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你是谁,我李家的事有你插嘴的份吗?”那厮歪着眉毛怒吼道。对方人多,李世成生怕江安义吃亏,扯着江安义的衣袖匆匆下楼。
来到楼下,李世成解释道:“我出身安齐李家,那人按辈份算是我同族的爷爷,排行十七。”
安齐李家,豪门望族,朝代变迁豪门亦有兴衰,当今大郑国有十大门阀,除了国姓郑氏外,还有平原王氏、河东崔氏、卢氏、赵河柳氏、关阳韦氏、黄氏、长汉刘氏、宜湖林氏和安齐李氏。
大魏朝废除九品中正制采取科举取士,非名门不得居高官的体制被打破,但这些豪门望族的影响却延续至今,豪门之间互相嫁娶,交织在一起,或为官或从商,互相呼应,在朝野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原来李兄出身不凡,小弟失敬了。”江安义是农家子弟,对于这些豪门子弟天生没有好感,敬而远之吧。
李世成苦着脸笑道:“贤弟别笑我了,安齐李氏是豪门,但从我祖父起就是庶出,与嫡枝怎能相提并论。刚才那人叫李东凤,长门嫡出,在族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哪像我为了到族学里读书,还要靠父母早晚操劳。这次前来书院求学,家中无钱,父亲将田地卖了六亩,才会被他骂成败家子。”
说着,李世成双眼发红,伸手揉了揉眼睛,笑道:“让贤弟看笑话了。”
江安义感同身受,如果不是从妖魔那里找到折扇这条发财路,自己现在多半和其他秀才一样,在家里边教书塾边苦读,做着中举及第的美梦,最后娶妻生子终老于乡间。即使苍天不负,能够得偿心愿,也不知要耽搁多少时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江安义脱口而出地劝慰道。
“说得太妙了”,李世成两眼放光,喃喃地重复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的好,我李世成堂堂男儿,不能让父母白白操劳一场,总有一天要踩瞎那些人的狗眼。”李世成如同换了个人,精神抖擞信心百倍。
藏书楼右边聚贤堂是书院先生办公之所,书院除山长冯浩南外,还有讲书四人:纪言清、苏子明、施宁忠、吴安政,副讲二人赵兴风、凌旭,管干冯才明,斋长段山峰,典揭侯瑞华,学录邵仁福是朝庭所派。此刻,聚贤堂内人头攒动,先生们正议论着新招收的这批学员。
说话的这位一脸书卷气,是门前试对联的凌旭凌先生,回忆道:“这次出了不少好对,有‘日月星光耀八方’、‘诗书策学副五车’、‘君亲师忠义双全’,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桃李杏春暖一家’。”
众人纷纷颔首赞同,接着吴安政将第二关的情况说了说,提到了江安义所答的“三乐”,冯浩南接口道:“此人是德州今年的案首,我曾出言招揽他来书院读书,没想到真的来了。”
“喔,莫非是那‘湿人衣’?”纪言清对江安义的几首诗爱不释手,特别喜欢那首“空翠湿人衣”,听说江安义来了书院,恨不得立刻前去言谈一番。
冯浩南问道:“子明,江安义的诘问答得怎么样?”
苏子明迟疑了一下,将江安义的回答原原本本地重复了一遍。
邵仁福咳嗽一声,打破沉寂,沉声道:“此子言语不谨,收下他怕非书院之福。”邵仁福原是国子监主薄,专门勾检监事,对于学生的不当言行进行监察,有检举罢免的权力,四年前朝庭将他派到泽昌书院任学录,就是为了约束泽昌书院的风气。
纪言清听到自己喜欢的“诗仙”受到质疑,当时就反驳道:“君轻民重的说法并无错处,邵学录过于严苛了。”
书院的财务由冯子明管着,前些年朝庭对书院的供给越来越少,邵仁福的到来才让书院的状况有所改善,所以冯子刚帮腔邵仁福道:“我觉得邵学录说的有理,不能因为少数人影响了书院大局。”
施宁忠和赵兴风也随声附和,凌旭微怒道:“书院应该以治学为根本,哪能因为见解不同而拒收学生,如果这样就不必设辩难问诘了,直接照着夫子圣人语做好了,何况民重君轻还是圣人所说。”
冯浩南摆手示意众人莫争,语气坚定地道:“书院办学的目的很明确,‘通经学古,济时行道’,通经学古是探究经籍的义理,加强个人的修养,济时行道是救助百姓,推行王道仁教。既然太祖认可书院的风骨,那么自然对君轻民重的说法是赞同的,邵学录你多虑了。”
“邵某也是为书院着想,既然山长认为可以自无不妥,时间不早,我还要将几条学规细化,先告辞了。”邵仁福站起身,拱拱手离开。
