦王时,于志宁便是天策府从事中郎,颇得李世民仰重,竟以太子教业相托。
  于志宁乃国之重臣,他急于入宫必有要事,于志宁求见的话刚递进宫中,李世民便在甘露殿中传见了于志宁。
  “臣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拜见陛下。”于志宁一进殿中,便对李世民俯身拜道。
  李世民正在批阅新送进宫的奏章,一听得于志宁的称谓,便隐约猜到了于志宁求见所为何事。
  于志宁官拜中书侍郎,李世民倚重他,故而命他身兼太子左庶子一职,教授太子课业。而中书侍郎乃中书省佐贰官,虽只正四品,却位列宰辅之位,在朝中举足轻重。
  若是寻常,于志宁入宫拜见李世民,禀奏要事,必是以中书侍郎自称,而今于志宁自称以太子左庶子,所奏之事自然就是关系李承乾了。
  李世民抬了抬手,示意于志宁起身,问道:“此时正是清政之时,仲谧(于志宁表字)不在省中理事,入宫可是有要事?”
  于志宁回道:“臣此次入宫特来向陛下请辞太子左庶子一职,还望陛下允准。”
  李世民闻言,微微有些诧异。
  李世民知道于志宁入宫必是为太子之事,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于志宁的反应竟如此激切,上来便要清辞身兼的东宫官职。
  于志宁出自鲜卑万纽于氏,其曾祖于谨乃西魏八柱国之一,祖父于义乃前隋上柱国、潼州总管,是地地道道的关陇门阀子弟,也是李世民留给李承乾的干臣之一,李世民对于志宁在东宫的作为自是寄予厚望。
  李世民闻得于志宁请辞,忙问道:“不知发生了何事,仲谧何故请辞左庶子?”
  于志宁所谓请辞,原也只是处事的手段而已,非是决意如此。
  于志宁一脸正色道:“太子少儿顽劣,臣自问教之无方,不敢当此重任,特来向陛下辞官。”
  李世民听得于志宁这么一说,顿时明白了过来。
  难怪于志宁上来便要辞官,原来竟是太子做差了事情,于志宁这是借辞官之说奏太子之失来了。
  论主次,李承乾是君,于志宁是臣,于志宁自然不便随意指摘李承乾之失,故而于志宁便借助辞官之说觐见,禀奏李承乾之过。
  果然,于志宁这么一说,李世民当即问道:“不知太子所为何事,竟叫仲谧如此大动干戈。”
  于志宁回道:“太子弥留女色,念栈青楼,已连续数日夜不回宫,宿于妓坊,长此下去,如何了得。”
  李世民闻得于志宁之言,猛然一惊,面露讶色地问道:“竟有此事?”
  于志宁点了点头,叹了口气道:“太子夜宿青楼,整日只知饮酒取乐,每到白日读书之时,便是一副昏沉欲睡之态,亦或是告病不出,躲在内殿酣睡,如今太子的课业已月余无甚长进,臣是看在眼中,急在心中。”
  李世民听了于志宁的话,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李世民众皇子中,论贤名,以李恪为最,但李承乾虽贤德之名不及李恪,可论及睿哲聪慧,也不在李恪之下。
  贞观六年李世民驾幸岐州,身不在长安,便是李承乾以太子身份留京监国。那时李承乾处事颇得章法,有条不紊,深得李世民赞许。
  甚至李世民为了栽培李承乾,一度着陆德明、孔颖达、长孙祥、褚亮等一众鸿儒之臣教导李恪治学,可谓用心良苦。
  可就是这样一个李世民原本寄予厚望的太子,竟干出了这等荒唐之事,李世民的心中怎能不惊,怎能不怒。
  李世民怒拍桌案道:“太子胆大妄为,竟敢行此荒唐之事,朕定要彻查到底,究其首恶。”
  在李世民眼中,李承乾本为乖巧之人,行事妥当,如今突然有此作为,自然是有奸佞谗言,误了李承乾。
  于志宁身为太子左庶子,上奏此事本就是为借李世民之手纠李承乾之失,并无半点动摇李承乾太子之位的意思,听得李世民这么说,也连忙道:“太子贤德,绝非荒唐享乐之人,臣以为此事之后定有小人撺掇。”
  李世民对于志宁问道:“仲谧可知是谁人每日陪同太子前往?”
  于志宁回道:“汉王李元昌。”
  李元昌同李承乾走的极近,又记得李承乾信任,李承乾对李元昌的话几乎是言听计从,以致都听不进了于志宁的劝告,于志宁早有不满,借此机会,自然就将李元昌抖落了出来。
  李元昌!
  自打当初李元昌同李恪为难后,李世民对自己的这个胞弟早有不满,而今又事涉李承乾,李世民对李元昌的不满便更甚了。
  李世民一拍桌案道:“汉王久在京中,每日只顾带着太子胡乱厮混,岂是正事,朕即刻便当下旨,以汉王为兴州刺史,外放地方,不得随意还京。”
  兴州远在汉中,相距关中数百里,李世民将李元昌遣去汉中为官一是为惩戒李元昌,二便是为敲打李承乾,要他好自为之,勿要再行错事。
  无论是李世民还是于志宁,他们的立意终归是好的,只是他们却不知,李承乾绝非逆来顺受之人,今日之事不过是李承乾荒唐的开始,而非结束。
  

第250章 大雨
  贞观七年,春末夏初,癸未。
  自打扬州城入了夏,原本还算晴日尚多的江都便仿佛一下子入了雨季,连日来降水不断,阴雨绵绵便成了扬州古城的主调,而李恪所居之临江宫亦在扬州辖内,自也是如此。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