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虫洞去明末 (天下无二汪)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天下无二汪
- 入库:04.13
使用时,通过指标镜观望水平线,同时调校活动臂,让天体的光线刚好反射到指标镜上。
这样,天体的影像便会和水平线重合,这时读取的刻度,便是天体距离水平线角度。
航海天文钟,又称精密钟,利用独立准确计时的航海钟。记录格林威治所在的本初子午线处的时间,这个要百年后才被发明。
这个汪鹏也是根据时差自己计算了多次,又在正午时刻调整模拟测量数十次后,才确定的时间,不敢说一分不差,但也很准确了。
汪鹏拿过来的仿古航海钟,外观是20厘米见方的木匣,机芯装在一个铜质的外壳内,外壳再安装在一个常平架上,这样就可以在船舶颠簸的情况下,机芯仍可保持水平姿态,从而消除产生位置误差的条件。
进而与船只所在位置的正午时间对照,通过时差与经度差的关系测算船只所在的经度。
而正午时间的确认,两艘船的军官都有汪鹏配发的机械表。
对好时间后,一切如此简单。根据所处地点的正午时间(太阳最高时)和格林威治的正午时间之间的差值,在表格上就可以知道经度。计算过程并不复杂的。
而航海气压计,那是现代海上必备的工具,海上的天气瞬息万变,通过气压计的气压数值变化来预测海上天气情况,能较精准的判断海情。大大地提升航海的安全系数。
望远镜早就给军官们配上了。有了这些利器,两艘战舰带足补给后,就不怕驶进深海,而对于17世纪的船队来说,深海就是禁区,在无法定位的前提下,任你船再大,炮再多都是白费。
失去航向,就是失去了生命。全船死绝不是少数,幽灵船的故事,并不一定就是故事,
邓满仓看着儿子,对照着说明手册,和唐翊、王灏认真研究,互相探讨这些器械的用途,看着这三个一身笔挺的戎装,略显稚嫩的英俊少年!
邓大叔不知不觉的红了眼眶,儿子出息了!不再是当年光着屁股,跟在老爹后面学掌舵的傻小子了。
唉!可惜他娘看不到了。
此时已是夕阳西下,汪鹏在路上就碰到来寻他的夜不收队员,骑着马的兄弟一脸焦急:“姑爷,监视黄县的兄弟刚刚回来汇报,黄县里的队伍已经集结,人数不少,估计就这几天出兵,掌盘子让俺来通知你回去开会。”
“好的,我知道了。”汪鹏停下车,和夜不收队员交换坐骑:“兄弟你辛苦一下,把二海带回去。”
“好嘞,姑爷你放心吧。”夜不收队员把马鞭递给汪鹏,自己骑上自行车,调笑着小二海的狼狈,两人一路斗着嘴笑笑闹闹的回去,至于敌人,嘿嘿,有师父在,来多少杀多少。
汪鹏的骑术可是抽空就练,全黑风寨骑术最好的牛二叔,那也是当年辽东军中、精锐夜不收队伍里赫赫有名的马上鹞子。
牛二叔当年也是得罪了上官,拼命搏杀的首级功,被夺了功劳不说,还克扣赏银。他一怒之下宰了这个傻缺,渡海逃到登莱。
第160章 百人斩扫地僧级别的牛二叔
牛二嫂本姓吴,别看现在膀大腰圆,彪悍的不行,当年也是十里八村闻名在外的村花,家里有个祖传的豆腐坊,老爹就一个闺女,老娘过世的也早,就想招个女婿上门。
父女俩去县城送豆腐时,被混混调戏,没等牛二嫂抡起扁担,就被路见不平的牛二叔,三拳两脚打成滚地虫。
一番感谢,牛二叔就和牛二嫂看对眼了,干柴烈火的,一拍即合就做了上门女婿。
隐姓埋名在牛二嫂家入得赘。除了帮豆腐坊经营,牛二叔还靠了一手祖传的兽医手艺,走街串巷揽点活计。
小日子也是红红火火,衣食不愁。无意中和伪装成客商购粮的沈大虎相熟,都是逃军,又都是爽快人,惺惺相惜,意气相投。
一来二去的,成了好友,牛二叔也帮着黑风寨救治了几次牲口马骡。
平时也帮着黑风寨收集消息采购物资。老丈人过世,也是风光大葬。不久牛二嫂也怀了身孕。
日子本就这样过了,天不遂人愿,牛二叔到县城送豆腐时,无意中被到登莱出公差的仇家发现,一路查到落脚点。
知道他武艺过人,官府衙役和军中好手半夜上门抓捕,恰巧沈大虎为了安全,也是半夜带人来运粮食物资,两下碰头,一番短兵交接,激烈厮杀,黑风寨折了两个弟兄,来敌一个没留,全部砍成一堆死狗。
牛二叔收拾细软,牵上家里拉磨的大青驴子套上车,带着怀孕四个多月的牛二嫂,投奔黑风寨正式入伙。
