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大明第一帅
- 入库:04.13
老人道:“这里没有粮食卖,每年收的粮食基本都交租了,自己都不够吃的。”
杨廷麟又问:“老丈,这里的收成如何啊?生活还行吗?”
老人没有理会他,显然不想回答,朱慈烺使了个颜色,吴忠会意,摸出了几两银子递给了他,并道:“我家先生想问些话,这是你的赏钱!”
老人立即眉开眼笑起来,看向杨廷麟道:“这位老爷有什么想知道的您尽管问,小老儿知无不言!”
这名老人开始回答了他刚刚的问题,道:“收成好不好跟咱们没关系,还不都是百户大人的,至于生活,能活着就行喽!”
杨廷麟见他这么配合,也不客气了,接着问道:“老人家,你是军户吗?这是自己的田吗?”
老人指着眼前的一片麦田,惨笑一声道:“我们家祖祖辈辈都种这片地,以前这片地是我家的,现在不是了。”
收了银子后,这名老人的话变多了,开始讲他家里的故事,从大明立国给军户们分田地,再到祖辈的田地如何被当地卫所百户侵占,最后到崇祯八年他儿子守卫凤阳被流贼杀死。
众人听得很有感触,从一个小户的生存,他们看到了一个王朝政策的缩影。
最后,老人面露凄苦的说道:“去年雨水少,开始减产了,吃不饱只能挖草剥树皮,等着朝廷救济勉强度日,自己种的粮食还不能吃,这年头,老百姓的命不值钱啊!”
朱慈烺听完后,心里似乎被一块大石头压着,沉甸甸的喘不过气来,他什么也没说,调转马头低着头猛的策马而行。
在策马奔出了几里后,他才慢慢减速,后面的一行人也慢慢跟了上来,见皇太子心情低落,没有人开口说话。
朱慈烺遥望着一望无际的平原,轻声问道:“这么多的土地,这么好的土地,军民却如此贫苦,还有天理吗?”
几人都叹了口气,杨廷麟落寂的说道:“民生艰难啊。”
朱慈烺遥看天空,寒声道:“天作孽犹可恕,人作孽不可活!”
第177章 清查土地
回到凤阳皇城后,朱慈烺召见了朱大典。
朱大典是户部右侍郎兼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兼理海防,身上的职权很大,担子也很重,自崇祯八年上任以来,他也很想干出一番成绩,想着更进一步,不过眼下的局面,难啊!
朱慈烺询问道:“朱卿,凤阳八卫一所,今年能否按规定收上来粮食?”
朱大典面露难色:“殿下,眼下天灾干旱,土地荒废,军户逃亡……臣实在收不上来那么多粮食。”
朱大典现在的压力也很大,别人都看见他人前的威风,却不见他背后的辛酸苦楚,天天被各地催粮,头都被催大了一圈。
朱慈烺皱着眉头道:“洪武十四年,朝廷在凤阳府设中都留守司,下辖八卫一所,定有军士四万六千人,崇祯八年,流贼破凤阳,中都留守司留守朱相国领军抵抗,仅仅召集到三千人,少了这么多军户,他们的地呢?”
朱大典虽然知道,但支支吾吾的却不敢说,说出来的话那就得罪太多人了。
朱慈烺冷哼道:“军户虽被压榨跑了,但地都在那,刨去荒芜的地,种粮的地也有不少,可粮食为何收不上来?比列为何差了那么多?”
朱大典自然不会告诉他卫所里的军官为了逃租,很多将官把地挂靠在了士绅的名下,有的甚至已经变卖掉了。
朱大典润色了一下,只好禀报道:“殿下,这里的大部土地,都是属于收不上税粮的免税田。”
凤阳府大片军户的屯田,一大半被卫所各级军官占有,就连民户中的田地,一大半也被当地文人士绅,豪强地主所占有,能拥有自己军田民田的军民百姓,只有三成不到。
大明的官绅并不是完全免税的,严格来说,大明的官也好,绅也好,都需要纳粮,不过官绅的土地税收有优免,优免也是一定亩数。
就是有这种优免,官绅们可以将侵占的军田和民田划入优免里,即便是几千亩地,在免税的登记本上可能就只有几十亩地,这是历朝历代常见操作。
有些豪强官绅手里的田地太多,关系又不够,无法登记到优免土地里,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地躲避税粮的征收,将税收全都转嫁到佃户头上,增加佃户的租子。
也正因为如此,历朝历代想要清丈土地都是十分困难的,发起人甚至会有生命危险,这里面牵扯的利益太多太大了。
“好一个免税田!”朱慈烺冷肃道:“朱大典,本宫令你在春耕前,将凤阳府的免税土地全部清查一遍!八卫一所按照以往朝廷定下的分配制度,军官该分多少地就分多少,多出的地全部充公!逃亡军户的地也全部充公!只要是土地不管荒成什么样子都得清查!清查任务下派到五州十三县和八卫一所,若是过了春耕还未清查完成,下面主官一律革职斩首!”
