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染织工艺相当成熟,已掌握了浸染、涂染、套染和媒染的一整套染色技术方法。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织印染的20多种色谱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西织,纱、罗、锦、绦、纚等丝织品和各类毛、麻、棉织品的染色方式各有不同,既有朱砂、绢云母、硫化铅、硫化汞等矿物染料,也有茜草、栀子、靛蓝和炭黑等植物染料。
西织采用的印花工艺也非常行进,几名织女正在用的「三版镂空套印」技术让刘闪佩服不已,一块数尺长的白纱上,绛、绿、白三色印成的云草纹理栩栩如生,艺术效果非常好。
“皇……”
刘闪急忙捂住黄晧的嘴,担心那些织女要是下跪迎候,必会打扰手上的工作,那些眼看就要染成的布料必会出现瑕疵。
这里经常有宿卫军过来,门外也有十几名宿卫军负责保卫,织女们见到身披胄甲的刘闪也没注意,全都小心细致地忙着手上的工作。
刘闪找了许久,终于在东墙边的染缸旁找到了身着汉裙的李昭仪,她正和另一名织女将捞起的布料放在架上打晒,待她们手上空闲之后,刘闪一把抓住她的手。
“昭仪!”
“男女授受不亲,还请将军自重!”李昭仪双眼通红,几经努力仍不能抽回手。
“将军!你不得无理!”一旁的织女赶紧上前将李昭仪护住:“湘仪,你认识他吗?要不要叫宿卫军?”
“我不认识你!还请将军放手!”
“昭仪,昨日是我不好,我不该打你,你听我解释!”刘闪不容分说就将她揽入怀中。
身旁的织女似乎认得向宠,她略一犹豫后立刻跑开。片刻之后,十几名宿卫军和西织令赶了过来,却见向宠和黄晧在摇头示意,他们不敢问原因,也未离开,只是盯着眼前怪异的一幕。
“昭仪,昨天我不该打你,你就别生气了嘛,要不你打我几下,然后再跟你慢慢解释!”
刘闪一本正经地说道,同时抓着李昭仪的手不停地拍打着自己的脸。
刘闪没注意到李昭仪的手上沾满了染料,她在自己的脸上拍了几下之后,刘闪完全变成了大花脸,自己却未发现。
刘闪似乎感觉到李昭仪没有再生气,将她拉腰一抱就大步离开,李昭仪双颊一红,再也顾不上矜持,顺势揽着刘闪的脖子。
“陛下……陛下……”黄晧急匆匆地追上来。
“有话快说!很重呃……”刘闪气喘吁吁地停下来,暗想怎么跟电视上不一样?这李昭仪看起来就九十来斤,怎么如此吃力?
“陛下,吴太后在命人收拾东西,说要搬出去!”
“她……呃……随她去吧,爱去哪就去哪!让几个宿卫军跟着,别出事就行!”
刘闪实在抱不动了,只得将李昭仪放下,一名宿卫兵赶紧将马牵了过来。
刘闪吃力地扶着李昭仪上马,就跟从汉中回来时一样,自己坐在后面,轻轻地搂着她,终于想起这匹马上少了什么东西!
刘闪想起自己上学的时候,曾在游乐场骑着马拍过照,那时候自己很容易就能爬上去,并且骑在上面也很稳,因为那匹马上有两个马镫!
想到这里,刘闪似乎发现了新大陆,赶紧低着看看自己这匹马的马蹄,居然马蹄上裹着一层皮制的「袜子」,根本没有传说中的「马蹄铁」?
难道自己记错了?说好的「大秦铁骑」呢?
怎么这个时代的马没有马蹬和马蹄铁?看来曹魏的「骑兵」根本算不上「铁骑」!
考虑到蜀国主要以步兵为主,刘闪对打造这两件新奇物品就没那么急迫,骑着马往皇宫方向一路疾驰。
张皇后几个嫔妃苦劝多时,仍没改变吴太后搬出宫的决定,她们见到刘闪回宫就赶紧迎上来,没来得及问刘闪的脸怎么回事,几人七嘴八舌地说了许多太后离宫的「危害」,刘闪自然嗤之以鼻。
“雁子,你们不用劝她!她这是没脸留在宫中!”刘闪冷哼一声后不屑地说道:“前日她儿子造反时身体不适,怎么才两日就生龙活虎了?她这要找自己的亲儿子,咱们就由她去!大不了臣民骂我「不孝」,这个黑锅我背了便是!”
“既然这样,陛下应该给吴老将军写封信……”
“雁子,还是你想得周到!我这就去写!”刘闪翻身下马,把缰绳交给一名宿卫兵后说道:“雁子,这位是李昭仪,你先帮我安顿一下!”
