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我真的只想禅让啊! (九宫格夫妻)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九宫格夫妻
- 入库:04.13
尽管刘协已经在各种场合不遗余力的展现自己的亲民,但是毛用没有,甚至反而起到了反效果。
道教那帮牛鼻子说自己是什么,开元无极万圣十方无量天尊,佛教那帮秃驴说自己是什么菩提伽耶万佛之主。
远传进来的天主教徒说自己是……不重要,那就不是个“人类”会去信奉的教,目前只流传于奴隶之间,而且只能偷偷摸摸的搞,一经发现就地处死,特别的残暴。
不过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传播的速度和规模都不怎么样,鬼知道大汉现在百姓现在信的这个算是什么教。
百姓普遍认为刘协真的是天之子,在朝廷三令五申明令禁止的前提下,各地城市和县城里还是各自树立起了自己的石像、铁像、铜像。
一开始,每天都会有老百姓给他的人像上香,却是让刘协觉得格外的晦气:我还没死呢啊!
结果后来他们就改膜拜了。
据说,许多百姓在吃饭前和睡觉前还会对着洛阳的方向再叩拜一次,以感谢天子带给他们的美好生活。
也不知道怎么传的,传来传去就传出来一堆礼仪和规矩。
更诡异了啊有木有!
有点类似于倭国的一神教了啊!再这样下去我要成天皇了啊!
奈何刘协下令查了好几年,校事府那帮废物却始终没能查得到这个邪教的教主以及骨干都是谁。
这个邪教的势力在国内已经是愈发的大了。
当然,这也就导致了不管是臣民百姓还是军官军将,都在疑惑同一个问题:陛下为什么还不发兵统一吴蜀呢?
是的,十五年了,赵韪和孙策依然还活着呢。
军中将士们等得眼睛都绿了!
蜀么,其实倒是也还好,已经是到了嘴边的一块肉了,无非就是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咽而已。
因为蜀地产茶和蜀锦,这两样东西在中原实在是太好卖了,又是豪强政治,本地豪强基本上已经垄断了整个蜀地的方方面面。
于是蜀地大量的种桑种茶,却是粮食的产量一年低过一年,需要大量从中原进口,基本上已经算是被朝廷给半殖民地化了。
最最关键的是,朝廷方面认为蜀道难,不利于大规模贸易,为了保证商路的畅通,实质上已经彻底沦为买办阶级的蜀国权贵,逼着赵韪已经把剑门关都给拆了。
赵韪也想得比较开,反正你刘协要打,我肯定扛不住,索性也就躺平了,不但早就已经遣子为质,而且将益州全部的军队几乎都放在了南部地区,一门心思的去开发蛮夷之地去了,顺便为中原王朝再多提供一些宝石香料药材等土特产。
朝廷呢,隔三差五的找茬管他们勒索一番,使得益州的王庭根本无法积蓄国力之外,就没做过别的事情了。
好像真的是发自内心的认同赵韪这个蜀王的地位一般。
而之所以留着赵韪,说来却也是因为一个堪称好笑的理由:朝廷,需要赵韪来供养孙策。
第三百九十九章 与孙策的默契
建安二十年的孙策,相比于以前,自然同样是不可同日而语,甚至可以说,如果大汉还是十五年前的大汉,此时的孙策覆汉亦是易如反掌。
事实上在孙策回到了扬州之后,怎么也没想到,朝廷十五年了都不来打他。
眼看着大汉在刘协的改革之下一日比一日强大,孙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又不肯像赵韪一样躺平,自然,也就摸着大汉过河了。
毕竟和刘协一样,孙策同样也是一个强横的君主,对江南豪族采取能用则用,不听话则全家杀光的政策,却是比刘协这边反而更狠了几分。
而既然抑制了豪族,那么山越自然也就越来越多的出山耕种了,事实上所谓山越,一部分确实是少数民族同胞不假,但其实大部分真的却是被豪强逼得无路可走的普通百姓。
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原豪族士族化确实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毕竟豪强在学习了儒家经典之后,或多或少的都会要点脸,东汉朝廷对他们也多少是能够管束得住的。
江南这边,豪族只是纯粹的豪族,又远离中央,那就是真的肆无忌惮了。
杀豪强,迁山越,仅此一条,江南之地在十五年来就增加了三四百万都不止的人口,且个人威望如日中天。
然而凭空增加了三四百万的人口,面对越来越强大的汉朝,孙策自然也是要进行江南大开发的,于是乎孙策也就不得不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兴修水利。
事实上现代人很多都有一个误区,即越是温热的地区,就越是适宜粮食的生产,因为北方的农业生产只能做到一年一熟或两熟,而南方地区却可以做到一年三熟。
只是热带地区的人们天性就比较懒惰,什么种子洒在地里不用去管,就等着他们自然生长。
所以……中原王朝几千年来南方发展一直滞后难道是因为古人蠢么?
