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派军征讨,卢绾带着部众和家人跑到长城附近躲避,想等到皇上病好了后,入朝谢罪。
可是高祖却病死了,卢绾知道自己归汉无望,被迫投靠匈奴,被封为东胡卢王。
此后卢绾被蛮夷侵占抢掠,常常想着回归汉家,寄居北方一年多以后,在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死于胡人之地。
在吕后执政时,卢绾的妻子儿女逃出匈奴重投汉朝,正赶上吕后病重,不能相见,住在了燕王在京的府邸,准备在病好之后再设宴相见。
但吕后最终去世了,没来得及见面。卢绾的妻子也因病去世。
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卢绾的孙子卢他之以东胡王的身份向汉投降,被封为亚谷侯。
第467章 悲哉戚夫人(…
高祖去世后,汉惠帝羸弱,内外大权,都掌握在吕后手里。
原本高祖在世,还有所顾忌的吕后,开始撕去满不在乎的面纱,对那些因高祖侍寝而得宠幸的妃子,全部都囚禁起来,不准出宫。
而对于恨之入骨的戚夫人,终于下了狠毒之手。
戚夫人也称做戚姬,济阴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高祖宠姬。
戚夫人一族,本是姬姓周王室的后裔,因卫国孙林父受封于戚邑而得姓戚氏。
戚夫人家族因对汉朝有功劳而成为汉王室的亲属,戚夫人的父亲戚鳃本是秦朝将领。
当高祖于彭城兵败时,被项羽部卒追杀,过睢水沿西渭河而逃,时天将黑,追兵近,高祖走投无路,见河岸边苇丛中有一眼枯井,便弃马入井而藏。
待高祖一入枯井,即刻便有蜘蛛结网。追兵至,见井口盘丝错结,蛛网纵横,料定无人,遂继续前追。
待追兵已远,四境无声,居住在此的戚氏父女将高祖救起。
戚父见高祖相貌奇伟,必有大贵,欲将戚女相许。
高祖见戚女端庄秀雅,清丽脱俗,心甚喜欢,欣然应允,解随身珍爱佩玉为礼,定下婚约。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1年),高祖于定陶登基,戚女随父前往与高祖相聚,情意绵绵,相伴相守,终成恩爱眷侣。
高祖对戚姬,十分宠爱,戚姬为高祖生子刘如意。
吕后之子——太子刘盈为人仁爱懦弱,高祖认为他不像自己,常常打算废掉太子改立如意,说“如意类我”。
戚姬经常跟从高祖出征关东,时时进枕边言,希望册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吕后年纪大了,常常留守在关中,很少见到高祖,就越发被疏远了。
如意被封为赵王后,留居长安。高祖想废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高祖重病在身,戚夫人日夜侍奉高祖,赵王如意常被抱在高祖面前,高祖说‘终归不能让不成器的儿子居于我的爱子之上’。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高祖随着击败黥布的军队回来,病势更加沉重,愈想更换太子。
张良劝谏,高祖不听,留侯就托病不再理事。
太傅叔孙通引证古今事例进行劝说,死命争保太子。高祖假装答应了他,但还是想更换太子。
等到安闲的时候,设置酒席,太子在旁侍侯。商山四皓跟着太子,高祖大惊。
四个人敬酒祝福已毕,小步快走离去。
高祖目送他们,召唤戚夫人过来,指着那四个人给她看,说道:
“我想更换太子,有他们四个人辅佐,太子的羽翼已经形成,难以更动了。吕后今后真是你的主人了。”
戚夫了听了,哭泣起来,高祖说道:“你为我跳支楚舞,我为你唱楚歌吧。”
高祖唱道:“天鹅高飞,振翅千里。羽翼已成,翱翔四海。翱翔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短箭,何处施用!”
高祖唱了几遍,戚夫人抽泣流泪,高祖起身离去,酒宴结束。高祖最终没更换太子。
戚姬的儿子如意年纪十岁,立为赵王,高祖担心如果自己死后,赵王会被人杀掉。
过了不久,赵尧去侍奉高祖。
有一天,高祖独自心中不乐,慷慨悲歌,满朝文武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这样。
赵尧上前请问道:“皇帝您闷闷不乐的原因,莫非是为赵王年轻而戚夫人和吕后二人又不和睦吗?是担心在您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保全自己吗?”
