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汉谋无双 (结草成林)


  本想着,跟着李信将军,斩几颗不堪一击的燕军人头,回去弄个爵位什么的,看来,今天要死在这里了。


第一五七章 山顶上的较量
  李信见山坡下,聚拢了上万名“胡骑”,不由得微微一笑,命令道:
  “传我将令,营门紧闭,士卒尽皆下马,沿营栅分布,设五层箭弩阵。”
  “全营分成六面,每面由一将指挥,‘胡骑’攻上山时,近到百步以内,方准施射,百步以外射箭者,斩。”
  “喏。”两个千人将,分别布置去了。
  李信下达命令时,干净利落,明确而又镇静,给了属下一种信心的传递。
  看来,咱们将军是胸有成竹。几个将尉,心里略略踏实。
  李信接着吩咐后勤将尉道:“将后勤携带的所有弩箭,尽情派往前军。再把打扫战场时,收回的残损箭矢,尽快组装完毕,补充到前军。”
  “吩咐各军,每个士卒每日只准领一次水袋,要保证后军储存的水袋,够三日之用。”
  “喏。”后勤将尉应命而去。
  这里不得不特别提一下秦国的武器装备。
  除了秦军的盔甲外,秦国的所有兵器,都是标准化制作。这种技术,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绝无仅有,也是领先了西方世界一千六百年之久的。
  这种标准化兵器的好处是,可以大大减少战场上的兵器损失,降低后勤补给的压力。
  其他诸侯国,甚至与此同时也处于战争的西方,如马其顿人和亚该亚人与斯巴达人之间的战争,以及罗马军团击败波河流域的凯尔特人建立米兰的战争,使用的兵器,都是手工打造的。
  这种手工打造的兵器,因打造的工匠不同而各异,一旦残损,就是废物了。
  而此时的秦国却不然,所有的兵器,都由统一的标准件组成。
  比如戈、戟、刀、枪、殳、矛,金属部的尺寸都是一致的,个别部分损坏,将完整的部分拆下来,安装到另一个兵器上,即可快速组装成一个新的兵器。
  箭矢更是一样,箭头、箭杆、弓弩零部件,都是可以任意置换的。
  这样每次战后打扫战场,秦军的目的不仅仅限于割人头,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回收兵器。
  收回后,交由后勤部门,加紧组装成新的武器,立即可以补充给部队使用。
  这种强大而又领先的工业能力,使秦国上下,俨然成了一部战争机器,高效而有序地运转,是秦国军队能够连年征战,纵横六国的可靠保障。
  从这个方面看,秦国之所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武器方面的先进,有时也起到某种决定性的作用(就像我们今天拥有的歼20,055D大驱和东风快递一样)。
  再说回山坡上,秦军的备战,在李信的将令声中,紧张而有序地展开。
  李信之所以选择在山坡上结营,完全是有的放矢,而不是兴之所至,或者学艺不精。
  之所以敢违背兵法,李信有着自己的判断。
  据前日那次遭遇战,李信也领教了“胡骑”的厉害,尤其是冲锋阵,秦军如果一对一,不见得是“胡骑”的对手。
  自己所率不足两千骑,要想实现他的立功目的,差得太远,他必须找到“胡骑”的弱点,出奇制胜。
  如果单纯的诱敌,派一员偏将即可。大可不必作为中军副将,亲自出马。那样,不仅有辱秦王手下得力战将的名号,也无法在此一战役中,立功正名,洗刷前次战败之辱。
  既然,直接拼冲锋不划算,就要在其他方面想办法。
  在蓟城守将介绍敌情时,提到过“胡骑”是光着马背作战。前次遭遇战,李信也注意到了这点。
  也许是因为东胡部落之间的经济差距,此时的东胡骑兵,普遍没有配备马鞍等装具,这样在草原上放牧,没有问题。
  但在征战中,装备漏洞就太明显了。
  尤其在马上使用兵器时,光溜溜的马背,任你腿部再有力,夹马肚子再紧,毕竟要一边奔驰一边交锋,如果二打一,左右开弓,“胡骑”就自顾不暇。
  更为关键的,在光溜溜的马背上,一旦往山坡上冲锋,冲到半山腰,马匹的倾斜度,使骑在上面的人,很难控制住自己,那时,别说使用兵器攻击了,能不能安全呆在马背上,都是个问题。
  毕竟腿部可以左右夹在马肚子上,那前后呢,总不能再生出两只什么腿来支撑吧?
  人一旦往马的屁股后面滑溜,只有腾出手来支撑住身体,或者将马侧过来,横向运动。
  这样一来,马匹也好,人也好,不正好成了秦军射击的活靶子了吗?
  那时的“胡骑”纵然格斗能力再出色,又有什么用呢?
  这一点,直到“胡骑”向山坡上发起第一次进攻的时候,秦军将卒们,才恍然大悟,纷纷赞叹他们的李信将军,下令山顶上安营的睿智。
  在太阳升起到树梢上的时候,“胡骑”组织了第一次冲锋。
  只听见,两短一长的牛角号声在山谷中回荡,山脚下早已迫不及待的上万名“胡骑”,在各自军将的催促下,嘴里打着唿哨,嗷嗷怪叫着,对山顶发起了潮水一般的进攻。
  “三百步......”
  “二百步......”
  “一百步了,将军大人。”
  李信下令道:“各军准备。”
  “五十步了,将军大人,太近了。”
  李信怒吼:“弩阵攒射。”
  话音未落,早已张弓持弩,瞄准半晌的秦军士卒们,一起扣动弓弩的扳机。
  只听得耳边一阵撕破空气的嘶嘶声,秦营的环形营寨里,顿时射出数百支劲弩。
  冲在前面,举着刀矛,都已经看到秦卒在栅栏后面眼神的“胡骑”们,正努力用腿加紧自己的座下马,控制着身体的下滑,身体都快趴在马背上了,不得不使马侧过来,向前冲锋。
  在“胡骑”发过一阵弩箭后,各个抽刀持矛,努力向山顶上冲着。
  但迎面这一阵劲弩齐射,是在是太密集了。
  只见,齐刷刷前面几排“胡骑”,倒栽下马。
  冲的近的,脸上、脖子上、前胸的皮甲上带着箭的尸体,落在了离秦军营栅十几步的山坡上。
  失去了控制的马匹,本来就对上山这不属于自己强项的活不耐烦,见缰绳一松,立马撒开蹄子往山下跑去。
  这一撒欢,正与后面冲上来的“胡骑”队伍相冲,霎时间,马撞马,马撞人,乱做一团。


