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颂看了赵煦一眼,沉吟片刻,开口道:“官家,夏人这次是倾巢而出,我们除了战场上的应对,还可以通过辽国那边施压。”
赵煦一怔,看向他,道:“这个怎么说?”
苏颂道:“夏国近来内讧频频,对辽国诸多挑衅,若是我朝通过辽国施压,或许可以分散辽国的注意力,为前线减轻压力。”
章惇余光瞥了他一眼,道:“休想。辽人想要的好处,半点没有!”
赵煦听明白了,找辽人施压,还得付出不小的代价。不管是钱财还是各种互市的政策,亦或者那一份‘臣子’的书信,赵煦都不会给!
赵煦抬手,示意苏颂不要再说,坐直的注视身前三人,沉声道:“事关与夏一战,所有决策,从机要房出,即刻起,朕坐镇机要房,所有事情,一律为机要房让路!这一战,朕要胜,要大胜,谁敢添乱,以叛国论处!”
苏颂,章惇三人神色各异,肃色抬手,道:“臣遵旨!”
赵煦望着外面,道:“陈皮,拟旨,晓谕百官,大敌当前之际,务必同心协力,不得内讧!”
“遵旨。”陈皮应声。
……
半个时辰后,政事堂。
不大的政事堂会议室内,苏颂位于主位,章惇,蔡卞列于左右。
六部七寺御史台等的尚书,侍郎,寺卿二十多人,恭谨的站在不远处。
苏颂面无表情,道:“夏人来犯,陛下与朝廷意志坚定如山,绝不退让!朝廷必须戮力同心,众志成城,不得生乱!”
众人齐齐抬手,道:“下官领命!”
苏颂环顾众人一阵,瞥了眼章惇。
章惇端坐,目光看着这些人,道:“第一,政事堂下令,朝野不得再争论,这一战已然开启,任何人胆敢拖后腿,视为投敌叛国论处!刑部,御史台,可先拿后禀!”
黄履,蔡京出列,抬手道:“遵命!”
“第二,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列机要房,参预军机,统筹钱粮,兵甲等后勤调度,各部须定力支持,不得以任何借口敷衍塞责!”章惇道。
“领命!”一众人齐齐抬手。
章惇顿了片刻,道:“第三,开封城里外的兵力布置,包括皇宫将会重新调配,你们无需大惊小怪。”
众人神色暗凛,没有说话。
这里面的事情,太过复杂,他们不敢多想。
“第四,”章惇面容严厉,道:“各部要加快处理好各部事务,不得拖延,尤其是钱粮,兵甲,地方上若是敷衍,要第一时间追责,立几个靶子,警示天下!”
“是。”众多朝官心头凛然的再次抬手。
他们都能清晰的感觉到,这一次,朝廷是前所未有的动真格,在失去诸多掣肘以及官家坚定支持的情况下,章惇与政事堂能做的事情,远远超过以往!
苏颂,蔡卞没有说话,坐看章惇的布置。
章惇一连说了十几条,而后就等着这些人说困难。
这场大会,从中午一直到晚上,地点从政事堂转移到青瓦房又到垂拱殿再到赵煦的书房,人数不断变化,几乎一直到天亮。
第二天一早,政事堂就连续发布诏书政令。
第一道,就是盖有赵煦大印的,对西夏宣战诏书。这种公然宣战诏书,以往从未有过,着实震惊朝野。
第二道,就是‘动员令’,对北方五路进行人力物力的全面动员,已然成了一场举国之战!
第三道,是对北方五路的官员进行任免,加章楶为‘兵部侍郎衔’、‘枢密院签事’,统领北方所有军民两政。
第四道,朝廷将对‘改制’进一步强化,梳理权职,明确责任,加强与地方的联系,各路转运司的权职得到加强,俨然凌驾于各路州府之上。
第五道,是对开封府所属的各府州县的知府,知县知州进行调配,对很多错综复杂的官职直接空置,任命了‘知府’、‘知县’,明确了权职,责任,任期等等。
第六道,以‘云捷军哗变’为由,免除了‘三衙’除殿前司外的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的指挥使,副指挥使以及都虞侯等,权职暂由兵部代领。
……
这一道道诏书,政令的发布,在朝野内外迅速引起波澜。
这些诏书里面,不止大肆动员作战,违背宋朝以往的‘和为贵’国策,还在试图突破了‘祖制’,为变法做准备。
哪一条都是‘旧党’以及保守势力所不能接受的,太多人心慌慌,朝日担忧,食寝不安。
赵煦坐镇垂拱殿,不时来往于青瓦房,机要房,对各种事务进行了解,调整,处置。
元祐七年,九月二十一日,大战开启。
西夏在熙河路,泾原路,环庆路三路边境,分做五路大军,几乎是一种全面的进攻。
第一百七十四章 杀鸡儆猴
皇宫里,如临大敌。
赵煦坐镇机要房,看着从各处来的情报,也盯着开封城的各种事态。
慈宁殿外不远处。
一个中年黄门,拿着鞭子,狠狠抽打着地上跪着的两个黄门,三个宫女。
啪啪啪
十几鞭子下去,五个人是皮开肉绽,血迹若隐若现,却没人敢吭声。
中年黄门盯着五人,冷声道:“给我记清楚了,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这皇宫里,黄门令是陈公公,最大的是官家,再敢三心二意,我打死你们!”
