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三国做刘禅 (排骨)


  “这幅蜀绣色彩鲜艳,针法细腻,确实是极品!”诸葛谨赞赏一番后问道:“不知此图为何名?”
  “此图名为「大汉江山社稷图」!”刘闪上前几步,食指在荆南四郡和郁林、苍梧、合浦等地划过,赞赏地说道:“大将军请看:这几处乃是朕的皇后亲手所绣,你看这针法和色彩,确实是世间罕有!朕最喜欢的就是这几处的绣工和配色!”
  诸葛谨不停地点头称是,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脸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落下。
  刘闪的手指再次划过这些地方,口中啧啧称奇,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这幅蜀绣是朕的妃嫔们几个月的心血凝结而成,朕甚是喜爱,因此随时将它带在身边!劳烦大将军和众位老臣将它转交吴皇,请他品鉴一番!切勿损坏!”
  “皇上放心!外臣一定将此图亲手呈给我皇!”诸葛谨小心地将图收好,然后跟几名老臣拜别离去。
  “陛下,您认为孙权会同意吗?”姜维欣喜地问道。
  “自古以来,弱者就要挨打。朕相信吴皇会明白这个道理!”刘闪长叹口气后说道:“战争只是最后的无奈选择,希望孙权能看清形势,做出正确的选择,能让百姓远离战火!”
  “弱者就要挨打?”
  姜维和众多的将领细细地品味着。
  刘闪不经意间说出这句极为「平常」的话,其间似乎包含无比深懊的哲理,殿上的几名史官也惊叹不已。


