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五代史 (史仲文)


  隋代,白瓷的应运范围较窄,仅限于上层贵族享用,尚未普及民间。进入唐代、白瓷日臻成熟,盛唐时期,白瓷的制作已遍布全国各地,著名的窑场有河北的邢窑(今河北临城、内邱一带)、定窑(今曲阳一带),山西的西窑(今平定县一带),四川成都的青羊宫窑、大邑窑,河南的巩县窑,江西景德镇的石虎湾窑、胜梅亭窑。南方的广州一带也有白瓷烧制。其中最负盛名最具代表性的是邢窑的白瓷。
  邢窑白瓷约在唐初开始生产,唐末开始衰落。李肇《国史补》中说:"内邱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可见当时邢窑产品流行很广。1980 年"临城邢瓷研制小组"先后对内邱、临城等地的古窑址进行考查,确认邢窑的窑址是在与内邱交界的临城境内。50 年代在西安高楼村、十里铺唐墓及三门峡水库工地出土有唐代白瓷执壶、碗盏之类器物,广州唐姚浮墓出土一对白瓷碗,据鉴定都是当时邢窑制品。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邢窑烧制的短嘴执壶,宽圈足折边敞口碗,带系瓷罐等。从这些实物可以看出邢窑白瓷胎质厚而白细,瓷质坚硬;釉色白润晶莹而又微闪淡黄或淡青色;除器物的脚座、底部往往无釉外,器皿内外釉均匀;器型光素大方,不饰纹样;碗盘底多宽厚,如玉璧形,常称之为玉璧底;瓶多广口短颈,壶为短嘴。唐朝人曾以"类雪""类银""皎洁如玉"赞喻邢瓷的洁白晶莹。
  邢窑白瓷约在唐代晚期开始衰落,继之而起的是盛产白瓷的河北曲阳定窑,这即是后来成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的前身。1957 年曾在河北曲阳涧磁村、东西燕门村发掘出唐末至五代时期的白瓷碎片若干,其特点是凸边宽圈足,脚部底部不上釉,胎质细腻,色泽白润,唯胎质较厚,明显有别于宋代定窑的瓷,另外,四川大邑窑在盛唐时代也已烧造出质量颇佳的白瓷。诗人杜甫曾以这样的诗句加以颂扬"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成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可见大邑白瓷当时已享盛名。解放后虽经多次调查,但均未发现大邑窑的遗址。此外,河南巩县窑也是唐代著名的白瓷窑。1957 年在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发现一批唐代白瓷片,经对其瓷质、釉色鉴定后,初步定为巩县窑所产白瓷。这说明,当时巩县窑烧制的白瓷,其质量已达贡品水平。五代时期的白瓷窑址在江西景德镇也有发现,数量和规模均不及唐代。
  (3)彩瓷隋唐时期除青瓷白瓷外,还有黑釉瓷器及彩瓷流行。黑釉瓷历史悠久,在东汉时期便已出现,到东晋时进入成熟阶段,发展到隋唐,烧制更力普遍,在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地均有大量黑釉瓷器流行。如陕西铜川出土有黑瓷塔形盖罐,扬州唐城遗址也发掘出不少黑釉瓷残片。
  彩瓷是唐代创造或发展的各种彩釉瓷的总称,它包括花釉瓷、釉下彩绘及搅釉、搅胎等多种。
  花釉瓷是唐代的一大创造,它的制作方法是在黑釉、黄釉上加入铜、锰、磷酸钙等呈色剂,经烧制便显现出彩霞、浮云、树叶等形状的彩斑,格调豪放明快,简朴自然。这说明唐代的工匠们已掌握了多种色彩的呈色剂,并成功地运用到"三彩陶"及瓷器上。这种华美的彩斑装饰工艺为后来宋代著名的钧窑彩釉瓷的出现铺下了道路,特别是釉下呈色剂--氧化钴的(青花瓷的呈色剂)运用,直接为宋元名贵青花瓷烧制成功奠定了基础。唐代彩釉瓷的主要产地在河南的鲁山、禹县、郏县等地,器型有罐、瓶、壶、三足盘、腰鼓等。
  釉下彩绘瓷,是在瓷胎上用褐彩或绿彩以绘画的方法描绘出几何、云水、花鸟纹样,或在瓷胎上先刻划上花鸟等纹样轮廓、之后填入褐、绿彩后,再挂青、黄釉或白釉入窑烧制而成。其中白釉彩绘尤为柔和淡雅、清新宜人。这种釉下彩绘工艺的出现,在我国瓷器装饰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彩绘瓷器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隋代的白釉黑彩瓷俑,但釉下彩绘则是唐代长沙窑烧制的新瓷种。50 年代在湖南长沙铜官镇瓦渣坪一带发现的釉下呈蓝绿、褐绿的彩绘瓷器及残片,其图案有几何、云水、花鸟等种类。1975 年在扬州唐城遗址发掘出了花色多样的彩釉瓷,如青釉褐绿彩双系瓷罐、青釉褐蓝彩瓷盂、白釉褐斑瓷羊、瓷狗、黄釉带字圆瓷盒、白釉绿彩瓷盘等。在陕西黄堡镇的唐代地层也有白釉黑花瓷器出土。1969 年浙江临安还出有五代时期越窑烧制的青釉褐彩绘云纹双系瓶等。这些最早的釉下彩绘瓷由于处于初创阶段,往往釉色不牢,有脱落现象,但毕竟开创了我国瓷器釉下彩绘的新纪元,为宋代和元代彩绘瓷的繁盛奠定了基础、搅釉和搅胎是将两种不同颜色的釉料或胎土搅合,使之呈现出如同木纹、石纹等式样的纹理效果,这是一种风格独特的制瓷工艺。这类唐代制品发现不多,其产地主要在河南、陕西、安徽一带,现在见到的有碗、盘、碟等小件器皿。其中搅胎为安徽寿县寿州窑所创。