第一五八章 胡人中也有智将
  山坡上的“胡骑”没等反应过来,秦军营栅后的第二波弩箭攒射,又到了。
  马背上,东胡骑兵,像割倒的韭菜一样,又纷纷倒下一大片。
  紧接着,秦军的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攒射,轮番而至。
  这一波五轮攒射,几乎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就完成了。
  在这期间,完成第一轮攒射的士卒,又重新搭上了弓弩,紧接着,又是一个五轮攒射。
  东胡人,平日在部落征战中,都是草原上的马背较量,最多在一两轮弓箭准备过后,就是一顿冲锋,你砍我杀。
  胡人们哪里经过这么密集的箭雨,不到一刻钟的时间,秦营四周,山坡上,已经摆下了上千具胡人的尸体。
  失去了主人的战马,四散奔跑。更有一些马儿,跑到一边,低头悠闲地吃着青草,仿佛刚才什么都没经历过一样。
  这群没心没肺的战马,竟对自己背上的主人,丝毫不关心。
  不是说有什么“智马救主”么,怎么胡人的马,这么不通人情,难道也需要一些中原文化的驯化不成?
  “胡骑”将官见攻势难以奏效,只得略略收军,退下山坡整顿军马。
  虽说是胡人,但同样也有智慧,刚才的硬攻,吃了大亏,索性集合将领,商议起来。
  胡将们商议的结果是,不能硬冲,那样有多少兵卒,都是白白送命。
  最后,一员年轻的胡将提出,将“胡骑”成扇形,推进到秦军的百步射程以外,然后排成几列纵队上山,待接近秦军营寨时,再向两边分开,快速推进。
  此提议得到了众胡将一致的赞赏。于是,胡将整理军马,从四面八方,向山顶涌了上来。
  经历了刚才那一阵,几乎单方面的屠杀后,现在的秦军阵营里,将士们淡定多了。
  见“胡骑”再次漫山遍野地涌上来,锐士们将弩箭准备齐当,透过弩机上的望山,慢慢瞄准着。
  只不过,这次“胡骑”聪明了很多,在百步以外停了下来,然后,奇怪的一幕出现了。
  “胡骑”们纷纷排成几列纵队,不紧不慢地向山顶纵马上来,就仿佛不是来进攻,而是排队来参观旅游的。
  李信见胡将变了阵,连忙对身边的偏将道:
  “快,组织后面的人,多运些石头给前面,用石头砸他们。”
  偏将领命边跑边喊道:
  “将军有令,前面士卒用石头砸,后面的人给前面多运些石头。快!”
  “胡骑”慢慢接近了,一到了弩箭射程范围内,胡将立即令号手,在后面吹起了号角。
  “胡骑”听见号角,瞬时间,漫步变成了冲锋,嘴里再次发出嗷嗷的怪叫,十几列纵队,向山顶冲了过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