高祖说:“对。我私下里非常担心这些,但是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来。”
赵尧说:“您最好为赵王派去一个地位高贵而又坚强有力的相国,这个人还得是吕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
高祖听从了赵尧的建议,任命周昌为赵王刘如意的相国。
并在《手敕太子文》中嘱托刘盈:
“我重病缠身,使我担心牵挂的是如意母子,其他的儿子都可以自立了,如意这个孩子太小了,你要替我好好照顾他。”
后来高祖的病更加重了,有人诋毁樊哙和吕氏结党:
“皇帝假如有一天去世的话,那么樊哙就要带兵把戚夫人和赵王如意这帮人全部杀死。”
高祖听说之后,勃然大怒,立刻命令陈平和周勃去军中把樊哙斩首,最终因为高祖去世而作罢。
高祖去世,太子刘盈即位,吕后做了皇太后。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吕后对那些为高祖侍寝而得宠幸的妃子如戚夫人等人,非常气愤,把她们都囚禁起来,不准出宫。
薄姬由于极少见高祖的缘故,得以出宫,跟随儿子到代国,成为代王太后。
吕后最怨恨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就下命令将戚夫人幽禁在永巷,剃去头发,可怜戚姬的万缕青丝,尽被宫役拔去,卸下宫装颈束铁圈,穿上囚徒的红衣,让她舂米做苦役。
而且每日有定量限制,必须完成。
戚姬只懂得歌舞弹唱,从没干过粗活,一双柔荑的玉手,怎能禁得起一个米杵?
如果戚夫人逆来顺受,也就罢了。
偏偏没有受过苦的戚夫人,将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只有十几岁的儿子身上,舂一回,哭一回,又编成一歌,一边哭一边唱着《舂歌》: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相伍。相离三千里,谁当使告汝?”
《舂歌》又称《戚夫人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后四句是最早见于正史记载的五言诗。歌辞朴实,明白如话,却哀怨感愤、摄人心魄。
戚夫人在诗中如泣如诉,字里行间充溢着惨凄忧郁之情,却没有人能把自己这种处境告诉那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
她多么希望能有人来救她脱出这无边的苦海啊!她在呼喊,在求救,这也是她能采用的仅有的呼救方式。
不料,此歌被报与吕太后闻知,愤然大骂道:
“贱奴,你还想倚靠儿子么?”
说着,便使人赶往赵国,召赵王刘如意入朝。
第468章 悲哉戚夫人(二…
汉使一次往返,赵王不到,二次往返,赵王仍然不来。
吕太后越发愤怒,详细询问使者,才知道,这其中,都是由于赵相建平侯周昌一人阻拦。
周昌对朝廷使者说道:
“先帝嘱咐臣服事赵王,赵王年龄还小。现听说太后召赵王入朝,明明是不怀好意,所以,臣不敢送赵王入京都。”
“再说,赵王近日身体有病,不能奉诏,只好等到其他时间再说吧。”
吕后大怒,暗想这其中只有周昌作梗,本应该将他拿问,只因前时力争太子之事,毕竟有功,此番不得不略为顾全。
于是,想出调虎离山的办法,征召周昌入都,周昌不得不来到长安。
等到了周昌拜见太后,太后怒叱道:
“你难道不知道我怨恨戚氏么?为什么不让赵王前来?”
周昌直言答道:“先帝把赵王托付给臣,臣在赵一日,应该保护一日。”
“况且,赵王是皇帝的幼弟,是先帝特别喜爱的。臣前面力保皇帝的太子之位,后面又蒙先帝信任,无非是希望臣再力保赵王,避免兄弟相残。”
“如果太后怀有私怨,非要报复,臣怎敢参预,臣只知道有先帝的遗命在,不敢违背。”
吕太后无言可驳,只好叫周昌退下,但却不再让他回赵国。
一面派使臣,快速赶往赵国,再召赵王。
赵王已失去周昌,无人为他出主意作主,只得应命到来。
惠帝虽然年纪不大,但为人宽厚仁慈,见戚夫人受罪舂米,已经觉得太后未免过甚。
此次又听说太后召赵王来京,知道太后发怒,必不怀好意,于是,亲自到霸上迎接赵王。
惠帝和赵王一起回到宫里,与赵王同饮食,共起居。太后想要杀害赵王,一时找不到机会。
赵王提出想见亲生母亲,经惠帝婉言劝慰,慢慢设法相见。
毕竟赵王年幼,遇事不能自主,况且唯恐太后动怒,只好含悲度日。
太后时时惦记着害死赵王,只是不方便和惠帝明言,惠帝也不便明谏太后,只是随时防护赵王。
俗语说得好,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之八岁武神 (神级吃鸡高手) 番茄vip2021-08-04完结104.2万字 ·1.4万人在读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称帝,突厥颉利可汗、...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起点VIP2022-01-01完结 30W收藏61.93万总推荐魂穿越到大明最后一个皇太子朱慈烺的身上,以一个狠字贯穿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