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三国做刘禅 (排骨)


  在这之后有二十多天,大量的木屑、木板顺着江水漂至下游,这样的漂浮物越来越多,陆逊隐隐有些担心,他知道,蜀军必有大动作!
  又过了十几天,驻守襄阳的朱桓派出一千多兵马南下,这些吴兵驱逐蜀军埋伏的弓箭手之后来到长江北岸,隐约能看到对岸的幔子里藏着几十艘高大的楼船,幔子外面的江面上还停泊着近百艘艨艟斗舰。
  蜀军竟在偷偷地大量制造战船!此消息传回建业,吴国朝中惊骇不已,孙权更是寝食难安。
  这一年多来,吴军能倚仗长江边的信陵城阻止蜀军大举东进,信陵被攻占后,吴军退守宜昌也能阻挡蜀军东进,但这是在蜀军没有水师的前提下。
  如今的蜀军大举造船,宜昌、西陵、宜都、夷道一线的几座城池就形同虚设,蜀军的水师一旦形成,江陵就无险可守,长江一线将门户大开。
  吴国朝中的主战派占了上锋,孙权也清醒地意识到,一味的退让和割地阻挡不住蜀国东进的野心,唯有积极防御甚至主动出击才能守住国门。
  有鉴于此,吴国加快推进征兵的进程,希望能在年底前将全国军队扩充至30万以上。
  另外,吴国也准备大量增造战船,同时决定在宜昌、宜都至江陵一线的江面上埋设几百条粗大的铁索,并且在江中沉入大量的铁锥,阻止姜维的战船大举东进。
  要快速完成这项江防工程,需要强大的国力支撑,至少还要征召三十多万徭役,即使全国上下已经民怨沸腾,孙权还是咬牙颁布诏书,下令在全国强征徭役。
  这份诏书迅速下放到各郡县,吴国东部许多百姓为了生计,不得不躲到山里成了「山越」的山民。
  在吴国的西部和南部,不少百姓听闻被蜀军占领的武陵郡免征赋税,更没有强抓兵丁,拖家带口东迁的百姓多达十几万!
  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各地治所的官员根本就无法阻止。
  蜀中的粮草和军械大批大批地运往永安,南中地区的粮草则大量运往交趾郡,这样的运输规模超过以前的任何一次。
  蜀中的姓都感觉到大战即将来临,但他们脸上并没半点战争的恐惧,甚至还有些期待,纷纷到各县治所询问征兵信息,却全都失望而归。
  由于蜀中的农作物都是一年两熟,百姓们有较多的空闲时间。
  既然没有征兵,他们都抽时间加入到军械生产或运输军备的队伍中,每日除了有免费的三餐外,还能获得相应的铢钱。
  为了让铢钱在蜀中充分地流通,孟光可谓是想尽了办法,刘闪发明的「铁板炒菜」也被孟光学了过去,他竟然在黄月英的指导下发明了「平底锅」,这样的锅一上市就被百姓们哄抢一空。
  刘闪放松了铁矿开采的许可之后,许多门阀世家又加入到采矿铸铁的经营中,也有部分人看准了商机,竟然将宫中的「木质麻将」大肆推广,各地的「麻将馆」和简易的「火锅店」陆续兴起,受到富户、世家子弟的大力追捧。
  现在已经有了「小学」教材和老师,刘闪并不满足于此,他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再次编写了一套「大学」教材。
  这套教材说是「大学」,其实它涉及的知识只相当于后世的初中水平,除了文字、算术之外,在光学、力学、浮力、压强等基础科学方面涉及得更多。
  黄月英培养出的一百多名小学「西席」被分配到各地,由各县治所的官员负责接待并主持兴建校舍。
  学校建成后,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富户世家的孩子,都可以到学校免费学习「小学」和「大学」的课程。
  各县已经收到诏令,今后的蜀国将在读完「大学」和四书五经的优秀学生中选拔官员,不再使用「举孝廉」的方式。
  许多爵位世袭者对此不屑一顾,但普通百姓却欢欣鼓舞,因为他们也有了上升做官的通道。
  张仲景所著的多本医书被顺利地集齐,刘闪命太医令抄录了许多份,并要求太医令和药监局配合,成立专门的研究院,要求系统地研究人体结构、病理和药理,并且大力培养医药类人材。
  在其他的内政方面,刘闪要求大臣们以「发展国力」为主,以「法不禁皆可为」为原则,尽量让蜀中的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
  汉中方面,刘闪破天荒地给魏延发去一封诏令,要求他和众将务必保证汉中2年不失。
  刘闪在诏书中的措辞既带着威严又不失勉励,镇守汉中的几个将领都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
  今日有朝会不同以往,商议好诸多琐事后,刘闪下诏:将年号「建兴」改为「兴汉」,大赦天下,死刑犯除外。
  安排好国内的一切,刘闪与嫔妃和皇子、公主们逐一道别,然后跟夏侯霸和几名史官一同来到武陵郡。
  没有点将台,也没有誓师酒,更没有「大汉战歌」壮行,史官们都感觉到:此次,皇上的御驾亲征不同以往!
