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瑷见张宝相道明经过,不由自主的伸出大拇指赞叹:“都尉智勇兼备,真乃大将也!”
这张宝相在历史上籍籍无名,却不想竟有如此水准。
想起了苏定方、薛仁贵,这种举世无双的战将,一个二十多年,他未得升迁,一个守玄武门守了十年。
是李世民不会用人?
不!
是这一时期的名将大将太多太多,随随便便拿出一个就能以少胜多的将周边异族打的落花流水,甚至君灭国除。
连苏定方、薛仁贵都是这个待遇,张宝相“这种水平”的大将,籍籍无名,也在情理之中了。
张宝相此时态度缓和许多。
李治帝王心术师从李世民,水平一流,但军略这方面可没有学会多少,对于行军作战之事,一知半解。
此次东进,李治特地调用张宝相相助,让他护卫军粮,一路以李元瑷马首是瞻。
李元瑷地位崇高,这本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张宝相最怕一点,外行指挥内行。他打了三十多年的仗,不敢说多厉害,却也不是随便来一个纸上谈兵的大佬专家能够相比的。
张宝相从军多年,知道此次运粮对于前线的意义,生怕李元瑷胡乱指挥,故而一直不愿与之往来,免得来争自己的指挥权。
现在他发现李元瑷一路并未插手指挥,还这般信任自己,敢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倒头睡大觉,顿觉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大感惭愧。
“都散了吧,继续睡觉,明日一早还要赶路。”
李元瑷挥了挥手,禀退了一切。
翌日一早,李元瑷一行人,整备东进。
他们路过了张宝相所说的丘陵地。
李元瑷看着此起披伏的小山丘,心底暗自赞叹张宝相的专业。
这丘陵不高,但是上上下下的起伏不定非常影响视野。
就算大白天里,有人藏身在丘陵背后都属于视野盲区,难以察觉。
何况黑夜?
依照时间计算,如果昨天不提前扎营,入夜以后自己的运粮队恰好行至这丘陵地段。
那时自己可就尴尬了。
前是辽水,后是丘陵。
在这地方遇袭,唐军就算能够抵御,付出的代价也不会小,决不可能零阵亡。
第134章 毁桥 渊盖苏文的野心
李元瑷左右看着这边的地势,一边赞叹自己有先见之明。
身为上位者,自己不会没关系,只要手下会就行了。
他们会,就等于自己会。
自己要做的就是好好睡觉,只有自己坦然自若,下面的人才不会慌乱。
学到了,学到了。
李元瑷正胡思乱想间,张宝相一脸肃然的跑来,惶恐道:“商王,大事不妙,刚刚探子来报,说前面辽水桥给拆了,我们渡不了辽水了。”
李元瑷脸色微变,他们运粮队必须要过桥,人可以承受冬水刺骨的寒冷,可粮食却不能浸湿。但想到刚刚领会到的知识,他淡然道:“不急,天塌不下来。走,我们先去看看”
果然这遇到问题,上位者处变不惊,也会影响下属心态。
张宝相收起了惶恐的表情,跟在了李元瑷的身后。
跟屁虫似的薛曳莽也一并跟了过来。
李元瑷并没有拒绝,对于这个薛延陀的庶长子,现在他有了一定的好感。
本来李元瑷只是听从李治的安排,带他见见世面,留着他在唐营,保他一条性命,以便日后用的上。
可就在昨夜,敌人来袭的时候,薛曳莽第一时间赤着身子仅拿着弯刀、长弓就来到自己的帅帐前守护了。
直到确定高句丽的小股部队打不进来,薛曳莽方才回帐换了身衣服。
这份自觉与情义,李元瑷是感受到了。
同时也暗暗惊叹薛曳莽的体魄:换做常人,在这东北十一月的夜晚,如他这样裸着上身半个时辰,早就冻的倒下了。
但是这家伙在极北草原习惯了那里的寒冷,居然什么事情也没有,依旧生龙活虎的。
无怪历朝历代边患永远不止,就如他们这种在严酷之地磨炼出来的人,那顽强的生命力跟百足之虫有啥区别?
一路东行,来到了辽水河畔。
连通两岸的木桥已经断裂,只剩下坚固的桥基,孤零零的矗立在辽水两岸。
左右河岸上并没有断裂的碎木,显然对方为了拖延他们造桥的时间,连碎木都没有给他们留下,直接弃于辽水,让辽水冲走了。
李元瑷神情肃然的看着左右桥基,脑子里飞速运转。
“太狠了,高句丽这一招,太狠了!”
