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霸欣喜地退出帐外,刘闪暗叹,这些炸弹就那么有吸引力?
自己娶魏延之女,除了她姿色绝美之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政治婚姻」,是为了让魏延这名猛将完完全全地为己所用,并不是他们传说的「以炸弹做骋礼」。
就算表妹长得再美,穿越而来的刘闪还是接受不了「近亲结婚」这种事情,他赶紧将朝中文武全都过滤了一遍,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赐婚对象。
在刘闪看来,朝中年纪相仿又尚未婚配的男子,可能只有罗宪了!
第155章 「阴谋」变「阳谋」……
罗宪的父亲罗蒙本是广汉郡太守,公元233年马忠平定南中的乱之后,罗蒙迁任永昌郡守,在职期间政绩突出,深受永昌郡百姓的爱戴。
罗宪是罗蒙的独子,今年刚好18岁。前年关索领兵到越巂郡平乱时,吕祥和年仅16岁的罗宪便加入无当飞军。
他武艺出众,具备很强的领导能力,很快成了关索的左膀右臂。
在建平郡及雍州二州的多次战斗中,罗宪的领兵才能得到众将和刘闪的一致赞赏,是蜀国最具成长潜力的年轻将领之一。
自古美女爱英雄,若能促成这桩婚事,不论对罗宪还是夏侯霸,甚至对整个蜀国都百利无害。
想到这里,刘闪令画师先给这二人画像,由他们自己先看看,如果二人情投意合,自己再行赐婚。
益阳城中的吕岱感觉非常奇怪,在这几天里,蜀军既没有前来辱骂挑衅,更没有派兵前来砸城。
据探马回报,城西的蜀军大寨中只剩下2万多步卒,其他的1万步卒和5千骑兵已经不知去向。
由于诸葛谨要求各县守将随时掌握蜀军的动向,诸葛恪不敢延误,赶紧派出更多的哨探四处打探。
然而,诸葛恪派出的哨探全都有去无回:要么被外围的蜀军骑兵截杀,要么就被俘虏,益阳城中的守将对外部局势变化一无所知。
直到2日后,遍布在长沙各地的吴兵探子才发现了「消失」的蜀军,并将消息送至长沙城中:5千骑兵分散在益阳城四周;
资水一线,在安化以东的栗溪口、益阳下游的茈湖各发现5千蜀军,让人恐怖的是,这些蜀军正在准备沙袋!
由于益阳城就在资水边上,诸葛谨听闻大批蜀军在准备沙袋,脸色瞬间大变。
如果蜀军在栗溪口和茈湖用沙袋阻断资水,待栗溪口的水位上涨之后再撤去沙袋,而资水下游的茈湖又被沙袋阻断,益阳城必会被洪水完全淹没,而且现在正是6月底,长沙郡各地时都会有倾盆大雨!
诸葛谨本来打算固守郡内的重要城池阻截蜀军,现在看来,就算不遇上大雨,等到蜀军阻断资水之后,益阳城也危在旦夕。
邓艾的这条计谋确实阴毒!刘闪考虑到长沙郡内吴国百姓的安危,将此计略微做了些调整:让蜀军阻断资水时故意被吴军发现。这样一来,「阴谋」就变成了「阳谋」。
至此,诸葛谨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定:如果要保住益阳,那就必须领兵去栗溪口或茈湖击退阻断资水的蜀军,否则,就只能弃守益阳。
然而,诸葛谨不论用何种办法,吴国的大军都要弃城而出,在这相对平坦的长沙郡,出城的吴军将陷入无险可守的境地,这正是诸葛谨想要避免的不利局面。
诸葛谨了解到蜀军的骑兵主要集中在益阳的外围,于是令驻守在安化的兵马前往栗溪口,希望能迅速击溃蜀军,然后再退回城中坚守。
现在的安化由丁奉、太史享二将引兵1万驻守。
接到诸葛谨的命令后,这二将立刻引兵8千前往,待赶到栗溪口附近时才发现,蜀军已在这里扎下3座紧密相连的营寨,每个营寨中驻兵1千。若要击退阻断资水的2千蜀军,必须先拔除这些营寨。
眼见蜀军寨中高高竖起的投石车,丁奉和太史享气得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因为蜀军的投石车的投掷距离比自己的要远得多!
