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的工艺落后,对金属部件的细微加工能力不足,刘闪利用水的浮力减少两块金属之间的摩擦,唯有这样才能让指南针更加准确和灵敏。
试验的结果跟刘闪猜测的一样,他对这个指南针的效果非常满意。
刘闪知道野外行军作战时准确地识别方向十分重要,他从没见到姜维和魏延使用司南,也不知道他们如何准确地识别方向,只希望这些奇巧物品对他们有所帮助。
今日完成了两件小发明,刘闪十分兴奋,立刻让人将这个望远镜和指南针送到姜维的手上,并修书详细地讲解了使用之法。
自从姜维带兵到永安之后,他从来都是往成都发回捷报,从未提过任何要求,不论是兵员补充还是粮草军械。
因为刘闪就是他强大的后盾,前线所需要的任何东西,只要刘闪能想到,他都会提前备好并及时派人给他送去。
黄月英告诉刘闪,投掷土炸弹的小型投石车已经改装好,如果将其拆开,只需4个普通士卒就能搬运,并且重新组装也不会耗时太久。
据黄月英介绍,这种小型的土炸弹专用投石车,其投掷距离可达800多米,如果投手经过训练,落点误差可控制在100米以内。
刘闪对投掷距离十分满意,只是觉得落点误差太大,考虑到现有的技术无法进一步缩小误差,只得作罢。
寻思着只能依靠数量优势大范围地杀伤成片的敌军,或用于攻城前的威摄。
刘闪来了兴致,命人将其拆散后去野外试验一番。
岂料刚走到门口,却见一名衣衫褴褛、满身伤痕妇人跪在门外,刘闪询问之后得知,此妇人来此的目的是「告御状」。
第62章 顺水推舟
刘闪询问后得知,此妇人姓胡,她要上告的正是自己的夫君刘琰。
刘琰,字威硕,豫州鲁国人,他年少时就追随在刘备的左右,刘备攻占益州后受封固陵郡太守。
刘禅继位后,刘琰又受封都乡侯,官位排位仅次于托孤重臣李严,不久后又升任后将军兼卫尉、中军师,后来又升任车骑将军。
公元231年(建兴9年)二月,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魏时,因粮草不继退回蜀中。
经查,负责粮草运输的李严为逃脱罪责弄虚作假,有逃脱责任之嫌,刘琰就与诸葛亮共同上书刘禅请求罢黜李严。
其实不仅仅如此,刘琰弹劾诸臣的公文数量列第一,可见其地位之高。
向宠告诉刘闪,刘琰官居高位,很少参与蜀汉的国政事务,只是象征性地率领千余士兵,跟随丞相诸葛亮提些批评建议而已。
即便如此,刘琰的排场却十分高调,他的车马服饰饮食,可以称得上是奢侈豪华,府里的侍婢几百个,并且都能歌舞奏乐,刘琰还教会她们诵读东汉词赋家王延寿的名作《鲁灵光殿赋》。
公元232年(建兴10年),刘琰与魏延不和而争吵,其间话语狂妄荒诞,受到诸葛亮的严厉责备。
于是诸葛亮就将其遣送回成都,但保持其官位不变,并未深作追究;
自此之后,刘琰感觉自己不得志,整日在府中饮酒作乐,再也不曾上朝。
前段时间,刘闪按诸葛亮的遗言升吴懿为车骑将军,刘琰闷闷不乐却也没有提出异意,仍旧在府中不问世事。由于穿越而来的刘闪并不知道刘琰此人,所以未加安抚。
听了向宠的介绍,刘闪对这个刘琰的印象极差。想到一个妇人拉下面子当街长跪向自己告御状,一定是受了不公正的待遇,并且无处申冤才会出此下策。
刘闪急着去试验新的投石车和土炸弹,于是让胡氏先到科技馆休息,留下李昭仪跟她了解情况,然后与向宠急匆匆地到兵工厂取了几枚做好的炸弹。
野外试验的结果让刘闪大失所望:投石车本身没有问题,炸弹需要改进的地方太多!
