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明世祖 完结+番外 (搬砖呢别闹)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搬砖呢别闹
- 入库:04.13
“已故的户部尚书金濂曾对孤临终直言,太上皇不修私德,以至于有土木堡之变,让孤为此想想办法——”
“今日孤就问西宁侯一句话,敢问你可觉得,太上皇对得起大明的列祖列宗吗?!”
宋兴震惊的抬头,一对老眼瞪的几乎要把眼眶撕裂。
他肯定能明白景泰帝一脉对太上皇的不满,此前也配合过朱见济加强对南宫的监控。
但他没有想到,朱见济作为太子,竟然真的敢把这个问题抛出来。
宋兴惊讶的一时无话。
剩下的徐永宁他们年纪还小,都不知道朱见济的话里隐藏着何等深意。
性格大大咧咧的徐永宁见宋兴哑口无言,甚至开始了抢答,“太上皇之所以是太上皇,不就是没能耐守住祖宗基业吗?”
“你们怎么就不敢埋怨他呢?要是我老子跟着他送命,结果拿命保护的皇帝还给瓦剌人叫门去了,我得天天躲在被窝里扎他小人!”
宋兴的脑袋低了低,被徐永宁吵得脑袋嗡嗡作响。
他想起自己的父亲,想起张懋这个小英国公刚刚哭诉的“爸爸在哪里”,想起不少将士尸骨无存,太上皇还能在南宫里快乐的做操生孩子……
他想了很多。
朱见济也一直站在他面前。
最后,宋兴终于下定决心!
他不停的咽口水来滋润喉咙,可嗓音还是很干涩,双手反握住了太子殿下肥短的爪子。
宋兴问道,“殿下,臣……臣该怎么做?”
朱见济满意的点头,但是这场景并不允许他笑出来。
所以他迅速的端起脸,严肃的对宋兴说道,“孤意欲说服父皇,于京城中建立一座英烈祠……”
他把自己曾经对金濂说话的计划,又对宋兴说了一遍。
徐永宁和张懋几个不管里面的弯弯绕绕,只听到“供奉为国牺牲者”时,便忍不住为朱见济叫好。
作为军功起家的勋贵,他们是很喜欢这个特殊庙宇的。
宋兴也疯狂心动。
但朱见济下一句话就泼了他们的冷水。
“可惜大臣之中会有反对的人,毕竟他们有些是正统年间进入的朝堂,效忠的也是太上皇。”
“而且孤有意为勋贵们挣得身后名,各位公侯伯爷的,又是什么想法?”
朱见济叹息着,好像遇到了很大的难题。
于是宋兴为了不让太子小小年纪就承受这么大的负担,立刻感动的毛遂自荐,
“臣自当去询问其他人的意愿,必然不会让太子失望!”
其实在勋贵集团中,对太上皇有怨言的并非只有宋兴一人。
只是他们家里的顶梁柱大多在土木堡中陨落,上位承爵的大多是从小享受富贵的二代,没有突出本身,自然不会有领头羊站出来,把混乱中的勋贵们纠结起来,凝聚有生力量,下一代更是没有长成。
其中寥寥几个有些能力的,就包括了宋兴儿子宋诚。
失去了顶梁柱的勋贵们也失去了在朝堂上大声说话的权力,根本无法与维护封建道德,维护太上皇尊严的文官们抗衡。
所以他们也不敢说话。
可只要无上皇权的代表者朝他们伸出橄榄枝,那些心怀愤怒的勋贵们有不少会积极的向着朱见济和景泰帝靠拢。
到时候,文官也护不住朱祁镇了!
第四十四章 :太子对进士们提出了问题
“好!反正本定国公先同意了,西宁侯随便去办!”徐永宁率先说道。
“本英……英国公也赞同!”张懋跟着点头。
柳承庆咬咬牙,最后以安远侯世子的身份表态,“安远侯家也赞同……起码我赞同!”
大不了回去被老爹揍一顿!
反正他是要跟着太子走的,他爹哪里比得上大明的第二天子重要?!
作为勋贵集团中排名前几的几位人物一点头,宋兴的底气就更足了。
“还请殿下等待些时日!”
集结勋贵们也是需要时间的,更何况宋兴此时担任的还是宫廷禁卫将军,根本不敢轻易离职。
“无妨,西宁侯若是脱不开身,可以与孤的总率长成国公说些有难处的地方……成国公想来是不介意为你分担一二的。”
促进宋兴和朱仪的沟通,也方便朱见济的东宫侍卫们在紫禁城里面的活动和扩张影响力。
朱见济是眼馋宫禁之权的嘛!
