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天佑四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
十六年后,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
然而,后唐末帝李从珂,举族与皇太后曹氏自燔于玄武楼,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在这之后的一千多年里,屡屡有传国玺重现神州大地的传言,但都被证伪,此玺最终销声匿迹,令人叹息。
“太子,司马懿要的是天下,而不是传国玉玺。”钟会满不在乎地说道:“对司马懿来说,他能捏住曹芳,这就足够了,这块玉玺对他来说并无大用。当然,羊祜、韩琮、王凌或令狐愚之辈,纵然将其放归,这对我毫无威胁,我就姑且信他司马懿一回。”
“二弟,此玉玺乃我汉室正统之证物,不论司马懿有无奸诈,此玺我志在必得。”
刘璿说罢,立刻以太子的名义写封书信,同意以玉玺交换四将,命人急送至潼关。
“太子,在司马懿屯兵子口期间,羊发、张术已从武关撤走;此时的武关道已被陆将军堵住东路出口,武关再无魏军驻守,我随时可以兵进南阳。”
“关中大地,久经战火,百废待兴。”刘璿郑重地令道:“传令:吴班、朱然、张梁、张承、胡综,引两万步卒屯于潼关之外;马岱、赵统,引两万骑兵协助,不许魏军跨出潼关一步!”
“太子……这……”吴班犹豫着说道:“太子,魏军新败,武关为我所得,正是我大军兵进南阳之时,末将身为大将,却留在关中安闲度日,这……”
“吴将军,关中并非安闲之地!”刘璿正色说道:“潼关易守难攻,就算我攻破潼关,仍要与魏军在数百里的沟壑荒原激战,这并非东进洛阳的最佳道路,魏军却能随时而出;
此时的关中,仍需一支铁军和多员上将留守,必须时刻威胁洛阳的西大门。吴将军,留守关中,责任重大啊!”
吴班仍有不悦之色,刘璿继续说道:“吴将军,你别忘了榆中,别忘了河西!那里还有数万胡人骑兵!他们随时可能袭扰关中!
因此,能留守关中者,必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诸葛瑾将军也会继续留守,还请吴将军不要等闲视之!”
刘璿说的话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在吴班看来,被留在关中的全是老将:诸葛瑾66岁,张承62岁,马岱61岁,朱然58岁,胡综57岁;
当然,年轻一些的赵统和张梁也有四十多岁。
“唉,罢了,罢了!”朱然捊着长长的胡须,拍拍吴班的肩膀说道:“吴将军,咱们几个老骨头能一起留在关中,能在魏军占领的潼关城下打打麻将,这种清闲日子也不错啊!”
“吴将军,你也别叹气!”马岱诡异地笑道:“咱可以每日在渭水钓鱼,再到潼关之下做烤鱼,我就不信魏军不杀出。届时,咱们还是有仗可打嘛!”
“吴将军,咱们屯兵潼关,其实也挺好玩!”赵统呵呵笑道:“吴将军,太子给咱们留了两万骑兵,另外还有一万匹新俘的战马;咱们可以在关中繁衍战马,还能随时去匈奴和鲜卑的地盘玩玩,这种日子,末将与马将军已经过了好几年,其实也不错哦!”
“不错,赵将军说得对!”刘璿正色说道:“在陛下的计划中,我关中的大军不仅要拒魏军于潼关以东,还要随时袭扰鲜卑和匈奴,要保证河西的安定,为我平定西域打好坚实的基础,责任十分重大!璿儿拜托诸位将军了!”
刘璿说得很是诚恳,吴班终于点头应允,试探着说道:“那……被俘的七万魏兵……”
“吴将军,我与诸葛将军商议过了,汉中的俘虏也会被押来关中,这九万俘虏就交给诸位将军。
至于是屯田还是建城,就由诸位将军自行决定;
另外,父皇也有旨意,关中屯田的收入,其中的七成上交国库,另外的三成,就由留守的将军们自行分配。”
“卧槽!”黄崇闻之大惊道:“若是留守关中,这九万俘虏种出的粮食,那可不是小数目啊!一季下来,每个将军至少能收入二百万铢!相当于每人活捉了四次羊祜!”
“卧槽!你就这点出息?”诸葛樊一巴掌拍在黄崇的脸上,呵呵笑道:“你如此年轻,正当杀敌报国之时,怎能留在此地享清福?再说了,你有张畯将军的丰厚嫁妆,还看得上这点铢钱?”
“啊……原来……这事大家都知道啊……”黄崇满脸窘迫地说道:“我只是说说而已……我还要杀入洛阳,还要平定高句丽,还要去倭奴国抓孙权,还要开着大船去做贸易,要做的事多着呢,怎会甘心留在关中?”
