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直接被打压的就是曹参。
论军功,曹参没得说,妥妥的第一名。而高祖搞出一个“功狗”、“功人”说,不仅将第一的功劳弱化,甚至将自己比喻为狗。
以为无法对高祖发作,曹参就将怨气,撒到萧何头上。
一个是丞相,一个是功劳第一的武将,两个人的矛盾直接尖锐化。
曹参与萧何,这对一同沛县跟随高祖起兵的老战友,等到了分封时定功臣名次,萧何力压曹参,位列第一,曹参的情绪就越来越大了。
高祖称帝后,韩信被调封为楚王,齐国划为郡。曹参直接就将汉左丞相印交给高祖,那意思,你看着办吧,我不玩了。
高祖对曹参的情绪心知肚明,但他更了解曹参,凉了曹参一段时间后,就找曹参谈了一次话。
不久,汉高祖把长子刘肥封为齐王,随后,将刘肥和齐地,委托给曹参,让他好好照顾辅佐。
曹参见高祖把话说开了,也无可奈何,只好乖乖听从高祖安排,到齐国上任。
曹参以齐国相的身份领兵攻打陈豨的部将张春的军队,彻底击溃了敌军。
等到了英布反叛,曹参以齐国相国的身份,率领齐国的十二万人马,与高祖合兵一处,进攻英布的军队,大败敌军。向南打到蕲县,又回军平定了竹邑、相县、萧县、留县。
孝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废除了诸侯国设相国的法令,改命曹参为齐国丞相。
惠帝这样做,当然是吕后的主意,目的是在调整兵权,不仅是降低诸侯国对军队的控制,而是还兵于王。
毕竟高祖后期,一直努力把异姓王转成刘氏王。刘氏王的兵权在相国手上,这是不被允许的。
同样的,曹参是个合格的大将军,但他其实并不擅长内政。突然变成了一个民生行政官,曹参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玩。
齐国又是诸侯国里,几百年以来,学术风气最旺盛的国家。一时之间,一堆宿儒、学者跑出来给曹参提建议。
虽然曹参不会行政管理,但他知道萧何那套,无非是“黄老之术”,于是,曹参重金礼聘了黄老学者,春秋乐毅家族之后的传人盖公,来担任幕僚。曹参甚至把自己的家,都让给盖公居住,以示尊师重道。
而盖公提出的“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主张,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曹参,也给曹参的后十年,提供了很好的偷懒借口。
此后,曹参治理国家的要领就是采用黄老的学说,所以,难怪他当齐国丞相九年,齐国安定,人们交口称赞他是贤明的丞相。
第464章 大汉名相之…
这次,萧何临终前,向孝惠皇帝刘盈推荐曹参接任丞相,也说明两人之间,虽然有个人恩怨,但在国事上,还是可以摒弃前嫌的。
曹参离开齐国时,嘱咐后任齐国丞相说:
“你记住,要把齐国的刑狱和集市,作为某些人行为的寄托,要慎重对待这些地方的管理,不要轻易干涉。”
后任丞相问道:“这些事情,都是小事,治理国家没有比这件事更重要的吗?”
曹参说:“不能这样说。刑狱和集市这些地方,虽然看似很小,但却是善恶并容的,如果严加干涉,不守规矩的人在哪里容身呢?我因此把这件事摆在前面。”
曹参入朝成为相国后,继续尊重黄老之术,一切都依照遵循萧何之法而不做任何改变。
毕竟在行政管理上,萧何是这方面的专家,而曹参对此,也没有什么深入研究。
除此之外,曹参又从各郡和诸侯国中挑选一些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厚道人,也就是,把那些不那么机灵的人,召来任命为丞相的属官。
对那些官吏中对言语文字苛求细微末节,想一味追求声誉的人,总有什么新奇主意的人,则一律赶走斥退。
这些都安排好之后,接下来,曹参每天主要工作就是喝酒,无所事事。
不久,汉惠帝知道了这些,心里埋怨曹相国不理政事,觉得相国是看自己年轻,没把他这个皇帝当回事。
于是汉惠帝对作为中大夫的曹参的儿子曹窋(zhú)说道:
“你回家后,试着私下随便问问你父亲,就说:‘高帝刚刚离开了群臣,皇上又很年轻,您身为相国,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怎么能这样对待国家大事呢?’但这些话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
曹窋假日休息时回家,闲暇时陪着父亲,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规劝曹参。
曹参听了这话,勃然大怒,命令家法伺候,打了曹窋二百板子,教训道:
“你的本职工作是进宫侍奉皇上,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讨论的。”
到了次日上朝的时候,惠帝把曹参叫道一旁,责备道:
“相国为什么要惩治曹窋?这事儿是我让他规劝您的。”
曹参一听,忙脱帽谢罪道:
“不知者不怪,臣不知是陛下劝诫,但臣有一言,请陛下仔细考虑。”
惠帝道:“相国请讲”
曹参道:“请陛下考虑一下,在圣明英武方面,您和高帝谁更强呢?”
