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要做明世祖 完结+番外 (搬砖呢别闹)


  朱见济一锤定音,没有给其他人说话的机会,“这件事情,你们别给朕摇头不干,你们不干,就给朕脱了官服走人。”
  “有功有过,朕自己担着,不用怕后人牵扯到你们身上。”
  反正为了向官绅收税,朱见济已经有了“暴君”的名头,再多一个“控制狂”也不怕什么。
  “就这样,走了!”
  撂下任务,朱见济直接当了甩手掌柜,留下内阁众臣哑口无言。
  然后,他们之间爆发了怎样激烈的冲突,就不关朱见济的事了。
  反正他只需要这些人表态,
  支持,还是不支持。
  “设这么多部门跟官吏,岂不是和前宋一样,冗官冗费了?”
  夫妻相处之时,王氏给朱见济摁着肩膀,听到丈夫说这事儿时,第一反应只是想着多出来这么多铁饭碗,朝廷得掏多少钱来养他们。
  反正她是从来不会质疑朱见济决策的。
  要是连枕边人都对皇帝的政策有意见,只怕朱见济睡觉都睡不舒坦。
  “是有这个问题。”
  皇帝被摁的骨头酥软,脑子也的确惦记着在地方搞“检察权”的事。
  “但前宋设大量官职,为的是分化事权,使得皇帝独大,同时讨好一些读书人,让他们有官可做,从而吹捧拥戴自己。”
  所以在大怂,一件事能有三个负责人。
  一个拍脑袋,
  一个拍大腿,
  一个拍屁股。
  “我搞这些,是分化职权,专职对专事本来还要有个小法官的,可现在人手不够,只能先把检察权分出来。”
  有了个盯着的,就不怕县令老爷滥用权力,胡乱判刑,也不怕他故意压着事情不弄了。
  因为检察使是有监督权的。
  “多花一些钱也不算什么,只要把制度设立好,再把做事的人培养好,那受益可比投得钱大多了。”
  “也是,有人盯着,地方上贪赃枉法的事就会少了君子说慎独,可惜世上有多少真君子?”
  王氏继续给朱见济做推拿一条龙服务,不再说话了。


第355章 :周似回归
  “商阁老,这”
  等皇帝撂下话走人后,内阁的几位大臣面面相觑。
  皇帝走了,他们没有了情绪爆发的对象,自然也就冷静了下来。
  在沉默一段时间后,都察院都御史王竑率先对商辂开口。
  作为主管检察的国家最高官员,王竑其实是乐意见到检察权力扩大,延伸到最底下的。
  毕竟权威重了,不仅能体现出皇帝对自身的重视和对吏治的认真,自家也有不少好处。
  名正言顺的权力,谁不喜欢呢?
  倾向于守旧的彭时则是继续反对,“民可,使由之。这是陛下自己对圣人的句读之断,怎么如今,什么都给他包办了呢?若是事事都检,人人都察,岂不是说明朝廷连地方上的县令都信不过?”
  朱见济在给太学编教科书的时候,是很努力的在塞私货,企图把学子培养成自己想要的人才的。
  所以他“首创”了标点符号,对大量的典籍进行了断句。
  一些已经得到普遍认可的语句,朱见济自然是沿用了的,但对于一些句读不同,意义就要变一变的句子,则是在天下士人中引起了不小反应。
  典型的就是彭时刚刚所讲的那句,
  到底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还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解读不同,对读书人的冲击是很大的。
  当初在编修的时候,翰林院的学者就跟皇帝大胆的辩论过这话,可惜没能抵得过朱见济的诡辩,加上后者皇权在身,到底是认了
  朱太祖连孟子都扔出孔庙了,对其人的著作都删改了不少,现在老朱家的皇帝要改一改别的话,谁能抵抗?
  而且这意思一变,反倒是更符合儒家的传统思想了。
  毕竟在如何治理国家上面,中国沿用了很久的儒家方法,也就是“以德治国”。
  不管人心里怎么想的,起码大家嘴上说得都是这样的话,要遇上某些缺心眼的,就容易把这话当成真理。
  而德治,就是儒家扯着嗓子喊了几千年的东西。
  从春秋时期开始,德治跟法治就掐架了不知道多少次,直到后面当官的都成了儒家的人,才慢慢的掌握法律解释权,用儒家思想指导起了法治建设。
  对于真正的儒学家来说,他们是相信“道德能感化一切”这种事的。
  地方上面已经有了乡约、社学这种东西,百姓是可以得到足够教化的。
  再去强化检察,强化管理,那就没有必要了。
  有道德就够了嘛!
