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要做明世祖 完结+番外 (搬砖呢别闹)


  在十年内,大明在外部是没有任何威胁的。
  安南地方完全可以交给水师和广西那边的驻军解决。
  当年太宗攻安南设交趾,也不过花了四个月时间。
  所以朱见济的确需要考虑没有大规模战事后,朝廷养的那堆兵该怎么办。
  养兵不用,久了总会废掉的。
  而培养几十万百万脱产士兵,是非常耗费国家财力的。
  太平时代,是该精简军队。
  不然财政背不住。
  朱见济还想着继续掏钱搞基建呢。
  正好地方的吏员有很多鱼龙混杂,或者本身就是地方老油条,下两头通吃的家伙,而军队经过多年建设,有个武会和武校在,培养出来了不少有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军士。
  这些人完全负担的起地方官府的工作。
  朝臣们也不多说。
  因为退伍将士当官做吏,这是旧例了。
  大明朝初立之时,不少官员都是“不问出身”的,何况精简军队,本就是一件善政。
  在商辂任首辅后,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就曾跟朱见济提起过这方面的事。
  地方的一些军队无仗可打,久而久之就自己玩开了颓废了,或者当地官府见人无事可做,便将之拉过去作为徭役……
  正统朝的时候,京城周边,号称全国精锐的那些卫所,本该是入北京轮换当值,拱卫首都皇帝的,结果就被土木帝拉去修城墙了。
  这是承平日久避免不掉的变化。
  只是裁军到底是件大事,无法轻易为之,后面还迎来了官场大纠察,便拖到了现在。
  “不过当兵和为吏,还是不同的,也是需要好生的考虑才行……”
  “内阁那边商讨一下,过两日给朕拟一个条呈看看。”
  “遵旨。”商辂再次下拜,心里想着之前跟皇帝商讨这件事时,后者讲过的东西,还有联系这次事件和皇帝最新讲话要领,意图考虑周全,一击必中。
  “那就退朝吧。”
  朱见济挥挥手,结束了这次朝会。
  徐有贞有心想请皇帝批准自己的辞呈,但事到临头又怂了回去不敢开口,直到顶着冷汗湿透的内衬走出奉天殿,想要出宫回家之时,才发现早就有小宦官跟在自己背后。
  “陛下请徐阁老去未央宫,陪他说说话。”
  小宦官低眉顺目的对徐有贞说道,把徐老头说得又出了一身汗。
  他深呼吸几次,然后才点头回道,“既然是陛下有口谕,臣不敢不从。”
  “请带路吧!”
  他拖着短小精悍的身子,脚步沉重的往作为皇帝日常休息娱乐场所的未央宫前去。
  等他来到未央宫的时候,刚刚下朝的朱见济的确是在休息玩乐。
  这边的宫殿里也被御前带爪侍卫们给撒尿标记过了,基本每天都会有好几只窝在安了取暖地龙的殿内睡觉打闹。
  而朱见济一下早朝,就抓了几把肉干随手乱撒,当喂鸡似的给猫狗喂早饭。
  猫狗围绕着皇帝,渴望着他手里的肉干。
  见到徐有贞来了,朱见济直接把装口粮的碗一倒,干脆的结束了喂猫活动,擦了擦手,便端坐起来。
  “徐卿家也坐吧,这里只有你我君臣二人,不必讲究太多。”
  徐有贞颤颤巍巍的坐下,屁股刚碰到凳子,便主动交待了。
  他抬着袖子哭出了声,“臣利欲熏心,有违陛下重托,实在罪该万死!”
  徐有贞从还没坐热的凳子滑下来,跪下地对着皇帝磕头。
  以他对权力的渴求,好不容易坐到了次辅的位子,六十六了还一直不服老,想着当首辅,哪里会轻易的请求退休?
  无非是朱见济突然掀起了一场大纠察,把徐有贞给吓坏了。
  诚如朱见济之前听李原讲话后的感想——
  地方借用朝廷名义去压榨百姓,这是常有之事,大多也牵扯不中央的大佬要员,基本父母官自己贪得无厌,胡乱捏造的。
  可朱见济当初设立物价局、水利局这些新式部门,早就把它们从地方官府的手里独立出来,直接归于中央六部管辖的。
  毕竟他也懂,物价这种关乎基层的信息,很少有管事的想让皇帝清楚。
  一旦皇帝对民情多了了解,他们就少了蒙骗的机会。
  水利局这种随着朝廷基建越来越普及,每年都有巨额预算的,更是一种肥差。
  工部由此也一改当初灰头土脸的模样,变成了“包工头”形象。
  虽然还是干苦活累活,但爷有钱!
