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虫洞去明末 (天下无二汪)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天下无二汪
- 入库:04.13
解决了猛药,炮射榴弹还远吗?空心铁弹,加上猛药,插上木管外接的引信,原始的榴弹就是如此朴实无华。
如果在空心铁蛋里用隔板隔出一半空间,一半装入铅弹,一半装入猛药和引信,这就是对付骑兵和步兵集群的榴散弹,那就爽了。
炮兵的威力提高N倍。因为比实心弹更轻,射的会更远,还会炸!
汪鹏让凌文好好研究,成功了给他授勋!
这个承诺让凌文更是充满干劲,未来的帝国工兵之父,炸药之神,此时只有9个兵,一堆化肥手榴弹而已。
疯狂提升武备的同时,汪鹏也没有忽视士兵们的白刃战能力,毕竟现在燧发铳射速有限,不像他和沈凌云用的半自动步枪,能够连续射击,那么就要求黑虎军和红武军,不但要有超越敌人数倍的远程投射能力,更要有近身白刃战的勇气和实力。
现代的战争历史,一直到二战时,前期鬼子精锐的刺刀术,让人不寒而栗。
我方普通军人都要三换一、四换一,一旦三四个鬼子背靠背结成阵,围上一圈人都不一定攻的下来,不要说大刀队,普通士兵是没有刺刀,万不得已才用的大刀,现代军人做过检验,同等条件下,大刀打不过刺刀。
更不要说当年的七里桥战场,前期对射时清军尚能维持,当红衫军刺刀冲锋时,瞬间崩溃。
白刃临身时那种颤栗感,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只能把后背留给敌人。
我军的三防一刺刺刀术,博采众长,通过实战检验,威力无比。对汪鹏来说是目前最实际的,也最可靠的白刃战技术。
汪鹏从网上找到我军刺杀十六式,详细图解和具体动作要求,还是安排网络打印社那家老板,转换成繁体字印刷了一千本,改为杀敌十六式铳刺术,几个军中搏击高手,汪鹏先组织起来共同学习,摸透了套路,掌握了发力技巧和实战运用,再一带多,多带全的教授下去。
汪鹏安排木匠工坊,制作了大批解放一号、解放二号铳的同比例木铳,铳头包上皮革棉花,护具不用准备,鸳鸯队的半身甲、改造后可加装铁护面的钢盔。红武军力气小的,可以穿皮甲。
现在每天都能听到练兵场上,军官大声的口令“突刺-刺”“垫步-刺”“防左刺!”“骗左-刺右”“左打-刺”、“打压-刺”……
第157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战士们从生疏到熟练,尤其是一些没有从军经历的新兵蛋子,学的格外认真,这可是绝技啊,每一次对抗训练后,都能清楚的感觉到自己能力的提升。
每天的对抗训练,以及团队之间的拼刺挑战,都让人激动不已,沈大虎和牛二叔都是刀头舔血的实战专家,对这套铳刺术都是赞不绝口,简单,易学,只要勤加训练,和经常对抗实练,一个毫无武术基础的普通人,只要认真的学,单挑两三个人不在话下。
天气渐暖,河水哗哗流动,门前的河里鱼不是很多,汪鹏和牛二叔协调,安排武装后勤兵,组织了捕鱼队,在屺坶岛海兵队那边驻地,自己制作划桨木舟,用汪鹏从现代搞来的尼龙大网捕鱼,那个收获真是太喜人了,不但保障了红旗庄一日三餐,必定有顿海鱼,还能腌制了不少,作为军粮。
吃饱吃好穿暖,又有大运动量的训练,新兵蛋子们肉眼可见的,脸色红润,胳膊大腿都有了肌肉,不再是刚开始时,在红旗庄新建的桑拿浴室里,脱了衣服个个骨瘦如柴,小细胳膊小细腿的。
根据定期的体检,所有新兵都平均增重五斤以上,而且还在持续的增加。
对于战士来说,力大身不亏。就像汪鹏和甘彪决斗时,你剑法再精妙,我仗着力气大,就闷头砍你,你能接几刀。
汪鹏最关心的海兵队,当然不能忽视,从夺船至今,已经快一个半月了,邓大牙带着自己的海兵队,和负责另一条船的老爹邓满仓,一起把两艘福船练到飞起。
原来叫德泰和永泰的船名被用铲子铲去后,现在是汪鹏给命名的定远号和镇远号。
船员们不知道这两个名字对汪鹏的意义,只是觉得好听霸气,邓大牙自己领的是定远号,他爹开的是镇远号。
原本孙勇军安排的镇远号船长,以前也只是会点水性,正常在风平浪静时还可以,一旦有大浪,他自己就吐得昏天暗地,根本指挥不了船队,坚持一段时间后,人体的本能确实克服不了,于是惭愧的申请调离,其他的船员也比他高强不到那里去。
邓满仓今年其实也就三十五,觉得自己再开个四五年船没问题,他带着几个老伙计主动申请加入海兵队,经过汪鹏同意后,正式入列,替换下鸳鸯队里几个实在不堪的海员,也算是皆大欢喜。
虽然老子和儿子都是实习船长,儿子职务还比老子高,但是邓满仓不在乎这个,鹏哥儿不是常说吗:“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儿子有出息,那是老子的骄傲。
邓大叔和几个老伙计到底是老渔民,掌握的反而比邓大牙他们更快,加上重炮上船,两艘船迅速的产生战斗力。
原来的俘虏船员都老实,实实在在的拿到了银子,休假时发现家里人也都被照顾的不错。
随着慢慢加深了解,红旗庄一切也很吸引他们,几个熟人也在私下里商量,哪怕最后培训结束,不需要他们了,也老老实实的拿钱走人,如果能看的起他们,给安排个事情,也就在这里干了。
别的不说,光是一日三餐就比他们之前吃的好上不知道多少倍,晚上还有二两烈酒解乏,这小日子过的挺滋润。
老海员们打听到,这些小海兵每月底薪就5两银子,比他们之前的小头目们拿的都多,而几个管事的和船长手里都有血债,当天就被毙了。
他们是普通船员,也就一把力气,在棍棒皮鞭下学会驾船技术。
这些小海兵学的可真快,还会写字,没事就一起看书学习。
就是不让赌钱有点手痒,几个偷偷聚众赌钱的被狠狠揍过一顿军棍后,也没人再敢提赌钱二字,没事听听小海兵读故事不香吗?