黄崇说罢,被要求留守的几人又有落寞之色,纷纷叹息着,自己的年纪实在太大。
刚才,诸葛攀和黄崇不经意间的话,可谓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其实,刘闪和刘璿确有此意:此时的关中战事初定,魏军和胡人不敢轻易来犯,留下几个老将在关中,由他们负责镇守、屯田、建设、劫掠,确实有让他们享清福之意。
在汉中,刘璿刚刚说出刘闪的安排,诸葛攀立刻就想到了此层意思;
不过,他和诸葛绰说服了诸葛融,只是由诸葛融留下照看诸葛瑾,这两个堂兄弟与诸葛恪三人,他们坚定地要求跟随刘璿去往南阳。
几日后,关中的汉军兵分两路,一路由诸葛恪率领,经由武关道往南阳进军,另一路由吴班、马岱率领,气势汹汹地扎寨于潼关之外。
“怎么搞成这样?刘璿怎会在关中?”
司马懿猛敲自己的脑袋,脸上多有悔恨之色,有种骑虎难下的感觉。
“二哥,你这是……”
“唉!”司马懿无力地叹道:“我给诸葛恪写信,本以为他会将信交给诸葛瑾,唉!我已经安排好细作去成都散布流言,本来可以挑拨姜维、陆逊与诸葛瑾三人的不睦,怎知刘璿会在关中!唉!弄巧成拙矣!”
“二哥,你太高看这个玉玺吧?”司马敏不屑地说道:“仅凭这个破玉玺,你就想让这三人不睦?”
“小儿之见!你懂个屁!”司马懿毫不客气地骂道,然后慢慢地解释道:“对他们蜀国来说,能迎回传国玉玺的将领,这高于「灭国」的头等大功;去年孙权败逃之时,姜维都不敢杀入建业摘取「灭国」大功!
此时,我将此大功顺手送给诸葛瑾,他不敢不受!本来我已经计成,哪知来了个刘璿!”
“这么说来,二哥确实是棋差一招啊!”司马敏无奈地笑道:“若刘璿还没有被册为太子,咱们将玉玺交给他,还可能引起蜀国的太子之争;可惜他已被册立为太子,唉!时也,运也!”
第597章 自掘坟墓
在秭归水域,魏腾的船沉没了十几条,各个炒作糖票的大族惶惶不可终日,糖票的价格持续在350铢左右,很长时间内,没有一人敢出手买入。
几天之后,过往的商旅通过魏家人了解到,沉没的十几条船并非装的白糖,不过是普通的面粉。
至此,糖票的价格很快又回到700铢左右,并且还有进一步上涨的趋势;
让人奇怪的是,魏国的世家大族并没有卖出糖票回笼资金,而是在各方筹集资金,准备进一步大肆收购。
“崔公,你老是让咱们不要动,究竟是何意?”王湛忧心忡忡地问道:“家父令我尽快将钱送到泌阳,此时的价格恢复正常,正该高价卖出,你为何用大单将价格打低?”
“我将价格压低,是为了吓住那些富户,让他们不至于高价卖出,我等趁机在低价多收一些。”老者呵呵笑着,自信地说道:“你们放心,不出半月,糖票的价格必会涨到1400左右,往后还会继续暴涨。”
说话的老者名叫崔钦,被众多的魏国大族敬为「崔公」的正是此人,他是曹操时期身居高位的谋士崔琰之次子;
去年,崔钦的叔父崔林身居大司空之职,曹爽专政时期被贬为闲职;
司马懿诛杀曹爽之后,虽由赵俨接任大司空,但崔林亦被重新启用,官至大鸿胪。
“崔公,有钱赚自然最好,只是……只是泌阳那边催得急,不敢多等啊!”
“徐公子,稍安勿躁。”卫实满不在乎地说道:“本公子从荀家得到消息,太傅和赵大人已经批准了拨款之事,军费很快就能送到泌阳,咱们无需担心此事。”
卫实说罢,看了看贾莲、华博和陈翔,又将目光放在崔钦身上,犹豫着问道:“崔公,并非我等不相信你。只是……若说有最新消息,咱们肯定比不上那批蜀国人,崔公为何如此肯定?”
“你们应该知道,不论是我大魏还是蜀国,地方上的所有事情,如果没有核实清楚,有谁敢上报朝廷?”
崔钦放下酒碗,捊着胡须说道:“王肃大人的使团正在会稽郡,此消息应该不会有误。”
“崔公,若说会稽的甘蔗真染上了凤梨病,这最多影响八月的那批秋播,不影响明年二月的春播;按理来说,不至于导致白糖的减产吧?”贾莲疑惑地问道。
“在普通人看来,确实如此。不过,若你们投了巨资去会稽郡种甘蔗,你们亏了一季的情况下,还敢加大投入种第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