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只想安安静静地捞钱 (我爱白斩鸡1955)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我爱白斩鸡1955
- 入库:04.13
见刘宽说得如此严重,王安虽然心中疑惑,却也是连连点头。
旋即又想到一事,便继续问道;
“其实还有一事想请教刘师。”
“快讲!”
“就是这个议郎,究竟是干什么的?”王安扭捏着说道。
其实也不怪他,从阳乐借接到诏书,一直到洛阳,压根就没人告诉他这个议郎是干嘛的。
所以王安只知道这议郎很牛逼,一旦外放为官就是2000石,如此而已。
刘宽:“……”
刘宽也是一阵无语,摇头失笑道;
“卢子干当日力排众议,让你当上了议郎,也不知道是祸是福!”
“刘师口中的卢子干,难道就是范阳卢尚书?”
听说原来自己这个官位是卢植一力举荐的,王安一时愕然。
他可与卢植没有任何关系啊,为何会举荐自己。
然而一再追问下,方才知道了事情的始末。
至此,王安才知道这个议郎时人家卢植力排众议的结果,却是暗叫一声侥幸。
原来即便我立下如此大的军功,却依然被朝堂上的保守势力所排斥,要不是卢植据理力争,此番也得不到这个高位。
可问题是,
这议郎究竟是干嘛的??
第231章 劫持1
当然,刘宽身为海内长者,最后还是捏着鼻子与王安好好解释了一番这个议郎究竟是干嘛的。
议郎,乃是先秦所置,与三署郎、中郎一起属郎官系统。
可与前两者不同的是,三署郎和中郎名义上属于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管辖,而事实上则会被借调去各处职能部门任职。
而议郎则不一样了,乃是属于光禄勋的所属郎官之一,掌顾问事,秩六百石,并得参朝政。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无常事,就是不需要负责具体事务。
简单点说,那就是事少钱多离家近。
“所以说……”
听完刘宽的介绍,王安一脸古怪;
“小子如今其实是刘师的下属了?”
刘宽这才仿佛想到了这点,拍手笑道;
“还真是如此!”
王安:“……”
王安终于对这位师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人虽然大事精明,可小事却是个糊涂蛋,或者说此人压根就不在意这些小事。
不过转念一想,自己能在师尊手下任职,也是件好事。
再说了,这议郎平常还不用负责什么具体事务,只是遇到事情时动动嘴皮子罢了。
这种美差,上哪找去!
忽然,王安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
貌似黄巾之乱没有波及到洛阳。
而且根据王安的前世记忆,从黄巾起义起,到朝廷成功平叛,再到往后天子驾崩,整整7年里洛阳都不会有什么战火和动乱。
直到何进与十常侍翻了脸,十常侍暗杀了何进,董卓入京乱政后,这洛阳才彻底乱了套。
想到这,王安脑海里灵光一闪,有了个主意。
所以说我这段时间留在洛阳苟着,直到黄巾军被镇压后,再去活动活动,求个益州的郡太守,这岂不是更好吗?
这时间线,简直就是完美!
一念及此,王安心思变得活泛了起来,兴高采烈下,拜别了刘宽,引众报到去了。
按照流程,王安是先得去公车署,再去郎署报到,走完这两个地方,朝廷的任免才算是正式生效。
话说公车署这里自然是波澜不惊,到地后王安把委任的文书上交,换了印信,打声招呼,这就算走完流程了。
而郎署则不一样了。
此地可谓是卧虎藏龙,如郡孝廉、州茂才都要来此处报到,被拜为郎,视乎成绩而决定将来外放的官职。
乃至于千石的高层属吏得到提拔前,也要来此处报到,拜为议郎,留在洛中熬资历。
还有某些大佬犯了错,也会来这里走一遭,同样被拜为议郎,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养老。
甚至是每年郡中的上计吏被派来此处汇报工作,出色者也会被直接点为郎……
只是不同于其他人的忐忑,忧心被拜为郎后要被借调往何处,王安却是淡定多了。
毕竟他是议郎,直属光禄勋,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来这里只是走个程序罢了。
可这一走,还真走出事来了。
就在他走出公车署,打算往铜驼大街的另一头,也就是郎署所在走去的时候,却见半条铜驼大街已然被官兵给封禁了起来。
见前路受阻,王安朝莫护苟递了一个眼色,莫护苟便当即主动下马,上前询问。
说了几句话,便一脸兴奋地回来禀报道;
“回禀君侯,前方有人劫持人质,所以洛阳令将这条街都封了,不许人进入。”
听说是劫持人质,王安也是无奈,只好暗道一声晦气后,下令众人在路旁等候。
话说如今虽然汉室威信仍在,天下秩序仍在,可百姓的日子过的是一天不如一天,盗贼、强人层出不穷,入室抢劫之事屡有发生。
所以在铜驼大街这么个达官贵人聚居之处竟然也会发生劫持人质事件,王安虽感到惊讶,却也不会太过意外。
毕竟对于这些贼人来说,抢这些高官一次,比抢那些黔首百姓百次千次要强的多。
就在王安混在围观的人群里正百无聊赖地四处张望时,却见到一个矮小的身影从远处策马而来。
“来者何人,速速止步!”
