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虫洞去明末 (天下无二汪)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天下无二汪
- 入库:04.13
穆诚正在激动的等待,只见汪鹏抱着一堆物件推门进来,赶紧帮忙接过,汪鹏把带过来的物品一样样给他介绍。
首先就是一把龙泉剑,剑鞘剑柄都是普通样式,咋看之下毫不起眼,穆诚一案绷簧,抽出来的剑体大约三尺,也是入手轻灵、通体黝黑,血槽宽深,只有剑刃闪着寒光,穆诚用指尖略试,差点割破手指。
汪鹏直接告诉他,有时间自己试试,绝对吹毛断发,斩钉截铁,给他带着防身。
穆诚是爱不释手,汪鹏又拿出一件防刺马甲,让他贴身穿着,可防普通刀剑飞矢。一把绑带式猎刀,可以贴身隐蔽收藏。
一块机械表,汪鹏给他对好时间,教他怎么看时间,这个已经是所有班级队级以上干部标配了,准确的时间在军事行动中非常重要。
一个野战背包,准备了两身防寒内衣,鞋袜等,汪鹏之前看过穆诚鞋码,大致不差。
活动经费,一会儿汪鹏会安排人给他领取,月薪定为二十两,奖金另算,月头发薪。
这一系列安排,也让穆诚感动不已,装备配齐,高薪收入,老板慷慨体贴、团队积极向上,这是每个打工人最大的梦想。更何况这是一份自己喜欢并热爱的工作。
汪鹏和他商定,月底他小腿伤口拆线后就出发,明天就抽调海兵队和黑虎军里的会驾船之人去屺母岛练习开船,原来的船员都调过去当教员,争取在他伤好后就押着盐粮出发。两船满载先运过去三千石粮食一百石的盐。
先保证毛帅他们一周的量,等和毛帅沟通过以后,从东江镇运人,让毛帅安排战船也送一批人过来,再从屺母岛装上盐粮回去。先度过最艰难的日子。
等这边春耕完毕,会组织大练兵,预计两三个月成军后,就会登陆铁山,以毛帅部队的名义,硬碰硬的和后金打一仗,把毛帅的屯田基地抢回来,还能赶上再耕种一季,那么今年年底毛帅就不会那么艰难了。
时间,汪鹏最缺的就是时间,大明的崩溃是那样的迅速,汪鹏只能抓紧时间,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等海军稍有成绩,济州岛那是必须占领的,将近两千平方公里的大岛,可以容纳五六十万人,有耕地有牧场,温度又高,雨水充沛,还有死火山和大量的岩洞,占了那边,最起码火药的重要成分硫磺火硝就不愁了,原始的火山岩,简单煅烧一下就是天然的水泥。
汪鹏想想都流口水,如果他手里有五六十万人口,一支三四万人的军队,只要三个月就能训练出来,而一支三四万的大军,灭掉野猪皮的子孙,可真不是什么难事。
解决了野猪皮,占领辽东,棒国、倭国。把他们都变成粮食生产基地。有登莱这个桥头堡,随时南下北上,改天换日指日可待。
不急不急,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办。汪鹏让穆诚这几天好好休养,可以领取全套枪械,学习燧发枪的使用。
汪鹏也让他思考一下以后工作如何开展,有没有合适的人员吸纳进来。
他也提出一些建议,比如部门的设置,人员的培训,装备的考虑等等,让他这几天先理出头绪来,等他手里的事情忙完后,再一起碰碰头。
汪鹏安排好穆诚之后,又再次投入繁忙的工作中,还有七八十名俘虏,以及原来这些家丁护卫的家属要安排,甄别工作还在紧张的进行,放人是不可能放人的,接着雪未化,道路尚不便通行,黄县和登州府还没收到消息,一旦派兵来围剿,还要策划一次战斗。
这些家属现在被集中监视居住,俘虏们都押进地牢。腾出大量的空房间,准备改成宿舍,容纳接下来的民兵和学生。
还要抽空回去补订军装和校服,洗漱用品和鞋袜内衣裤这些杂事。粮食还要补充一部分。
甘家庄原有的工匠甄别过后也被整体收编,到底是几代的积累,各式工匠都很齐全,设备也都完整,连原料都不缺,汪鹏只要补充些现代工具,就能迅速赶上黑风寨的进度。
这些工匠以及家属也都在专门的区域工作生活,负责人胡大叔也是忙的脚不沾地。
明天还有新的工匠加入,这里将在短时间内,源源不断的为黑风寨武装力量提供军械。
基础的流水线流程,都在黑风寨实行过,几个项目的负责人都很熟悉,照葫芦画瓢也没什么难度。
牛二叔接手了甘家庄的后勤物资后,就一直笑的合不拢嘴。