  刘闪一脸的冷峻,目光如炬,手指在崭新的「大汉江山社稷图」上划过,然后停留在吴都「建业」之上。
  刘闪一字一句地说道:“兴汉元年,公元236年5月,朕与大将军姜维,兵分3路伐吴!大汉复兴之战,今日正式开始!”
  “陛……陛下……这「公元」是……是……啥……”
  “陛下……不是2路吗?怎会3路……路……”
  “卧槽!你这几个杠精!照朕之言记下就行!”
  刘闪不悦地喝道,自己好不容易才酝酿点情绪,却被几个杠精一般的史官给搅没了!


第153章 出师不利
  蜀军大批军资东运、改年号为「兴汉」、皇帝再次御驾亲征,细作将这些消息传到建业,孙权也颁布了「国运之战」的诏书,号召吴国百姓涌跃参军,许多刚刚成年的良将之子纷纷奔赴沙场,许多文官也不停地上表,请求领兵出征或出任随军参谋。
  吴国,国都建业。
  吴皇孙权领兵5万,御驾亲征,太子孙登随行。点将台前,誓师大会,号角声声,庄严肃穆,青烟袅绕,荆旗招展。
  一系列繁琐的出征仪式结束后,孙权令卫将军全琮、车骑将军朱然、太子孙登为先锋,领兵5千往益阳开进。
  三人得令,正欲点兵出发,忽见一道白气从地而起,犹如浓雾一般遮断三军,即使对面也不能视物,众将无不惊讶万分。
  老臣张昭上前说道:“陛下,此气乃白虹,主丧兵之兆!今日陛下只可回朝,不可出征!”
  孙权闻之大怒道:“张子布!你身为我吴国重臣,怎能出此不利之言,慢我军心?”
  “陛下!此乃大凶之兆!万不可出征啊!陛下……”张昭太过年迈,情急之下语速极快,一时间竟喘不过气,不停地咳嗽。
  “张公今日身体不适!来人,送张公回府!”孙权不悦地喝道。
  “陛下!今日不可出征!不可出征啊!陛下!”
  张昭苦苦相劝,还是被两名军校架着胳膊拖离点将台,可他仍不放弃,努力地回头大喊,试图阻止孙权出征。
  “丧兵之兆!丧兵之兆?哪次上阵不丧兵?”孙权高声喝道:“今日乃我大吴的国运之战!存亡之战!朕与太子随同诸位兵将一同杀敌!若不得胜,誓不还朝!”
  “吾皇必胜!吴国必胜!”
  全军高呼口号,气势如虹,孙权满意地大手一挥,5万兵将浩浩荡荡地往益阳方向开进。
  据探马来报,蜀军先头部队的张绍、邓芝二将已至益阳城下,吴军的5千先头部队一路强行军,当夜已至建业西南的和县,孙权引领的4万多主力在几十里以东的乌江边下寨。
  次日卯时,军帐之外突然阴风大作,孙权猛地惊醒。此时已是六月初,孙权却感觉阵阵寒凉。
  “陛下!建业急报!辅吴将军、娄侯,张子布已于昨夜去逝!他临死前,多次高呼「回师」二字!”
  “你说什么?”孙权上前几步,一把拧住信使的喉咙,不可置信地问道,脸上的表情非常恐怖。
  “陛下!辅吴将军、娄侯,张子布昨夜去逝!留遗言说丧事从简,入棺不更衣,再三请求陛下回师!”
  “张公乃吴国重臣,所言皆无不中!惜逢国家危亡,且大军已发,岂有回师之理?”孙权轻声叹道,转过头对信使说道:“传朕口谕:令左丞相步骘主持张公之丧事,待朕回师后,再亲往祭奠!”
  信使离开之后,孙权令兵将边吃边走,继续往益阳开进。
  益阳城外,蜀军营帐。
  刘闪翘着二郎腿,完全没有皇帝应有的威严,他口中喃喃地自言自语:“听大将军所说,山之南或水之北为「阳」,这益阳城在资水之北,为何不叫「资阳」而叫「益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陛下,大将军又来信了!陛下,您真的不去信陵?”向宠接过信使送来的书信说道。
  “信陵有什么好玩的?那里只是拖住吴军,又没有仗打,朕就在益阳!”刘闪不屑地说道:“帮我给大将军回信,就说朕有十足的把握攻下益阳!请他不必担心!”
  向宠没有动笔,而是耐心地劝道:“陛下,此次不同以往!吴国在荆南驻兵10万,由大将军诸葛谨统领;据探马来报,孙权领兵5万正在赶来!我军在荆南才7万兵马,绝不可大意啊!”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