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汉谋无双 (结草成林)


  至于像安陵这样的魏公子封地,那也没什么可说的,也不用使用什么离间计了,直接城池接管,魏氏宗族废为平民,异地安置。
  在这一点上,秦王嬴政可算是胸怀大度,充满自信。
  秦王不像很多前辈后世那样,对国破的国君,实行族灭的残酷手段,而是将这些宗族们迁往异地进行流放。
  离开了原宗主国的领地,失去了原来的群众基础,秦王不相信那些娇生怪养的宗族后代,还能有什么作为。
  即使有,那好,你们闹一个试试,尽管放马过来。
  这就是秦王嬴政。一个身上流着世代国君帝王的血脉,有着宏图大略,善能治国的千古一帝。
  不似后世那些泥杆子造反,突然坐上王位,十足的不自信和小家子气,看谁都不放心,想想哪一个都像要反叛,包括对一些功臣,动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甚至不惜找些莫须有的罪名,灭十族,方才心安。此是后话。
  在王贲派出军队的扫荡下,半月之内,魏境内所有城池,包括原魏国在籍的三百多万人口,悉数收归秦国所有。
  却说当日,王贲检点队伍,汇总战果,犒赏三军已毕,率得胜兵,回军大梁。
  此时围城的大梁秦军,已达二十余万,又值刚刚歼灭了魏军主力,士气正盛。
  王贲借得胜之兵威,希望能顺势拿下大梁城,于是,又发起了一轮对大梁的强攻。
  一时间,城墙处,乱石纷飞,羽箭无数,各种攻城器具齐用,士卒们踊跃争先。
  双方你来我往,经过一天的苦战,无奈,秦军再次以损兵折将而告终。
  这一失利,就像一瓢凉水,当头浇在王贲头上。
  收军回营,王贲一个人独坐中军帐内,一筹莫展。
  这夜,天空飘起了雨丝,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
  望着不断飘落的雨丝,王贲想起临出征之前,老父王翦曾特意交代他的事情。
  王翦叮嘱他,大梁这座城市有着悠久的守城史,数百年间,曾有外军多次攻到城下,却再也进展不得。所以,要攻取大梁,还得多费费心思,动动脑筋才行。
  看来,魏王假还真得感谢祖上魏惠王当年营建大梁时的苦心。
  大梁城不但城大墙高,强攻不易,而围城,也不像其他城那样简单。
  只要城内粮食充足,周围纵横交错的水网,使其守起来是游刃有余。
  这动静平衡,刚柔相济的防御体系,让王贲此番攻打大梁,吃尽了苦头。
  虽然歼灭了魏军主力,但大梁围城,也已三月有余。眼看着秋天渐近,若再消耗下去,恐怕这二十几万大军,就要在这里过冬了。
  而过冬,是在外行军打仗的将士们,最不喜欢的事情。
  先不说天气滴水成冰,那冰冷的兵器盔甲,操持起来,很不容易。就说这衣物和取暖,也是军中的大问题。
  “必须想办法在冬天之前,拿下大梁。”王贲心里默念道。
  可默念容易,真正要做到,却必须实实在在找到可行的办法。
  自从围城以来,秦军先后几次攻城,除了损失些兵马,那次地道之法,是最接近成功的机会,此外,就是典型的消耗战了。
  但,王贲不想这样一直消耗下去。这二十几万大军在外,人吃马嚼的,每天的后勤供应,一直都是庞大的开销。
  虽说,魏境拿下后,没有了骚扰截粮,颍川郡也开始为前线供应粮草,缩短了运送距离,使后勤的压力变小。
  可一个大梁城,迟迟拿不下,可以想象,在咸阳的朝堂上,渐渐地,会生出多少质疑的声音。
  虽说秦王是个宽宏大量,对事情有着明智判断的君主,但时间久了,一旦有人在他耳边天天叨叨,难免生出疑虑来。
  所以,表面上是军事问题,实际上是政治角力。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尽快拿下大梁。
  王贲在中军帐内,正苦思破城之策,帐外侍从报,月前派出的偏将回来了。
  王贲一听,连忙将其唤进帐内。
  只见此偏将,一身便装,浑身雨透,王贲连忙吩咐热茶伺候。
  待偏将饮过热茶,王贲急切的问道:
  “怎么样,调查的事情,可有结果?”


