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辽东六个营的轮戍官兵已经到了诸城,另外,宗长史和朱曹首上交了社首要的材料,都已经放在案几上了。”
“好!”
徐泽大步走入官厅,直奔桌案而去。
朱提知道社首的习惯,赶紧去吩咐后厨给误了饭点的社首和亲卫准备饭食。
杨喜外放后,秘书室室首由朱提接任。
他也是当年在梁山便入了书院的少年,比杨喜晚一届,毕业后,还到蓬莱县衙历练过一段时间。
从梁山书院、之罘书院走出来的少年,只要天资不算太差,都在同舟社治下谋得一个不错的出路。
像秘书处这类级别虽低,却能经常接近社首的要害岗位,更是优先从他们中选人。
这就是一种导向——同舟社培养、使用自己体系人才的导向。
之罘书院已经扩大了数次,但仍不能满足同舟社迅猛发展的需要。
同舟社拿下密州后,工程营就着手建设书院,以用于转移部分之罘书院的师生,诸城书院计划规模可容纳三千师生,并分出了中学和大学两部。
随着同舟社取代赵宋重定天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已经有越来越多立志科举的人才转而投入书院。
朱提的名字还有些来历,当年,其母临产时,嘴中寡淡,特别想吃炖猪蹄。
朱家原本有四十余亩薄田,不算赤贫,但其祖年前病亡花了不少钱,也没有积蓄了。
此时正值青黄不接的早春,其父为了给浑家养身体,只能去寻村中的保正借高利贷,又进城买了一个小猪蹄回家熬汤。
结果当年遇到旱灾,家中出产大减,高利贷没能按时还完。
之后利滚利,逐年累计,越来越多,田产全部卖光了,只能流落到梁山水泊。
朱父便给儿子取名朱蹄,以提醒后世子孙不要忘记这件事的教训。
直到朱蹄上了书院后,才改成了现在名字。
徐泽坐到案几旁,翻看二人送来的两份材料。
一份为,乃宗泽撰;
一份为,是朱武所写。


第七十二章 大同说对谁说
《大同说》和《京东东路密、潍、青、沂四州共建会发展报告》都是宗泽和朱武二人根据徐泽的指导,经过近一个月的准备才写出的材料,加起来分量不少。
朱提送来饭食时,社首还在翻看宗长史的《大同说》。
“到几时了?”
外面的天色已经彻底暗了下来,徐泽看得很认真,通览一遍后,还认真修改,已然忘记了具体时间。
“社首,戌时四刻刚过。”
徐泽扒了一口饭,边看材料边问:“长史没有出城吧?”
“没有。”
“那好,去请他过来。”
《大同说》是一篇阐述社会发展道路和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文章。
《大同说》开篇描述了无天子无官府的远古社会形态。
不同于儒家的宣传,徐泽(宗泽秉承徐泽之意所作)在文中明确指出这样的社会并不美好,根本就不值得怀念。
这个时期,人类茹毛饮血,生活质量——活下去都要靠运气的时代,谈什么生活质量?