  人只要有了足够的教育,就可以变好的!
  “陛下说了,道法并用,况且唐律疏议中也讲,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天底下哪有天生的君子?幼儿懵懂无知,都是要教的。”
  商辂捻着胡子说道,“天底下有不服王化的、有不从圣道的这些人,若是要用道德感化,也不知道要多久。”
  “于官于民,做事断案,以刑法辅之,以检察警之,以判法正之,也是弘扬圣人教化的一种方法。”
  “而且你我,能于天子如何?”
  大明朝的臣子,要真跟皇帝对着干,那得等老朱家的江山社稷要亡了的时候,才能做到呢!
  以如今的皇权**力度,要皇帝真一犟到底,谁也没有办法。
  还跟一个喜欢较真,又能带着兵马硬刚的皇帝打擂台?
  这不是找死吗?
  “而且广设检察使,管的是滥用职权的官,要是持身清正,何必怕这个?”
  地方上已经有按察司了,再多一些也无妨。
  “周似他们回来了?”
  在经过一番冷战,面对皇帝的“独断专行”,阁臣们到底是没能抵抗住,最后还是认同了朱见济的要求。
  说来说去,就是监督与被监督的事儿嘛。
  对于任何当官的人来说,他们肯定是不想自己被人盯着,手里的印章被关进笼子的。
  可内阁大臣们不仅仅是普通官僚,他们还是国家中枢的调控者。
  看待事物,不但要看做事如何,还要看对国家整体的影响如何。
  “县”作为郡县制普及以来,中国传统的基层行政单位,于体系中虽对地方小民而言,却是极大的。
  县令还能被称之为“百里侯”呢!
  有能力的知县,像朱见济接见过的延安知府孔镛,倚仗手里的诸多权力,一就任地方,便可以平定一方,抚民生息,带兵打仗都不虚的。
  但没能力又贪心的,在一县权力在手后,造成的破坏就很大了。
  所以对他们进行检察,的确有必要。
  更低一级的乡镇,很多时候都是本地人在管理,申明亭被破坏后,法律意识更加淡薄,对于朝廷的敬畏心也跟着减少。
  能派人再去那儿巡法普查,也有利于打击地痞流氓。
  被人骂“管的宽”也没办法,
  谁让老朱家的执政风格就这样?
  朱太祖一个人就安排了多少事?
  不仅有政务、子孙排序,连官员出门带不带妻妾的私人事务都管了。
  从宣德皇帝到朱见济,祖孙三代人还喜欢打击大明朝的会所事业,让无数老色批流离失所,拔剑四顾心茫然。
  连裤腰带都给人管了,那再多点也不算什么。
  难道他们还真能忤逆皇帝的意思?
  开玩笑,
  乾圣天子是崇祯皇帝那种人吗?
  只是事情这么重要,政策要准备全面一点,所以目前还没有实施起来。
  朱见济旁观内阁商议,负责做一个把控全局的,也不急着催他们。
  而在这时,皇帝又听到了一个好消息。
  远洋了一年有余的周似等人终于回到了大明!
  “等他们回来,就让其进宫见朕!”
  朱见济对快马汇报这消息的人吩咐道,然后忍不住幻想起周似他们的情况。
  有没有断手断脚?
  有没有带回一些番薯玉米种子?
  在殷洲,他们又经历了什么?
  心情激荡之下,朱见济抱起儿子,父子俩一起看起了挂在墙上的超大幅世界地图。
  大明通过航海和世界的沟通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地图也跟着补充更新了不少东西。
  像原来在神洲中部占据辽阔地带的帖木儿帝国,此时已经分崩离析,由国内的军事贵族和毛拉们各自推了代理人出来,割据一方。
  卜塞因的几个儿子被人当傻子利用,还以为自己“深得民心”,老爹一死就有人支持,高兴的不得了,心甘情愿的按照别人的意思,跟自己的亲兄弟厮杀的昏天黑地。
  大明朝在旁边当个吃瓜群众,大部分时候不愿意掺和进这一团乱麻里面,不过在有利可图的时候,会打着当初跟卜塞因联盟的旗号,过去捡漏。
  这让海西国的大王朱见泽也松了口气,一心闷头发展自己的小藩国,等着今年风好浪平,把老婆孩子接过来。
  “世界好大!”
  朱佑栎被他爹举高高的盯着世界地图,嘴里说道。
  以前太对这个眼熟的地图,朱佑栎感触并不深。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