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五代史 (史仲文)


  唐代漆器不仅保留了前代的生产规模,而且继承了漆器生产的许多传统工艺,并且有所创造和发展。从制作工艺看,主要向华美精细的装饰方面发展。如:金银平脱、雕漆、螺钿等工艺品,其髹(xiū,把漆涂在器物上)漆技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唐代漆器的主要品种有金银平脱、螺钿、雕漆、夹纻造像等。
  1。金银平脱金银平脱漆器,是由汉代的制作工艺演变而来的新工艺,唐代的手工艺人加以新的创造,使之达到极盛。其作法是,先将很薄的金银片制成人物花鸟等图案,然后用胶漆粘贴在漆器上,随后再涂上与底色相同的漆液两三层,等其干燥后,再进行研磨,以除去金银花饰上面的漆层,使金银花饰显露出来,而且粘贴上的花饰必须与漆器的整个漆面保持在一个平面上。这种工艺,唐代以前未曾见过,是唐代制漆工艺的一种新创造。
  盛唐时期,金银平脱制品在上层统治阶级中极为盛行,这充分反映了唐代在经济上处于鼎盛时期时,达官显贵们对物品富丽华美的追求与嗜好。现今可以看到的平脱漆器如: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金银平脱羽人飞凤花鸟镜",陕西西安唐墓出土的"银平脱宝相花镜",河南郑州出土的"金银平脱羽人花鸟镜",甘肃武威唐墓出土的"金银平脱宝相花漆碗""金银平脱漆马鞍"等,制作十分精巧,都是唐代漆器工艺中的珍品。此外,日本正仓院也收藏有唐代许多这类漆制品,如:金银平脱花鸟八角镜、盒子、胡瓶、古琴等。
  金银平脱制品由于费工费料、价格昂贵,所以自安史之乱后,被唐肃宗和唐代宗加以禁止。从这一侧面也反映出唐王朝国势正在一天天的衰落。进入宋朝,金银平脱制品几乎绝迹,明代甚至已不为世人知晓。
  2。螺钿螺钿是我国著名手工艺品之一,它起源甚早,远在周代时已经流行,发展到唐代制作工艺已达很高水平。它的制做工艺是将螺蛳壳或贝壳制成人物鸟兽花草等形象,然后镶嵌在漆器、雕镂器、木器或铜镜等的表面,以起装饰作用。贝壳由于质地晶莹洁白、色彩绚丽迷人,镶嵌在深色的漆器上后,显得皎洁明朗,从而使整个漆器更加富丽精美。唐代螺钿漆器与金银平脱在制作方法上的相同之处是,髹漆匠先要将各式贝壳磨制成薄片状的种种装饰纹样,有的还要加以雕镂,以增加图象的层次感。然后镶嵌粘贴在漆器上。它与金银平脱的不同之处是,螺钿的纹样大多高于漆面,从而使图案具有立体感。
  1955 年和1956 年在洛阳出土的"高士托琴螺钿镜"、"花鸟人物螺钿镜"及1957 年三门峡黄河水库工地出土的"云龙螺钿镜",制作都极其精美,不失为唐代螺钿的代表作品。日本正仓院收藏的"螺钿镶嵌五色琵琶""金银螺钿装唐大刀"等,也都是唐代螺钿佳品。洛阳唐墓出土的"花鸟人物螺钿镜",图案为:一棵造型优美的花树下,一老者在树的一边弹琴,另一老者在树的另一边持杯倾听,身后立一侍童。镜纽下半部几块山石,石面刻鸳鸯,小鸟在石上栖息,仙鹤在漫步闲游。图中人物衣纹、鸟雀羽毛、花草叶脉,均用细线雕刻,甚是精巧美妙。
  3。雕漆唐代以前的漆雕工艺,都是先在漆胎上雕刻一定的图案,然后再上漆。
  唐代对这一工艺进行了重大革新,创造了雕漆工艺品。唐代的雕漆是先在漆胎上涂数十层或上百层漆,然后进行阴干,待漆层稍干后,再于其上雕刻出山水花鸟、人物楼阁等各种装饰图纹。
  雕漆的种类很多,漆胎上纯用朱漆然后进行雕刻的品种称"剔红";用黄漆的称"剔黄";用黑漆的则称"剔黑";用多色漆层者称"剔彩";用红黑两色漆相间涂刷;再雕花纹的称"剔犀",这种雕漆品的花纹斜面成红黑相间的线纹。
  唐代的雕漆,在历史文献中有许多记载。如明朝著名漆艺家黄大成在其所著的漆艺专著《髹饰录》中,记载了唐代雕漆的品种与刀法等情况。但实物雕漆目前尚未发现,雕漆自唐代产生后,经宋元有很大发展,明代则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兴盛时期。
  4。库路真漆器"库路真"为一种漆器的名称,也叫做"库露真"。《新唐书·地理志》中记载,襄州制作的库路真漆器闻名全国,天下以此为规范,号称为"襄样",并且是进献朝廷的贡品。可见其制作精美,可惜目前尚无具体文献和实物可考。
  5。夹纻像夹纻(
