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变臣 (宇十六)


  江安义住下没多久,石重仁居然匆匆赶来,说是与众人见上一见。刘书贤心中明白,自己来武阳府都三天了,只是前去看妹子刘太妃时洛王露了个面,而江安义一来,洛王爷就到了,对江安义的看重可见一斑。
  刘家是乐见江安义与洛王亲近的,如今江安义经略化州,坐镇一方,位高权重,掌握着前往西域的商路,与他交好,意味着源源不断的银流。刘府通过洛王爷与江安义联合开发戈壁的玉石矿,刘府只要出玉工便能分到一成红利,半年不到的时间,刘府就进帐了二十万,还有不少上成的玉石,这买卖简直是送钱给他们。
  钱还在其次,刘家老小曾暗中密议过,洛王就藩并州,若是善加经营,西北数州便都握在他手中,化州的态度最为关键,如果江安义能依从洛王爷,洛王的地位便安如泰山,刘家自然也安如磐石,一旦天下有变,洛王坐观西北,俯视中原,进退自如。
  等众人见礼落坐后,刘书贤笑着调侃道:“江大人好大的面子,你一来洛王爷就到了,要知道我这个做舅舅的都没你面子大。”
  石重仁笑着接口道:“舅舅说的既是也不是,孤前来确实是听到江师来了,不过天地君亲师,江师来为孤道贺,孤怎么也要来见上一见以表谢意。”
  江安义连忙起身谢过,连称“不敢”。
  石重仁接着道:“孤王刚才在书房看催妆诗和却扇诗,催妆诗尚可,却扇诗却不合孤意,正准备命人重做,恰闻江师到来,孤不胜之喜,此乃天助孤王,这首却扇诗就要劳烦江师了。”八月初二,申国公寿宴,江安义一首《江城子》天下传唱,词仙之名再无人撼动,洛王向他借问却扇诗,确实是问对了人。
  刘书贤笑道:“正是,江大人挥笔泼墨后,以后的却扇诗就难写了。”
  此事推脱不过,江安义略思片刻,念道:“宝扇持来入禁宫,本教花下动香风。姮娥须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九月十六日,洛王大婚。王府与寅宾馆间用红地毯铺地相连,路上高搭着彩楼,大红绸带到处都是,红双喜字,吉祥图案贴得到处都是。
  吹吹打打,喜庆声中,新人入洞房,整个仪式算是结束,剩下的便是欢饮了。主婚使邓怀肃松了口气,天子交待的差事总算圆满完成了,笑吟吟地与人互敬了几杯,完成了礼数,起身走向邻桌的江安义。
  江安义起身相迎,招呼道:“邓兄,辛苦了。”
  邓怀肃与江安义碰了碰杯,道:“我过两天就要返京,安义什么时候有空与我聚聚。”
  江安义能猜出邓怀肃的几分心意,方林宾致仕离京,泽党魁首的位置落在了邓怀肃身上,理匦左监魏怀超失意之下求去,于今年八月到宿州是任刺史了。邓怀肃找自己,肯定是想让自己资助泽党,江安义以前不想结党,现在的想法变了,远在化州,天子忌惮,余师离任,确实需要泽党替自己在朝堂上发声。
  将杯中酒饮尽,江安义道:“明日戌时,我去找邓兄。”酒宴上不便多谈,邓怀肃点点头,拿着酒杯去找下一个相熟之人寒喧了。
  来参加宴会的人多为联络感情,并州刺史全兴清居然也上前来寒喧,让江安义有几分意外。全兴清笑容有些发僵,要不是王爷吩咐,他才懒得跟这个比自己儿子还小的同僚攀交情。
  一通寒喧过后,身着红绸服的送亲使林义真来了,江安义笑道:“林兄,你这副装扮跟新郎官也差不多少了。你成亲的时候我没到喝喜酒,这杯酒就算补当年的礼了。”
  江安义与林义真相识于贫寒,身为世家子的林义真并没有瞧不起他,真心把他当成朋友,这让江安义对富家子弟并无恶感,当初不是阴差阳错,林义真差点还成了他的妹夫。
  林义真笑道:“你若有意,咱们结个儿女亲家,我长子林怀清(八岁)你是见过的,我替他求娶你家韵婧(欣菲所生,八岁)如何?”
