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葬元 (武猎)


  “关中退化严重,就是在元朝。元朝统治关中一百多年,养了一百多年的马!西安在元朝叫奉元,这名字可不白叫。关中平原,渭水和黄河两岸,长期养马十几万匹!关中长期是忽必烈的封地,他就是靠关中的马力和物力争夺汗位的。”
  “赵匡胤和忽必烈都曾想定都西安。赵匡胤是因为弟弟反对,有心无力。忽必烈是因为要控制漠北老家,所以最终放弃。”
  “就是朱元璋也曾想定都西安。他曾写诗说:东风吹醒英雄梦,不是咸阳既洛阳。他派太子朱标考察关中。朱标回来后上奏《经略建都表》,奏请营建长安。这说明什么?说明起码到明初,关中虽然因为元朝长期养马遭到破坏,但仍然能做都。”
  崔秀宁笑道:“那朱元璋怎么又放弃关中了?”
  “问得好,有分教。”李洛来劲儿了,“有两个原因。第一,朱标从关中回来,还没开始营建长安,就病故了,那是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非常悲痛,健康受到很大影响。”
  “第二,秦王朱樉的封地正是在西安,乃是当时的天下第一强藩,史记秦王‘富甲天下,拥资千万’。他得知老爹想迁都长安,怕自己的封地没了,就跑到朱元璋面前哭泣反对,哀求不要迁都。朱元璋大怒,将他囚禁起来,准备废了他。朱标死前求情,才放了他。”
  “这两件事,加上其他事,营建长安的事就暂时搁置了。不过,一直没有废止,到了建文朝,还有营建长安的计划。可是一场靖难之役,朱棣夺取皇位,铁了心要迁都北平,这才成就几百年北京城。北京成为明朝都,偶然性太大了。至于清朝,人家老家就在东北,当然要立北京为都。”
  “我们呢?我们既不是朱棣,老家又不在东北和草原,干嘛要立北京为都?”
  崔秀宁想了想,“好像唐朝的时候,皇帝就曾经常率文武百官去洛阳,叫什么就食,据说是关中的粮食不够吃,是不是真的?”
  李洛笑道:“这是真的,逐粮天子嘛!唐高宗就曾三次去洛阳就食。的确,虽然关中富裕,可当时人口太多,经常灾荒,粮食不够吃。可是,这不是根本原因。”
  “早在秦朝,关中就经常粮食不够吃,所以肯定不是灾荒和人口问题。”
  “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作物品种!关中是粟米(小米)的起源之地,种植粟米的历史非常古老,据说秦国的秦字,就来源于此。”
  “唐朝关中种的最多的是粟,再就是荞麦,最有价值的小麦反而种的最少。你知道,小米的产量太低了。只有小麦的一半不到。而且粟米热量低,没有小麦能量高。”
  “汉朝皇帝曾经九次下诏推广小麦,可是因为磨面技术没有发明,小麦太难吃,内称为野人之食,根本没有多少人愿意种。尤其是粟米起源的关中,就更是排斥小麦。河南小麦种植超过一半了,可关中的小麦还不到两成种植面积。”
  “关中的小麦长期推广不起来。直到唐朝中期,关中的小麦推广才有起色,这才是就食洛阳最主要的缘由,老秦人太固执了。这也是为何盛唐那么富强,还要就食洛阳,晚唐不行了,却反而没有再就食洛阳的原因。”
  崔秀宁问:“没这么简单吧?”
  李洛道:“对。还有就是,小麦种植太需要时间,技术远比种植粟米复杂精细。而关中人是府兵精锐,他们需要更多的农闲时间训练打仗,也不喜欢精细种植庄稼,所以小麦迟迟在关中无法推广。”
  “老陕以粟米为主食,一直到宋朝。粟米产量又低,能量又低,那肯定不够吃。但也不是没有好处。一是更抗旱,二是可以偷懒。因为种粟很简单,农时花的少。你以为老陕为何懒汉多?这就是根由啊。”
  “我去!”崔秀宁摇头,“老陕懒汉多因为这个?我觉得太扯淡了。王八念经!”
  “哈。”李洛一笑,“老陕的懒可不是一般的懒。他们是懒于精细伺候庄稼,却勤于打仗!他们不是真正的懒啊。说白了,老秦人自古以来,就是半农半兵,他们不愿意向河南人那样,做个纯粹的农民。”
  “作物品种,是唐朝关中粮食不够吃的最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就是水利吃老本,长期只靠秦国西汉的水利老底子,抗旱能力太差。第三,就是唐代关中贵族门阀太多,土地垄断太严重。唐朝曾经发生过荒年皇帝去洛阳就食,而关中门阀还将粮食卖到外地的怪事。”
  “总之原因很复杂很多,但都是技术性问题,而不是你所认为的自然环境恶化。现在的关中,远不到千沟万壑的时候。我们定都长安,解决好作物安排,水利灌溉和土地垄断的事,就不怕没粮食。只要做好环境治理规划,就不怕出现后世的黄土高原。”
  崔秀宁觉得有道理,“那要不要再和大臣们商议一下?”