不说别的,光是上好的战马就有二十多匹,可骑乘的驽马也有六十多,再加上健骡、大青驴子,都是北方商队精选的上好牲口。
只要汪鹏愿意,现在就可以组建一支百人的骑兵队,过段时间雪化之后,滑雪板爬犁就用不了,一支规模不错的骑兵队伍,将会大大增强黑风寨的机动能力。
牲口栏里的几十头犍牛也是农家利器,汪鹏准备分配给各村愿意从军的军户家集体耕种,其他村民有偿使用。
羊、猪、鸡鸭鹅等也是不少,虽然过个年被吃了不少,但剩余的也比黑风寨多。
甘楷重金买的几十条猎犬也便宜了汪鹏,现在每只巡逻队,都可以领用,毕竟这庄园太大了,犄角旮旯又多,牵上条猎犬,也是方便不少。
牛二嫂也是收编了厨师、厨工、厨娘们,都是手艺人,甄别后,没有什么劣迹的都留用了。
月俸都继续发放,整体还没黑风寨的大嫂们高,看以后工作表现再调整,毕竟接下来的大锅饭够他们忙的,一些甄别过后没有劣迹和黑风寨没有血仇的,也都吸纳了进来。
有死在黑风寨手里家丁护卫的亲属,有大概三百多男女老少,已经全部集中监视居住,血仇不是那么容易解开的,下一步会把他们调去黑风寨,甘家庄内要保持相对安全的环境。
第144章 矿区、民兵、红武五期
甘家庄不远有小煤矿和小铁矿,冬季寒冷都没开工,过几天就准备把部分俘虏押过去,继续开矿,劳动改造,每天完成指定的工作量,才给饭吃。
女性家属安排制衣制鞋等活计,也是一样,不劳动不得食。
铁匠刘大叔的儿子刘苏钢也去矿区看过了,露天的矿区不大,铁矿石和煤炭品质都不错,离得也不远,计划在河边建造工坊就近建造炼铁炉,煤炭除了甘家庄日常做饭取暖外,大部分用土窑练焦后,作为炼铁的主要燃料,等明天人手一招齐就开始动工。
忙忙碌碌的一天,也是无比精彩的一天结束。各人回到临时安排的住所休息,晚饭也是随便吃了一口。
汪鹏的小院子里,只有他和陈昌平两家,穆诚也住在厢房,晚上有医疗兵过来给他换药,汪鹏也和他聊了一会儿,各自休息。
崇祯元年正月二十六,又是忙碌的一天,周边二十五个大小村子,将近三四千户,不到二万的村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吃的饱饱的睡觉那是真的香。
新上任的村长和民兵队长,昨天分盐分粮时都通知了各家,第二天要带青壮去训练,半大小子姑娘要去入学,工匠可以去做工。各种条件和福利也明明白白的告诉了大伙。
很多人都心动不已,还有一些村民很顾虑,担心甘老二会来报复,担心官府来剿匪。
第二天真正跟着村长们来报到的人并不是很多。汪鹏翻看最后的统计,青壮只来了一千二百人,半大小子来了七八百,也都偏小,十岁左右的多,基本都是家里老二老三,姑娘也不多,只有两三百人。
工匠倒是来了两千多,老少都有,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很多只是单纯的力工。
汪鹏也不介意,全部收下来,事情太多,缺人手。对于村民们的顾虑,汪鹏是心知肚明,毕竟大明官府对百姓的威慑力还是很大的,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主动来,已经出乎他的预料,不过很大的可能是冲着三顿饱饭来的。
还是按照昨天拟定的计划安排,青壮先登记,然后按村编组了25个哨,每哨少的三四十,多的五六十。
这边的军训由二当家孙勇军负责,调出2个队的海兵后,留了三个队守护庄墙,拆散了十个鸳鸯队,都去当新兵队正,一人带一队。
原本的队正当哨长,民兵队长当副哨,原本的哨长当把总,他自己当千总,迅速把指挥体系建立起来,先安排各哨自己做饭,粮食锅灶咸菜都是现成的,青壮们也都自己带了木碗竹筒竹筷。
吃饱了就练习队列,按鸳鸯阵的法子来。没有充足的武器就先用木棍代替。
汪鹏这边也是同样拆散了班排,除了海兵排和黑虎军的两个队,押着认怂服软、愿意教学的四十几个甘家南方船队的海员,乘坐爬犁,汇合古寺里的剩余二十几个船员,今天就赶往屺母岛开始学习福船驾驶,再安排人通知黑风寨后续人手和物资可以起运,让红武学校的剩余学员,携带全部物资过来回合。
现有的这红武军第五期不到一千人的新学员,也建了一个团,含3个营,9个连,27个排,81个班,汪鹏自己任团长,沈凌云政委,孙大海、丁杰、孙二海、任营长,其他的学员兵,全部下到班排连,也算把指挥系统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