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一气之下把权万纪给杀了。
然后李佑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起兵造反。
紧接着负责联系李佑的李承乾亲信纥干承基也因此受到牵累,在大狱里直接向李世民坦白从宽。
导致李承乾谋反意图,公告天下。
李元瑷有这记忆,一直在等李佑或者李承乾自己出错,忽略了一点。
就凭李世民对唐王朝的统治力,李承乾能暗中发展了侯君集、李元昌、李佑这些手中握有兵权的大佬,足见并非临时起意。
李承乾的谋反的意图应该是由来已久的,一步步培养自己的势力,一步步拉拢可靠之人。
这谋反的进程一旦开启,怎么可能因为外在原因就不反了?
尽管李承乾现在得到了李世民确切的态度,是支持他的,他还能回头嘛?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做了那么多事情,终究会有痕迹的。
一但决定,就无回头的可能。
因为自己的出现,李世民现在直接让李承乾监国,然后住进了灞水山庄。
这岂不是等于给了李承乾一个逼宫的机会?
皇宫守备深严,有十二卫军士,日夜执勤。李世民自己手中还有一支秘密部队,千骑!
李世民本是马上天子,当年受渭水之耻,他于皇宫大院武德殿外操练军士,以鼓励上下报仇之心。后来他从玄甲军中选了百人老卒号百骑,日复一日,渐渐发展成了千人队伍,也就改成了千骑。千骑所有兵士都是久经战阵的好手,人人身着虎皮纹衣服,精于弓马骑射战阵之术。
千骑个个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面对这种防护,李世民身在皇宫,就凭侯君集手上的右卫,很难撼动一二。
在灞水山庄就不同了,李世民此次出游,带了一千千牛卫与五百千骑。
这无疑就是个漏勺
李元瑷越想越是心寒!
不会吧!
越想越是后怕,双手挠着头皮自语道:“这是我多虑了吧!李承乾没那么大胆,应该不敢直接从灞水山庄逼宫吧?”
不管怎么说,先提醒一下为好!就说侯君集来工部索要三百张强弩,不知作何用处。就算真是自己多心,也不会有多大问题。
毕竟弓弩是朝廷禁用利器。
李元瑷不敢多待,直接出工部,往皇宫外走去。
这走在出皇城的路上,李元瑷心底的不安愈甚,他发现皇城护卫来去匆匆,似乎神色紧张,一副发生大事的模样,护卫之深严,几乎可比内宫了。
皇宫总体分为内宫与外城。
外城俗称皇城,是大唐王朝的行政中心,三省六部的衙门,还有十二卫的府衙皆在其中。
内宫则是皇帝处理政务、休息的地方,当然还附带一个东宫。
外城来来往往的都是官员,大多都自带护卫,故而如此守卫并不深严。
现在外城的守卫突然增多,李元瑷顿时觉得事态反常。
“如果我没记错,这是左屯卫的兵?”
李元瑷突然问向身旁的罗通。
罗通看了一眼道:“是的,十二卫兵士铠甲大多一致,为了区分领巾颜色各有不同。这红色的,正是左屯卫。属下隶属千牛卫,也有一套黄色领巾的铠甲。”
李元瑷高声道:“这位将军,发生什么事情了,突然增加了那么多守卫,怪吓人了。”
左屯卫大将军是程咬金。
李元瑷怎么也不相信李承乾有本事将程咬金都拉拢过去。
兵卒见是李元瑷,忙道:“回商王,东宫闹了贼,一个叫徐齐聃皇太子讲读,趁着不注意从东宫偷取了珍贵宝物。太子殿下勃然大怒,下令全皇城戒严”
第73章 不得已的谋反
东宫。
太子李承乾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来回渡步,嘴里不知道:“这该怎么办?这该如何是好?孤都说了,父皇已经让我监国,还将魏王带在身旁。这已经站在我这边了,哪里需要谋反?这下好了,你说怎么收场?怎么收场?”
他现在是悔不当初,肠子都悔紫了,青的发紫。
李承乾这一世比历史上更加悲催。
历史上只有一个李泰,不住的给他压力,让他觉得自己不得不铤而走险。
现在多了一个李元瑷,李元瑷不知什么原因,掌握了他所有的把柄。尽管当初说好了,彼此再无瓜葛。但是要命的把柄握在别人手上,李承乾哪里睡得着,那一封“废太子疏”,天晓得让他多少个夜晚让梦魇惊醒。
受这两股压力,李承乾对于自己太子的前途更加惶恐。
他已经多次监国,享受过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实在不愿意就是放弃。
故而这一次他比历史上更加早的做了最坏打算逼宫谋反。
昔年他的父亲不就是一边清除隐太子李建成,一边挟持先皇坐稳了江山?