汪鹏带着孙二海这个爱徒,两人骑着自行车,一路晃晃悠悠先去了古寺,和老和尚打了招呼,把四个小徒弟一起写的信交给他。
清玄大师气色不错,用红旗庄发的布料,自己做了新的僧袍,每日关心一下他在寺里的小菜地,给留守的武装后勤兵们打打下手,帮帮忙。
没事就念佛苦修,三个后勤兵,都很佩服和尊敬他,晚上没事就去听他讲佛经上的故事。
汪鹏也是哭笑不得,好吗,抢了他四个小徒弟,他反过来洗脑了三个后勤兵。
汪鹏也没太在意,信仰自由,有个敬畏之心不是坏事。四个小沙弥也没让他们改变信仰,就是让他们多学点知识,掌握自保的技能。
寺外的五亩旱田,也被后勤兵和老和尚一起种了春麦,一切都很和谐,汪鹏也让他有空去红旗庄坐坐,看看小徒弟们,清玄老和尚也是欣然应下。
汪鹏和孙二海一路骑、一路随意聊着天,从第一次见面被孙二海把药灌进鼻孔,到今天都八个月了,感觉过去了好多年一样,八个月前还毛毛躁躁的少年,现在也管着陆地上的所有炮兵,未来的炮兵司令,迅速成熟起来。
对孙二海来说,师父就是天,他和大哥都是汪鹏的嫡亲弟子,比他们大的师兄弟,都要尊称一声大师兄、二师兄,胡杏花是公认的大师姐。
他们三人就不互相客套,还是小时候的称呼,孙大海喊胡杏花还是小花,孙二海被小花逼着喊花姐,其实也就比二海大几天,孙二海一直愤愤然,小花喊大海就是大海哥,喊他就是小二海,好气哦!
每次想逼小花喊他二师兄,就被小花揍,无奈只能默念好男不跟女斗。
这三人都是汪鹏和沈凌云最贴心的人,连体式防刺服除了两个当家的和舅妈,也就这三人配上了,其他的人都只有防刺马甲。
三个人现在也是除了汪鹏沈凌云外,红武学校的顶层大佬,也算位高权重。
孙二海也和师父说了,攻下甘家庄,杀了甘家兄弟的激动,对师父一言九鼎的感激,当年拜师时师父承诺的带他们去找甘家报仇,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两人抽空也去了老爹的坟头哭了一场,告诉屈死的老爹,家里大仇已报。
第158章 我的定远、镇远!海军巨炮
孙家兄弟专门还请了假,把母亲的棺椁运来和父亲合葬,当看到父亲的薄皮棺材已经朽烂,遗体化为白骨,更是悲伤难抑,痛彻心扉。
两人幸亏有预见,用自己的津贴请王大叔精心打造了一副好寿材,将父母合葬后,又请动清玄大师做了一场法事。
如此兄弟俩了结一桩心愿,只觉得多年的心结彻底解开,以后就跟定师父,替天行道,彻底改变这个吃人的世界。
这次二海和师父一起去屺母岛,就是去检验一下,海军炮上船之后,训练情况,能不能在接下来的海上游击战中,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眼看屺母岛在望,两艘武装四百料福船都停在码头上,经过改装和重新上漆,原来陈旧的老福船焕然一新,穿着罗斯海军黑色羊毛呢,翻领双排扣短大衣礼服,带着大檐帽,军官领口是同色衬衫加红领巾,海兵是同款羊毛呢,戴着配两条飘带无檐帽,内穿海魂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