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有虫洞去明末 (天下无二汪)


  各个基地和部门也把这三个月的建设、生产、储备、人员的情况详细汇报。
  十月二十九,红旗城里老丈人的续弦姚秀云,也顺利的产下一子,把个沈大虎开心的走路都带风,汪士安大叔帮着起一个沈沐新的名字,也是非常好听。
  常驻黑风寨的二当家孙勇军,也是整天抱着闺女舍不得放手,潘燕燕是五月份顺利生下的千金,虽然相对来说也是高龄产妇,但是有了妥善的医疗准备,也是母女平安。
  这个萌宝白白嫩嫩的特别漂亮,潘燕燕自己给起了个孙凌玉的大名。
  好吧,两个当家的都变成了宠宝达人,忙完手里的公务,就抱着宝贝不舍得放。
  现在整个登州对红旗城的存在,官方是假装看不见,在民间已经威名远扬。
  黑风寨势力范围内的原何家庄二十三个村,红旗城势力范围内的二十五个村,三万多的农户已经牢牢的和这个集体捆绑在了一起,衣食住行都和这边千丝万连。
  黑风寨海边的盐场再次扩大,已经有十几处完整的晒盐场,已经在那边建立的稳固的城寨,相当于又开了一处分基地,夏天出盐最忙的时候,将近千人在那边劳作,产盐量已经到了一个以万来计量骇人的数字。
  而对黑风寨来说,只有人员成本和盐场的建设成本。和产出相比,直接可以忽略不计。
  大量的盐投入登莱,硬生生的把盐价砸到了地板。除了原来的盐贩子和相关利益链受到了损失,整个登莱地区的普通百姓都彻底告别了吃盐难的问题。
  开始时还想搞点小动作的盐枭们,聚集起来还没等行动,有消息灵通的人,告知了黑风寨的真实实力,瞬间就鸟兽散。
  开玩笑呢,大明正规的营兵,这些涉黑的人都不敢去惹,更何况能轻易攻城夺寨,把营兵打出翔的红旗城势力,惹不起啊惹不起!
  别捅了马蜂窝,再被人抄家灭族,都是求财,何必打打杀杀。
  本地的大盐枭,都是坐地虎,攒了钱也还是买地建庄,老巢搬不走。惹不起就来谈合作,正正经经的生意,红旗城也不拒绝。
  以物换物为主体,皆大欢喜。如此一来,大宗的红旗城无法自产,或是产量不足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输送进来,像布匹,棉花、香料、碱粉、铜锡料、大牲口、小家禽等。
  而红旗城也承诺,不组建自己的销售团队,让他们包销,于是便宜的黑山盐在盐枭和背后势力的合作下,辐射到整个山东,并逐渐想往河北,京津、以及内陆的河南等地延伸,至于他们和其他盐商之间的刀光火影,激斗妥协都与红旗城无关。
  丰富的物资回流,也让红旗城的储备充裕到,多次扩建专门的仓库。
  而用这些原料加工的民用产品,如民间必不可少的铁质农具,锅碗瓢盆,衣服鞋袜等等,又是翻倍的利润。
  而这些物品,同样的把周边二十五个村农户,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提高了数倍。口口相传后,这里已经是世外桃源,地上天堂。
  不断有赤贫的农民、工匠、军户拖家带口的投奔入伙。现在黑风寨里直属的寨民再次突破一千人,原来空下的窑洞,又是住满了人,连红武学校都只能再次抽调师范生和教学物资、图书等,再次为四五百的少男少女们开课。
  大盐场现在也是个沿海的小城,正常生活的也有七八百人,孩子都在黑风寨的红武学校读书训练。
  屺坶岛现在也已经完全变成了新的分基地,正常都有千人驻扎,得亏红武学校的学员们,参照图书馆的资料,自己搞出多级过滤设备,解决了岛上饮水难的问题。
  现在这个基地分为三块,红武海军基地,红旗船厂,仓储住宅区。
  红旗城就不用多说了,城里已经一万两千多人,还在不断增加中。
  在训新兵有三四千人之多,除了一大半是东江镇过来的,还有不少是黑风寨和红旗城周边的民兵主动入伍。
  这边红武学校在读的也超过三四千人,红旗城周边二十五个村,所有适龄儿童已经全部强制入学。
  这还去除了已经正式编入红武军的七八百人。沈凌云每天带着胡杏花和陈华也是忙的不可开交。
  牛二叔的后勤部,现在也是三四千人的大单位,红旗城系统还是先军为主,随着老人员的匮乏,很多的防务现在都由武装后勤兵接手,原来退役的老寨民纷纷重新披挂上阵,带领着远超大明营兵的武装力量,成为红旗城势力范围内的坚盾。
  替换下来战兵们,作为红旗城系统最锋利的矛,威慑周边。
