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要做明世祖 完结+番外 (搬砖呢别闹)


  没看到大明的藩王早就萎下去了吗!
  太宗能发起靖难,那是因为人本来就是边镇手握兵权的塞王!
  现在还有哪个王爷有兵权?
  南京城里可还住了不少被废除宗室身份的朱家庶人呢!
  官员?
  秀才造反三年难成,更何况只会在体制内玩手段的官老爷?
  推开门把这一串的人带出去,有股寒风吹进来。
  其中还夹杂着小小雪花。
  有谢家人大叫,“下雪了!”
  “此时飞雪,可见老天也觉得我家冤枉,也厌恶那乾圣小皇帝!”
  “你猪啊!”旁边的士卒给了他一巴掌,“都快过年了,能不下雪吗?”
  好好个天气被你嚷嚷的跟窦娥转世一样,果然当官当久了,人都傻!
  李继业深呼吸一口。
  然后又继续去抄家。
  这一次,应该是跟谢家牵连甚多的陈家了。
  勋贵们看着户部侍郎这等职位的人都被抄家带走了,不由得拍胸脯大呼幸运。
  幸好他们听了魏国公的话,不然岂不是得跟谢家一样?
  看来明年的账本得做漂亮点了,他们得多给皇帝上点供,以保平安。
  魏国公府。
  因为徐永宁的反客为主,导致柳承庆和张懋到的时候,都是下榻在这边的。
  徐承宗对此连生气都不敢,领着这几位少年英杰去了精致的院子里住,还努力的向他俩推销自家年纪相符的姑娘。
  徐永宁作为本家,是不能联姻的。
  可柳家和张家可以啊!
  张懋今年才尝试着出来公干,没遇到过这样的架势,有点受不了,生怕哪天自己就在魏国公府失去了清白。
  郎心似铁,让徐家女儿大失所望。
  怎么铁的就不是另一个器官呢!
  而柳承庆只学着徐永宁的样子,跟漂亮侍女做了推拿,没动徐家的姑娘。
  他们可是代表了新帝出来的,要是睡了国公家的女儿,那铁定得负责
  难道回京述职的时候,还带个婆娘给皇帝介绍一下?
  朱见济都没老婆呢!
  三个长大了的小伙伴围在烧了火炬的室内,还有些不熟悉南方气候的张懋感叹道,“南边的天气真难受。”
  “我身上的棉袄竟然感觉有点湿气!”
  早知道穿毛绒服来了
  按照朱见济教他们的气候定律,纬度越低气温不是该越高吗?
  “不过老徐,你怎么愿意来的南京?西南那里彻底平定了吗?”
  徐永宁喜欢热闹。
  年少时候就巴不得学书里的游侠走遍天下,然后又把帮朱见济下乡打击罪恶势力,精力是很充沛的。
  现在大了,人也稳定了点,没再漂浮不定什么都爱弄,专心扑到了战事上,也算是继承祖业。
  按理来说,只要西南那里还有残余势力不肯服从朝廷指令,徐永宁是很乐意待在那儿的。
  柳承庆则是枪斗术水平越修行越高,发现南方草木众多有些不适合他发挥后,已经提前一年转去了甘肃那边对付南下的鄂尔多斯部。
  这个蒙古部落也因为小冰河期的到来而不断南下,靠近了河套地区,并且试探性的对其发起了进攻。
  而河套之地的重要性,历朝历代都毋庸置疑。
  新帝以后还想着收复西域的,能让蒙古把这地方抢了去?!
  于是朱见济去年便将宋诚这位西宁侯调去了宁夏,命其镇守。
  如果不是因为朱见济登基的事,柳承庆应该会跟着宋诚在那边学习几年,积累战斗经验。
  “别说了!”
  提到这事徐永宁就满腔悲愤,指天画地的控诉起来,“你们还记得那个当代理贵州布政使的王越吗?”
  “这家伙当初巡按四川,明明是个外派的御史,结果却很能打仗!”
  “现在他从都察院转去了布政使司,还在打仗!”
  而且还是一边剿匪一边组织生产的那种!
  在王越剿抚并用的政策下,本就反抗吃力的地方村寨也低了头,做出了违背祖宗的决定,乖乖走出来学着汉人的法子种田商贸,民族传统的纹身也不要了。
  除此之外,王越还限制下面的将官不能为了战功而私自挑衅,以防让已经弱下去的矛盾重新变得激烈。
  这让徐永宁想打仗,也腾不开手。
  “王越这人我听过,陛下夸过他。”张懋插了一嘴。
  他跟在朱见济身边的时间最长,也了解的更多,“这人能文能武,西南战事频繁时,他也显有功劳,以后指不定能跟王骥一样,凭借军功封爵的。”
  “胡扯!”