每个炸弹都能爆炸,不过爆炸的时间难以准确控制。有几枚还在空中就已炸响,也有几枚落地后过了很久才炸,还不能用在真正的战场上。
刘闪回到兵工厂,仔细观察已经做好的几百枚炸弹,很快就找到了原因:由于引线是由不同的人手工搓制而成,其有粗有细,装药量有多有少,各不相同,点燃后的燃烧时间肯定大不相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相对很容易,刘闪自然想到后世常用的「标准化」,于是让邓良尽量统一每个人的制作方法,并且严格统一每条引线的装药量和搓制长度。
刘闪回到科技馆,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
二百多名兵卒把科技馆堵得严严实实,另有一百多名兵卒在里面疯狂打砸,几十名黄月英的助手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向宠大声喝止后,刘闪急忙步入殿内。
李昭仪将黄月英、诸葛瞻和胡氏护在一间小屋内,她自己就堵在大门口,那些兵卒顾忌她的身份才没敢造次。
二百名宿卫兵及时赶到,刘闪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并未为难那些兵卒,因为他们只是奉命办事,喝斥一翻后将其全部放走,然后命宿卫军将刘琰逮捕下狱。
自秦代起,各郡县太守以下设有「官寺」,类似于后世的「衙门」,专门负责处理民间的各类纠纷。
汉末时期,军旅营门中的「牙门」逐渐移用于郡县的官府,“官寺。”
才慢慢地改称为「公牙」,其府门为「牙门」,自唐代时期逐渐改称为「衙门」或「县衙」。
成都城相当于后世的「直辖市」,除了有宿卫军和卫戍部队维持治安外,并未设置郡守或太守,自然没有官寺,偶尔由城中的不同大臣代为行使「官寺」的官员职责。成都城中,治安良好的背后,必然有许多百姓无处申冤。
黄月英了解到陌生的「科技局」和「教育局」的职能之后,她未经考虑就同意出任「局长」之职,心中所想只是为皇上办事,这些事情正是她所善长的。
黄月英并未关心过「局长」的官职大小和俸禄,刘闪也忽略了这个问题,刘琰带兵打砸科技馆,黄月英自然没法阻拦。
次日,朝中议事时,刘闪不再遮遮掩掩,顺水推舟下达一系列的政令:将兵工厂升为「军械局」,下设佐戈令,考工令和武库,由邓良升任局长之职;
将铸币坊和各地的大汉银行划入新成立的「财政局」,原大司农孟光任局长之职;
另外,正式成立「科技局」和「教育局」,将各地的官学和私学都划入教育局管理,由黄月英兼任两个局长之职;
其次,成立新的「纺织局」,将宫庭织坊划入其中,内部细分了蚕丝收购、织染、销售等不同部门;
将制药厂和食品厂分别升级为「药监局」和「食品局」,其中的官员都升任为相应的局长。
刘闪明确了各局「局长」的官职大小:位视九卿,秩俸2千斛;
除孟光的财政局保持1500士卒之外,各局划拨500士卒维护其正常的运营。这样一来,刘闪相信再不会有人敢带兵前去打砸。
科技局和纺织局的局长都是女性,并且官至九卿,历朝历代都没有这种先例。
任用女性为官,以及这一系列的任命和升迁,朝中大臣议论一番后,居然都没有反对,这完全出乎刘闪的意料。
经众臣的推荐,刘闪任命费祎的长子费承为成都太守,成都城的行政管理官员终于不再空缺。
由于胡氏当街告御状,刘闪命人将她带至殿上。
经过胡氏的陈述,她被刘琰私刑责打,然后被赶出家门,其起因竟然与刘闪有关!
上月吴太后的寿辰,朝中官员和家眷都到宫中贺寿,胡氏入宫之后一月未归,刘琰怀疑自己的妻子胡氏与刘闪有私情,这才对其动用私刑。
胡氏性情刚烈,自然受不了刘琰无端的猜测、殴打和休弃的侮辱,由于成都城中没有「官寺」,她打听到刘闪的行踪后,这才拉下脸面当街告御状。
第63章 于礼不和
自古以来,清官难断家务事,刘闪身为一国之君,对臣子的家事不便多加过问,但他将胡氏接到科技馆时,相当于已经接下了这件御状,不得不详加查证。
刘闪的后宫已经有9个嫔妃,他不是抢人老婆的曹孟德,更不会与自己臣子的老婆有私情,从这方面来说,刘闪更要查个水落石出,否则定会招来众臣的非议。
刘闪传唤了新任的纺织局局长蔡英和几名织女,她们都证明胡氏参加太后的寿宴之后,一直在西织学习染布之法。
然而,刘琰不相信自己的妻子会做染布那种「低贱」的事情,他始终认为胡氏消失的这个月一直在宫中,并且与刘闪有私情。
昨日刘琰带兵打砸科技馆之事,由于科技局的性质和黄月英的官职不明,刘闪不想多做追究。
在殿上,有了蔡英和几名织女给胡氏作证,刘琰还是不肯相信,他认为刘闪与她们统一了口径,在殿上多次口出狂言。
殿上众臣早就怒不可遏,他们认为刘琰的「轻君」和「辱君」之罪不可饶恕,蒋琬高举相印,让殿外的宿卫兵将刘琰投入大牢,准备明日问斩。
蒋琬立刻拟了一道榜文,将刘琰责打、休弃胡氏以及「轻君」、「辱君」之罪张贴于成都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