“多谢殿下。”
宋兴也好奇朱仪很久了。
听说他在东宫用一直新的操练方式训练士卒,让数百不羁的猛男短时间内做到了令行禁止,有了强军之风。
宋兴本来就想着,如果有空,就要去找朱仪讨教一番。
只是碍于朱见济,他这个禁卫长官可不能随便去骚扰东宫的人。
现在东宫之主都点头了,宋兴也就安心了。
徐永宁他们也很高兴。
因为他们觉得是自己的行为,促成了朱见济的点头,让英烈祠可以建立起来。
还是那个道理——
政治里面的弯弯绕绕他们不管,只要办的事情是好的,那又有什么问题?
朱见济更高兴。
因为不久以后,他就能省下一大笔开支了。
要给卢忠发一笔奖金,好好褒奖他这次的利落安排。
只要再等一段日子……
随着民间的舆论慢慢发酵,阴阳怪气已经满足不了京城爷们的嘴巴时,春闱终于放榜了。
三月初,新科进士们走入紫禁城,拜见皇帝。
景泰帝带上了朱见济,让他亲眼看看,天下英雄是怎么进入自己彀中的。
小太子乖乖的跟在皇帝身后,瘦下去一点的身型仍旧醒目,站在偏瘦的景泰帝身边跟个矮墩似的。
景泰帝对着新科进士们发表感言,无外乎是些“你们都是人才”“为大明奉献一切是大家的福报”之类的话。
朱见济打量着下面不敢抬头,乖乖听领导扯淡的进士们,发现不管文采如何,好歹人是够看的。
谁让从唐朝开始,科举录取基本会看下考生的“身、言、书、判”,长得丑的人成功登科的难度,可比帅哥大多了。
而等到景泰帝终于表达完了自己的激动,朱见济悄悄拉了下好爸爸的袖子。
景泰帝不解的瞄了儿子一眼。
“父皇,儿臣也想和他们说说话。”朱见济告诉他,“进士的卷子我跟您看过了,可人长什么样,儿子却不认识呢!”
那好吧!
景泰帝也偷偷拉了下儿子抬高的袖子,示意他可以出台了。
周边的官员早就对小太子参政见怪不怪,连改卷拟订进士排名他都要旁观,现在进士都在眼前了,又怎么可能不出来走两步?
于是在殿内,朱见济的声音取代了景泰帝的,传入进士们的耳中。
本以为皇帝说完了话,再走一些流程就可以听到自己授官的消息了,谁知道小老板还要给自己加戏?
进士们紧张起来,不知道小太子要跟他们说什么。
为了准备春闱,他们也在京城里住了不少日子,自然是听说过朱见济这位天才儿童的。
“孤见各位才俊,心生喜悦。”
“特别是孤这边早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各位能否为孤解惑?”
“这个问题便是——国与家,谁先谁后?”
朱见济将问题抛出,然后眼神在殿内进士的身上一扫,想看看有那个机灵的猜到自己的意图。
想这些进士们为了等待放榜,这十几天都是待在京城里时刻张望的,民间传言或多或少都要听一点。
比如说现任的景泰皇帝为什么不直接把他哥打发去给太祖守陵,还好吃好喝供着这废物干嘛?
“自当是国在家前!”
朱见济问完不久,就有哪位急性子的进士的答道。
于是其他人也跟着回答,“国在家前,无国哪里有家!”
“好个【国在家前】!”朱见济腰带一扶,久违的小肚腩再次得到突显,“那么孤再问,如果家中有长辈因事误国,是亲亲相护还是要以国为重?”
此时,旁边臣子里已经有人意识到了小太子的来者不善——
他们的宅邸也都在京城各处,是听得到某些传闻的。
所以为了防止事态进一步严重,右都御史杨善迅速站出,对朱见济拱手抢答,“舜帝在时,对其父不改孝义,孟子也曾强调过【亲亲相隐】,人伦之重。”
“可见自古忠孝同等,太子不可强行舍一取一。”
“那在杨御史眼里,是家比国重要?”朱见济冷眼看着这位朝中守旧派的坚定领导者,“孤已经设了一个前提,表示家中有人对国不利,只是国势有危,杨御史还在顾忌什么忠孝人伦……”
“难不成杨御史觉得,刚刚说【国在家前】的这些新科进士,都是忠而不孝之徒?”
“我等岂敢!”进士们吓得脖子一紧,低着头不敢掺和太子和左都御史的斗法。
“于爱卿!”
朱见济上前一步,目光灼灼的看向于谦,“敢问卿家,家国天下,谁轻谁重?!”
于谦从容道,“家国天下,自然是小家而大国。”
除此之外,他没有其他的话说了。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明末有套房 (tx程志) 起点VIP2022-01-30完结286.52万字 9.54万总推荐明末乱世,天灾人祸,遍地烽火,血流成河。这是一个尸山血海血火交...
-
大唐:我被系统坑了一个爹 (米酒汤圆) 番茄vip2021-05-09完结69.2万字 ·5818人在读一朝身死,却借运重生于大唐,这辈子李翊只想偏居一隅,当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