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汉谋无双 (结草成林)


  “只是这‘斩将弩’需要用牛绞索,进行引弓,除了安排在这些宽敞的地方,还真不好布置。”
  陈平在一旁点点头道:“这是‘斩将弩’的弱点,太占地了。”
  公孙敖见说,将陈平拉到近前,向各将尉介绍道:
  “来来,这是‘斩将弩’始作俑者,魏王的随军司马陈平。让他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斩将弩’的威力和操作要领。”
  陈平也不推辞,上前道:“谢过大将军。各位将领,这‘斩将弩’想必各城都已配备到位,相关士卒也已集中训练完毕,现在我给各位介绍一下,这斩将弩的使用要求。”
  “‘斩将弩’作为斩杀敌将的武器,在攻城前期,不要轻易使用,以免暴露这巨无霸的攻击力。当敌军攻城胶着不下的时候,按照秦军的惯例,敌将一定会靠近指挥,临城督战。这时,才是启用斩将弩的最好时机。”
  众将点头。
  “杀敌一百,不如斩敌一将。尤其是带有将旗的,都是千夫长以上,是重点照顾的对象。敌将一斩,所属军兵必将群龙无首,陷于混乱。这时,我军的各种攻击手段可顺势加强,则秦军立时溃败。”
  “这斩将弩,需用牛拉上弦。弩箭也特制的,长五尺,三棱铜制箭头,带有血槽和后勾,射程之内,只要被它射中,洞腹穿心,穿身而过,没有人能活下来。”
  “而且,这弩箭的力道极大。前期试验时,可以同时射穿过两头牛,换做人的话,一箭射穿十人不成问题。别说铠甲,任何战车、盾牌、掩体都无济于事。”
  “这‘斩将弩’虽然威力巨大,但也有它的弊端。就是每次准备工作,时间太久,需要牛拉引弓,然后搭箭、瞄准,伺机待发。”
  “所以,诸位在使用时,切勿大器小用。最好的办法是瞄准首将,一击中的。”
  “每个斩将弩,配备五名士卒,一人引牛,一人搭箭,一人瞄准,一人瞭望观察,一人指挥,要配合准确,专打敌将。”
  看着这个大家伙,又听陈平如此一番介绍,旁边一个万人将兴奋地用手一击掌道:
  “这斩将弩太好了,这回,要让秦军尝尝咱们的厉害。”
  陈平笑着道:“待秦军来攻城的首日,各城务必谨慎使用,尽量瞄准大的将领猛射,争取一阵巨弩,射中个大家伙。而此后,秦军吃了损将的亏后,再找这样的机会,就很难了。”
  “不过,那时我们的斩将弩,还有别的用处,重点瞄准攻城车、抛石车、愤辒(wen)、修橹(注1)、冲车的操作机关部分攻击,使秦军的这些大型设备瘫痪。大家明白了吗?”
  “明白”众将齐声用答道。
  公孙敖见大家士气高昂,给大家加油打气道:
  “待敌攻城时,各位将领,务必靠前指挥,随时应变。本大将军,也将随时登城,与大家共同抗敌。”
  “今天,西城守将的排兵布阵,颇得其法,各位要借鉴学习,灵活运用。”
  “另外,各城守军,务必昼夜值守,严防秦军偷袭、夜袭,凡被秦军偷袭得手的,定斩不饶。”
  “喏。”众将叉手应道。
  注1:愤辒、修橹:一种攻城车,下带轮子,上蒙牛皮,内藏士兵,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移动的木体城楼。将车移动到城下,就可以快速爬上城墙进攻。


第九十八章 谁说两国相争不斩来使
  大梁城外,围城第三日。
  秦军的中军大帐内,王贲一边与诸将商议明日攻城方略,一边等候着信使的回音。
  按照惯例,王贲已向城内派去了信使,给魏王带去了劝降书,大意无非是:
  本将军承秦王之命,奉辞伐罪。旌麾所指,所向披靡。今统锐士五十万,上将百员,欲并大梁,与魏结好。抗拒无益,不若审时度势,举国而降,不失全宗庙保性命。幸勿观望,速赐回音。
  虽然,王贲不指望魏王仅靠一封劝降书就能放下武器,但毕竟是开战前必要的程序,也就是俗话说的,师出有名,先礼后兵是也。
  王贲在等着信使回来,汇报一下魏王的态度,看看例行走的这个程序,有什么效果。
  借着这个时间,王贲正汇集众将,对着舆图安排明日的攻城计划:
  “明日是试探性进攻,目的是了解大梁城防的基本情况、兵力配备、武器使用和城防的弱点所在,为我们下一步强攻,做准备。即使如此,也要布置周密,安排仔细,攻出气势来。”