  江安义大喜,道:“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在京城的时候江安义见过林义真的儿子林怀清,虽然只有七岁的娃却看得出家教很好,言谈有礼,江安义很喜欢,当时便有结亲之意。江安义当年有意把彤儿嫁给林义真,林义真寄来生辰八字,结果彤儿跟人跑了,让江安义深感内疚。若是两家能结成儿女亲家,也算了了江安义的一场心事。
  林家是世家,林义真行二,但他是长房嫡长子,是林家默认的接班人,他的长子将来也会承续林家,算起来这门亲事江安义还有些高攀。林义真笑道:“安义,此事先不急,等你回家问过弟妹后再定,可不要像当年一样让我空欢喜一场。”
  江安义举杯,歉声道:“林兄,当年之事是江某对不起你,这杯酒陪罪了。”
  林义真道:“玩笑话,何必当真。安义,此处嘈杂,你我兄弟到静处细聊。”
  两人出了银安殿,来到江安义所住的迎宾楼,两杯清茶相对而坐,两人都感觉回到了当年的竹韵居。
  清风明月如旧,故人安好,人生快事也。
  ------------


第九百四十三章 私谈国事
  “天子登基以来,朝局变幻莫测,天子重用东宫官员,与楚王亲近的官员不论贤愚,一律贬斥压制,朝堂之上一片颂圣媚上的逢迎之声。”林义真闷闷地道。时过境迁,两位知己坐在一处,不会再去谈论诗书文章,他们关注的是朝庭动向,家族命运,天下安危了。
  江安义从田守楼的来信中对朝堂之事有所了解,但田守楼的官阶较低,不可能像林义真那样本身是五品官员,又是世家子弟,对朝堂动态十分了解。脑海中闪过那句话,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想起肃帝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江安义愁绪满胸,怅然无语。
  林义真继续道:“天子延续了肃帝时对世家打压的政策,这段时日正加紧对黄氏清算,宣武侯黄永盛闭门不出,华坊侯黄继飞前往镇北大营效力,黄平迁为清田司使,黄家子弟纷纷被谪出京,就连司农寺少卿黄继伟也调任方州别驾,黄氏势力在京中几乎被扫荡一空。唉,天子行事如此急进,逼得其他世家不得不联手相抗。”
  十大世家,除了石、王、韦外,还有崔、卢、柳、黄、刘、林、李,李家最早势微,近年有所起色,柳、卢被肃帝打压处于隐伏状态,如今黄家迎来急风骤雨,是否能支撑下去关键在华坊侯能否在镇北大营立住脚,剩下的崔、刘、林三家难免有兔死狐悲之伤,说不定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家,暗中拉拢卢、柳、李、黄结盟相抗是必然的事。
  江安义轻叹了一声,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十大世家的明争暗斗定然会让朝局不稳,最终表现在天下动荡不安,黎民百姓深受其害。
  林义真看着江安义,恳切地道:“安义,你我是多年知己,又要结成儿女亲家,有件事我想对你直言。林家世代经营灵州,积累的财富支撑着整个林氏一族,天子大兴土木,喜好奢靡,索要无度,将来极可能向世家伸手。所以我林家在意将部分产业转移到化州,还望安义你能相助。”
  江安义暗暗心惊,局势不至于严重到这个地步吧,林家开始想转移资产了,娄州与化州间隔着并州,林氏、崔氏、卢氏、刘氏包括后来的李家都通过化州与西域通商,只不过他们各自有自家的途径,比如说宁家,以前的韩家、华家跟他们都有往来,李家是跟着江安义进入化州的,他的背景就是江家。
  随着江安义在化州逐渐扎根,掌控力超过了那些土生土长的化州势力,特别是再次回化州担任经略使,而韩家、华家这些老牌的势力消亡,这些世家开始谋求与江安义的合作,林义真代表林家表面态度,其实也是代表其他世家出面试探。
  不说林义真的情面,这种事对化州来说也是好事,江安义当然不会拒绝,笑道:“林兄放心,只要我在化州一天,林家的产业定然安然无事,说句大话,便是以后我不在化州,还是能说上几句话。”
  “安义不要大意,你在化州威望过高,天子已有忌惮,需有所防备才好。”林义真皱着眉头,认真地道。
  江安义心中一暖,笑道:“林兄放心,天子看重税赋,今年化州的税赋定然会让天子满意。”江安义说这话底气十足,今年边市的情况恢复了往年水平,估计税收不会少于三百万,加上田税、商税等税赋肯定要超过四百万,新增了戈壁的金矿和玉石矿,虽然没有摆在明面上,但所得的收益却可灵活处理,往税赋中添个四五十万两不成问题。
  林义真摇了摇头,端起茶喝了一口,没有作声。天子下旨对官员的考绩注重税赋的增长,天子重税赋,却忘了民生,天下官员为逢君之好,拼命搜刮,今年的夏赋比上年增长了三成,这些增长都是民脂民膏。
  “合税为一”后田税每亩只需交纳三十文左右的税钱,约合粮食二斗左右,每亩平均能得粮一石三半左右,对百姓来说免除了杂税后能有这样的收成很不错。肃帝强制天下推行,税赋不减反增,国家和百姓均得益,那些贪官污吏少了好处。治理天下离不开官吏,江安义看到其中的弊处,奏请肃帝适当补贴官吏,肃帝下令田税留存一成作为各级官吏的补贴。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