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一位雄才伟略的君主,成就万世传颂之功绩,青史留名,听起来挺不错啊,可惜……!”
全旭伸手拍了拍自己的膝盖:“我的膝盖比较硬,没有跪下来给蛮夷当奴才的习惯。我的腰骨比较软,所以一定要挺起胸膛,否则背就要驼了。至于你所谓的天命所归,在我看来根本就是个笑话。”
王在晋并没有生气,淡淡的问道:“修武伯莫非以为王某在诓你?”
“大明是打了几场败仗!”
全旭冷冷的笑道:“不管你们怎么粉饰,建奴只是建奴,他们不过是乘着大明气运衰微,应运而生,又走了狗屎运骤然强大起来的一伙强盗罢了!大明天灾频发,朝政不清,兵备废驰,你们华阳社助纣为虐,乘机发难,助他们夺走了辽东半岛,打了几场胜仗,便自认为天命所归了?”
“你以为凭借着几万人,就可以你逆改天命吗?”
“不试试,结果怎么能知道呢?”
全旭望着王在晋道:“华阳社的人,我是见到一个,就会弄死一个,你既然来了,我绝对不会再放你走!”
王在晋倒没有被全旭的话吓住,他淡淡的笑道:“全旭,你莫要自绝生路!”
“自绝生路的是你们!”
全旭上前,拿起王在晋面前的茶碗:“你们挤兑了我的全记银行,让我的钱庄经营不下去,然后,堵死我在大名府全家庄镇的商路,现如今,全家庄镇几乎九成商铺,全部撤离,无论官或民,都不准进入全家庄镇,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样就可以围死我?”
王在晋淡淡的笑道:“这只是开始,也是给你的警告,如果你再不识趣,后果比现在更加严重!”
全旭的手抓起茶杯,朝着王在晋的脑袋上砸下去。
“啪啪……”
仅仅两下,那只茶杯,就被拍得粉碎。
王在晋的额头就出现一道道血口子,鲜血直流。
“威胁啊,威胁我!嘿嘿,井底的蛤蟆,见过多大的天啊?”
全旭指着王在晋道:“范永斗劫了我六万两银子,杀了我的人,咱们就不死不休,你们以为天下就你们聪明吗?你以为皇太极还甘心当你们的傀儡吗?天真,笑话!”
历史上,满清入关时却鲜有抵抗啊,北京、济南、南京……一座座雄城都没怎么抵抗,就开城投降了,南京城外,在这些趾高气扬的女真武士面前,南明文武百官跪满一地,成了满清的奴才,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王朝就这样亡了。
直到多尔衮犯二,一道留发不留头的剃发领刺痛了汉人那颗已经麻木了的心,才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抵抗运动,江阴一战,孤城喋血八十二日,直至尸骨满城也不肯降,可歌可泣,但已经太晚了。
阎应元、李定国、郑成功……这些汉家衣冠最后的传承者要么战死,要么远走他乡,一轮屠杀之后,汉人最后的骨头被拆掉了,全部成了奴才。
此后的两百多年,整个神州大地万马齐喑,整个国家闭塞、僵化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四万万人脸朝黄土背朝天,终年操劳,用血汗供养着三百万满洲贵人,一代又一代,直到被欧洲列强轮番吊打才渐渐清醒过来。
然而,就在中国渐渐觉醒,开始放低姿态向吊打自己的对手学习,重新追赶世界的时候,十万日军渡海东征,甲午一战将煌煌大清最后一块遮羞布撕了个粉碎,也将中国打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从满清到民国,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撕破那无边的黑暗,洒尽了一腔热血,但他们都失败了,从他们身上流出来的血几乎将这片土地冲涮了一遍。
从满清入关到新中国成立,整整三百年呵!在短短的三百年里,中国把从奴隶到封建再到近代、现代,走了整整一轮,代价之高昂,让人不敢想象,也不忍想象。
王在晋瘫倒在地上,半天没有爬起来。
就在这时,王在晋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傅宗龙。
“傅宗龙拜见大司马!”
“华阳社的大司马?”
全旭朝着王在晋吐了一口口水:“我呸,华阳社既然有大司马,是不是也有大司空,大司徒,或者说大司寇?”
王在晋点点头道:“不错!”
“你们这么一群人就是为了关起来,建了一个见不得光的小朝廷?那么你们奉谁为皇帝?你们这些年,图什么吗?”
王在晋从全旭的只言片语中,发现全旭知道的事情还不少。
“华阳社没有想过图谋天下,我们所做的一切,说白只是为财!”