“李……昭仪?”张雁疑惑地问道。
“不错!她的名字就叫李昭仪,这可是诸葛丞相给起的,过几天再正式册封!”
刘闪刚走出几步又停下,对黄晧说道:“把那几位南中归来的将军全部请到宣室殿!”
第38章 开疆拓土
自从关索前往南中平乱之后,刘闪详细地了解到南中的很多事情,也知道蜀国对南中的治理并非「不管不顾,不叛乱就行」,而是一种掠夺式的统治方式!
南中各郡县并非不毛之地,而是蜀国的「提款机」和后方根据地。
它地处偏远,物产却极为丰饶,盛产稻米、小麦等粮食资源和金、银、铜、铁、锡、丹砂等矿藏资源,并且富产良马、耕牛,当地的百姓也骁勇善战,蜀国的精锐部队「无当飞军」就出自南中。
蜀国向南中征收的赋税极高,特别是诸葛丞相六出祁山期间,由于连年的征战,消耗了大量的人财物力,这些几乎全依赖于南中地区的供给补充,蜀国才得以「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事实上,自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南中地区依旧叛乱不止,特别是越巂郡!
当时,蜀国委派的太守都不敢去当地任职,只敢前往八百多里外的边境安定县一带虚应故事而已,去年(公元233年)马忠将军仍在那里平乱。
在刘闪看来,正是这种掠夺式统治,才造成当地百姓不堪重负,才会产生无法调和的尖锐矛盾。
在这样的背景下,就算诸葛亮也难以把南中治理好,这就不足为奇了。
刘闪的这些话说得很直接,但没有对诸葛亮有半点不敬的意思,几位南中归来的老臣无不点头称是。
刘闪暗自庆幸,幸好是把他们几位单独请到宣室殿,否则这些话让朝中那些「迂腐」的大臣们听到,又得浪费口舌去争辩。
刘闪介绍了蜀国正在施行的鼓励农耕、轻徭薄赋的诸多政策,表示南中地区也会施行相同的政策,几位官员听后无不感慨,表示如果能一直这样,南人将不会再反。
刘闪闻之自然很高兴,表示除了这些外,还需让南中地区的百姓对蜀汉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要让他们认识到,南中跟蜀国的其他地方一样,都是蜀汉的一部分。
为了加强这种「归属感」,刘闪向官员们提出建议,让他们将蜀中地区百姓的穿衣着装、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节日传统、婚嫁丧葬等风俗全部照搬过去,鼓励当地百姓向汉人学习。
另一方面,刘闪整理了很多夏、商以至春秋战国时代的神话传说和有趣的典故,让官员们以「说书」、「讲故事」或其他娱乐方式,将这些带到南中,尽量让当地的百姓全都知晓,要让他们意识到,这些都是自己国家的历史。
几个官员意识不到做这些有什么用,刘闪没法用「文化入侵」这样的言辞去表达,只是嘱咐官员们照做就行,相信他们会尽力而为。
刘闪又拿出一大叠粗糙的黄纸,这些都是自己收集整理的汉代以及在这之前的历史人物故事,包括王翦、白起、卫青、霍去病、张良、陈平等等,希望官员们将这些人物的英雄事迹在南中地区广泛传诵,以此激发南中百姓对英雄人物的向往。
除此之外,刘闪还特别整理了汉代鼎盛时期和东汉末年至现在,与百姓生活相关的诸多文字资料,希望南中百姓能向往国家强盛时期的富足生活,激发他们为蜀汉和南中走向强盛而奋斗的愿望。
其实这些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爱国」教育,因为南中地区很多百姓对蜀汉朝廷尚有排斥心理,刘闪希望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进一步加强南中百姓对蜀汉的认同,能让他们更加涌跃地加入「无当飞军」。
刘闪还一再跟官员们强调,要在南中地区树立「参军光荣」的概念,各地要对加入「无当飞军」的家庭给予特殊的关照,比如送医送药,适当照顾其家中老幼,帮其修缮房屋,适当减轻赋税等等。
交待完这些后眼看就要到傍晚,刘闪命人将膳食送到宣室殿,与众将一同吃过晚膳后,刘闪仍没有要停下的意思,几名婢女掌灯之后,刘闪拿出一张自己绘制的地图。
这张地图的特殊之处在于南中以南,交趾以西的部分,刘闪在这些空白的区域勾画出弯弯曲曲的线条,分别标注了「哀劳」、「谌离」、「扶南」、「林邑」等字样。
这张地图并不是空穴来风,是刘闪根据蒋琬提供的地图,再结合自己记忆中一千多年后的地图综合而成。
如果刘闪没有记错,这些地方现在应该还是「土著」在狩猎,或许根本就没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