施宁忠、赵兴风、冯子刚、段山峰、侯瑞华陆续告辞离开,集贤堂内剩下纪言清、苏子明、吴安政和凌旭,凌旭气呼呼地道:“小人也,可惜施、赵两位先生被迷惑,一心只想着离开书院做官,冯子明这些人则是一头栽倒在孔方兄怀里出不来了。”
苏子明手中拿著名单,道:“人各有志,不去说他。山长,这批新员的分级要你核定,开学训导安排在什么时间?……”
五罗山山腰有十多栋小院,依山傍水,占据着风景佳处,是先生们的住处,邵仁福刚回到自家小院,施宁忠等人便尾随着进了书房。施、赵等人话里话外地表示着对他的支持,邵仁福脸带微笑地听着,思绪却飘到了四年前的一幕。
那是天子即位的第二年,新帝有意改革,革除积弊,欲重查田亩、清理税赋、整顿武备。朝堂之上分成拥护和反对两派,争吵不下。不得已,天子下诏要求群臣献良策。当时自己是国子监的主簿,国子监向来被视作读书人的圣堂,这献策出计正是本行。
祭酒范炎中上疏称改革会使“民生困窘”,要天子“戒奢以俭、戒急用忍、徐徐图之”,天子震怒,发庭议之。自己上疏攻击他“妄议朝政,以邀直名,辜负皇恩,实乃丧心病狂至极”,本以为可以邀宠,没想到事情越演越烈,最后天子息事宁人,范炎中罚禄半年,自己则被派到泽昌书院任学录,圣心难测啊。
明面上官阶从七品下升了两级到了正七品下的宣德郎,但国子监主簿是职官,而泽昌书院的学录只是散官,这中间的区别可大了。国子监的职官是头等的清贵官,按京官改任地方官的规矩,至少也得是个中等县的县令,运作的好说不定能当上州司马,可到了书院,仕途就到了终点。
想起同僚们践行时幸灾乐祸的笑脸,邵仁福暗中咬牙,谁说死灰不能复燃,自己费尽心机与监察御史吕方纬搭上关系,通过他将泽昌书院的情况上达天听,两年前,泽昌书院前山长范炎中乞病荣归,其中少不了自己的“功劳”。
夕阳透过窗棂将余晖洒入屋内,窗棂的阴影落在邵仁福的脸上,让这张圆圆的胖脸变得阴晴不定起来,和善的笑意多了分冷意。窗外,蝉声正躁,犹如屋内热烈的说话声,施宁忠等人没有注意到邵学录的眼光逐渐变得阴冷。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上次做了只乱叫的蝉,这回可要沉住气,做一只笑到最后的黄雀。
注:山长:书院负责人;讲书:负责教学讲授;副讲:协助讲授,批阅文字,辨析疑义;管干:管理财务、购买、修缮等事务;斋长:负责学生生活、膳食,协助管理财物;典揭:接待礼宾及来访者;学录:由朝庭所派,负责执行学规、学则,管理书院纪律。
------------
第二十一章 泽昌底蕴
泽昌书院将学生分为四个等级,初通经书的安排在广业堂就读,大成门后的第一进院落;第二进院落叫崇志堂,文理通畅的就学于此;第三进为修道堂,要达到“经史兼通、文理俱优”的水平;正性堂的学员不多,但个个都是书院的精英,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科举中举对他们来说不是难事。
新生大都被分在广业堂,当李世成看到江安义的名字出现崇志堂时,两眼露出羡慕的光芒,更坚定了交好江安义的心思。安排住处时,李世成笑道:“江贤弟,你我一见如故,不如合租在一起。”
住处分为十块区域,以天干地支命名,甲区分为甲子、甲丑、甲寅,以此类推乙子、乙丑、乙寅,至最后的癸子、癸丑、癸寅,甲、乙两院是一人一间,丙、丁、戊、己是双人间,庚、辛、壬、癸是四人一间。两人各交了四两银子的食宿费,领了丙子院四号的钥匙。
学院有寄养马匹之处,一个月一两银子,比人吃住还贵。江安义取了包袱,众人在门口集合,由一名师兄带着前往住处。
“卯时起,亥时休,这本《泽昌书院条约》都写着,回去之后记得认真看,犯了错是要处罚的。”带路的师兄交待著书院的注意事项,“每月十二、二十四日山长讲学,逢三、六、九有先生授课,其他时间自学,不懂之外可以直接问先生,也可记录在日课中。喔,每天所学的东西都要记录在日课上,每旬交于副讲批改,解答疑难。”
“一个月才上十来天课,其他时间可以游山玩水,比家里轻松多了。”一个少年人眉开眼笑地道。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之寒门赘婿 (幸福的爬爬虫) 番茄小说网vip2021-02-10完结30万字 ·3498人在读叶晨穿越大唐,成为李靖家的上门女婿,娶了大唐贞观年间...
-
汉鼎余烟 完结+番外 (蟹的心) 起点VIP2021-12-31完结29.92万总推荐伟大的汉王朝渐渐走向了末路。数十年间,人间沦为鬼域,白骨遮蔽平野,天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