张宝相久经战阵,已经想明白了这一切。
“渊盖苏这不只是想要逼退我们,他还想赢!”张宝相失神的囔囔道:“他们统治了辽东两百余年,对于这里比我们更要熟悉。依照昨天他们夜袭的兵力,他们早就能摧毁这座桥,给我们后勤制造压力了。可他们偏偏憋着忍着,他不是单纯的要袭扰我们的粮道,逼迫陛下知难而退。而是要在这关键时候,利用东北苦寒的气候,断陛下的粮草,这样他们就有机会获得全功。”
他说着一脸惨白,道:“如何我没猜错,前面的小辽水的桥也断了。我们这一路去,所有经过的桥,都会给他们拆掉。”
薛曳莽脸色也有些发青,他仰慕中原化,兵法韬略自没有少看,当然知道十万大军粮草断绝是什么后果。
最著名的就是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
那局势局面,曹操怎么看怎么输,结果就是一个乌巢粮仓,直接让他反败为胜。
这粮食的重要,可见一般。
“啪!”
张宝相重重的给自己一个巴掌,道:“说什么丧气话,区区高句丽,凭什么赢我们?”
他自己给自己打气,从怀里拿出了地图,认真的端详起来。
突然张宝相大叫一声道:“这里,这里有一处浅滩,虽说周边是乱石堆难以行车,可我们可以扛着粮草渡河。无人如何,我们都要将粮食送到前线。”
李元瑷也看了地图一眼,道:“从地图上看,我们绕到浅滩需要三天,再一袋袋的搬运粮食过乱石堆,过河,没有十几天,根本渡不了河。”
张宝相愤然道:“那又怎样?总比困在河对岸强,无论如何,延迟总比不到更好。”
李元瑷不理会他,指了指地图上辽水上游不远处的树木道:“这里是什么,可是树林?”
张宝相瞄了一眼道:“是一片树林,看模样好像是松木林。”
“太好了!”李元瑷握紧了拳头,咬牙说了声道:“天助我也!”
“张都尉,你立刻派人去松木林,给我砍伐松木。砍了之后,直接将它们捆绑一处,丢入河中,让它们顺流而下。”
张宝相脸色微变,问道:“殿下这是要造桥?”
“不错!”李元瑷看了一眼,高句丽留下的桥基道:“我要在这辽水桥的原址上,造一座木桥运输粮食。”
张宝相质疑道:“殿下,造一座桥,那得花费多少时间?何况我们没带造桥材料,没有铁钉没有工具,如何造桥?还不如绕到而”
“张宝相!”
他话没有说完,李元瑷厉喝了一声,“这里我最大,听令?明白?”
他说着,直接拔出了佩剑,架在张宝相的肩上,只要对方敢反抗,在这一刻,他就敢一剑下去。
张宝相脸上阵青阵白,抱拳道:“遵命!”
李元瑷满意的点了点头,收剑回鞘,然后很爽然的一笑道:“张都尉,孤从不插手军务,是因为相信你的专业水准。也请都尉相信本王的专业,这造桥,孤王是专家!”
毁我桥,断我路?
那就原地造一座桥来。
没有铁钉!
没有工具!
造桥需要铁钉?
造桥需要工具?
知道什么叫集古代数学、力学、美学于一体的木里伸臂桥嘛?
第135章 唯有大胜不可
十一月的大东北,已经是大雪纷飞。
鸭绿栅东岸,高句丽军营。
渊盖苏巡视着自己精心修葺的营垒,不住的跟身旁的兵士打这招呼。
在唐军抵达之前,他已经在鸭绿栅东岸搭建了三座营垒。
高句丽能够成为隋唐朝皆头痛的存在,并非没有道理的。
在地势上,高句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典型的北高南低。
详细来说,可见高句丽分为两部,北部、南部。
高句丽的北部全是复杂的山林,什么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类的,聚齐在了一处,地势可谓复杂之极。
而高句丽的南部却是海东三国最富庶的汉江流域,是多山多丘陵的海东为数不多的大平原,富饶肥沃。
这前有山林为门户,后有平原补给,给予了他们稳定的发展空间。
也是在这得天独厚的地利下,高句丽才能以弱胜强,让不可一世的隋朝百万大军丢盔弃甲。
这一次渊盖苏明显打算故技重施。
而且选择了鸭绿栅的东岸,作为抵御唐军的第一道防线,同时也是最后一道。
鸭绿栅也就是后世的鸭绿江,只要渡过鸭绿栅,要不了多久就能进入汉江流域,直抵平壤城。
相似小说推荐
-
朝为田舍郎 (贼眉鼠眼) 起点VIP2021-06-24完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唐天宝,顾青身着布衣从烟尘里走来,在长安皇城的大道上,看着鳞...
-
北宋之无双国士 (墙头上的猫1) 起点VIP2021-08-31完结我爹,大宋文宗!我娘,大族薛家女!我大哥,进士!我二哥,进士!我三哥,进士!所以我混吃等死应该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