有例在此,李承乾觉得自己也可效仿行事。
他暗自拉拢了李元昌、侯君集、李佑加上杜荷等等心腹。
尤其是侯君集的加入,让李承乾觉得如虎添翼。
李靖韬光养晦,早已闭门不出,侯君集不论资历还是战功都一骑绝尘,是庙堂上军方第一人。
李承乾背地里一点一点的凝聚实力,他万万想不到自己的父皇会在这个关头,义无反顾的站在他这边。直接让他监国,掌握君王的权力,以实际行动告诫所有心怀不轨之人,让他们睁大眼睛看清楚,大唐未来的掌舵人,唯有一个。
李承乾得到李世民如此支持,心底极其愧疚。就觉得自己太子之位比想象中的稳妥,何必冒险造反?
因为这一支持,李承乾打起了退堂鼓。
侯君集这里却不干了。
侯君集有着仅次于李靖、李世民,与李绩相差无几的军事才华,但他的性格自私到极致。
李世民最是爱才,侯君集加入李唐的时候是个毫无建树的浮夸少年,是李世民看出了他的才华,破格提拔之余,还让李靖传授他兵法,以国士待之。
然侯君集却看不到这些,他只知道自己立了大功,李世民不讲情面的将他下了大狱。
一百次的恩,敌不过这一次的恨。
侯君集看到的不是李世民对李承乾的器重,而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李世民竟然离开了守备深严的皇宫,到灞水山庄避暑去了。
灞水山庄只有一千五的护卫,侯君集相信只要有两千人,自己亲自带队,展开出其不意的袭击,不要一个晚上就能擒李世民于跟前。
也是因为对方是昔年赫赫有名的天策上将李世民,换做其他人,给他五百人,他都敢出击。
李承乾、侯君集因此产生了极大的矛盾。
李承乾在军略上毫无建树,注定了他控制不了侯君集这样的悍将。
侯君集为人桀骜,根本就不见李承乾看在眼里,一意孤行。
李承乾不想谋反了,这巩固了太子位,还谋反个锤子!
侯君集不想等到十几二十年后,面对一个病榻上的李世民,告诉他你不应该将我下狱。
归根究底,侯君集根本就没有忠于李承乾的意思,他就是为了报复李世民。
而且侯君集要比李承乾看得更远一些,他知道李承乾的斤两,更清楚李世民的可怕。
不抓住这个机会,侯君集不觉得老天爷会给他们第二次这么好的机会。
侯君集用兵不像李靖、李绩那样统筹全局,算来算去。更加倾向霍去病这样的,机会主义者。逮着机会,就如饿狼疯狗一样,死咬着不放,一举功成。
亦是性格使然,怎么样也不妥协。
两人直接在东宫吵了起来。
就在太子李承乾气急败坏的时候,贺兰楚石突然禀报了一个可怕的消息,说是:“皇太子讲读徐齐聃慌慌张张的从东宫出去了。他之前好像有事,从大殿前绕过。”
李承乾瞬间慌了,自己跟侯君集吵的时候,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
这真让徐齐聃无意间听了去,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不得已李承乾同意了侯君集的计划,一边派人捉拿徐齐聃,一边起兵逼宫。
侯君集等着一天很久了,很快就给出了详细的计划,李世民不在朝中,李靖已经闭门谢客,在家养老。唯一让他忌惮的只有兵部尚书李绩。
而兵部是绕不过去的槛,没有兵部武库里的各种盔甲利器,他们战斗力会降低一个档次。
从工部强取三百强弩,以三百强弩奇袭武库,控制武库,一边出其不意的控制皇城,一边去袭击灞水山庄。
侯君集满以为凭借自己的身份地位外加太子令,足以调用三百强弩。
谁想遇到了软硬不吃的李元瑷。
李承乾此刻对侯君集更是不满,若不是他,怎么会走到今日这一步?
侯君集也铁青着脸,一言不发,脸上几乎都要写出羞辱两个大字了。
李世民尚且让自己忌惮,李元瑷这兔崽子,竟然这样对自己,今日功成首先拿他开刀。
“不急”侯君集道:“三百强弩,有则好,没有无碍。太子等着便是,明日就能得到侯某的好消息。至于徐齐聃,他翻不起风浪。”
李承乾想不通,为何侯君集一点都不着急。
相似小说推荐
-
朝为田舍郎 (贼眉鼠眼) 起点VIP2021-06-24完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唐天宝,顾青身着布衣从烟尘里走来,在长安皇城的大道上,看着鳞...
-
北宋之无双国士 (墙头上的猫1) 起点VIP2021-08-31完结我爹,大宋文宗!我娘,大族薛家女!我大哥,进士!我二哥,进士!我三哥,进士!所以我混吃等死应该很合...