  “你们看,大梁西城、东城各有两道陆门,两道水门,北城、南城各有三道陆门。除了东门外,各城以城门为进攻重点,攻城车、冲车集中在这里。其余兵力,沿城一字排开,梯次配备。”
  “各城注意,第一轮打击是远程攻击。抛石车,按规格大小,运抵到四百步、三百步、二百步范围内架设,见黄旗升起,即开始攻击,在步卒开始登城前,不得停息。”
  “第二轮远程攻击,是火攻。强弩队跟进,瞄准城楼和城墙后,齐射浸透火油点燃的弩箭,实行火力覆盖。使敌城墙和城内民房起火,造成敌军混乱。”
  “远程攻击开始后,前军步卒列阵开始推进。每五千为一个攻击梯队,呈战斗队形,齐头推进,将兵力分为五排。”
  “第一排,一千重甲盾手,持长盾组成盾墙,持剑靠前,直到城下,掩护强弓手攒射和步卒冲锋,非命令,不得退却。”
  “第二排,强弓手一千,排开箭阵齐射;第三排、第四排弩箭手各一千,与前排强弓手轮替攒射。这三排弓弩手,一律配备阔刃短剑,便于架云梯攻城冲杀。”
  “第五排,轻卒一千,持戈戟、短剑,待弓弩羽箭压制城头弓箭后,过护城河,架云梯登城。”
  “第一梯队共十阵,攻击受挫后,第二梯队紧接着跟上,依旧按照五排顺序攻击。”
  “步卒开始攻击后,城门冲锋梯队就要及时跟上。每城配愤辒、修橹各五辆,每辆后面各配备步卒一百,利用掩护,接近城下,配合云梯攻城。”
  “冲车每个城门一辆,用一百长盾手,四周形成盾阵,配备二百强弩手,一百步卒,对准城门猛攻。”
  众将纷纷点头,熟记。不时交头接耳,讨论一番。
  大家正在商议,营门外,两名王贲派进城内的信使随从,踉踉跄跄、惊慌失措的跑了回来:
  “报”
  声音里,几丝颤抖,似乎蕴含着紧急并值得惊慌之事。
  随从闯进大帐,跪地报告:“禀将军,我们一同去的信使,被魏王杀了。”
  “什么?”王贲猛然立起。
  随从继续说道:“禀将军,我们随信使进了城,到王宫前,书投进去后,不一刻,魏王就传令,杀了信使,还各给我们二十军杖,赶出城外。信使的人头,现在就挂在城墙之上。”
  王贲听罢,挥了挥手让人带两个随从,下去将养去了。
  王贲少年老成,他不会当着众多部下面前,显得惊慌失措。
  众将一时面面相觑。
  也难怪众将们吃惊,两国相争不斩来使,一直是国际惯例。特别是强势秦国的使臣,在这十几年来,往来各诸侯国,因为秦国的强大,待遇都非常高,也就是所说的牛逼的很,而魏国竟然敢斩秦国使臣?
  王贲在中军大帐内来回踱着步,良久,方恨道:
  “可恶的魏王,自古以来,‘两军相争不斩来使’,这分明是不把我们大秦放在眼里,做好顽抗到底的打算,那就让你尝尝我大秦锐士的厉害。”
  王贲环顾了一下诸将,斩钉截铁地命道:“明早五更造饭,天亮开拔城下,按刚才布置的计划,攻城。”
  “喏。”众将齐声应道。
  -------------------------------------
  天刚破晓,淅淅沥沥下了几天的雨,知趣地停了下来。天边露出鱼肚白。
  老天似乎也好奇,想看看经过几日排兵布阵后的秦魏两军,今天到底会展开怎样的厮杀。
  昨日,当魏王命人将斩杀的秦军信使头颅,高悬在城门外时,城里城外的将士,连同普通百姓,都明白了魏王的决心:
  誓死抵抗到底,决不妥协,决不投降。
  魏王假的性格脾气,与其先祖如出一辙,也是硬汉一条。
  这一举动,甚至比任何战前动员和思想工作,都来得更直接。那就是:来吧,废话少说,真刀真枪的干就完了。
  城内的人,同仇敌忾,城外的将士,热血贲张,一切只等天亮。
  虽然有心理准备,当天光放亮,看到城外的秦军时,城墙上的魏军,尤其是未经战阵的士卒,还是大吃一惊。
  只见,城外,从城下绵延到山岗,铺天盖地,黑压压的一片,尽是士气高昂、盔甲鲜明、刀枪如林的秦军兵马。
  可谓是:将军兵马出关城,剑戟牙旗照夜空;十万貔貅刀枪列,一声鸡犬塞外鸣。
  秦军号角吹起,咚咚的战鼓敲响,各种攻城车辆徐徐推进,步卒盾戟齐举,张弓搭箭,踏着整齐的步伐,隆隆向城下开进。
  临到城下,看得真切,秦军步卒五人一纵列,二十人一排,十个阵列,像是受阅部队一般整齐。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