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 (无语的命运)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无语的命运
- 入库:04.13
太监来到大床前,透过丝纱帘蔓,对于床上赤身相缠的众人,太监全像是没有看到似的,将托盘放在床头,然后俯身轻声说道:
“苏丹,您的茶泡好了。”
沉睡者伸伸懒腰,坐起身来。另一个太监疾步上前,忙不迭地给他披上一件绣花绸衣。
在近午时分,戈尔孔达苏丹内米尔才开始了新的一天生活。
在侍女们服侍着洗漱时,太监禀报道,
“尊贵的苏丹,明国使者送来的礼物已经抬了进来,是现在查看还是?”
“不用看了,就是一些礼物而已!”
内米尔苏丹伸了个懒腰。
其实,对于大明使者送来的礼物,他并没有什么兴趣,在他的宫殿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宝贝,有什么样的宝贝是他没有见过的?
尽管不稀罕明国的礼物,但是内米尔苏丹却很关心明国使者的到来。
“知道明国人他们想要得到什么吗?”
“和荷兰人一样,他们希望能够在海边偏僻的地方获得几块土地,修建几座贸易站而已,然后在这里进行贸易。”
鞠着腰身的太监总管巴桑如实的禀报道,他的语气不值一提的,似乎就像是在说着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样。
当然,没有知道巴桑也得到了一份礼物,除了精美的瓷器之外,还有一面玻璃镜,或许比不上送给苏丹的,但那玩意……可值钱了。
“哦?就是这样的要求啊,巴桑,你觉得他们会帮助我们对抗莫卧尔的威胁吗?”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戈尔孔达一直面对着来自北方的威胁,莫卧尔帝国一直对南方虎视眈眈的,他们已经占领了孟加拉以及其它很多地方,而且多次入侵戈尔孔达。
对于内米尔而言,他更希望得到一个可以帮助他对抗莫卧尔帝国盟友,至少是朋友。
“尊贵的苏丹,他们表示可以向我们提供性能优良的火炮以及火枪,对抗来自北方的威胁,而且我想,当他们在这里充满利益的时候,自然会为了利益与我们一起对抗莫卧尔帝国的威胁。”
巴桑轻声说道。
沉思片刻,内米尔说道。
“那就见见他吧!”
差不多一个小时后,在富丽堂皇的宫殿中,胡天球见到了苏丹,没有多少寒暄,只有直接的问答,简单的问答之后,内米尔说道。
“远方的客人,你们来到这里,想要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叫?”
“尊贵的苏丹,我们从远方来到这里,是为了把瓷器、布匹、铁器等商品运到这里,我们所渴求只是获得一点利益,我们所希望的,仅仅只是一块可以让我们的商人歇息的土地,地方不需要多大只要让货物有地方存放,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有地方落脚就行了,当然,我们愿意支付一笔租金给苏丹……”
胡天球毕恭毕敬的回答道,态度是谦逊至极,完全没有所谓的“天朝上国”高高在上的势头,有的只是谦卑。
其实,这就是入乡随俗而已。
尽管他们自负“天朝上国天官”,但是他们很清楚,现在只是开始而已。对于他们而言,最重要的是达成目的而已——远道而来的客人,需要一块牛皮大的地方歇脚。
对于如此谦卑的要求,内米尔当然不会拒绝,当然,作为尊贵的苏丹,他也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这样的“小事”上,在答应了明国人的要求后,具体的事情,就由胡天球和丞相等人商量了。
几天后,胡天球代表大明与戈尔孔达丞相签属了《大明与戈尔孔达友好通商条约》,除了商业上的约定外,条约上还有一个内容,大明在戈尔孔达沿海,获得了三块面积不大的土地,每块土地的租金另议,其中有一块土地,就是历史上将近百年后,法国占领的“亚南”。
而现在,这里不过只是戈达瓦里河三角洲中一个小岛而已,荒芜的岛屿上只有小小的海边渔村。
半个月后,当胡天球一行人,乘船来到这里,看着长满芦苇与荒草的海岸,他的脸上只剩下得意。
几个小时后,当一块刻有“大明新城界乾圣三年”的界石,在土人官员的见证下,被埋在了深入内陆数十里岛屿尽头。
盯着界石,胡天球默默地说道。
“这只是一块牛皮大小的地方而已……”
第672章 国人就是高人一等
乾圣五年,西元1650年,十月。
在上海港,一只移民船队,载着上千名移民,驶向了大海,他们将会在海外各地,繁衍生息……
而与此同时,平王朱慈烺,也踏上了前往平国的征程。
平国也是有船队的,还打着平国的四爪龙旗,平国的三十六艘船只都是旧船,既然旧商船,也有海军淘汰的二手军舰。甚至就连船上的大炮,也是海军淘汰的。
尽管是旧船,可其却装备着数百门大小“镇海炮”——这种短管卡龙炮大明版,尽管正在被海军淘汰,可在海外仍然是种威力十足的武器。
这些二手货最大的优势就是便宜,对于只有五十万两家当的朱慈烺而言,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那怕就是这五十万两,也是朱国强给他的,除了朝廷按定制给他一笔“安家费”外,朱国强从内府也拿了三十万两给他。甚至还亲自的作媒,让他娶了扬州大盐商郑元勋的女儿为正妃。
为什么做这个媒,人家有钱啊!