  h),苎麻织成的布),是漆器的一种制作方法。早在两汉时期就已经流行。魏晋南北朝时,佛教盛行,便开始用夹纻漆器的制作方法塑造佛像。用这种方法塑造的佛像由于比铜像轻便,比泥佛坚固,而且柔和逼真,一时广为流行,其制作方法是先用泥塑成佛胎,然后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再反复涂漆多次,最后把泥胎取出,因此又有"脱空像"之称。夹纻像发展到唐代仍很流行。《唐书·武后本纪》记载:"垂拱四年(公元688 年)作明堂,命怀义作大夹纻像。"《太平广记》引王仁裕《玉堂闲话》:"曾游洪州信果观,见三宫殿内功德塑像,是玄宗时夹纻,制作甚妙。"据传唐代的夹纻造像大者"盘如千斛船,小指中容数十人并坐。目前日本存有唐代中日两国僧人合作制成的"毗卢遮那本尊像"和"鉴真和尚像",都是罕见的精品。
  (五)织染刺绣据文献和考古发掘,养蚕、缫丝、织帛、刺绣,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商代甲骨文中已有"蚕、丝、桑、帛"的象形文字。西周至春秋战国,王公贵族已讲究服用精美的丝绸锦绣及棉麻织品。汉代是我国织染刺绣工艺史上第一个兴盛时期,已能用各种色线织成内容复杂和多层经线的锦缎。魏晋南北朝的战乱及人口的迁徙,增加了此项工艺的交流。隋完成了统一大业,社会有了较为安定的环境,织染刺绣从此又获得了大发展的时机。
  隋代的织染,朝廷没有专门机构来管理。如炀帝时,少府监下设司染署和司织署,后又合并为织染署。据文献记载,隋代织染手工业的规模及产量已很大,制作也很精美,到开皇中叶,京都库府布帛充盈。《隋书·音乐志》载:大业二年(公元606 年),隋炀帝杨广为了向国外使臣炫耀富裕,将东都(洛阳)长达八里的御道布满锦帐作为戏场,乐人舞伎均衣锦绣缯练。并将各色绫绮做成树叶花朵,于冬季缀宫廷树木之上,色败另换。巡游江南,龙舟连绵十余里,均以彩锦为帆。诗人李商隐《隋宫》诗曰:"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幛泥半作帆","锦帆百幅风力满,连天展尽金芙蓉"。可见当时丝织物的产量是很大的。
  隋代的丝织染品主要以河北定州(今定县)、相县(今临漳县)为主,南方四川成都以蜀锦闻名,江西豫章郡(今南昌)的织染也很发达。1959 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的隋代古墓中出土了一批珍贵的丝织染品,其中"胡王锦"图案非常出色:主图为一个人牵着骆驼行进在丝绸之路上;辅图有联珠小花锦,在大红底面上作黄色联珠团花;采条锦,用菜绿和淡黄两色交替织成彩条纹;棋局锦,用黄白两色相间织成方格纹;织绮多为大红、油绿、前紫、浅绿,其上花纹多为连环套小团花加"贵"字,加卷叶纹,或对鸟对兽纹。同时出土的还有绞缬丝织品,颜色有大红、茄紫、墨绿等,此外还出土有少量刺绣残片,其绣法花纹简单,仅有人字及席纹两种。
  唐代少府监仍设织染署,署下分织■作十个:布、绡、录、纱、绫、罗、锦、绮、■、褐;组绶作五个:组、绶、练、绦、绳;绸线作四个:绸、线、弦、网;练染作六个:青、绛、黄、白、皂、紫。此外,官府还设毡坊使、毯坊使等专门管理毛制毡毯之类。除官办织染工场外,豪绅地方庄园也没有织染工场,城市中办有民间专业作坊,农村中还有大量家庭织染。《册府元龟》记载,天宝八年(公元749 年)官府收入的织染品中,绢有740 余万匹,锦有185 万屯,布有1605 万端。从这些数字可大致了解民间织染的规模和产量。
  五代时期,全国又一次陷入长达五十多年的割据战乱局面,受此影响中原大部分地区的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但在西南的前后蜀和东南的吴越等地,由于能够维持社会的相对安定,织染等工艺仍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建都于成都的前后蜀王朝,各类手工业均有一些发展,其中丝织品在继承汉唐遗风的基础上,曾织造出被称作"十样锦"的十种美锦,因而著称于史。
  1。织造工艺唐代的纺织品主要有丝织品和麻棉织品。
  丝织品。唐朝的大部分州道均有丝织品生产,花色品种极为丰富,仅高级丝织品就有锦、绫、织成、绮等多种。初唐、盛唐时期,丝织品以河北、河南、山东的产品为最佳。如定州的两窠绫、幽州(今河北境内)的范阳绫;滑州(今河南境内)的方纹绫,兖州的镜花绫,青州(今山东境内)的仙纹绫。南方以四川的蜀锦最有名。初唐时,四川管理制造皇家用物的官员窦师纶,还曾创织出章彩绮丽的瑞锦、宫绫,其花纹有对鸡、斗羊、翔凤、游麟等十余种,蜀人称之为"陵阳公样"。中唐以后丝织品的生产中心开始由北方向南方各省转移,其佳品如越州(浙江境内)的异纹吴绫、单纹吴绫、盘绦绫、缭绫,江南道宣州著名的红线毯等。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