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种师中参见官家。”赵煦一进门,种师中就单膝跪地,沉声道。
赵煦摆了摆手,到:“种卿家免礼,坐,陈皮,上茶。”
“谢官家。”种师中一丝不挂的应声,在下面的椅子上坐下,作恭谨状。
赵煦坐下后,道:“朕就不废话了,事情你都知道了,说说你的想法。”
种师中又站起来,道:“回官家,臣一路上都在思考,臣认为,大理所谓的东京广南西路不过百余里,臣发骑兵,围住东京,而后兵分三路,堵住要道,一月便可解决!”
赵煦面露意外,道:“枢密院与兵部计划,直接讨伐高氏,剿灭高氏一切军事力量,你不赞同?”
种师中微微低头,道:“官家,臣认为,剿灭高氏耗时良久,并且容易激怒大理各个派系,不如一切在大理国东京解决。以我大宋强兵弹压,迫使他们各派系妥协,最后,由十三殿下监国,徐徐图之,有一朝一日,大理国自会上书,请求撤国号,归化我大宋。”
赵煦心里分析着,计较着。
枢密院与兵部的计划核心是杀鸡儆猴,弹压大理国上下。好处是立竿见影,坏处是后患无穷。种师中的计划,是温水煮青蛙,徐徐图之。好处是并不用太费力气,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
赵煦默默盘算一阵,道:“卿家所言有理,朕这里,不给你设限,你到广南,整军备战,我们的战略意图十分清楚,只要这一点不偏离,具体的行军策略,以你为主,枢密院与兵部,朕会帮你说和。”
种师中一怔,有些不知道怎么回话。
将帅出兵在外,朝廷那是要掌握一丝一毫的动作的,哪有这么放权的?再说了,兵部与枢密院,政事堂,朝廷能答应?
赵煦接过陈皮上来的茶,看着种师中道:“除了明面上的五万,还会有各路的支援,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左右。粮草之类,朕已经让户部筹集,会在一个月内到齐。赵似为主帅,你为先锋,这样是为了赵似日后监国大理,主要军事行动,以你为主。战功是你的,若是失败,罪责也是你的,可明白?”
种师中抬手,沉声道:“臣明白。”
赵煦点点头,道:“朕要嘱咐你几件事。第一,对于大理国的行动,要快准狠,既要有大义,也要凌厉解决,不能拖延。第二,对于其他人的对你的干预,你不必理会,以枢密院、兵部为主,朕的旨意,也会通过枢密院下达。第三,除此之外,对于广南路附近四路,枢密院与兵部会借机整顿,你以钦差讨伐元帅的身份,从旁协助。你在河东路怎么干,在广南路就怎么干,遇到事情,要干脆利落的处置。在这方面,如果有什么问题,你就推给赵似。‘军改’一事,有功无过。”
种师中没想过这一层,再次沉声道:“臣领旨。”
赵煦将茶杯放下,道:“你是枢密院与兵部联合举荐的人,朕御驾亲征你从旁,对你的能力,品性,朕都十分信任,这件事交给你,回来后,京外三大营,有你一个位置。”
种师中神色微变,沉声道:“臣定不负圣恩!”
“陈皮,代朕送送种卿家。”赵煦再次拿起茶杯道。
种师中表情微微动了动,道:“臣告退。”
他面色俨然,心里却诧异,就这样过去了?
这才意识到,朝廷,官家,真的与以往大不相同了。
陈皮陪着种师中出了垂拱殿,一路向着宫外走去。
天色渐晚,路上的人并不多,唯有不远处的政事堂方向的灯光清晰可见。
“种总管。”忽然间,前面的陈皮转头,微笑的看着种师中道。
种师中不动声色的上前一步,道:“大官有何指教?”
陈皮将身后的人挥退,再次瞥了眼四周,见无人这才微笑道:“种总管,有些话,小人不知当讲不当讲?”
种师中哪里不知道陈皮的特殊地位,道:“大官有话,尽管直言,下官洗耳恭听。”
陈皮连忙躬身,道:“小人可不敢。是这样,大理国的高氏,杨氏等悖逆伦常,欺君篡位,十恶不赦。一来为正伦常,二来为稳民心,小人认为,这些人,百死莫赎。”
种师中不是傻子,也不是他兄长种建中貌似木讷,相反心思敏锐,豁然就捕捉到了一些,凑近一点,低声道:“大官的意思是,借机,铲除大理国的权臣?”
