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明世祖 完结+番外 (搬砖呢别闹)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搬砖呢别闹
- 入库:04.13
好在“公交车队”被百姓迅速接受,工部这个在民间长期没什么名声的部门由此得到了宣传,大大刷了一把存在感。
这样的结果,也算填补了工部官吏心中的落差。
他们是科举出身的读书人啊,
有点良心的,对于百姓的称赞还是很受用的!
而交通的改变,带来的影响也不只限于缩减了出行时间。
像公交车队,需要人驾驶吧?
每个站点都需要人管理,补充草料或者更换马匹吧?
而路上来往的人一多,张三在旁边摆个摊子挣点钱,也是可以的吧?
摊子摆出来之后,为了维持秩序,那么朝廷是不是需要再派出一些类似于城管的小吏进行管理?
这就为京城周边的人提供了不少的就业机会,拉动了经济。
在古代,经济的繁荣很多时候都局限在城镇之中,受困于环境、路线等等原因的乡下农村,是很少听说有这种情况存在的。
朱见济在主持农会推广事宜中,甚至还发现了几个小村子一直使用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过着吃口饭不饿死的日子。
这让他非常感慨。
好在过了三年,他总算撬动了这个世界的一个小小角落,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
“青哥儿。”
景泰帝欣赏完了祖宗为他打下的江山,怀着对建设盛世的豪情壮志回到车座上,突然说道,“之前内阁王文等人,上了一封奏疏,说是要改土归流”
“我一猜就知道,这是你在背后鼓动的!”
景泰帝摸着自己的小胡子,“为父看后,还想着山高路远,难以做到这件事,可现在来城外逛了逛,却是知道你的底气何在了。”
水泥,
这种可以速成,成本又不高的修路材料简直太好用了!
只要把水泥路修到南边,那朝廷投放大军和传达政令的时间可以得到极大的缩减。
到那个时候,什么山高皇帝远?
只要地方上的土司敢玩这一套,自然有皇帝一声令下,召唤出十万大军到他家门口,给尊贵的土司老爷修个狗窝!
景泰帝笑得有点得意,对自己猜到了儿子的计划非常高兴。
朱见济也趁机吹捧起了好爸爸。
反正景泰帝刚刚病愈,当然是需要顺着点意,让他舒心的。
不过朱见济觉得,自己这样的安排,也不算太难猜。
只要有点地方执政经验的,基本都能意识到“交通便利”是个多厉害的增幅。
从古至今,也不知道有多少著名的城市,因为这个增幅而崛起。
只是想要把这个条件刷出来,其中投入的人力物力,便是一大考验。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历朝历代都在开凿蜀道,可蜀中如今,不也还是很封闭吗?
这也是为何中原王朝对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多实行羁縻政策和土司自治管理的原因。
大好河山基本都成汉人地盘了,少数民族的同胞早在千百年前就被挤到了崎岖地带,不仅“穷山恶水出刁民”,还很难与外界交流。
朝廷实在是掏不出那么大的本钱去那些地方修路。
到了大明,南方的经济已经得到了蓬勃发展,很多地方已经有了修路的基础,再加上水泥,还有镇压过南方叛乱多次的数万精军在,朱见济觉得,到了给南方带去新时代风潮的时候。
老朱家的光辉,
需要普照到大明所有的角落里!
第146章 :大明的宗室们
景泰八年的初春,
在历史宣布完全脱离轨道,走上一条不曾被记载的时间线时,中央朝廷除了展开了今年春闱的相关工作,还对外宣布了清查宗室资产的政令。
皇帝提出要求,为了庆祝新年新气象,老朱家的所有人都要洗心革面,为时代做好榜样。
所以如果有宗室私下侵占田地,掠夺财物,以及做了其他恶事,破坏了皇家形象的话,那就必须严惩。
同时,要重新检查一下家谱,按照“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古老规矩,繁衍超过五代的宗室,将不再享受特殊待遇,皇家不会再给他发放禄米,免费养猪。
也就是说,自奉国将军以下,除了能够继承爵位的嫡长子,他们的子孙除了仍旧姓朱之外,不会再有任何“啃老”的机会,也脱离了皇亲这一身份。
这在臣子中引起了一些小小波澜,毕竟皇帝如此行事,那是真的在违背祖宗成法了。
按照太祖皇帝的安排,宗室可以从亲王一直排到奉国中尉的位置,从头到尾足足有八代人。
而等宗室繁衍到奉国中尉后,爵位不再递降,奉国中尉的世代的子孙皆封为奉国中尉,所有爵位世袭,永远有别于老百姓。
这就非常美妙了。
要知道,大明开国至今也差不多有九十年了,按照亲王二十岁就藩的规矩,也足够他们生到第四代人了。
更何况以古代的生育年龄,当爹娘根本不用等到二十岁!
