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大明第一帅
- 入库:04.13
等亲眼见到了龙辇中的皇太子,二人终于彻底安了心,连忙上前见礼。
“臣,右佥都御史张国维,拜见太子殿下千岁!”
“臣,佥都御史史可法,拜见太子殿下千岁!”
二人上前行礼后,其他人各官和迎接之人也跟着躬身行礼。
朱慈烺从龙辇中走出,平静道:“兴!”
行完礼后,张国维和史可法皆是转过头去冷冷的看了一眼黄得功,黄得功兵围都察院,活埋左都御史,对于作为御史的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他们虽然对勇卫营和黄得功极为的不满,但也不得不承认,勇卫营的人马绝对是一支劲旅,军士们军容整肃,队列齐整,昂首挺胸站如松,一个弯腰哈背的都没有。
更让人震惊的是,上万人竟无一丝喧闹之声,显然是军纪严眀之师。
“果然都是精锐之兵,看来此次平叛有希望了!”张国维和史可法不禁有些动容了,脸色也缓和了不少。
朱大典虽也是御史,而且是右都御史,但他却不以为意,大明各地的巡抚都会挂个御史的职位,何必把自己当成言官,那么当真呢?
朱大典躬身道:“殿下,臣听闻流贼拓先龄领军三万突袭宿州,您是如何.......”
他还未说完,只见远处一骑绝尘而来,进入勇卫营大军警戒范围后立刻高举腰牌并高喊口令。
这名龙骧夜不收在龙辇二十步外翻身下马迅速跑来,高声报道:“启禀殿下,流贼拓先龄部已被我军剿灭,我军五千铁骑斩首万级,贼首拓先龄被当场击杀,首级在此!”
说着,这名夜不收将盘在腰间的包裹取下,并将盒子中的首级倒出。
看着滚在地上的首级,周围的官员们惊骇不已,纷纷后退了几步。
“贼首拓先龄的首级?”史可法上前两步,仔细看了看,又命人取来各个流贼首领的画像。
在经过与拓先龄画像仔细对比后,史可法终于惊呼道:“确实是贼首一字王拓先龄!”
张国维也是惊叹道:“勇卫营如何仅凭五千人马就击败了拓先龄三万大军?这......”
史可法摇头道:“不是击败,是斩杀,连拓先龄的人头都送来了,此一战比我们数月来费尽心思围追堵截流贼的斩获还要多啊。”
见二人有些愤慨嫉妒,朱慈烺淡淡道:“流贼虽言二十万众,却皆是土鸡瓦狗之辈,我勇卫营只要粮饷充足,便可一鼓荡平江南诸贼!”
张国维和史可法虽然都是历史上正直、廉洁、以身殉国的大忠臣,但他们现在代表的是江南官僚和地主的利益,朱慈烺没必要在此时对他们报以崇敬的心情,相反的,还要时不时的敲打他们。
尊敬归尊敬,治国归治国,二者一码归一码,不可因私废公,若是二人敢在江南给自己使绊子,朱慈烺不介意先除掉他们。
对于皇太子大言不惭的这番话,众人脸色都不太好看,不过人家勇卫营确实打出了这么大的战绩,自己也无力反驳,众人在寒喧了一番之后,便陪驾进入了凤阳城。
凤阳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家乡,洪武二年,朱元璋在全国调集了数万百工技艺、军士民夫等,以南京城为蓝本在凤阳营建中都,建置城池宫阙也按照京师的规制。
中都建有宫阙、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兵马指挥司分司等衙门,还有万岁山、社稷、太庙、钦天监等,连承天门、午门、玄武门、东华门什么的都有,几乎就是按照京师建造的。
后来造了一半就停工了,停建中都后,中都没有当做京师,被定为大明陪都。
朱元璋要求皇子宗室每年要到凤阳历练、练兵,从南京到凤阳的三百多里路程,至少三分之一要步行,不准骑乘。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北京距凤阳遥远,就不再像洪武年间那样经常派皇子到中都生活居住,这里的宫殿也逐渐荒废。
崇祯八年的一场灾难,更是让中都凤阳毁于一旦,各种建筑遭到了流寇毁灭性的烧毁,只有几座宫殿幸存。
第173章 议流寇
由于中都北面是几道山,皇太子的仪仗又需要从正门进入,因此仪仗绕道至正南门。
仪仗由正南洪武门前凤阳桥起,穿洪武门进入中都城,经洪武街、大明门、承天门入禁垣,再经外金水桥(外五龙桥)、午门入皇城,进奉天门至奉天殿。
漕运总督朱大典先是将朱慈烺迎接到皇城的宫殿下榻,皇城相当于中都的紫禁城,在皇城外面还有禁垣,不过现在大多刚刚重建。
随后朱大典又设宴招待众官员,也算是让各官员与皇太子的一些随行人员见见面,互相认识一下。
众将到齐之后,朱大典向双方一一引见,随张国维和史可法一起来的有三个武将,总兵许自强,副将程龙,参将潘可大,还有凤阳总兵杨御蕃等当地武将。
徐盛一见到凤阳总兵杨御蕃就呼喊道:“杨大哥,好久不见!”
