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朱慈烺话音刚落,身旁的吴忠和邱致中就捧着一大摞文书纷发给众将。
  朱慈烺接着道:“上面是本宫拟定的勇卫营改革章程,新的编制和兵种配置以及人数都有说明,大家都看一看!”
  众将拿到文书认真的看着,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写了部队的编制:
  勇卫营更名为天武军,以队为基本单位,一队共十人,正副队长各一人。
  三个队为一哨,长官为哨总,正副各一名,另设有伙食队五人,共计三十七人。
  三个哨为一佰,长官为百总;正副各一名,另设夜不收队十人,医疗队五人,共计一百二十八人。
  三个佰为一营,长官为营总;正副各一名,另设军法部军士数人,共计四百人。
  三个营为一个团,长官为团总;另设一个炮兵佰,团直辖夜不收,团总护卫队,共计一千三百余人。
  三个团为一个旅,长官为旅帅;另设一个旅直属骑兵团一千人,旅直属夜不收队、赞画队、护卫队、伙食队,全旅共五千人。
  天武军下设三个旅一万五千人、一个军直属龙骧夜不收三百人,一个军直属重炮团一千人,一个军直属加强骑兵团三千人,加上军部护卫队、赞画队、狙击队、伙食队等,全军共计两万人。
  各佰夜不收队负责侦查情报、传达军令、收纳文件;赞画负责参赞军机,为各将出谋划策,就是后世的参谋,赞画暂时由各旅下面的团总担任。
  伙食队不仅要负责做饭,还要负责押送各哨的粮草,如此一来,全军的后勤能力将会大大增强。
  天武军军内不设番号,全军统一编号,如皇家第一旅、皇家第二旅、皇家第三旅,皇家重炮团、皇家骑兵团......
  朱慈烺这样做的目的是,杜绝让士兵觉得好象私军一样,只知有将军,不知有朝廷,兵围承天门的事情他不想再看到第二次。
  如果非要有一个番号和主帅信仰,那就是天武军,那就是自己这个皇太子,未来的大明皇帝!
  朱慈烺不会将所有的军队都给黄得功一个人统帅,他很清楚,一个臣子再忠心,当手中的权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心境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历史上的权臣大多如此,明末的武将更是如此。
  驭下之道,在于平衡,这点很关键,所以朱慈烺每次派兵时,都会让黄得功和孙应元二人轮番领兵,不会让其中一家独大,难以掌控。
  在朱慈烺的计划中,天武军会继续扩大,旅以上还要设师,作战单位之外还要另行设庞大的后勤辎重部队,以便日后长途征战。
  朱慈烺扫向众人道:“各级长官均分正副,正级亡,副级顶上,副级亡,下级第一作战单位长官继续顶上!”
  众人纷纷点头,新的编制确实比之前的要好多了,天武军不仅能以佰为作战单位,又能以团为作战单位,作战单位越大,具备的兵种越完备。
  黄得功有些疑惑道:“殿下,勇卫营的番号要取消了吗?”
  众将对勇卫营的感情极深,勇卫营的名声是他们一路打出来的,如果撤掉了番号,他们很难接受。
  朱慈烺不假思索道:“勇卫营的名号是大家一起打出来的,本宫自然不会舍弃,本宫打算将东宫卫队改称勇卫营,并选拔原勇卫营中善战的老兵加入,大家以为如何?”
  孙应元躬身道:“殿下是我等的主心骨,勇卫营的老兵能护卫殿下,自然是最好的安排!”
  黄得功觉得也在理,随机也道:“末将也赞同!”
  众将齐曰:“末将赞同!”
  “既然大家都同意,下面任命天武军各旅主将!”朱慈烺点了点头,将手中任命书递给了身旁的军法部部长顾威。
  顾威躬身接过任命书,面向众人打开,高声道:“皇太子殿下令旨!”
  一片甲叶轰响,众将面露严肃,纷纷单膝跪下接旨。
  顾威朗声道:“命令!黄得功为天武军皇家第一旅旅帅,孙应元为皇家第二旅旅帅,周遇吉为皇家第三旅旅帅,杨其礼为龙骧夜不收团总,万俊杰为皇家重炮团团总,李少游为皇家骑兵团团总!”
  “末将领旨!”几人齐声领命。
  朱慈烺点了点头,朗声道:“天武军宗旨:承天道,顺民心,武平天下,澄清寰宇!爱百姓,严军规,精忠报国,奋勇当先!不怕死,不贪财,令行禁止,生死同心!”
  “生死同心!”众将听的热血沸腾,齐声喝道,同时心中隐隐兴奋,皇太子这是要率领天武军平定天下了!