说着,中年黄门挥动鞭子,再次狠狠抽去。
五个人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啜泣不止。
不远处围观黄门,宫女,缩着头,抿着嘴,脸上都是惊惧之色。
宫外乱象是此起彼伏,风潮变幻,宫里也不太平,怪事跌出!
中年黄门打了一阵,冷声道:“收拾东西,即刻出宫,还有什么同党,自己带着赶紧走。念着几年的情分我不追究了,要是再有糊涂的,直接通通杖毙了!”
“谢给事!谢给事!”
五个人连连磕头,惊慌又惊喜的爬起来,急匆匆跑走。
中年人看五人的背影,冷哼一声,目光冷漠的环顾四周,道:“你们也给我听好了,老老实实做事,不要想有的没的,若是心怀不轨,做了糊涂事,不止你们的小命会丢,还会连累家人!”
黄门,宫女神情变色,纷纷躬身。
中年黄门又看了眼,转身离开,来到了垂拱殿正殿的侧门外。
陈皮正站赵煦边上,他瞥了眼,对着赵煦微微躬身,悄步退到侧门外。
中年黄门躬身上前,低声道:“已经做好了。”
陈皮抱着手,眼神冷意森森,道:“便宜他们了。你继续盯着,再有跟慈宁殿不清不楚的,找个理由,杖毙几个。”
中年黄门躬着身,低声道:“小的知道。另外就是,宫外进进出出不少人,那燕王府的长史最频繁,每天出入好多次。”
陈皮回头看向垂拱殿里面,想了想,道:“燕王身份特殊,不能乱动,盯仔细了。另外,御厨,裁造院等也要盯好了。”
中年黄门深刻的感觉到了宫里的肃杀气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张,道:“是,公公放心!”
陈皮嗯了一声,不敢离开太久,交代几句便又回到垂拱殿,安静的站到赵煦身侧不远。
赵煦正看着奏本,仿佛无所觉。
慈宁殿。
一片肃静,本来走动的黄门,宫娥不知道去了哪里,半个人影看不见。
赵颢坐在床上,正看着书,忽然侧耳动了动,皱起眉。
外面是一队队陌生,杂乱又整齐的脚步声。
长史从外面匆匆进来,道:“大王,刚刚打了几个黄门宫女,现在,禁卫冲进来了,说是近来宫里不太平,保护太皇太后与大王的。”
赵颢双眼睁大了一些,放下书,摇头道:“要说我这大侄子,行事大胆不说,处处还谨慎。他近身的禁卫是换了一批又一批,宫里的防卫也不时调配,真是谨慎的不能再谨慎了。”
长史深为赞同,道:“我还听说,城外有两千人入城了,来自那虎畏军。一千入宫,一千归皇城禁军。”
赵颢笑了声,感慨的道:“还真是里里外外,一点角落不落下。”
赵颢说着,看了眼隔壁,道:“母后怎么说?”
长史认真了一分,道:“太皇太后没什么话,但很生气。”
赵颢不意外,掀开锦被要起身,道:“母后肯定生气,官家走的越来越远,不生气才怪。”
长史连忙扶着。
两天后,机要房。
户部尚书梁焘,工部尚书杨畏站在赵煦的身前。
杨畏一脸的凛然色,抬着手,道:“启禀官家,今年的汛期基本已经过去,河北两路不会再有大涝,请官家安心。”
杨畏这个人虽然品行不太行,但能力确实有,这次治水,许将对杨畏的评价是‘衣不解带,夙兴夜寐,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赵煦微笑点头,道:“朕看过你们的奏本了,十三弟对卿家很是夸赞。卿家辛苦了,等边疆战事停下,政事堂会叙功。”
杨畏面色从容,道:“臣不敢居功。”
赵煦笑着,继而又一肃,道:“工部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杨畏稍稍思索片刻,道:“官家,工部目前有两大计划,第一个是对全国官道,桥梁等铺设,整修等。第二是以‘两河’为主的河道疏浚,目前工部在紧张做着计划,前期准备。”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大明搞牧场兴邦 (吃多福穿好禄睡多长肉) 番茄vip2021-09-04完结51.5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龙力生在大明搞牧场,他畜养的是大象、虎豹,他靠的就是...
-
大明第一权臣 (六父) 番茄vip2021-03-07完结135.9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大明元祯十年,盛世隐忧。 北有蒙元挥刀霍霍,辽有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