  “王骥能跟这人比?”
  徐永宁这时候反倒维护起了王越,“王越做事我旁观过,我认他!”
  “可王骥呢?”
  “他妈的!老子当初离开曲阜就带了两个,那个老东西可是带了两车!”
  七十多岁还能这么风光,徐永宁想想都酸的牙疼。
  定国公诅咒他最好得马上风暴毙!
  柳承庆和张懋也想起了当年北孔之事快结束的时候,王竑王骥他们返回的场景。
  当时报纸上的口水仗还在打,作为风口浪尖的人物都该低调一点,可王老爷子却是带了一串的新小妾回来。
  那场面据说让人文思如泉涌,京城的市井黑书坊连夜印刷了不少王骥老爵爷为主角的经典文化,使其在民间名声大噪,足以比肩后世的秦大爷。
  先帝在世之时,貌似也赏阅过相关书籍,从百姓的集体智慧中学到了不少新姿势,甚至还暗中向其讨教过口舌功夫
  一直用腰,那对身体也不是很好的嘛!
  王骥能在这把年纪成为花丛常客,想来也是有条三寸不烂之舌的。
  难怪徐永宁到现在都嫉恨王骥!


第163章 :伴读们对皇帝的忠诚
  “不过陛下清田之令,是不是做的太急了?”
  柳承庆跟小伙伴们说完了闲话,又出口问道。
  “咱们是学过那天书小册的,不是说王朝立世越久,这土地兼并就越难解决吗?”
  “我朝开国已近百年,太祖时候的田赋不统一,地方上面还有各种卫所若是要想彻底理清,必然要花费大力气,为何不多等几年,准备更充分再动手呢?”
  借着清田赋的名义,朱见济却是在清理地方上的部分士绅。
  他是故意把事情搞大的!
  毕竟在家天下的封建王朝,你侵占官田,多少也能算成“蔑视朝廷,欺君罔上”。
  但这种是跟士大夫们作对的行动,一般都很难搞定的。
  他们过去在东宫畅想未来之时,也没想过这事儿会发生的如此迅速。
  “可能是先帝给陛下带来的影响吧。”张懋悠悠一叹。
  景泰帝得病驾崩,也给了他们这群在皇宫里长了好几年的小伙子一个好大惊讶。
  张懋看着哀伤的太子,当场就想起了他老爸爸张辅的死亡。
  这种命运无常导致的意外,从正统朝开始,已经有很多例子了。
  张懋都忍不住为之感叹,何况从小就机灵的新帝?
  古人常说“慧极必伤”,想来新帝也是担忧自己出问题,所以做事着急了一些。
  当然,他们只猜中了一半。
  朱见济的确害怕哪天来个意外,让他还没成就千古一帝的伟业就嘎嘣脆了。
  不过以他受到穿越之神的关爱来看,“陛下创业未半而中道暴毙”之事,估计不会发生。
  让朱见济做出清田决定的,一方面是他的确做了好几年准备,已经有足够的动力去执行。
  一个,则是因为高谷胡瀅等老臣的退休,于谦更频繁的请假生病,让他觉得需要加快进度了。
  这些老臣子在朝日久,他们是经历过大明先前豪迈样子的。
  在这群还保留了底线的臣子身上,还带着旧时代的开拓性,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而愈发稳妥。
  但朱见济不能保证后面的臣子也是这样。
  即便后起之秀也有意为了大明奉献自己,可他们的威望、资历和处事手段还有些比不上老臣。
  所以他想趁着老臣还没有退完,将国内该做的做好。
  为此,陈循的请辞报告朱见济都没给他批复,让他继续当着内阁首辅,等后面较为年轻的商辂熬出头了,再接他的位子。
  毕竟自打江渊被扔去地方后,陈循敏锐的察觉到了皇太子的地位不可动摇,于是只能忍痛割肉,为了自己的仕途权力,按照朱见济定下的规矩走。
  这几年来,他倒是没弄出什么幺蛾子,上班打卡从不迟到,加上端正心态后,本身也有能力,倒是真有了几分正经首辅的架子。
  不过因为他在内阁过分附和朱见济的话,从来不敢提出质疑,也被人在私底下暗讽“应声首辅”。
  可陈循不在乎。
  现在的内阁权势可不是以前能比的
  六部大臣要常来开会,其奏疏也通常由内阁递交皇帝,威势渐盛。
  新帝虽然年幼,可主意比谁都大,他此时当个应声虫,不但能迎合圣心,还能蹭上功劳,体面的做到退休
  如此,有何不可?
  反正高谷这个老对手一去,陈循的斗争心也弱了,何必多事。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