第144章 战略资源
  长江边,木船上。
  陆逊悠闲地喝着酒,饶有兴趣地数着桌上的一堆炒豆,其妻孙氏送来一碗水,轻叹一声后退出舱室。
  “父亲!父亲!南边驶来一艘大船,好像是皇上的龙船!”陆延进舱后说道。
  “别出声!别露面!赶紧叫你娘进来!”
  陆延来到船头,无论他和弟弟怎么劝,孙氏始终不肯回舱,两人只得退入舱中。
  少时,孙氏引着吴皇孙权、全琮、朱据、刘纂和滕胤等人进入舱内,陆逊携二子赶紧叩拜。
  “不必多礼!”孙权示意几人坐下,孙氏赶紧送来酒水。
  “这舱里全是我孙家的女媳,都是一家人!今日不分君臣,只是随便喝喝酒,聊聊家事,大家不必拘谨。”
  孙权话是如此,同行的几人举碗喝酒后仍不敢有半点的不敬,无不正襟危坐。
  “朕年少时,居于富春。当时县里有三家富户,分别姓曹、刘和孙;这三家都想将对方的田地、耕牛、妻妾和奴隶据为己有,相互间明争暗斗,家丁时有死伤。”
  几人都不敢说话,孙权接着说道:“某日,刘家众人闯入孙家大打出手,以致孙家的家丁死伤十之五六。此时的孙家本应团结一致。可惜,有一个家丁却弃主而去……”
  “皇上,草民……”
  “嗯?”孙权不悦地哼道,这不是因为陆逊打断自己的话,而是陆逊的称呼。
  “陛下,外媳才疏学浅……”
  “卧龙、凤雏、幼麟、冢虎,这四人得一可安天下!如今卧龙凤雏已逝,然,魏得冢虎,蜀有幼麟,孤当如何?”
  “陛下,外媳才疏,确实难当家国大事!若强行为之,必为家国之不幸,请陛下三思!”
  孙权面色有些难看,他瞥了一眼朱据,朱据赶紧说道:“丞相,这胜败乃兵家常事!昔日,卧龙尚且六伐中原无功而返,丞相又何须自责?”
  “丞相,朱将军说得不错!昔日的「冢虎」曾多次败给诸葛亮,他尚且能坚持到最后,丞相又何必灰心?”全琮接着劝道。
  “两位将军,话虽如此,然吴国大军已有30余万丧于我手,伯言实在愧对君王的重托,无颜见吴中将士!”
  “莫非你怕了姜维?”孙权不悦地问道。
  陆逊自然知道这是皇上的激将之法,仍然推辞道:“陛下,外媳纵然战死沙场也在所不惜,然外媳实在是技不如人!就如本次的武陵之战,12万大军出征,不足一月就损了10余万!特别是最后几天,仅仅3日就损了6万大军!”
  说到这里,陆逊冷笑着摇摇头:“就算在武陵放6万头猪,给他姜维3天时间,他无论如何也抓不完吧!我陆伯言简直比猪还蠢!”
  “确实如此!你陆伯言该当死罪!理应问斩!”孙权突然站起身,指着陆逊喝道:“如果问斩太便宜你!朕已经考虑好了:再给你20万头猪!你带着这20万头猪,就算用牙齿咬,也得咬死姜维!”
  “陛下……臣……”
  “不必多言!若是咬不死姜维,你就别回来了!朕命人在长江下游捞你的尸!”
  孙权恨恨地说着,心里却充满了喜悦,留下相印后头也不回地离开。
  诸葛谨和张昭等老臣回到建业,孙权得知刘禅的野心后,恨不得将那幅蜀绣烧掉,最终还是理智占了上锋:现在的吴国总共才16万兵马,既要防止魏国随时南下,又要阻止蜀国东进,姜维和司马懿都不善类,吴国仅靠这点兵马远远不够。
  由于新兵的征召极不顺利,各地叛乱不止,孙权只好依照诸葛谨和步骘的建议,遣人到魏国游说,同时再稳住蜀国,希望能为吴国赢得至少半年的喘息时间。
  步骘再次来到建始,传达了吴皇盟好的意愿,表示愿意将郁林和合浦二郡,以及去年借用的交趾郡献于蜀国,至于零陵和桂阳,吴国愿意在一年之后交予蜀国。
  这明显是吴国的缓兵之计,对刘闪来说,苍蝇蚊子都是肉,能兵不血刃得到郁林和合浦二郡他也心满意足了。
  得到这二郡之后,可将交趾和武陵连成一片,对蜀国来说,不论进攻还是防守都容易得多。
  几日后,郁林和合浦二郡顺利交割,蒋琬、费祎和董允等文臣又推荐了一大批官员前来任职,终于在年底前建立了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
  皇上御驾亲征,再得三郡的消息传回国内,朝野一片欢腾,刘闪回成都的路上,自然少不了大批的百姓夹道欢迎,但他的心里却在想着其他的事情。
  刘闪在宫里的时候,以及前两次北征,他都没注意到食盐短缺这个问题,直到在建始被围的那几天,他与军中的士卒同吃同住,这才知道普通的食盐对百姓或普通兵卒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侈品。
  在回成都的途中,刘闪专门在各地了解到食盐的价格,竟然高达40铢一斗,这比稻米的价格高出80多倍,难怪兵卒或百姓们的膳食淡然无味。
  刘闪询问孟光后了解到,现在的食盐管理延袭了汉代的「官营」制度,它既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重要的税收来源。
  蜀国的改革已经一年有余,成效显著,百姓也不会饿肚子,部分百姓还能穿上丝帛,住上青砖瓦房,然而大多数的百姓还不能实现「食盐自由」,谈何大汉复兴?这确实是莫大的讽刺。
  由于蜀国处于内陆地区,盐井的开采难度较大,效率低下,就算官方降低价格,就算不征盐税也难以满足几百万百姓的生活需求。
  现在则不同,蜀国有了靠海的交趾和合浦二郡,食盐的来源就容易得多了。
  刘闪与孟光商议后,决定逐步取消食盐的官营制度,就像砖窑和织纺一样,由官方发放许可证并征收少量的赋税,鼓励门阀、世家大量开采井盐和海盐,允许其以限定的价格在国内任意销售,也允许他们通过自己的渠道高价售往吴、魏两国。
  这样一来,相信用不了多久,食盐的价格将下降10倍以上。
  那些王侯公爵或世家门阀的消息确实灵通,「取消食盐官营」的告文还未发出,糜竺之孙糜威、李恢之孙李逷,甚至刘永和刘理等人都分别托人前来说情,希望能将自己的封地改到临海的交趾郡或合浦郡,希望第一时间得到开采和销售许可。
  现在的蜀国,由「大汉银行」这个官方机构掌握着最重要的粮食、铸币、冶铁等关键行业,世家门阀受到的打压远远大于魏、吴两国,只要是官方允许并且有利可图的行业,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参与进来,这正是刘闪乐于见到的。


第145章 蒙冤的内侍
  年关将至,鉴于魏、吴两国近段时间安份了许多,刘闪便鼓励戍边的将领轮换着回成都与家人团聚。
  驻于长江一线和武陵郡的部分将领纷纷回到成都,驻于汉中的将领仍然忙着「训练骑兵」,因为国内的奴隶需求实在太大。
  刘永、刘理二人自知声望和能力比不过哥哥,彻底放弃了篡位的打算,只想安安稳稳地赚大钱。
  经二人多次请求和吴太后出面说情,刘闪将二人封为「鸿基侯」和「海防侯」;
  经蒋琬和费祎等人的说情,糜威、李逷等十几人都如愿以偿地分封至交趾或合浦郡的临海地方,相信食盐的价格很快就会下降,并且各类腌制的风干海产品也将在蜀中各地广泛销售。
  被策反后投蜀的马均也没让刘闪失望,他加入科技局后,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将蜀军常用的连弩加以改进,其有效杀伤距离由20米提至30米左右。
  刘闪与王贵人、张贵人和魏贵人又到军械局巡查了一番,经马均改良后的新式弩机、床弩、各种投石车、炸弹以及铁甲护胄等都在日夜不停地生产,部分成品已经送至武库,等到凑足一批后,武库会有偿招募民夫将其送往汉中和永安。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