  李洛摆摆手,“元从巴不得迁回海东,江南官员巴不得不迁都,益州人希望迁到成都,湖广人希望迁到江陵。我们都拿定主意了,为啥还要和他们商议?就是要乾纲独断。”
  崔秀宁道:“关中还在元廷手里,你想迁都长安也迁都不了。眼下呢?你马上称帝了,这宋宫只剩几座完好的建筑,的确不像话。”
  李洛皱眉思索,“要不暂时迁到江陵?”
  萧隐起兵后,急于享乐,征发了几万人修建宫殿。到萧梁灭亡之前,已经竣工。
  如今整个南方,像样的皇宫有三座,一是刚完工的江陵梁宫,二是保存一直完好的大理皇宫,三是安南越国皇宫。
  至于临安皇宫,被蒙元毁的差不多了。南朝建康(南京)皇宫,早就烟消云散。广州宋廷皇宫,根本就是一个衙门改建的。
  想来想去,也就是江陵最合适。虽然梁宫规模不大,但毕竟按照皇宫规格,花了几万人耗时两年新建的。
  而且,江陵据唐国之中,又是沿江大城,对益州,大理,湖广都有很好的控制,还是战略要地。暂时以江陵为都,能够最快的消化湖广。
  还有就是,因为萧隐出身豪族,所以很讲究帝王礼制。他虽然只做了两年皇帝,可梁宫中的宦官宫女不缺,筛选一下就能直接用。宫中的诸司,也都比较齐备。
  “江陵作为临时都城,倒是可以。”崔秀宁没有意见,“更有利于控制整个南方,也有利于我们北伐先取关中的战略。”
  没错,李洛和文天祥等人定下的北方大略,是先取关中!
  元廷在河南江北行省,布置了二十万重兵。唐军要是发起渡江之战,就必须在人口密集的河南江北和元军大战。
  北方元军比南方元军,战力强的不是一点半点。在平原上和以骑兵为主的元军主力对抗,可以想象唐军的伤亡有多大。
  就算打赢了,江北的人口损失也难以承认。
  先取关中就不同了。
  首先元军主力不在关中。其次是关中人口没有江北密集。三是关中有潼关等险关,可以隔绝元军主力。
  更重要的是,关中战略地位太过重要。一旦占领关中,就东可以俯瞰河洛,北可以制衡河东,西可以阻隔西域元军,南可以控益州,荆襄。同时还能制衡吐蕃。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长江南岸摆出大举渡江北伐的姿态为战略迷惑,然后以雷霆之势拿下关中,才是最佳战略。
  再拿下日国高丽,就能对元廷三面包围。一旦发动全面反攻,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元军逼出中原,避免长期的拉锯战。
  “那就这么定了。迁都江陵,在江陵称帝。等拿下关中,再用俘虏大修长安宫。”李洛做出了决定。
  很快,一道震惊朝野的诏书就颁布天下。
  四月十五,迁都江陵,以为行在。
  临安百姓固然伤感,就是文武大臣,也想不到迁都江陵。
  不过诏书中说,江陵宫室完整,正可利用,不用劳民丧财再修新宫。
  大臣们没人提出反对,却乘机上书再次劝进。
  这一次,不光朝中大臣,就是在外统兵的将领,也都按捺不住的纷纷上书,恳请李洛即皇帝位。
  李洛不许,却命杨序和江钧统兵攻打蒲甘(缅甸)。
  四月十五,临安百姓挥泪全城,恭送在临安两年的圣王李洛西迁江陵。
  很多临安父老跪在车驾之前,挽留李洛。
  “圣王啊,临安形胜,物华天宝,足以为都啊圣王!”这些父老,哭的像个孩子一般。
  随驾西迁的文武大臣,见此都有些唏嘘。
  自古帝王迁都,百姓痛苦挽留的,能有几人呢?
  李洛很是感动,和崔秀宁亲自下车,扶起他们,对这些父老说道:“寡人一去临安,而终不忘之。临安百姓,寡人之赤子,必时时牵挂心头……”
  一个年过七旬的父老垂泪道:“大王以恢复汉家天下为己任,草民等不敢阻挠。惟愿大王和王后万寿金安,早日统一天下,再造盛世啊。”
  李洛拉着他的手,“长者之言,寡人不敢忘也。”
  老者激动万分的下拜道:“大王言重了,草民惶恐万分!”
  李洛扶起他,传令道:“传寡人旨意,以临安为南京,位同一州,由朝廷直辖之。”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