见此人就要往里冲,负责警戒的兵头急忙下令手下众人拦住去路,继而朝来人大声喝道:
“司隶校尉部办案,闲杂人等不得进入!”
“去!”
来人见有兵马挡道,一挑眉,从马上跳了下来,怒呵道:“我是议郎曹操,谁敢拦我!”
说罢径直策马前行。
那兵头见曹操如此强横,也不好得罪对方,便唯有向身后兵卒打手势让道;
“哼!”
只见曹操一甩衣袖,骑着马扬长而入。
此时,一直躲在人群中的王安听得真切,来人居然是后世鼎鼎大名的魏武帝曹操!
好奇心驱动下,王安也领着众人往里走;
“给我统统站住!”
也许是刚从曹操那受了气,兵头见此刻居然还有人敢往里冲,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急忙领着手下挡在了王安身前。
“放肆!”
还没等王安反应过来,只见身旁的莫护苟呵道:“我家君侯身份高贵,又岂是你这种小小的兵卒所能阻挠的。还不速速让开道路!我家君侯要进去一窥究竟!”
“君侯?”
见莫护苟一副狐假虎威的样子,兵头子压根就不信。
开玩笑,洛阳虽然名士奇士多如狗,可被封侯没几个。
——只见他冷笑道——
“呵呵,这哪里来的骗子!”
“我告诉你,这洛阳城也没几个侯爷,会出现在这里的压根就没有!”
“你!”
莫护苟闻言勃然大怒,此人居然敢污蔑他是骗子,气得手搭在了腰间的刀柄上,下一刻就要拔刀砍人了。
“莫护苟且慢!”
见局势剑拔弩张,王安心知自己不能在袖手旁观了,连忙领着走人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只见王安缓缓走到那兵头跟前,昂首说道;
“本侯如果一定要进去,你待如何?”
“是是是!”
那兵头子早已被王安的气势所慑,开玩笑,这人身后跟着那几人一看就是万人敌,那这人的身份可想而知。
而当他扫过王安腰间,瞥见系着的紫绶金印后,愣了愣,旋即换上一副谄媚的笑容,赶紧赔笑道。
“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君侯莫怪!”
说罢又朝身后的兵卒大喝道:“你等杀才,干什么吃的,没见到贵人要入内吗?还不速速让道!”
莫护苟:“!!”
第232章 劫持2
待王安来到现场后,才知道被劫持之人居然是桥玄的小儿子。
话说这位桥玄可是真正的海内名臣,经历桓、灵二帝,从县吏坐起,途中四起四落,不但曾任司空,位极人臣;
还做过度辽将军,击溃鲜卑、南匈奴、高句丽的叛军。
其人性格更是慷慨激烈,坚韧不拔,能文能武,要晚生个五十年,估计就没有曹操、袁绍什么事了。
就这样一位大佬,家里居然光天化日之下进了贼,其幼子更是被贼人给劫持了,这事情性质之恶劣,影响力之广,可是丝毫不逊色与当初赵苞的母亲被鲜卑人劫走的。
果然,当王安进入桥府时,见府里早已挤满了人。
住在桥府附近的公卿权贵早早就领着家仆前来相助;
有河南尹在洛阳令的陪同下领着衙役火急火燎地赶到了现场;
甚至连监察百官的司隶校尉刘郃也顾不得规矩,竟亲自领着手下前来。
更甚者,王安刚踏进桥府大门时,恰好听到外面有了骚动。
扭头一看,居然是虎贲中郎将领着大批兵卒赶到,二话不说便将此处包围了,显然已经惊动了天子。
可有句话说得好,人越多越乱。
就眼前足足三四百人,府外还有上千人,按理说每人吐口口水都能将里面的贼人给淹死,却愣是让贼人在桥府中从容活动,甚至还占住了一处阁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