陈皮也凑过头,越发的低声道:“除恶务尽。”
“下官明白了。”种师中神色严肃的道。
他哪里不知道,看似是陈皮在说,实则陈皮就是个传声筒,是垂拱殿的官家不能明讲的话。
“种总管请。”陈皮退后一步,抬手示意。
“陈大官请。”种师中也后退一步,示意陈皮先走。
两人神色如常,继续向前走,好像没有刚才那翻对话。
此时的枢密院,灯火通明。
章惇,章楶两兄弟一边简单的吃着晚饭,一边下棋聊天。
他们都是严谨的人,往常这种事是不会发生,着实是太忙,太累,需要休息,换换脑子。
也就是他们两兄弟才能这边放松。
章楶吃着包子,喝着热茶,道:“种师中明天会来见我,大理国处理起来并不难,难的是后续。汉唐以来,从未征伐成功,太祖划江而治百余年,不是没有原因的。”
大理国的范围,基本上就是南诏古国的地盘,中原王朝在这里有着诸多血泪教训。赵匡胤立国之初,就将大理国定为‘不征之国’,‘划江而治’。
章惇跟章楶吃的一样,随手还在落子,道:“尽是不同往日,无非是手段的问题。以大理国内乱丛丛的现状来看,还是不难的。我担心的,反而是吕惠卿。”
章楶看着棋盘,若有所思的点头,道:“青塘等地失落数百年,即便取回,想要立足也很难,还是需要徐徐图之。吕惠卿的能力我们都信得过,就看他的心思了。”
吕惠卿这个人,行军打仗,施政理国都是一把好手,但在‘新旧’两党之间反复横跳,令
第六百八十五章 微妙
吕惠卿这个人,行军打仗,施政理国都是一把好手,但在‘新旧’两党之间反复横跳,令所有人都十分讨厌。
一如蔡京。
吕惠卿的心思,自然是难以琢磨的。
啪
章惇落子,淡淡道:“由不得他!他必须给我大宋取回青塘,否则我要他知道什么是后悔!”
章楶抬头看了他一眼,道:“我会约束他的。边境问题,基本上解决了。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在江南西路。”
章惇吃着包子,盯着棋盘,没有说话。
章楶随手落子,道:“官家驳回了政事堂的要求,我一点都不奇怪。官家确实比先帝还要坚定的支持变法,但他不是没有底线。江南西路的乱子,他已经抗下了巨大的压力,若是全面推行,整个大宋都可能乱套。我知道,你有信心控制得住。可你别忘了……官家的年纪。”
章惇捏着棋子的右手猛的一顿,抬头看向他,道:“你是说,官家太过年轻,经验不够?”
章楶与他对视,道:“未必是经验的问题。官家年轻,他会认为,很多事情,他有时间来处理,没有必要那么急迫,与你们的心态不同。”
章惇眉头皱了又松,若有所思的点头。
章楶的话,点醒了他。他们是有着强烈的急迫感,除了自身年纪大了,还有就是‘新党’经不起再一次的驱逐,想要尽可能快的完成核心变法,以期在某些不可预测的事情来临之前,完成变革。
他忽略了垂拱殿那位官家的年纪——他太年轻了。
还不足二十岁,完全有着充足的时间去处理他们认为十分紧迫的事情。
章惇落子,道:“你知道,人心易变,官家支持变革的心态,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高太后与那些老顽固的欺凌的反弹,随着时间过去,他的心态发生变化,一切都有可能。”
“你是说苏颂的复出?”章楶道。
苏颂的复出,对于‘新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震动,很多人解释为,这是赵煦对章惇等人的不满是在准备着某些事情。
固然这种说法在章惇看来很可笑,但不是没有道理。
如果说,某一天,天心斗转,那么,‘新党’被扫除朝廷,几乎没有任何阻碍,也不会造成太大的震动,会有人迅速填补,让朝廷以最小的代价完成过渡。
章惇道:“不止是他。我近来,越来越有些不太好的预感。官家对我们的态度,似乎有些微妙的变化。”
章楶摇了摇头,拿起茶杯,道:“你的性格你清楚,官家对你已经是足够宽容了。放到先帝,或者仁宗,你早就被打发的远远的了。”
说完,章楶喝了口茶,又道:“该收敛的还得收敛,纵然官家知道你一心为国,并无私心。可这么大的权力,不制约,提防那才是你该担心的时候。现在,最为要紧的,还是江南西路。只要将江南西路这个样板打造好,官家变法的信心会更加坚决,那才是你能安心的时候。”
章惇吃了口包子,等咽下去后,道:“我倒是能稳得住,邦直前几天在我府里坐了一晚上。”
邦直,李清臣的字。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大明搞牧场兴邦 (吃多福穿好禄睡多长肉) 番茄vip2021-09-04完结51.5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龙力生在大明搞牧场,他畜养的是大象、虎豹,他靠的就是...
-
大明第一权臣 (六父) 番茄vip2021-03-07完结135.9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大明元祯十年,盛世隐忧。 北有蒙元挥刀霍霍,辽有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