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三国做刘禅 (排骨)


  关索带回1.1万兵马,招降叛军2000余,刘闪只留了2000名无当飞军,其他的1万多兵马全都交给马忠和阎宇带回南中。
  刘闪再三叮嘱永昌郡守阎宇,一定要派出大军找到这几处地方,一定要在最南边埋上蜀汉的界碑。
  阎宇不停地表示会完全照办,然而他却不知道「界碑」为何物,刘闪感觉又好气又好笑,耐心地告诉他大概的尺寸和浇铸方法,强调界碑上一定要有「蜀汉界」三个字和埋碑的时间。
  刘闪不确定这样做是否有用,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实现「大汉万年」的宏愿,在刘闪的心里,开疆拓土并非要等到一统华夏之后,从现在就可以做起!
  就算自己的愿望化做了泡影,刘闪希望在一千多年后的某个时期,这些地方会因为今日埋下的蜀汉界碑,成为有据可查、有史可考、无可争辩的大汉国土!
  由于关索不会再回南中,吕祥和罗宪也不愿再回南中,希望能跟随关索和姜维南征北战。
  现在的罗宪刚好16岁,他是罗蒙的儿子;
  吕翼的侄子吕祥现在刚好20岁,他的父亲吕凯被云南的土著所杀,此后一直将叔叔吕翼当做父亲一般孝敬。
  这两名小将极是勇猛,他们生擒刘永和刘理给刘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鉴于两人的长辈也有此意,刘闪考虑到蜀中正缺将才,当场就点头同意,命二人休息几日后跟关索一起赶到永安城,然后听从姜维的调遣。
  几位官员离开时已是深夜,刘闪几经犹豫还是决定去「打扰」李昭仪,从黄晧处问到她的住处后,欣喜地前往承福殿。
  承福殿的灯还未熄灭,刘闪示意两名婢女不用行礼,蹑手蹑脚地步入房间,却见一身红装的李昭仪正在床边抽泣。
  刘闪急忙上前拉着她的手,怜惜地问道:“昭仪,你怎么了?”