由于益阳危在旦夕,丁奉和太史享不敢延误,只得硬着头皮,各自引兵2千攻打蜀军的左、右两座大寨。
进攻一方的吴兵自然处于劣势,蜀军的蹶张弩和强弓几翻齐射,丁奉伤了一百多人后终于抵近寨栏。
然而,蜀军升级后的连弩更加恐怖,接近30米的射程和强大的杀伤力让吴军兵卒措手不及。
攻打左路营寨的太史享也好不到哪去,交战仅仅一刻钟,据寨而守的蜀军伤微乎其微,攻寨的两路吴军却各自损了三百多兵马,二将见势不妙,赶紧领兵暂退。
一个时辰后,2千怀抱柴草的吴兵在盾牌手的掩护下缓缓靠近,试图用火箭烧毁寨栏。
吴军即将靠近时,寨边井栏上的蜀军射出一通火箭,寨栏边的蜀军弓箭手也射出密集的火箭,盾牌手身后的吴军赶紧扔掉柴草狼狈退回。
眼看蜀军的营寨难以攻破,丁奉提出暂且退走,等到晚上再来偷袭,太史享想不出更好的破敌之法,只得依计而行。
吴军退出不到3里地,身后突然传来蜀军骑兵的号角,足有两千多骑兵排山倒海地冲来。
安化的海拔比益阳要高出二百多米,但还是以浅丘和丘陵为主,在靠近资水的地方更加平坦,蜀军的骑兵自然畅行无阻。
丁奉和太史享赶紧排出防御型的方圆大阵,试图用严密的盾牌和长枪阻挡骑兵的冲击。
眼看吴军的防御阵已经成形,夏侯霸让骑手暂时停下,仅让几十骑从不同的方向分散冲向方圆大阵,这些骑手靠近之后,往阵中扔出几十个铁疙瘩后迅速离去。
与此同时,夏侯霸率领的1千枪骑兵正在逼近。
方圆阵中,震天动地的爆炸声陆续响起,阵中血肉横飞,高高腾起的黑烟让吴军心惊胆颤,方圆大阵瞬间就漏洞百出,倾刻间就被蜀军骑兵冲得散乱不堪。
丁奉和太史享眼看情况不妙,二人没来得及下令退兵或誓死抵抗,仓惶骑着快马往安化方向退去。
由于主将已经退走,蜀军后阵的1千弓骑兵又冲到眼前,剩下的吴军兵卒全都无心恋战,争先恐后地扔掉兵器跪地乞降。
此次出征前,刘闪特别交待过,对吴国的降兵绝不能杀害,对降卒的处理方式也有很大的改变:
真心投降者可成为蜀军的一员;
不想再上阵打仗者也不能放走,先带回后方营寨集中看管,待凑齐足够数量后统一送往蜀国各郡屯田。
这样的降卒处理政策比以前合理了许多,既没杀害将来的大汉百姓,又可防止放走的兵卒重新拿起武器,还可以让他们成为免费的劳役,在吴国的战事结束之前,这可能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丁奉和太史享战败,损失8千兵卒的消息传到长沙,面对蜀军的阳谋,面对蜀军的骑兵威胁,诸葛谨确实无计可施,他不想再做无谓的牺牲,急忙派出信使前往宜昌,向陆逊请教破敌之法。
陆逊了解到长沙郡的蜀军部署之后,嘴角露着诡异的微笑,只给诸葛谨回复了4个字:坚守不出。
第156章 水淹益阳
诸葛谨很快就收到陆逊的回信,但是诸葛谨并不知道,现在的陆逊已是焦头烂额。
从上游漂来的木屑和小块的废料越来越多,陆逊初步估计,姜维已经具备一次性投送3万兵马的能力。
位于江北的吴国探子回报,蜀军至少征招了5万徭役,从永安至信陵一线,运输粮草和军械的车马来回穿梭。
除信陵和秭归之外,另有小部分粮草军械经巴东、建始送至武陵,夜里能看到一条条的火龙在穿行。
陆逊绝不相信秭归和信陵只有6万蜀军,从蜀军运输队的规模来看,长江一线至少有10万兵马!
更为关键的是,吴国在宜昌至江陵一线的江防工程进展极慢,需要的大量铁索才刚刚开始生产。
陆逊整日盯着江面和地图,无时无刻不在猜测姜维的大军会出现在何处,以姜维的诡诈多变,宜都、江陵、公安、岳阳、州陵、甚至江夏或再往下游都有可能。
自从丁奉和太史享大败退走后,诸葛谨再没派兵去袭蜀军营寨,收到陆逊的回信后,他完全按陆逊的建议,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各个城池的兵卒都坚守不出。
邓芝的计划确实是水淹益阳,刘闪大张旗鼓地拦截资水,迫使益阳守军出逃,或迫使其他城池派兵来救,试图将其歼灭在城外。
在陆逊看来,现在的阿斗已经不再是昏君,而是一个有报复的明君。
他打着「复兴大汉」的旗号处处笼络人心,早已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仁君」的形象,他怎么可能置益阳周边的两万多百姓于不顾?
陆逊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他就完全看穿了刘闪的阳谋,他十足地相信刘闪不会开闸放水,不会真正地水淹益阳,所以让各城守军坚守不出,这确实让刘闪傻了眼。
吴国的5万援军不出10日就将赶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此坐阵的是曹孟德、孙权或其他的枭雄,就算是以仁义著称的刘玄德也会毫不犹豫地开闸放水,但他偏偏就是刘闪。
刘闪确实不在意后世的骂名,他在意的是两万多百姓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