为了生存,所有的人都必须团结,必须劳动,必须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但就算再努力,靠原始的狩猎和采集,所得依然极少,饥饱无凭,极少有人能活到自然老死。
若是有人不信,可以自行前往海东大岛,真实体验一下原始生番的生活状态。
后来,人类驯化了各种作物和禽兽,发明了众多的工具,生产大进步,部族慢慢有了积余,生活才开始改善。
人类之所以能战胜各种自然风险挑战,最大的原因就是有严密的社会组织——即便在人类社会早期也存在。
有了积余后,族人将自己劳动所得的一部分用以供养脱产的首领和祭祀,首领、祭祀则回报族人公共服务的产品——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组织族人开垦荒山、驱逐野兽、治理洪水,以改造生存环境,让大部分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做得好的首领得到拥护,做得不好的首领必须引咎辞职,是为选贤任能。
其后,生产力再度发展,部族逐渐扩大,变成了国家。
再靠首领、祭祀已经管不过来了,于是有了国主和各级官吏(封君)。
国主的交接有多种方式,有的仍在坚持选贤任能,有的兄终弟及,有的父子相承,历史选择了最稳定的形式——父子相承。
以后还会回到更有效率的传承方式——选贤任能。
但这要社会高度发展,百姓普遍受到良好教育,认知能力极大提高,且信息相对透明的未来社会才行。
人类社会的演进并不平衡,也不具有唯一性,实际上,有很多个方向。
时至今日,仍有很多政权采取其他的传承方式。
比如契丹人立国之前的大贺氏族联盟,就是每隔三年,在八个联盟部族中选一人作为联盟首领——典型的选贤任能;
而正在与辽国大战的金国政权,则是兄终弟及(其实大宋立国之初也是这种现象,并留下了“金匮之盟”悬案)。
但不管社会处在哪个阶段,使用哪种交接方式,都改变不了政权的本质:
百姓以钱粮、徭役等方式供养国家和官府,国家则提供安全、生存、文化、教育、卫生等各种公共服务产品。
判断国家(王朝)的文明程度,主要看其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种类和数量。
以这条标准来衡量,华夏自有文字可考的周朝开始,国家的组织形式一直在进步,惠及的百姓越来越多,为纳税百姓提供的服务产品也越来越齐全。
但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期间也有一些倒行逆施的政权——都没有长久的国祚。
照这种形势发展下去,千年以后,大同可期。
大同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道德水平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
徐泽在《大同说》中隐约提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这就是为什么同时期的游牧、渔猎政权,组织形态与华夏不同的主要原因,而不是什么“教化”。
但他没有提阶级论,因为这是徐泽和他的同舟社驾驭不了的力量,也是在这个时代注定会被封杀的理论。
传播不了的理论,写得再深刻,又有什么实际意义?
在《大同说》中,徐泽贴心地为大宋解决了立国合法性的问题——结束乱世,建立了自古以来提供最多公共服务产品的王朝。
这一点即便是贩夫走卒也能听得懂,比玄之又玄的五德循环理论靠谱多了。
但赵佶等人绝不会感激他,因为大宋立国已经百余年,有没有这套理论,赵氏的地位其他人暂时都无法撼动,立国合法性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而且,此文在给予合法性的同时,也给现在的大宋判了死刑。
大宋已经堕落,百姓上交的税收越来越多,官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却越来越少,绝大部分的钱财被赵氏和各级官吏用于挥霍。
这样的天子和官府以前之所以没被淘汰,只是缺一个更“先进”的能提供更多公共服务的政权取代它。
等同舟社理清京东东路局势后,就会向世人展示一个足以取代大宋的新政权,便要开启大宋灭亡的倒计时。
大宋王朝还有一个办法避免被淘汰的历史命运——进行更加彻底的社会改革。
可惜,庆历新政、熙丰变法、元祐更化、绍圣绍述,直至当今赵官家的绍述新法,反反复复的折腾,已经让世人看到了这个得国不正的王朝多么无力。
不管出于何种初衷,因为什么原因,大宋所有的改革最终都让局势变得更加混乱——这是一个注定没法自我革新的腐朽政权!
更关键的一点,《大同说》虽然没有明确否定“君权神授”理论,却将国家和君主的权力来源赤裸裸地展现在人前。
君权非神授,而是人授!
皇帝并不是代天牧民,而是人民选皇帝以斗天!
可以想象,这本书一旦为天下人认可,就是大宋轰然倒塌之时。
赵佶花费十余年时间苦心搭建的人间道国,也将变成一个笑话。
就连早已经变种,以服务封建统治为主业的儒家理论,其地位也在这篇文章面前,变得岌岌可危。


第七十三章 把水搅浑好摸鱼
收到徐泽的传唤后,宗泽立即赶了过来。
厽厼。正所谓三十年前睡不醒,三十年后睡不着,宗泽早过了睡不醒的年龄,加之有了为之奋斗的事业,更不可能这么早就上床睡觉。
“汝霖兄,坐!”
徐泽将交给宗泽,后者打开,发现上面有不少圈改的地方。
“这篇文章总体上很不错,该讲的事基本都讲到了,但有两点还可以改进一下。”
时间不早,徐泽就不拐弯抹角了,直接讲问题,宗泽也是个做实事的人,自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适应。
“其一,用词过于考究,不利于传播。”
“白乐天写诗尚要讲究老妪能解,这篇文章虽然面对读书人,但最终还是要让全天下的普通百姓听到的,我们就要说他们能听得懂的话。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