“为财!”
全旭冷冷的笑道:“这个答案我会相信吗?来人,把他带下去,关进石牢,千万别让他死,我要知道王在晋能知道的任何秘密!”
傅宗龙望着全旭有些担忧的道:“全帅,我劝你,最好还是要慎重一些,与华阳社开战,可不是明智的行为!”
“是你们把华阳社想象得太强大了!”
全旭淡淡的笑道:“华阳社若是真是强大,他们就不会派一个大司马过来,而是直接把我灭了,他们派王在晋过来,说明他们心虚,说明他们没有实力把我灭掉!”
“可辽南根基未稳!”
“辽南的根基若是稳了,他们反而有办法了!”
全旭淡淡的笑道:“只要我在辽南发展两三年,辽东兵强马壮,朝廷会命令我马上引兵北上,与辽西兵马一起灭掉建奴!”
“那主上准备?”
全旭拉开面前的舆图:“我准备在这里布上一颗子!”
“塞上江南?”
第三四五章 掩耳盗铃的宁夏公平王
傅宗龙在全旭手中没少吃苦头。
然而,人性就是如此奇怪。
坚贞不屈的傅宗龙向全旭低头了,也妥协了。
全旭发现这个人还算有点本事,就放在身边充当参谋,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他在全旭身边,只是一个参谋。
当然,纸上谈兵的参谋。
在傅宗龙自从平定贵州的乱贼以后,共十四年当中总是一会儿得到起用,用不久就又免除了官职。这说明一个问题,他即使在华阳社内部,也是得不到重用的人。
反正,多养着一个人,给他上校级别的俸禄,每个月二十四两银子,或者银钱减半,另外一半发放粮食,或者其他生活物资。
比如:肉、酒、糖、等一些非生活必要物资,全旭也不差钱。
辽南确实是一块宝地,土地肥沃,矿产资源丰富,然而在明末,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严寒的天气,以全旭的能力,他还真无法克服。
全旭非常清楚,他从遵化出发的时候,当时已经是农历的三月,冰雪已经开始融化,然而,辽南却依旧是冰雪覆盖,直到农历三月下旬,积雪依旧没有完全融化。
如果遇到罕见反常的季节,农历八月份就开始下雪,可以供农作物生长的时间不到五个月。
全旭不敢把将近二十万人的口粮,寄托在老天爷身上,一旦天气反常,就算不会颗粒无收,也会收成大减。
干旱虽然可怕,可问题是,有喷灌,有水井,多少可以减少干旱方面损失,可是对于异常的寒冷,全旭可没有办法,他总不比安装一台人造太阳。
当然,也可以建造蔬菜大棚,不过,问题是这样的成本太高,现阶段,全旭不准备过分投入。
辽南可以发展,但是,却不能吸纳足够的多的人口。
在全旭的计划中,辽南人口与东江镇人员,绝对不能超过二百万人,以二百万人作为一个红线。
可是二百万人,也就是整个大明总人口的七八十分之一。
在开发辽南的同时,全旭也需要未雨绸缪。
大名府是一个好地方,可是未来将面临农民军的反复冲击,所以,大名府也有缺点,吸纳人口有限。
全旭原先准备全面撤出全家庄镇,现在思来想去,决定全家庄镇只撤出造船和军器工坊,当然,军器工坊只是包括火箭、火药、火铳、火炮部分,像刀、枪、铠甲则继续存在。
全家庄镇是全旭的基本盘,也是他明面上的大本营,也要承受着华阳社的全方位打击。
不过,由于全家堡的存在,外来势力要想攻克,其实并不容易。
那么必要的布局,就必须提前开始。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全旭已经非常清楚,有些事情,他不需要改变,比如说,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军,会把士绅、地主队级一扫而光,这些事情,全旭最乐意见到,所以,他不准备干涉,甚至可以推波助澜。
事实上,在傅宗龙投降全旭,担任参谋之后,就提出了三套备选方案,宁夏、关中、和巴蜀。
当然,现在无论巴蜀,还关中,目前的条件都不成熟。
除非全旭现在就扯旗造反,全旭才不愿意给皇太极做嫁衣,如果他现在造反,只怕皇太极做梦都会笑醒。
不过,宁夏却可以占据了。
宁夏,原本有“塞上江南”的美誉,盛产优质稻米和小麦,物产丰饶,作为宁夏首府的银川自然是富甲一方。但是自明朝中后期开始,宁夏连遭兵灾,经济一落千丈,银川也以惊人的速度衰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