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葬元 (武猎)


  意思就是,你们国内打生打死,大唐不想管但不是一定不能管。只有你们遭受他国攻打,大唐才管。
  按照《大唐律典》,大唐藩国分为近藩,内藩,外藩三等,待遇和义务都不相同。
  亲藩,是李氏皇族分封在海外的诸侯国,不但外交要听从中央,就连国内重要的军政大事,也要报请中央朝廷同意,必须和中央朝廷保持高度一致。
  按照规定,后世哪个亲藩诸侯悖离中央,行分裂之举,其兄弟子侄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取而代之。
  当然,要是中央朝廷的皇室绝嗣,血缘最近的亲藩诸侯就有资格入继大统。中原要是发生叛乱或者权臣篡位,亲藩诸侯也有义务拨乱反正,恢复李氏天下。
  当然,李洛的儿子还小,孙子也还没有,亲藩诸侯还早的很。
  除了亲藩,就是内藩了。
  内藩属于异姓诸侯,也是同属华夏联盟的诸夏之国,如今的宋卫梁理四国,就是内藩。
  内藩的外交和战之权在大唐中央,年号和度量衡、文字、风俗、礼仪都要和中央保持一致。但,其国内军政大事和制度,朝廷不管,许其国君完全裁决。
  内藩虽然是高度自治,但法理上仍然属于大唐的一部分。
  最后才是外藩。外藩不是诸夏,不属于华夏联盟,更不是大唐的一部分,只是属国而已。除了外交和战之权,大唐一概不管,只要履行称臣纳贡,岁岁来朝的义务就够了。
  内藩可以和皇室通婚,但不许和亲藩、外藩通婚。外藩不可和皇室通婚,也不可和内藩、亲藩通婚。
  这就是大唐后世津津乐道的说的“三藩制度”。
  六国使臣听到大唐皇帝的回答,也只能表示感谢。起码,大唐能保证他们不被别国入侵。
  李洛这么做,当然是别有用心。他“保护”六国不被侵犯,其实是杜绝了后世六国统一的可能性,让天竺中部和南部,永远处于分裂状态。
  接下来,六国使臣同意,每年来朝纳贡。较大国每年敬献牛五万头,较小国每年敬献牛三万头。连续献牛十年。
  这十年,每年再敬献黄金一百斤,算是敬献给皇帝的金花钱。
  十年之后,耕牛不用再敬献。各国每年贡物改为黄金三百希尔(900克),加白银三千希尔,还有特产九种。
  大唐不会回礼。因为大唐的回礼就是唐军的“保护”。这就是战场上输了战争的代价。
  等于说,皇帝每年多了好几十万两白银的进项。
  最后,六国使臣当殿签下了国书,算是代表其国,正式尊大唐为宗主国,成为大唐外藩。
  史称《洛阳和议》。
  《洛阳和议》除了规定称臣纳贡之外,还有一些重要条款。比如规定:
  大唐与天竺六国持续半年之战争情势,正式宣告结束。自今日起,达成合议。
  天竺六国一次性赔款唐军军费黄金一万希尔,白银十万希尔。
  唐军释放天竺联军俘虏八万四余人。但天竺六国需要支付粮食五十万石,补偿俘虏消耗的口粮。
  唐军有租用沿海各国港口为军港的权利。
  唐廷在各国设置使馆,在各国拥有使馆区一方里。此一方里使馆区,等同大唐国土,天竺人不得擅入。
  唐民在六国犯罪,一律以使馆使臣按照《大唐律典》处置,六国有司不得审判之。
  唐商货物入境,只征收百分之五商税。
  …
  天竺六国使臣完全没意识到这些条款的厉害之处,都觉得没啥大不了。让他心疼的,主要还是赔款和纳贡。
  至于什么港口,使馆,商税…他们还真不太关心。
  只要大唐信守承诺,不再侵犯他们就行。
  他们甚至没有提出在大唐设置使馆的要求。
  等到使臣们陛辞离开,满殿大臣顿时纷纷给李洛贺喜。
  能不贺喜吗?又是赔款又是纳贡的,都是实打实的好处啊。
  至于这不合符仁义…那又如何呢?