在王妃婆家的支持下,平国的船队迅速壮大了起来。
船队的提督叫曹安国,武进士出身的他,过去几年间一直在海军任职,在得知平王开国后,就辞去军职,报答先帝之恩了。
其实,在平国上下文武官中,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别看平王只是一个大王,可凭借着先帝的余荫,确实有不少人追随,他们中有些连官职都不要了,也不顾什么平国在海外万里,反正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报效先帝的恩情。
除了读书人之外,甚至还有不少普通百姓,舍家弃业的追随平王去海外,他们不是在国内呆不下去了,而是为了心中的那点忠义,在有些人的脑袋里,平王才是他们的国君。
这样的人不多,也不少。少则数万,多者数十万,谁也不知道,但对于刚刚开国的平国而言,数量如此众多的“国人”,确实远超过其它任何一国。
甚至就连平国的兵,也有不少是不取分文的“义士”。不得不说,有时候,死人还是有不少号召力的。
上海港。
曹安国揖手见礼道。
“臣参见王上!”
“爱卿免礼。”
朱慈烺说道:
“船上去讲。”
江面上,泊满了前往平国的船只,船上满载着来自各地的官民百姓,他们即将启程前往平国,现在,他们已经不再是明国人了,而是——平国人。
朝着江上的船队看去,朱慈烺问道:
“船上官民可安置妥当?”
曹安国连忙答道:
“回王上话,船上官民已经安置妥当随时都可以启程前往新城,另外随行王师有步兵三千人,皆为青壮,已经在淮北军府训练了一年多,全部配配后装线膛枪,另有新式火炮二十八门。”
“淮北军府”,那是专门进行新兵训练的地方,现在大明只有一种新兵,就是军户子弟子承父业。其它人想要当兵可以,一种是进入海外的护卫军,卫所设在海外,一种就是亲王亲卫。
那怕就是这两种兵,那也是有名额的,每年不过只有区区千把人而已。可以说,除非是军户世袭,要不然,你想吃军粮……都轮不到你,非但在世代的良家子,还要有三个百户作保,千户大老爷推荐,然后才能当上兵,也正因如此,能当上兵的还是军户里没有继承权次子。
普通人……轮几辈子也轮不到。
在大明,当兵,那是特权!
不过,亲王府卫倒没有这些限制,不过也是精挑细选的青壮,毕竟,在大明,想要当军户的,没有百万也有几十万。
为啥?
待遇好啊!
“王上,朝廷在新城,还有三百人警卫队,算起来,咱们也是兵强马壮了!”
所谓“新城”,就是后世印度中部临孟加拉湾的亚南,当然这个时代的亚南不可能再是一座充满法兰西风情的殖民地城市。
但肯定是一座充满大明风韵的城市,唯一不变的就是殖民地的身份。
此时南亚次大陆,尽管拥有超过一亿人口,但是“新城”周围方圆百里,都有大片原始无主之地,只有少数土人生活在这里。
早在乾圣三年,行人司行人胡天球与天竺诸国签订友好通商条约,沿着印度半岛设了五十二个贸易站的起,在大明的商队进入印度的同时,船队就开始不断往这些贸易站移民。
移民的数量也不多,每个贸易站每年移民千人左右,两年来已经累计移民近十万人。这些移民跟当地土人交流,倒也还算融洽,不存在什么土地矛盾、信仰纠纷,汉民还教土人先进耕种技术,通婚早的孩子都能生下来了。
就在去年年底,江南大旱,朝廷一次性招募一万流民青壮,其中有五千人被安置到了新城。
其实,这就是为封平王作准备。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大明做帝师 (大猪蹄子) 国风中文网VIP2021-11-25完结历史专业的大学生楚宁,意外穿越到土木堡之战的战场,逃亡途中救下明英宗朱祁镇,也...
-
大唐仙师 (水无形) 红薯网VIP2021-11-01完结大唐补习班开课啦!唐太宗李二:“老师,您说的蒸汽机功率可否再次提升?我想把铁路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