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城门突然大开,傅佥和文钦各领4千蜀军疯狂地追杀,直到追出十余里才撤回城中。
就在这二将追杀朱据的同时,高翔、邓芝率领的1千兵卒已经越过西陵峡,一路往东而去。
当晚三更,信陵城被蜀军攻占的消息传到建始,陆逊知道自己中了蜀军的离间计,心头懊悔不已。
“遭了!蜀军一定是从水路而来!本相中了姜维的调虎离山之计!宜昌危矣!宜都危矣!江陵危矣!”陆逊突然大吼道。
第127章 计划并不完美
“丞相,末将认为,蜀军纵然侥幸胜了一阵,他们最多至宜都而止,根本威胁不到江陵!”
“朱将军,你何以肯定?”全琮疑惑地问道。
“丞相,诸位将军:蜀军之所以能偷取信陵,实为数千人扎木筏沿长江而下,趁信陵城空虚时夜袭所致;
自古「陆路正,水路奇」,江陵位于沮漳河以东,长江以北,特别是江陵以东地区,其江面开阔,水网密布,是我水师的用武之地,蜀军连像样的战船也没有,他们仅靠几百只木筏,如何敌我数万水师?有何惧哉?”
“话虽如此,但蜀军已夺信陵!这是我20万大军的粮仓!如何能不急?”全琮突然大怒道:“若不是你鼓吹潘濬将军要投蜀,丞相如何会调离潘濬和朱据?信陵如何会失?”
陆逊见两人又要争吵,赶紧说道:“信陵之失,乃是本相之过,与朱将军无关,我当向皇上上表自贬并呈清此事!眼下,我军的当务之急是要夺回信陵,并防止蜀军继续东进,请诸位将军同心协助!”
“丞相,末将以为:永安至宜都一线水流较急,我水师无法沿江而上进行拦截,蜀军的主力早晚会聚集于秭归和信陵一线。事已至此,巴东隘口的阻截和秭归的重围已是徒劳,我军应早做打算才是!”
“胡将军说得有理!本相正有此意!”陆逊指着地图说道:“宜都是南郡东线的最后一道防线,目前有孙韶、孙桓和周祗三位将军的3万大军驻防,暂时不必担心。本相决定,在大军粮草耗尽以前,先活捉建始城中的刘禅!”
“丞相,末将以为此举不妥!”全琮指着地图上的隘口说道:“目前宜昌和夷陵很可能已经陷落,如果蜀军继续东进,抢先占据此隘口,我十几万大军将难以返回宜都!”
“丞相,全将军说的不无道理!如果蜀军抢先占领荆门山和虎牙山,扼断险要隘口,在缺粮的情况下,我大军定然没法返回宜都!”
全琮没想到,经常与自己做对的朱然也同意自己的计划,于是赶紧说道:“丞相,建始城的蜀军装备优良,短时间内难以攻克。末将以为,应速速退守宜都并占领此隘口!至于建始,有7万大军围困足矣!”
“不错!丞相,如果7日内不能捉住刘禅,建始、巴东和秭归的十几万大军必会缺粮,此时我军的退路已断,必会溃败,还是应当早日退守宜都为要!”
“丞相,蜀军可以用两三千人的规模,随时沿江而下聚于信陵,我十几万大军却没有足够的渡船退回宜都,必须抢在蜀军截断荆门山之前迅速撤回!”
众将都觉得应该立刻退兵,陆逊也考虑到此时阻断巴东隘口已经没有意义,并且秭归短时间内难以攻克,确实应该及早放弃,早日退回宜都才行。
纵然有兵退宜都的打算,陆逊仍不想放过被围在建始城中的刘禅和夷水要塞的姜维,几经思量后,他还是部分遵照众将的计划而行。
陆逊让秭归一线的朱据和吕岱首先撤回宜昌,并抢先控制住荆门山和虎牙山隘口,以保证大军的归路。
此时的陆逊深知,自己已经无法阻止蜀军的东进,他仍然不想放弃建始和夷水一线,于是令巴东的兵将全部南下至建始,并且亲自坐阵指挥这10万大军。
得知陆逊已经撤去巴东和秭归的兵马,姜维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陆逊高估了蜀军的调动能力!其实姜维占领信陵的不过5千兵马,扎木筏沿江而下说起来容易,真要做起来却困难无比,蜀军无足够渡船的情况下,主力部队绝无可能从水路汇于信陵。
即使如此,姜维还是计高陆逊一筹,他被困在夷水要塞却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他仅用几封信就将陆逊的部署全部打乱:
姜维首先用离间计调走信陵的吴军,趁其空虚时偷袭成功,然后故意让信陵的兵马强势追击朱据,并且摆出一副东进占领荆门山和虎牙山的架势,终于调回了巴东和秭归一线的吴军。
正是由于姜维偷袭并占领了吴军在信陵的粮仓,陆逊又担心自己退路被截,他不得不做出部分大军东撤的决定,为蜀军的主力出巴东隘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眼下,陆逊在建始一线仍有10万重兵,蜀军主力出巴东隘口后南下至建始,如果再汇合秭归、信陵的兵马,其局部的数量已经与建始的吴军不相上下。
除了数量上的均衡优势以外,蜀军还有另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控制住了粮草充足的夷水要寨、信陵和秭归。
然而,蜀军最大的劣势在于,陆逊不仅没有撤去建始的兵马,反而还在增兵,建始城的粮草最多还能维持1-2日!