第一三九章 王贲的水利工程
  见王贲询问,偏将随即将事情的详细情况汇报上来。
  原来,为摸清大梁附近的水网情况,王贲半月前,派此偏将带人,沿几个水路,向上游查探水情。
  此偏将根据查探结果,连同沿途走访的一些农夫问询的情况,一五一十的汇报上来。
  据偏将介绍,大梁周边共有三大水系,黄河、济水和鸿沟。其中黄河和济水,分别在大梁城北十几里的地方,自西向东而过;鸿沟在大梁城西五里,自北向南,一直连接到楚境内的陈,注入淮河。
  除了这三条外河,城内有三条水系自西向东穿过,分别是汴河、金水河和五丈河。其中,金水河是为了开挖护城河造的人工渠,自西北处引济水,从城东南出。除此之外都是自然河流。
  根据历年的经验,大梁附近的水系,逢夏秋季节的七到八月,会有汛期,此时河水会上涨,冬季和春季是枯水期,水位会下降。
  附近农田,多引河水进行灌溉,这里的土地肥沃,农田因为灌溉充分,收成良好,产量比关中地区的高出一半以上。
  王贲听后,沉思良久,问道:
  “七到八月中原多雨,附近河水会上涨,此种情况,每年都会发生吗?”
  偏将回答道:“据说十年有八年是这样,偶尔也有旱年,秋季枯雨,但那是少数年份。”
  王贲接着问道:“河水上涨情况呢?”
  偏将道:“那得看雨量的大小,如果上游连着下三天雨,会有小汛,如果下五天会有中汛,如果连下七天就是大汛,大汛有时河水会漫上堤岸,甚至会发生水患。而黄河上次决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次是上中游连着下了十多天的大雨,河坝才决堤的。”
  听完这些报告,王贲吩咐偏将下去好生休息。
  王贲在中军帐内踱了一会儿,随后,走出帐外,来到雨里,抬头仰望着漫天的雨丝。
  王贲在雨里,一直站了很久,卫士们给他撑起雨布遮雨,也被他拒绝。
  此时此刻,他太喜欢这雨了。其实王贲从小就喜欢淋雨,这淋雨的感觉,实在是久违了。
  他只怪这雨下得不够大,如果能多淋会儿雨,可以使雨势变大,那他宁愿在雨地里站上一天一宿。
  一边淋着雨,一个原本模糊的作战计划,在他的脑海里渐渐成型了。
  王贲转回头来,吩咐击鼓升帐。
  当众将们闻听鼓声,纷纷冒雨赶到中军,准备进帐时,却看到他们的左将军,独自站在雨里。
  刚开始,先到的人不明就里,以为自己来晚了。后来见身后还有人陆续到来,才意识到,今天的主帅,没有见怪任何人的意思,而是在故意淋雨。
  可这不像王贲的风格啊,一向不苟言笑,态度严谨的主帅,此刻,这是搭错了哪根神经呢?
  众将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索性都站在营帐门口,等着左将军发话。
  王贲见大家都到齐了,方意犹未尽地转回大帐,顾不上换去湿透的战袍,径直来到帅案前坐下。
  众将们分立两厢,都一脸好奇地看着自己的主帅。
  王贲见大家都看着自己,一改往常军帐内的冷漠威严,破天荒地开起了玩笑,说道:
  “怎么,诸位看到了一个怪物,对吗?”
  众将看着淋成落汤鸡似的王贲,几缕头发湿漉漉地搭在前额,那滑稽的样子,憋不住想笑,又不敢笑。
  见如此问,不知哪位没忍住,“扑哧”一声,笑出声来。
  其他人,本来绷着就很难受,这下可好,受其影响,身边的人也开始抖动着肩膀,边震动边笑,最后,索性大家一起舍弃震动模式,放声大笑起来。
  王贲也大笑起来,一时间,大帐内外,一片哄然的笑声。
  笑声过罢,王贲方道:“诸位将军,紧急召大家来,是有个新的任务安排给大家。”
  众人赶紧敛容,凝神细听,以为即将布置新的攻城计划,没料到,王贲转而说道:
  “明天开始,三军各部,只留三成人马围城,其余七成去干水利工程。”
  众将一时不明所以,“水利工程?”
  “对,水利工程。”
  说着,王贲站起身来,走到帐后挂着的那副大梁地区舆图面前,指着上面的水系说道:
  “大梁北面有两条河流,黄河和济水,我们要用最短的时间,开挖一条河渠,将两条河的水,引向大梁。”
  “西面五里处是魏国开挖的鸿沟,我们再从这里引一条河渠到大梁。”
  蒙恬率先明白了:“将军的意思是,‘水漫大梁’。”
  章邯和辛胜也已了然,使劲一击掌道:“太好了,之前怎么没想到。”
  王贲笑着看着大家,继续说道:
  “要不是这场雨提醒我,我都快忘记半月前派出的偏将了。”
  “上次挖地洞攻城前,我就考虑过利用大梁的水系,但当时对周围的水系和汛期情况不了解,于是派出几支队伍,沿河道向上游调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