朱慈烺现在就是要把军队的屯田都收回来,将屯田的收益充为军队的粮草,只有士兵吃饱了饭,才能成为精兵悍将。
多余的屯田还能招募新兵分田,一个士兵代表一个家庭,只要田地充足,朱慈烺不仅能养出大量的军队,还能养活众多的人口。
还有官绅的那些隐田,查出来补缴的纳粮可以充实各地官府粮库,以作赈灾使用。
朱大典额头冷汗直冒,他倒是不怕被革职杀头,清查田地工作量虽大,但凭着他的职权,完全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他怕的是皇太子的举动会让整个士绅和卫所军官暴乱。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皇太子这样做,要得罪很多人啊,整个凤阳府五州十三县的文武豪门权贵都会被得罪的。
朱大典完全被皇太子为国为民的伟大情怀感动了,甚至还有点热泪盈眶,但他心里叫苦不迭,心想这皇太子虽然极为聪慧,但社会经验太少了,还是个愣头青,这样自寻死路的方法也搞得出来。
朱大典小声道:“殿下,您可知道崇祯七年凤阳卫指挥使侯定国的事情?”
朱慈烺冷笑一声,他如何不知这事,来凤阳的路上就将凤阳府了解的一清二楚,崇祯七年,凤阳卫指挥使侯定国依仗守备太监杨泽之势,欺压军户,军户士兵们在临淮西关村将侯定国杀死,然后投奔流寇,一个月后转头就帮流寇攻下了凤阳。
朱大典这是想用侯定国的事情提醒自己,不要把卫所中的人逼的太甚,那样说不定会让他们投敌。
朱慈烺寒声道:“谁敢在本宫面前蹦跶,那得要看他的脖子够不够硬!”
朱大典暗暗吸了一口气,心道这皇太子是铁了心的收拾凤阳八卫一所了,想想这位小爷在京师做过的那些大事,只怕不是个吃亏的主。
朱大典现在甚至在猜测,皇太子南下时在东昌和宿州搞出的两件大事,或许就是专门先杀鸡儆猴,给江南官场一个下马威。
朱大典离开之后立刻开始着手安排清查官员和衙役,同时他修书一份分别送往了南京的张国维和安庆的史可法,让他们做好安抚的准备,别让皇太子被人弄死在凤阳,那样朝廷降罪下来他们一个都跑不掉。
朱慈烺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想要自己的实力强大,必须要有强大的根基,他的根基不是朝廷,而是自己实打实控制的地盘,手里有多少杆枪。
眼下江南地区就是最完美的地盘,只是这个盘子有些烫手,不好拿,特别是周围有二十万流寇在窥测,一旦他对整个江南官绅和勋贵动刀子,势必会引起强烈的反扑,流寇也会趁机而入。
朱慈烺完全可以想象到,自己清查江南各省土地的令旨刚刚下达,各地的士绅转脸就会将百万家资投资给了流寇,支持他们起义了。
因此,朱慈烺只能先从凤阳府开始,建立稳定的根基后再逐步推向南直隶以及整个江南地区,边发展边剿寇,温水煮青蛙,彻底掌控江南。
先解决粮食问题,再解决税收问题,什么肥皂、玻璃这种玩意,统统一边去,连百姓温饱问题都没解决,他可没有心思搞这些玩意。
朱慈烺清楚,事情要一步一步来做,步子跨得太大容易扯到蛋。
第178章 密谋
凤阳卫指挥使高池府上,灯火通明,八卫一所的所有一把手都齐聚一堂,一桌几人正边吃边聊。
凤阳卫指挥使高池道:“诸位听说了吗?皇太子命朱大典清查土地了。”
在桌上,凤阳八卫一所的指挥使们脸色不太好看,都觉得这皇太子也太不懂事了,一来就搞事情!
怀远卫的指挥使沉吟道:“听说了,太子不会真要收走咱们手里的地吧?”
凤阳左卫的指挥使也道:“咱不信,在皇明除了流寇谁敢这么干?他是皇太子,代表的是咱的利益,如果把咱们得罪了,他还能在凤阳府呆下去吗?”
众人听后皆是暗暗点头,七嘴八舌道:“不错!连咱凤阳府都呆不下去,更别说江南别的地儿了,南京那帮勋贵士绅可比咱还闹腾。”
长淮卫指挥使摇头道:“说不准,皇太子在宿州杀了那么多官,整个宿州的官场几乎被从头撸到尾了,连我下面一个千户所都报销了,十几万亩地说没就没了,大家不可轻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