非洲黑叔叔又贫穷又落后真的只是因为懒惰和非洲大区优秀的匹配机制?
其实一个很残酷的现实是:热带地区真的不适宜农业生产,至少是不适宜封建社会时的农业生产。
全世界历史范围内,古文明和中古文明都是发源于温带的,全世界的主流历史中,基本没热带民族什么事儿。
甚至于,这世上绝大多数的热带地区,拥有稳定的农业出产都已经是偏近代时候的事儿了。
热带地区的百姓将种子仍在地里就懒得去耕种,长出什么就吃什么,真的不止是因为懒惰。
而是因为热带地区在对自然没有足够改造的时候,刮风降雨就跟抽风一样,有些地方有时候一下雨下一个月两个月都是常事儿,但有时候一个月两个月不下雨也是常事儿。
北方百姓十年碰到一次洪涝灾害就活不起了,南方百姓一年碰到十次洪涝灾害都是很正常的。
种地?种个屁的地!
地里全都是泥!
可不就是随手撒一些种子,哪长出来就吃哪里了呗。
所以江南大开发,其前提条件就是兴修水利,有些地方要挖掘蓄水湖,有些地方则需要填湖造陆,必须以人力对抗并战胜大自然,千里沼泽才能变成千里平原,反过来利用这炎热的气候,所谓一年三熟的馈赠,更像是人类战胜大自然的战利品。
那么问题来了,原本历史上,江南大开发从三国开始,经历四百年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江南才算是基本开发完成,直到唐朝末期,江南地区才真正在经济上压过北方,直到明清时期,才真的实现了湖广熟,天下足。
又岂是区区一个占城稻之功劳?
这个江南大开发工程,历史上足足耗时近一千年!
孙策想要用一代人干完历史上一千年才干完的事儿,这可能么?
可能。
用奴隶就有可能。
一开始,孙策的主力水师还是遮遮掩掩,憋着劲想给朝廷一个狠的,只敢用“水匪”来搞些小动作。
后来,眼看着朝廷这边越来越强盛,奴隶贸易越来越繁荣,貌似他东吴这边即使是用计能坑一波朝廷的水师,也终究影响不了大局。
然后就去特么的爱谁谁了。
也不再藏着掖着了,十年前,孙策直接把他庞大的,已经能够进行近海贸易的海上舰队直接给亮了出来。
当时刘协还很是吃惊,心想着这下想要统一扬州可不太容易了,也曾试过在青州造船,但奈何效果不太好,已经具备近海航行能力的孙策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朝廷把战船造好,沿海而上,时不时的将造船厂付之一炬,然后扬长而去,没有水师的汉军即使气得怒发冲冠也只能急得干瞪眼。
可后来这刘协就发现,孙策虽然亮出了他的水师,但却并没有再打过合肥的主意,而是干脆用这支水师发展起了海洋贸易,却是着实超过了刘协的预料。
虽然以当前的航海技术而言,孙策的贸易船只只能紧贴着大陆架航行,但,足够了。
建安十年,孙策挥师北上,灭辽东公孙氏,覆高句丽国,一年之间俘虏人口百余万,押回江东修水利工程。
鬼知道他怎么用的人,不到一年的功夫,百万奴隶十不存一!
建安十一年,孙策亲征东夷邪马台,嗯……也就是倭国,学着大汉的样子在此建立殖民地。
然后就在此发现了大量的白银,又挑拨本地各大小部落内斗,进行奴隶贸易。
建安十三年,孙策亲征吕宋,在吕宋建立殖民统治。
建安十四年,吕宋发现大铜矿。这特么多亏了扬州百姓也已经习惯了使用混了锡的建安新钱,否则怕是这东吴还要给大汉来一波反向的金融输出。
要知道东吴与大汉毕竟是同根同源,大汉这边不管技术上有什么成就,只要应用于大规模生产,孙策在三年内就一定能把技术给偷过来,焦炭炼钢法,玻璃,水力重锤技术,弩炮技术、手工机床技术和纺纱织布技术等,这几个改变社会结构的重大技术东吴都有。
毫不客气的说,如果大汉是世界第一强国的话,东吴就是世界第二。
而大汉在西边的对手还是挺强大的,不管是安息还是罗马还是贵霜,好歹都是大国,但东南亚那边的小国,真的就都是一群刚从树上下来的猴子,孙策那真的是予取予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