  朱慈烺看着朝气满满的众将,心中也是激荡不已,现在解决了部队编制,下面就要开始着手解决兵源问题了,淮西一向出劲兵,太祖皇帝朱元璋当初就是带着淮西二十四将从凤阳出去打天下的。


第176章 卫所、土地
  凤阳城的郊外,淮河边的柳树已经冒出了新芽,一行人策马而行,打量着周围。
  朱慈烺策马环顾四周,这里的地势平坦开阔,很好的土地啊,却是一片荒芜。
  凤阳府下辖五州十三县,五州分别是寿州、泗州、宿州、颍州和亳州,凤阳、临淮、怀远、定远四县直属凤阳府管辖,其他县由辖州代辖,整个凤阳府占了后世安徽省将近一半地方。
  凤阳府境内有淮河等多条河流,还有众多大小湖泊,土地的土质还算不错,可惜水利失修,灌溉不便,加上近年旱灾,这些原本算是优良的田地现在都荒芜了。
  朱慈烺根据黄册上记载的判断,凤阳府原本最起码有一千多万亩耕地,现在估计已经荒废了数百万亩。
  灾荒战乱后,很多地方都荒废了,甚至千里无人,现在大明各地荒芜的土地太多了,那些士绅地主原本趁机低价买地,现在都懒得买了,买也只捡良田买。
  朱慈烺沿着淮河策马而行,一些渠池的痕迹尚在,天气大旱,水位下降,许多地方水流不到已经积满了淤泥荒废掉了,离淮河稍远一些的土地也就荒废了。
  杨廷麟策马走近道:“殿下,若是能将这些河渠重新疏濬修理,完全可以让这一带成为良田土地!”
  朱慈烺点点头,他此行的目的就是看看这地到底还不能种粮了,俗话说不患贫而患不安,只有给百姓安定的生活,让他们有活头,天下才会太平。
  朱慈烺眼光一扫,忽然扬着马鞭道:“河对岸的那片土地很不错,为何无人种植?”
  朱大典回道:“殿下,那是凤阳八卫的军田。”
  朱慈烺皱眉道:“这么好的地浪费真是太可惜了。”
  大明吸取了中国历史屯田经验,实行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卫所兵制,在天下设置了三百多个卫所。
  说白了就是分田地给军队,让他们分驻全国各地,一个军户平均五十亩地,军官更多,自己养自己,军户世袭,世世代代守护大明的土地。
  明太祖朱元璋曾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朝廷不仅在各地卫所分田地,还送牛具种子等,以让军户们耕种养瞻,专心守望,每亩地需缴纳两斗租子,虽然比普通民户的租子重了一倍,但好在还能好好过日子。
  这制度本来挺好的,只是时间一长,弊端全出来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常年下来,普通军户的军田都被军官们侵占的差不多了,军户也逐渐变成了各个军官们的佃户。
  军户们不仅每年要给侵占他们土地的领导打工种地,还要缴纳沉重的租额,拼死拼活一年到头来根本难以糊口。
  一个军户的正兵死了,他家中就要再用一个壮丁补充,由于军户生活困难,这导致了许多人当了逃兵,带着家小跑路自谋生计了。
  洪武年间就开始有军户逃兵了,洪武三年十一月,逃亡者计47986人,正统三年(1438年),大明建国才七十年,逃亡官军竟达1633664人,这时朝廷采开始了募兵之举。
  大明中期后,朝廷为了改变各地官员军将侵贪军户屯田之举,又按官职大小给每位军将一定的养廉田,可惜是肉包子打狗。
  如今大明建国二百七十年了,逃亡的军户更是不计其数,卫所制早已形同虚设,大多军户的土地成了卫所军官的私地,这些军官就变成了当地的豪强。
  众人在周围策马奔驰了一阵子后,朝远处的一座仅有几户人家的村落走去,在村落周围尽是一片农田。
  在农田边嬉戏的几个孩子看到远处来的一群鲜衣怒马之人,都吓得往田里跑,去找自己家的大人去了。
  朱慈烺一行人来到村边的时候,只见一位老人躺在石头上晒太阳,这名老人年过半百,由于生活艰苦,早早的呈现了老态,穿的也跟乞丐一样。
  杨廷麟下马上前搭话道:“老丈,近年来的收成如何啊?”
  这名老人一看朱慈烺一行人的穿着打扮,就知是非富即贵,说不定还是当官的,一时面露紧张之色,他壮着胆子问:“你们有事吗?”
  杨廷麟笑着说道:“老人家不用紧张,我们是路过的粮商,想来看看你有没有粮食卖。”
  老人见杨廷麟说话挺和气的,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又说来收粮,老人都松了口气。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