惠帝说:“我年纪这么小,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
曹参又道:“那陛下,您看我和萧何,谁更贤能呢?”
惠帝沉思了一下,道:“说句实话,您好像不如萧何。”
曹参再拜,说道:
“陛下说的这番话太对了。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各项法令已经制定并明确了,如今陛下只需垂衣拱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吗?”
惠帝无言以对,只好说:“好。朕知道了,您退下吧。”
躲过了惠帝的盘问,曹参又喝酒去了。
曹参喜欢饮酒,在行军打仗时尚且有所节制,但是在担任相国后,却变得奢饮无度。
朝中很多的官吏和宾客们见曹参不理政事,上相国府来的人中,就有人想好言相劝。
每当有前来找他说事的人,曹参就让人家喝酒,过了一会儿,这人想说些什么,曹参又让他喝酒,只喝得关说之人灰头土脸、无法开口而归。如此,大家渐渐习以为常。
但此风气很快就被下属模仿,相国住宅的后园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里整天饮酒歌唱,大呼小叫。
曹参的随从官员们很厌恶这件事,但对此也无可奈何。
于是就请曹参到后园中游玩,想让曹参一起听到了那些官吏们醉酒高歌、狂呼乱叫的声音,随从官员们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加以制止。
但令这些官员没想到的是,曹参反而叫人取酒陈设座席痛饮起来,并且也高歌呼叫,与那些官吏们相应和。
除此之外,曹参见到别人有细小的过失,总是隐瞒遮盖,不加惩罚,因此,相府中每日都是平安无事。
作为继萧何之后汉朝的第二位丞相,曹参实在是没办过多少政务,整日埋首酒坛,结果却赢得后世不少赞誉之词,被千古传诵。
其实,他的所谓的“千古传诵”确实被夸大了不少,关于曹参为相三年,后世倒是流传下一个“萧规曹随”的成语。
但如果细琢磨,这个成语充其量的意思,只能说是墨守成规,或者就是没有创造性的模仿跟进,与无所作为没什么两样。
究其根本,无所作为,曹参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在猎人的枪口下,想活命的动物都需要狐狸一样的机警才行。
曹参是丰沛集团的老班底,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要论头上的光环,萧何、曹参要比别人耀眼了许多。
沛县起兵之前,三人实属同一个系统。平日里,他们之间的交情甚好,加上萧何、曹参的政治素养要高于周围的其他人,所以日后高祖最器重的人就属萧何、曹参,委以重任也在意料之中。
所以,从高祖称帝前后对二人的职位安排上,就可以发现出一些端倪。
高祖在关东与项羽对抗时,便把整个关中托付给了萧何打理,并让他辅佐太子监国。可以看出,在高祖眼里,没有比萧何更让他信任的人了。
至于曹参,高祖则是派去做了韩信的部下,实际上,更是某种意义上的监军。
第465章 大汉名相之…
因为韩信肩负着开辟北方战场的重任,弄不好就会搞出个拥兵自立来,所以不得不防。
显然,高祖认为曹参不会与韩信合伙背叛他,所以才将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曹参。
这也是当初,为什么蒯通怂恿韩信拥兵自立,而韩信没听从的根本原因。
韩信的主要谋略在用兵打仗上,至于如何组建一支完全听命于自己的核心军队,可以说是没有任何作为。
汉朝立国后,高祖直接让萧何做了丞相,后升为相国,曹参则去齐国当了相国。
但同时,最终萧何的权力及威望大到让高祖忌惮,平定英布归来后,第一时间就把萧何投进了监狱。
虽然,高祖最终没有要萧何的老命,却把萧何吓得够呛。
但是,正是出于历史渊源的原因,丞相一直占据汉朝中央朝廷重要的位置。从汉朝的实际情况考量,丞相是重要的角色,所以高祖在生前预设了一系列的丞相人选,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等。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之八岁武神 (神级吃鸡高手) 番茄vip2021-08-04完结104.2万字 ·1.4万人在读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称帝,突厥颉利可汗、...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起点VIP2022-01-01完结 30W收藏61.93万总推荐魂穿越到大明最后一个皇太子朱慈烺的身上,以一个狠字贯穿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