第39章 汉式婚礼
  一个万里挑一的美丽女子进入皇帝的后宫,而后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这个过程与民间百姓结婚的程序上大体相同,一般也要遵守《礼记》中约定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亲迎。不同的是,皇家的大婚仪式更为隆重和讲究。
  在汉代的鼎盛时期,皇帝彩礼对皇后的娘家人来说,确实是一份真正的厚礼,仅黄金就要送万斤以上。
  就算后面的东汉时期,权臣梁冀的女儿被选上皇后时,汉桓帝刘志「聘黄金二万斤,纳采鴈璧乘马束帛,一如旧典」,礼金更是翻了一倍。
  刘禅与张雁成婚时,蜀国正处于征战后的恢复中,此时刘备和张飞早已不在,二人在相父诸葛亮的主持下简单地成了婚,即使如此,二人至少有一个完整的婚礼。
  按照汉代的礼制,能够与皇帝成婚的女子唯有皇后一人而已,就算皇后突然亡故,就算其他的女子再得宠,她们都不可能与皇帝有一场婚礼。
  李昭仪身为普通百姓家的女儿,她曾经说过,不在乎刘闪是将军还是士卒,也不在乎他是百姓还是流寇,只要刘闪不打她,能给她衣食,她都会跟刘闪在一起。
  李昭仪已经知道刘闪是蜀汉的皇帝,也知道自己很快就会被册封为真正的「昭仪」,她并没有为此而欣喜。
  她哭泣的原因,是自己嫁人时竟然没有一场婚礼,哪怕是最为简单的婚礼。
  历史上的刘禅降魏之后,数百个宫女和嫔妃中,不甘受辱而拔剑自刎的唯有李昭仪一人,由此可见她性格的刚烈和忠贞。
  刘闪并不是鼓励或赞赏女子的「忠贞不二」,而是仅仅从普通女人的角度考虑,也从宫中女子的「不幸」考虑,决定给李昭仪一个简单的婚礼,哪怕违背礼制又如何?
  “昭仪,天冷了,别冻着!”刘闪小心地将李昭仪扶到床边,温柔地给她盖好被子:“你是我唯一的昭仪!我一定给你想要的婚礼!”
  李昭仪默默地点了点头,刘闪强压着身体和心里躁动,只是从背后搂着她,一直到天明。
  早朝上,落荒而逃并且损了1000名士卒的孟光并未受到责罚,他毕竟是文臣,不懂得统兵之法,但其勇于率兵勤王的行为受到刘闪和众臣一致赞赏。
  刘闪将500名无当飞军补充了宿卫军,剩余的1500人仍然交给孟光,用于保证铸币作坊的安全。
  另外,刘闪得知向宠只是偶尔教教刘璿枪法,于是正式加封向宠为太傅,他以后就可以经常指点刘璿和其他皇子。
  众臣都不会干涉刘闪的后宫,但他们一致反对刘闪提出的婚礼要求。
  经过一翻唇枪舌战的激烈辩论,刘闪和众臣各退了一步,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免去应有的「三书六礼」,也不用诏告天下,就在宫中举办一个汉式的「拜堂」仪式。
  对刘闪来说,这是自己挑战固有的汉代礼制的重大胜利,因为除了吴太后之外,刘闪和李昭仪都无长辈,那些「三书六礼」自然没有必要;
  李昭仪要的只是一个仪式,也无需诏告天下。
  几日后,吉日,坤宁殿,彩乐声声,莺歌燕舞。掌管宫中礼制的「奉常」孙玄按照传统习俗,为二人举办了一场民间极为常见的汉式婚礼,并亲自宣读告文:
  “赞曰:惟天地以辟,万物滋养于斯,日受其精,月润其华,天礼之奥含于其中,人以婚礼定其礼,三牢而食,合卷共饮,自礼行时,连理成,比翼具,虽万难千险而誓与共患,纵病苦荣华而誓而与弃,仰如高山哉,其爱之永恒,浩如苍穹哉,其情之万代,相敬如宾,各尽其礼,家合事兴,不变不易,天长地久,为尔佳缘,特为赞颂。”
  告文宣读完毕后,身穿大红汉袍的刘闪和凤冠霞帔的李昭仪步入殿内,在赞者和十几名婢女的协助下,逐一完成了沃盥礼、祭祀礼、同牢礼、合卺礼、信物礼、解缨礼、结发礼、执手礼等十几个繁琐复杂的程序。
  最后的「证婚礼」由丞相蒋琬做为证婚人宣读告文:
  “盖闻——易正乾坤夫妇为人伦之始——
  ——诗歌周召婚姻乃王化之源——
  ——是以——
  ——鸣凤锵锵卜其昌于五世——
  ——夭桃灼灼歌好合于百年——
  ——今新郎刘禅世泽贻芳才誉素着——
  ——新娘李湘仪温婉贤惠绣阁名姝——
  ——允称璧合珠联之妙——
  ——克臻琴谐瑟调之欢——
  ——增来鸿案之光——
  ——结此凤仪之好——
  ——爰于此良辰美景欢言嘉礼共协唱随——
  ——入洞房而喜溢花烛辉煌——
  ——睹华屋之欢腾笙歌迭奏——
  ——欣此时宜室宜家烂门庭而有耀——
  ——卜他日而昌而炽庆瓜瓞兮绵长——
  ——用志燕喜以抒忱为尽长乐未央之颂——
  ——特贺鸳盟而书牒愿敦二好无尤之文——
  ——寅筮吉辰行合卺之礼——
  ——伏愿——
  ——百年偕老永结琴瑟之欢——
  ——五尽其昌早协熊罴之庆——证婚人蒋公琰恭贺新禧。”
  婚礼完成后,二人被几名「执事侍女」和「灯笼侍女」送至刘闪的承德殿,刘闪的心久久未能平静。
  汉式婚礼讲求的不是热闹,而是庄重,其核心只有一个「礼」字。
  经历了这场简朴的汉式婚礼,刘闪发现经过这一千多年的时间,后世的人们丢失了太多太多重要的东西。
  在刘闪生活的时代,婚礼上的新人都会喝交杯酒,它源自汉式婚礼的「合卺礼」,其实双方杯里的酒非常苦涩,这杯苦酒象征夫妻二人在以后的婚姻生活中同甘共苦,共同体验各种酸甜苦辣。
  一千多年后的人,经常在影视剧中经常听到的「结发之恩」或「结发妻子」,这也源汉式婚礼中的「结发礼」,就是分别剪下新郎和新娘的头发一缕,然后将其结在一起,发相结,心相印;
  这个礼节象征夫妻一体,相濡以沫,永不离弃,要求新人要牢记夫妻之义,结发之恩。
  李昭仪静静地坐在榻上,轻轻地握着刘闪的手,口中喃喃地重复着「执手礼」中赞者的话:“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刘闪突然想到自己是皇帝,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嫔妃,李昭仪只是其中的一个,可是对她来说,自己却是她的全部!
  刘闪鼻子一酸,动情地说道:“昭仪,你永远是我的昭仪!这宫里只会有一个昭仪!”
  “陛下……”李昭仪的头缓缓靠在刘闪的肩上……


第40章 未雨绸缪
  在刘闪所了解的历史上,史学家及很多三国爱好者对姜维贬多褒少,主要是因为他连年征战,耗损了蜀汉的国力,却未伤及曹魏的根本。
  姜维最后一次北伐时,蜀中文武官员几乎都在反对,就连廖化也多次劝姜维休整军队,认为「连年征伐,军民不宁,兼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建议勿强行难为之事」。
  后世的人们总结了姜维11次对魏国用兵的结果:其中大胜2次,小胜3次,相距不克4次,大败1次,小败1次,总体来说,姜维是胜多败少。
  从「宏观」上来说,姜维北伐确实造成了蜀汉「兵困民疲」,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样道理,魏国也有损耗,而且作为战败方的魏国损耗远比蜀汉来得大,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蜀魏两国之间国力的差距。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