  以上是对隋唐陶瓷种类的概略介绍。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陶瓷的造型和纹饰除继承前代传统外,也显示出了隋唐时代的特色。从陶瓷造型上看,更加偏重了从实用功能出发。从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家具增高趋势,发展到隋唐时代已进入高潮,这时除床榻几案继续增加外,桌椅凳等新式高足用具、家具品种激增,人们已基本摆脱了席地而居的生活方式。随此变化,陶瓷器皿便从原来的放置地上而移到放在床上,桌上;从带有双耳、四耳、便于穿绳提拿,发展到安置把柄直接用手拿取。此外,由于唐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意识的解放,各个领域物品的图纹大量采用了生活气息浓厚的花草题材,所以,唐代陶瓷的仿生器型也从大多模拟动物造型发展到模拟植物造型,如瓜型瓶壶、花型碗盘等。
  从碗盘的造型看,唐代大量出现了四瓣形、五摺形、葵瓣口形等多种形式,并且深度增加,由六朝时期的浅腹平底,逐步发展为深腹加圈足,繁杂的瓶、壶造型更具时代风格。瓶壶一般颈部细长,盛唐出现加盖瓶,晚唐则只有直颈。壶类在唐代是广为流行的器皿,种类也很多。如天鸡壶,盘口,一边为鸡头,一边为龙柄,颈部成竹节形。凤首龙柄壶,凤头位于壶口之上,龙柄自足至口,龙爪紧攀壶身,式样尤为奇特。双龙柄壶,其壶耳为对称的双龙,龙头各与壶口相连,造型优美,前代未曾见,可能是借鉴隋朝双螭柄双身壶的造型而创造的。唐代各种造型的瓶、壶,故宫博物院均有不少收藏。此外,碗、盘、杯、罐、壶等器皿自唐代中期开始,从平底或圆饼底发展到出现圈足(因圈足宽厚,中空小,接近玉壁形也称玉璧底)。
  唐代陶瓷的装饰手法丰富多样,主要有五种:一是划花。即用工具在胎体上刻划出各种装饰图案,常见的有鹦鹉、鸳鸯、狮子、蝴蝶、花草、鱼戏水等。有的还利用器形本身特点,刻划上各种线条,构成瓜棱壶、莲瓣钵、摺形碗等应有的自然纹线。二是堆贴。在胎体上堆贴出花草、人物等图纹,有浮雕式的效果。三是印花。用陶模印出花纹。四是洒花。用不同釉彩洒出各种自然斑纹。此外,还有前面提到过的釉下彩绘等。
  唐代的陶瓷生产是我国陶瓷生产史上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陶瓷制品在日用生活中不仅广泛代替了漆器、金银器,而且通过丝绸之路和海运,还远销到世界各地。如日本、朝鲜、巴基斯坦、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埃及等地都曾发现过唐代陶瓷及碎片。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 年),日本曾派人来中国学习制瓷工艺。天宝二年(公元743 年),鉴真和尚东渡后,在传去的各种工艺中便有陶瓷工艺。
  (四)漆器隋代的漆器实物目前尚未见有出土,但史书中有许多关于漆器的记载。
  《北史》曾记有隋文帝赐张渊绿沉漆甲之事。《漆书》引元珂的《南志》描述隋炀帝曾于流杯殿上作九曲漆渠,和宫人们作曲水流觞之饮。目前能见到的唐代漆器有:北京故宫保存的两种唐代乐器。一种为"忽雷"(琵琶名,有大小两件),另一种为"大圣遗音七弦琴"。由于历史远久,漆层已有很多脱落,色调暗黑,花纹不清晰。解放后,在太原金胜村唐墓中出土朱漆盘12 件。1955 年在洛阳出土一件"高士抚琴螺钿镜"。1957 年在三门峡黄河水库工地出土一"云龙螺钿镜"。此外,在日本也有唐代金银平脱漆器和螺钿漆器。
  关于隋唐漆器的生产和工艺情况,从历史文献和现有遗物中,可大致有所了解。从漆器的生产上看,自两晋南北朝之后由于青瓷的烧制成功,陶瓷生产发展很快,致使许多日用生活器皿及殉葬明器都用瓷器来代替,因而漆器的生产逐步减少,这也可能是现在隋唐漆器出土较少的一个原因。但作为一门具有几千年传统的工艺门类,隋唐的漆器仍保留着相当的生产规模。据《唐书·食货志》、《唐书·地理志》等史书记载,唐代在漆器的使用、贡赋、税收等方面作了许多规定。如:规定漆与竹、木、茶一样是课以同等税率的商品,襄州、澧州等地均以漆器作为主要贡品。《安禄山事迹》等书上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赐与安禄山的器物中就有许多精美的漆器,安禄山进献的贡品中也有众多漆器。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