  所以徐有贞这个工部尚书,内阁首辅,是有权有势有钱的,也是极大部分人心里的巅峰待遇了。
  但别人眼里的巅峰,在徐有贞看来还不算终点。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他还有奋斗的目标!
  而在向奋斗的过程里,给自己捞点好处也是可以的。
  毕竟他那么辛苦。
  所以当阮伯山他们查来查去,顺藤摸瓜摸到徐有贞身,知道是这个工部尚书在给地方修路工程开后门的时候,也就不意外了。
  从另一面看,也能看得出朱见济和景泰帝对徐有贞的看重。
  先皇景泰帝不知道徐有贞和“徐郢”之间的关系,是看着徐有贞的确能干活有才能,才把他提拔来的。
  而朱见济明知徐有贞的身份过往,但看在这家伙在当时那一大堆只知道读圣贤书,口颂圣人之言的官员中着实能力显眼,精通天文地理、阴阳五行以及兵法、水利……感觉放过这人可惜了。
  当时他地位已经稳固,皇位转移到景泰帝一脉身是板钉钉的了,所以也不在意徐有贞在原历史搞的政治投机,还有他在土木堡之变后提倡迁都的事。
  乾圣天子,是心胸宽广的。
  很多时候,决定事情结果如何的,并不是哪位奸臣进谗言,而是皇帝能不能做到“偏听则明,偏信则暗”。
  徐有贞一心一意追求权力,当碰一个脑子清醒的皇帝时,忽悠不到也无法搞什么政治投机,只能尽其所能,投其所好,靠功绩让皇帝提拔自己了。
  可以说,在朱见济手底下的徐有贞,绝对会有个跟原历史截然不同的名声。
  “你都这么大的年纪了,朕也不追究你过去的事……何苦去贪呢?”
  “臣……”徐有贞低着头,不敢说话。
  他是不甘心的。
  不甘心于谦、李贤这些人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自己明明有一身才华,却没能享受到同等待遇,也不甘心商辂这个晚辈后来居。
  只说功绩,大明朝水患频繁,但他徐有贞治理黄河数年,不邀近功,谋图远利,发了狠心要把黄河料理清楚,并且写下来著名的《言沙湾治河三策疏》,造福的民众不知有多少人。
  这个大功劳在身,也是朱见济既往不咎,决定任用徐有贞的重要原因。
  除了这个,徐有贞也是年少成名,拜师吴讷、胡俨,学问非凡。
  甚至在物理学,他也造诣极深。
  当初关于黄河该怎么治理,按谁的方法治理,徐有贞跟很多人的意见都不同。
  景泰帝耳根子软,听多了就有些动摇,有意让徐有贞放弃治河。
  然后是徐有贞面见景泰帝,为之演示了一个实验——
  他拿出两个完全相同的水壶,里面盛满相同质量的水,然后在一个水壶开一个大孔,又在另外一个水壶开五个小孔,而这五个小孔的面积之和等于大孔的面积。结果开有五个小孔的水壶最先将水放完。
  这就是后世水力学的水箱放水实验,西方的科学家做同样的实验,还要等到四百年后。
  徐有贞一生之中,多半时间花在仕途之,由此可见他的天赋的确超乎常人。
  朱见济知道这件事后,还特准他没事去工科院和太学,为学生讲授自己在天文地理和水利方面的成就,成为了当前仅有的一位能光明正大出入国家最高学府的官员。
  毕竟为了防止有人串联勾结,以后结党谋利,不管是朱见济还是其他皇帝,都跟注意国家储备人才和官员的往来。
  种种事例如此,徐有贞是不甘心自己只当个次辅的。
  但朱见济心里有了首辅人选,他的履历终究有个抹不去的污点,能当次辅已经是天子圣明了,哪能真一人之下,万人之?
  不得权,便得钱!
  “还望陛下看在老臣一番辛苦的份,允许老臣辞官养老……”
  徐有贞自己摘了乌纱帽,哀求朱见济。
  他到底是怕死的。


第353章 :对大明朝制度要进行调整(二合一)
  “卿家有一身才能,为何不修德行呢?”
  朱见济一声叹息,对徐有贞的堕落很无奈。
  他是一个喜欢收集人才的,毕竟自己几斤几两,朱见济很清楚。
  除了嘴炮和后世带过来的理论优势,也没别的好东西了。
  而且管理诺大的国家,只靠君主一个人也是不够的。
  为君者最重要的,便是在于用人。
  用对了人,当皇帝完全可以躺着混日子,丝毫不用发愁。
  这一点,拥有于谦的景泰帝,还有拥有诸葛亮的阿斗都可以作证。
  所以对徐有贞这种多才多艺的选手,朱见济舍不得放过。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