杨御蕃笑着与徐盛拥抱在一起,道:“贤弟,我们兄弟六年未见了!”
朱大典惊讶道:“二位认识?”
杨御蕃笑道:“何止认识,我们两家是世交,先父曾与徐巡抚并肩作战多年,天启二年,徐鸿儒的白莲教叛乱,就是他们两位老人家平掉的。”
杨御蕃的父亲杨肇基,曾被徐盛的父亲山东巡抚徐从治举荐,升任山东总兵,后因多次战功加官左都督、大将军、正一品。
杨肇基曾在崇祯二年摆梅花阵大破后金军队,皇太极大惊,退兵二十余里,后又击败后金二贝勒阿敏,收复永平,崇祯四年,杨肇基在军中病故,崇祯大哭,追赠他为太傅太师,谥号“武襄”。
杨御蕃以三十岁而立之龄就担任了凤阳总兵,其能力也可见一斑,此时见到故人,杨御蕃心中欣喜不已,二人没有理会众人,执手到一旁叙旧去了。
众人呵呵一笑,不以为意,朱大典继续介绍着双方,在向众将介绍黄得功的时候,总兵许自强颇为礼貌的拱手施了一礼,道:“黄总兵,久迎大名!”
“久仰!”黄得功也是笑呵呵的回了一礼,即便他压根都不知道世上还有对方这号人。
副将程龙则是打量了一下黄得功,皮笑肉不笑道:“听说黄总兵在冷口大破奴贼大军,还斩了个贝勒,又在京师活埋了御史,真是前途无量!”
参将潘可大也道:“黄总兵如今挥军南下平贼,定然是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我等当拭目以待,只看黄总兵大功告成。”
黄得功咧嘴一笑道:“老子怎么觉得你俩的话怎么听得就这么的不得劲呢?嗯?”
程龙和潘可大对黄得功确实有些眼红,一年之内从参将升到总兵,还授了骠骑将军,好在又被撸了,不过他做的事也太令人眼红了。
见双方有些不友好,朱大典调解道:“平叛大计,事关国家大局,如今贼势众大,不比以往,仅靠一方之力,难以独手擎天,我们大家应当精诚协作,团结一致。”
黄得功爽朗一笑:“总督大人这话说的在理,我老黄喜欢!”
在文官一圈的张国维、史可法、杨廷麟等人闻言也纷纷颔首微笑,总督大人是个明白人,他们也就放心了许多。
程龙和潘可大也没有多说什么,人家品级比自己高,刚下去只会对自己不利,因此二人至少在表面上对黄得功颇为客气,保持着足够的礼节。
黄得功丝毫不介意,他一向是你敬我一尺,我回敬一丈,你客气我也谦逊,如果你笑里藏刀,那么老子也不会跟你客气。
在朱大典介绍完后,众人这才入席,按各自的官职品位就座,随后朱大典下令开席,于是各种酒莱都陆续端了上来,众人也都杯觥交错,开怀畅饮起来。
这几个武将都是大老粗,虽然有些人读过几天书,可惜连个秀才都没混上,说几句阴阳怪气的话倒是行,要是玩文人那套含沙射影、指桑骂槐可就太难为他们了。
一桌大老粗喝着喝着就开始划拳,喊起了666,这顿酒宴也是尽欢而散。
酒宴后,朱慈烺在皇城宫殿中召见了一些重要的文武官员,一起探讨流寇问题。
张国维和史可法近年来经常与流寇交手,他们对流寇的了解应该更加深刻,朱慈烺很想听听他们的看法。
张国维半边身坐在圆凳之上,缓缓道:“现在流贼的队伍越来越正规化了,他们开始学官兵分军职,以伍长、什长、哨总、部总、掌旗、都尉为序,作战时更是以饥民和饥兵为先锋,如果不敌,后面的马军和老营就会立即逃脱,他们精锐不失,转战别处,片刻又集兵数万。”
史可法也道:“流贼不敌我官兵,开始往深山逃窜,官兵不过马三步七,流贼老营兵人人有马,追逐极难,加上山路难行,又多掩护,官兵实难剿灭。”
黄得功疑惑道:“塘报上说献贼等流寇共计二十余万,这么多人,他们平时都驻扎在哪?难道一直流窜吗?”
张国维回道:“现在江南一带的流贼分为两大部分,以老回回马守应为首的革左五营目前在霍山一带,经常在潜山、太湖一带活动,献贼和曹贼则与他们遥相呼应,常常袭击武昌到安庆这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