  工坊区,农闲时最多一次开工有近万人,直属的大匠和男女工人有三四千,基本上都是红旗城军中和后勤部的家属,农闲时,周边的熟练工纷纷补充到各个工坊,源源不断的产出新物资。
  原来的俘虏们及强制劳动改造的上千人,已经有一半工作表现出色,经过多方评定后提前释放,还补发了改造期间的工资。
  剩下的人看到真实的例子,也都老老实实的改造,互相监督,争取早日回家。你说不老实的?嘿嘿,已经都送去和牛头马面唠嗑了。
  红旗城和黑风寨之间的山地荒原,也在开发之中,适合耕种的地点已经选择了几十处大大小小水源充沛的区域,雪落之前,已经做过前期的烧荒,开村后,会调集大批人手开荒耕田,建立直属的农庄,好安置源源不断的人口。
  很多三四十岁的农户新人,还是习惯自耕自足的小农生活,对这种快节奏的工坊生活不太适应,红旗城也不想把他们安置到周边的村寨里,怕新人老人互相对立反而不美。


第231章 闽商的意外收获,互惠互利,各取所需
  开荒这种事情,对别的人来说是吃力不讨好,大地主不愿意动,小门小户又动不了。
  而对红旗城来说,想开就开。
  有红旗城的铁质工具和大牲口,有黑风寨持续产出,炼硝废水稀释后的肥田水,各个基地改造后的化粪池,聚集的农家肥,有汪鹏从现代带过来的耐寒高产良种、菜种等。
  (不要迷信番薯玉米土豆,这从古至今都不是中国人的主食,一是口感,二是热量不够。
  同样的地种稻子、小麦不香吗?真以为17世纪的玉米和番薯是现代高产品种吗?)
  开荒种地,建立新的农庄,在集体的力量下并不是难事。
  这也为新的人口安置,准备了多种渠道,少男少女肯定是强制入学,青壮们愿意从军的直接加入黑虎军,愿意做工的加入工坊,就想种田的,明年也有新建的农庄,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在吃饱穿暖后,为推动红旗城这辆大车的前进,或主动或被动的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整个红旗城系统,已经度过最艰难的创业期,处在飞速发展的上升期,对高层来说,每一天都能感受到自身实力,在显著不断的增长。
  百里外的登州府直接无视了红旗城和屺坶岛的存在。
  红旗城特有的蓝灰色大帆,从登州外海掠过的时候,登州水师开始时都会立即降帆减速,胆大的就赶紧上药装弹,胆小的就直接躺平任锤。
  结果都只是目送这些杀神,旁若无人的驶向深海,后来看看这些髡贼也没主动攻击官军船队,于是也都互不打扰,各自安好。
  大家都很忙不是,打打杀杀多不好。
  闽商的船队开始时吓了一跳,以为官府发现了这处隐蔽的私港,基本上都是一路不停,直接快速通过。
  和黑风寨有过交易的几家船队,战战兢兢的派出小船上岸打探,结果也是大喜过望。
  都是熟人,十几年的老交情了,于是也把停在外海随时准备扬帆远逃的大船开进港内。
  船老大和掌柜们下了船后,也都是目瞪口呆,当年只能停个三五艘海船,简陋的港口,现在沿着原有的码头加宽加长,有了十几个泊位,新的泊位还在扩建中。
  上了岸更是面目全非,原本陡峭的山崖,也建了之字型的山道,难怪能把大炮架到几十丈高的峰顶,山顶平台还建了个圆塔,看模样应该是灯塔,这个对海上行船人来说,可真是太良心了。
  闽商来的时候,三当家孙守荣早几天就在这里等着,都是熟人,十几年的交情,虽然也没少挣黑风寨的钱,但是闽商的物资,也确实让黑风寨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尤其是那六把当年视若珍宝的佛郎机重铳,堪称神器,让黑风寨在这周边也是打下赫赫威名。
  三当家是早有准备,提前给这些关系良好的船队,准备了仓库和住所,他们的违禁品,都要提前卸货,还要到莱州府自己的北方客栈放下部分南货,装上北货前往海外。
  年年如此,海路利润极其丰厚,闽商又是天生的敢冒险、乐于冒险,和内陆的民众安于现状完全是两种思维模式。
  和黑风寨交易的原来只是一帮小行商合伙买的一条船,慢慢的变成两条、三条、到今天十几条大船。全都身价巨万,今非昔比了。
  原本对于黑风寨这种土匪寨子,闽商们打心底是看不上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