牛二嫂被惊吓流产,受了大罪,到了黑风寨已经就剩一口气了。
幸亏有汪静汪士安大叔及时出手,保住性命,但是也落下病根,不能再生育。
牛二嫂对红武学校的孩子们格外上心,对汪鹏也是格外的关照。
可以说黑风寨的夜不收小队,就是牛二叔一手带出来的徒子徒孙,陈昌平最怕师父提马鞭子,当年学艺可没少挨抽。
牛二叔年纪大了后,精力不济,再去翻山越岭的哨探确实勉强,又不愿意吃闲饭,就顶了牲口棚的差事。
表面看是个不修边幅的大叔,其实也是深藏不露,手里上百人命的扫地僧级别。
当年黑风寨扬名周边的几次血拼,一大半他都参与过。夜不收小队、包括沈大虎、孙勇军的骑术,都是牛二叔手把手教的,或是强行矫正的。
汪鹏自然也不例外,仗着自己能搞到好酒,没事就拖着牛二叔教他马上绝活。
这还真搔到牛二叔的痒处,加上汪鹏被雷劈改造过的身体,素质一流,学的快,牛二叔也倾囊相授。
连陈昌平都玩不利索的,牛二叔马上绝技“蹬里拖刀”,都被汪鹏练得透熟。
那真是马到刀到,沉肩坠肘,顺势挥刀,刀落头断。汪鹏的感受,牛二叔用的是太极和形意的路子,蓄力发力一气呵成,犀利无比。
汪鹏上马轻夹马肚,一抖缰绳,飞速离去。很快就回到红旗庄,几个首脑都在会议室热烈的讨论中,沈大虎看到汪鹏到了,也不寒暄,直接让陈昌平再把敌情跟汪鹏细说一下。
据黄县城里的暗桩回报,加上夜不收的哨探汇总,黄县应该已经清楚了甘家庄的事,否则早就安排几十个快班衙役之类的上门了。
毕竟甘家庄不是只有一条大路,不知道县衙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到甘家庄的实情,没有如汪鹏他们预料的连续安排人来打探。官道周边也没发现有人过来,这个就很不正常。
夜不收哨探们不再追求覆盖面,从面改到线,哨探一直放到府城,先是城里衙役快班等全部集结,城里及县城周边大户的武装家丁、护卫都被抽调,聚集三四百相对精锐武装。
又从被登莱巡抚强制安置在黄县的辽民里,硬是抽出来六七百个男丁,当年可是安置了近万辽民,现在十不存一,平时和官方奴隶也没有什么区别,逃散大部分,卖了一部分,累死病死饿死一部分,剩下来的都是老实疙瘩,三棍子砸不出一个屁的青壮,这次也是当炮灰用。
开了县里武库,装备了这千把号的杂牌军,披甲也有数百精锐。城头佛郎机也搬下来大半,凑了四门火炮,大车拖着。
这几日一直在城里的军营训练。本来以为还要过些日子才能出兵,今天早上哨探回报,从百里外府城一支五六百人的正规明军出动,看旗号装备是登莱总兵杨国栋的一半兵力,最新消息,这只军队已经进入黄县县城。
明军一日顶多五十里的行军速度,可以确定,来自大明的围剿,将在明天或后天发起。
众人讨论的是依靠红旗庄庄墙防守,还是主动出击,御敌于野。两个方案都各有利弊。
防守战对红旗庄来说,有利于以逸待劳,补给方便,全军集结一起,以高大厚重庄墙为掩护,如此多的铳炮,可以轻松击溃来敌。
坏处是,敌人人数比我方多,兵过如洗不是虚言,一旦来敌把周边村庄视为叛逆,驱民填壕,庄墙上新人必定崩溃,指望一个村数百民兵,对付山匪流寇还行,一旦架起大炮,必然鸟兽散。
这条被众人一致同意否决,就只能选出击,是半途伏击,还是列阵迎击。
陈昌平提出个脑洞,先下手为强,发挥红旗庄夜战优势,抽调大批没有雀蒙眼的士兵,主动出击,强占了县城城墙,把这一千五百多人堵在县城打,这也引发了大家热烈讨论,分析可行性。
方案就三个:1、寻找县城和红旗庄合适位置伏击,打他个措手不及;
2、在县城和红旗庄之间选定最有利于我方战场,正面对阵;
3、今夜就紧急动员,半夜出发,凌晨天未亮时发动夺城战,瓮中捉鳖。
沈大虎、牛二叔、陈昌平、沈凌云等都在开动脑筋,识字的在白纸上写写画画,不识字的在地图上仔细研究。
汪鹏紧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忽然出声:“我推测这次府城出兵,应该是甘老二收到消息后使得大力!不然不会这么快就能从府城调出正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