为解建始城和夷水之围,做事周密的邓芝按姜维的密信所托,暂代大将军之职,由他指挥建平郡内的十几万大军。邓芝按姜维信中的指示,发出了一系列的军令:
邓芝令廖化、张嶷领巴东隘口的8千蜀军至建始城以北扎寨;
令关索、罗宪、吕祥等人领永安的6.5万大军至建始,与廖化和张嶷尽快汇合。
长江一线,邓芝令傅佥、文钦领秭归城中的1.5万蜀军出城,沿途阻截撤回宜都的吴国大军,但要做出阻挡不住的架势,促使这此吴军更快地撤至宜都。
刘闪虽是穿越者也难免有所遗漏,也有考虑不周的地方,他给姜维送信的时候忽略了一个巨大的漏洞,这就是自己的身份已经被陆逊所知!
姜维毕竟不是神,他并不知道这一点,在他的计划中,陆逊的大军必会全部撤至宜都方向,建始之围必解。
正是这个漏动,让姜维的调虎离山之计只实现了一半,可以说极不完美。
现在的姜维仍然被陆逊围在夷水,建始城仍在陆逊的重围之中。
由于通讯不畅,身在夷水的姜维对建始的军情掌握不及时,自然无法及时地调动兵马。
这两日,陆逊料定城中粮草将尽,他抱着鱼死网破的想法,令10万大军在建始的四门扎下一百多座坚实的营寨,誓必活捉刘禅。
建始的城北,7万多蜀军已经集结完毕,他们不得不猛攻吴军的大寨,希望能打开一个缺口,希望能将粮草及时地送入城中。
蜀军特有的「消炎药」确实起了作用,向宠手臂的箭伤正在恢复中,张翼的伤较重,至少还需静养半月才能恢复行走,若要恢复如初,恐怕需要半年以上。
张翼多次请战,希望与城北的蜀军里应外合杀出一个缺口,刘闪考虑到吴军营寨坚固,并且还没找到隐藏的神箭手,所以坚决地拒绝了张翼的请战。
第128章 困守待援
自姜维去年在建始城大肆掠夺之后,建平郡已经将近半年没有战事,吴国的百姓陆续回到城中。然而,城中百姓的好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
周承率军秘密进城之后,城中百姓预感到战争又要来临,拖家带口离城者多不胜数。
由于周承按陆逊的指示,要制造一个无兵驻守的「空城」,所以他进城后并未让百姓全部撤离,至今仍有数千百姓选择留在城中。
刘闪早就发过告文,要求蜀军就算饿死也不能骚扰百姓,但这仅限于蜀国的百姓。
建始城中粮草将尽时,刘闪首先就把目光放在了城中的吴国百姓身上。
蜀军挨家挨户地「借」走城中百姓的粮食,那些举家逃出城的百姓也没能避免,蜀军破门而入,将所有能吃的东西全部「借」走。
刘闪确实是「借」粮,而不是抢粮,因为蜀军借走粮食时给城中的吴国百姓打了「借条」。
吴国百姓凭此借条,可以随时到蜀国的任何郡县获得10倍的粮食。
由于城中百姓对蜀军多有憎恨,几乎所有百姓都不愿意把粮食交给蜀军,于是兵卒们按刘闪的指示,留下借条后强行将粮食「借」走十之七八,并未用武力伤害那些百姓。
刘闪这样做,并不是出于对敌国百姓的仁慈,而是刘闪知道,在不久的将来,等到大汉复兴以后,这些百姓都是大汉的子民,并且他们不是匈奴和鲜卑人,更不是羯人。
由于蜀军「借」到一批粮食,城中的兵卒又可坚守7日左右,军心并未动摇。
建始城的北面,蜀军主力早已完成集结,关索、罗宪、廖化、张嶷等人不分昼夜地用投石车猛砸吴军的营寨。
由于姜维在信中一再提及吴军中的神箭手,邓芝又无姜维之谋,他只能用这种直接粗暴的方式来进攻,待吴军的寨栏遭到损坏之后,各个将领再派盾牌兵和弓弩手突入寨中,逐一清剿寨中的吴军兵卒。
两日下来,这种逐一突破的方式使得吴军北面的十几座大寨陆续被蜀军攻破,邓芝还是觉得推进太慢,他仅仅在秭归和信陵各留了5千兵卒,让梁绪和梁虔分别领兵驻守,然后把所有的将领和兵卒全部集中到建始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