所以可想而知,如今老朱家的“将军、中尉”们有多少。
而自亲王以下,宗室们也不再食租税而领取岁支禄米。
按照洪武二十八年的规定,岁支禄米数额为:亲王10000石郡王2000石镇国将军1000石辅国将军800石奉国将军600石镇国中尉400石辅国中尉300石奉国中尉200石。
为子孙后代考虑到这样的程度,也难怪老朱家的人会被说成是在养猪了。
朝臣嘀嘀咕咕的交流了一下,随后表示同意皇帝的安排。
还是此前的原因
景泰朝的整体国势是在上升的,延续了永乐、仁宣以来的步调,同时还在纠正正统时期的各种错误。
这是在做好事。
而想要把事情办好,过程通常是很吃力的。
为了达到各种各样的目标,朝廷是需要掏人掏钱的。
别看这一年多来对北方没有什么大动作,可大明其他地方也是要花钱的啊!
作为有良心的统治者,景泰帝跟朱见济听到哪里受灾了,或是爆发动乱了,都要想办法去解决它。
小冰河期天灾年年都有,在封建王朝的体制下,地方叛乱也时常发生,中央的财政总是在大收入和大支出这两种情况中左右横跳着,哪儿还拿的出足够的钱粮发放给宗室?
更别说等农会在直隶的乡村扎根后,还要往其他地区推广,北方的卫所自给自足的程度还不够高,仍然需要朝廷对其输血支援。
景泰帝起初还有几个工程在搞,想给自己修座漂亮宫殿和游园,现在也都放弃了,省钱下来办正事。
国家如此,宗室王爷们如何不能牺牲一下?
如果省下来给宗室发放的禄米,那官员的待遇也能进一步提升了啊!
言官和御史们的绩效考核过后,年终奖金都很高的,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弹劾揭发同僚的不法行为来换钱,同时给自己挣个清流刚正的名声。
可是普通官员就不行了。
奖金就那么一点点,如果某天迟到了还得被扣工资。
更离谱的是,朝廷虽然在逐渐放弃差不多沦为废纸的大明宝钞,可发工资的时候偶尔也能看到这东西的身影。
毕竟宝钞是大明法定的货币,有时候朝廷缺钱,就拿它出来凑合一下。
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小太子参政后大方的薪资待遇,是不能再忍受被大明宝钞统治的阴影了。
听阁臣李贤传出的风声,一旦宗室待遇缩减,朝廷省下了一笔支出,那么以后官员的俸禄都能够被换成正经的银钱。
钱财的指引也是让臣子们同意皇帝对宗室下手的动力之一。
“可我不同意!”
消息传到各地的宗室中,有人闹了起来。
“太祖皇帝优待子孙,这是规矩!怎么能够说断就断?”
没玩!
“我要进京,找皇帝说道说道!”
宗室震动,德高望重的襄王朱瞻墡自然也坐不住,预备上疏跟皇帝说些“祖宗成法不可变”之类的废话。
结果没等他想好措辞上奏天子,皇帝就派人把他和其他几位颇有名望的王爷找了过去。
像秦王朱公锡、晋王朱钟铉、周王朱子埅等等,都被召入京城。
而这些人,都是太祖时期定下的亲王,世系是目前大明王爷中最长的。
朱瞻墡知道进京城要讲什么事,干脆的放弃了写到一半的奏疏,登上马车奉诏而去。
“今日要说的是家事,所以大家行家礼便可,无需多虑!”
景泰帝坐在主位上对着各位王爷说道,可自己跟儿子的屁股一点都没动,显然是另一个意思。
如果行家礼,那他应该带着儿子跟王爷们行一下叔侄或者兄弟之礼。
好在这群王爷们都颇有眼力,假装听不懂皇帝的话,坚持行君臣之礼后,才敷衍的转达了下亲戚问候。
话题随后进去正轨。
“我家子孙众多,一旦不能受爵,还如何活下去啊!”
朱瞻墡首先发言。
毕竟在列座之中,只有他跟皇家的关系最亲密,经常过年的时候进京拜访。
景泰帝跟儿子对视一眼,后者笑着说道,“朱家都是好儿郎,怎么离了禄米,就不能活呢?”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明末有套房 (tx程志) 起点VIP2022-01-30完结286.52万字 9.54万总推荐明末乱世,天灾人祸,遍地烽火,血流成河。这是一个尸山血海血火交...
-
大唐:我被系统坑了一个爹 (米酒汤圆) 番茄vip2021-05-09完结69.2万字 ·5818人在读一朝身死,却借运重生于大唐,这辈子李翊只想偏居一隅,当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