  百官们的心情很不错。
  财部尚书出列奏道:“陛下,再过几天就要封印过年了。按照我大唐财务制度,臣就将洪武五年的财政收支,向陛下和皇后陛下做一个汇报。”
  大唐君臣一起竖起耳朵。年底了,收支数目也出来了,钱粮之事谁不关心啊。
  “洪武五年,不算新设的穆州源州(吐蕃)和北方诸州,本土二十五州共收农税折合五千六百余万银圆,含粮棉茧。其中粮食三千八百余万石。”
  “二十五州商税,两千一百余万银圆。市舶司收的西方和天竺商税,一百八十余万银圆。”
  “南洋都护府,农商税折合九百二十余万银圆。恒北都护府,农商税折合一千一百七十余万银圆。吕州(菲律宾)三百三十万、马州(马来)两百二十万、罗州(婆罗洲)人少,只有十七万。这几个地方收的税,七成是粮食,只有三成是金银。”
  “大唐银行上缴盈利一百零二万;渔业司上缴二百三十万;矿务司上缴两百五十四万;各地官营医院上缴盈利十三万余;大唐药材官坊上缴盈利十七万余;洛宁商社上缴盈利七十万余;织造司上缴盈利三百八十万。”
  “瀛州和暹罗等处十三处金银矿出产折合一百七十余万;大唐印书局上缴七万余;各地官营剧院上缴门票钱五万余。”
  “南洋山林水泽出产木材鱼产鸟兽皮毛珠宝,折合一百二十余万。”
  “警部收罚款三万余;商部收罚款五万余;司妇寺收青楼风月税四十五万余;”
  “最后就是,专营司上缴盐、铁、糖、粮专卖银两千七百一十余万!”
  “综合以上各项数目,大唐洪武五年已收一亿四千余万!”
  “各项账目细表,财部还在核查统计,几天之后方能进呈御览。”
  财部尚书说到这里,满殿大臣都是又惊又喜。
  竟然这么多!
  足足比洪武四年多了四千多万,相比去年暴增啊!
  李洛甚至有些不相信这个数目。
  比得上北宋全盛时期的赋税了,而且大唐的税负还比北宋低。
  当然,比起蒙元最盛时期的四亿贯钱,还是有差距。不过,大唐银元远比蒙元的交钞值钱,蒙元的四亿贯钞,不会比大唐的一亿四千万银元高多少。
  再说,蒙元四亿贯钞税收,那可是苛捐杂税,横征暴敛的结果。不但搞得民不聊生,而且其中很多钱都被地方豪强贵族拿走了,上缴元廷的一半都没有。
  为何洪武五年的国库收入,比洪武四年暴增五成?
  说起来一点也不奇怪。
  一是洪武五年的农业比起洪武四年,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使得农税增加很多。
  商业越来越兴旺,天下越来越太平,商税和各项专卖收入也增加很多。
  更重要的是,殖民地已经被消化了,开始产生利益。洪武五年的收入增长,一半来源于两个都护府和海外。
  一亿四千多万总收入,来源于两个都护府和海外三州的,就有三四千万。
  可见殖民地的重要。
  “好,不错。”李洛点头微笑,“总收入大致有了数目,那总支出呢?”
  一提到总支出,原本还一脸微笑的财部尚书,笑容就有限勉强起来。
  “启禀陛下。光是洪武五年,赈济北方南迁移民,就耗费钱粮一千六百余万。”
  “洪武五年军饷、军粮、军器盔甲、伤亡抚恤、马料费等,共花费三千七百万余;水师造新船花费二百二十余万;警士军饷等治安费,共一千二百八十万余……军警宪特合计支出五千四百万余。这军费治安费,当真是吞金兽啊。”
  “一到十品文职官吏,再册领俸禄者,共四十万两千余,需要支出的俸禄,一千三百二十余万。”
  “村学,乡学,县学,郡学,以及各师范学堂,共有教师教授十八万余,支出俸禄四百八十余万。”
  “修建各处学堂,印制书籍教材,以及笔墨纸砚之费,两百二十余万。”
  “修建长安等处工程,赈济各地灾民,修建道路桥梁,洪武五年耗费一千二百余万。”
  “信修各地道宫道庙,支给道官俸禄,花费三百七十余万。”
  “各地修建官衙,城墙,仓库,花费四百一十余万。”
  “朝廷官员官服,花费三十余万。”
  “各地慈恩院,赡养孤寡,花费三百余万。”
  “……杂七杂八,大唐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总支出已经超过一亿两千万了啊!”
  “总收入才一亿四千余万,其中还有五分之一,也就是两千九百万,是陛下和宫中的供奉金。那么,真正能花的钱,其实不到一亿两千万。今年看似增收不少,但还是亏的。”
  “要不是陛下生财有道,国库有些底子,眼下钱粮就已经空了。”
  所有人的脸都绿了。
  一亿四千多万的总收入,一算支出,竟然还亏好几百万!
  大唐建国不久,文物两开花,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第959、960节 不是军妓!!

  唐廷的财政支出,当然是上年底就做好预算的。唐廷的财务制度采用后世方法,可说是这时代最先进的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